高考作文怎麼寫 且聽專家來解讀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自主命題5套。

這些作文題的出題思路是什麼?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透視未來中學語文教育哪些趨勢?記者採訪多位教育專家進行解讀。

考查重點 聚焦核心素養凸顯立德樹人

今年河南(全國卷I卷)的作文題是“寫一篇倡議熱愛勞動的演講稿”。6月7日,我省語文名師為考生和家長進行了解析。

“聚焦三個方面,應該能寫出一篇不錯的作文。”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中語文教師張雲佳說,一是迴歸傳統。這篇作文要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強調勞動這一美德在新時代仍然需要傳承和發揚。二是貼近生活,樹立正確觀念。考生可通過批評三種錯誤認識,來辨析勞動與學習、勞動與科技發展、勞動與自我及他人的關係。三是要關注題目細節,符合任務要求。作文首先要符合演講稿的格式要求,此外可以通過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

鄭州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侯巍說,高考作文考查高中生“勞動意識”,直接聚焦於核心素養,凸顯了立德樹人。一個時期以來,勞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置於相對邊緣的地位,存在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現象,這篇作文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不僅特別貼近高中生生活實際,不至於無話可說,而且特別有意義,凸顯了高考作文偏重解決實際問題的導向。

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中語文教師王改玲建議,考生可基於三個層面思考“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平時常提的“實幹、奮鬥、擔當、創新”等話題都與“勞動”息息相關,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都是較好的素材。(本報記者史曉琪)

議題設置 愛國情懷、奮鬥精神、生活思考

愛國情懷、奮鬥精神、生活思考是今年高考作文題目的幾個關鍵詞。

天津卷作文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選擇方誌敏、陶行知、黃大年的三則材料,分別表達對祖國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個人對國家、民族的責任,獻身人類歷史發展的人生觀、價值觀。

北京卷作文試題“2019的色彩”,引導考生將個人成長置於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激發他們的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

北京卷“中華文明的韌性”、上海卷“中國味”則凸顯中國元素,引導考生深入領悟中華文明“韌”的精神內核,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強化文化自信。

引導考生思考讓青春在奮鬥中煥發光彩,也是另一個重要主題。全國卷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寫作任務設置五種身份,引導考生以參與者的身份設身處地體驗歷史、思考未來,激勵他們秉承前輩奮鬥精神,勇克難關。

此外,一些作文題從小事切入,強調對身邊生活的理解與洞察。全國卷Ⅲ卷作文試題“畫裡話外,師生情長”,倡導尊師重教,引導學生品格修行。浙江卷的“作家寫作”及江蘇卷的“物各有性”,則視角開放,頗具人文和思辨色彩。

未來趨勢 語文怎麼教?學生怎麼學?

觀察近年考題,一些教育專家與一線名師表示,未來高考作文將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貼近社會現實,“兩耳不聞窗外事”不可行。從汶川地震到中國崛起,從女兒微博舉報到名人虛假廣告,從創業故事到“一帶一路”,關注時事熱點越來越成為一大趨勢,此類主題也連續十幾年出現在高考作文題目中。

山西太原十二中語文老師、“時代新人”演講人趙旭老師認為,近年來,高考作文題目更為關注社會現實,直面社會熱點。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與社會隔離,要充分了解世界,構建成熟的價值觀。

——凸顯文化底蘊,應試背誦將更加失靈。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表示,近年來的命題趨勢,體現了對考生文化修養積累與沉澱的重視,僅有知識儲備是不夠的。取得優異成績,需要閱讀名著經典、銘記歷史、感知時代、追蹤新知,更需要深入思考、獨立判斷,那些刷題、押寶、死記硬背的方法將越來越失靈。

——鼓勵多元表達,“臉譜作文”不討喜。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表示,隨著社會不斷髮展,高考作文命題也越來越靈活,制式文本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科內知識,還要加強對社會以及各領域相關知識的瞭解,增強想象力,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選題、構思、寫作等方面的任務,呈現個性化表達。

(據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