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高考 語文 讀書 文章 上課鈴教育 2019-05-07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已為你備好, 應試策略+各題型彙總, 背熟輕鬆120+!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1.審試卷本身

①題幹。如選擇題要注意選擇的是“正確”還是“有錯誤”,是“一項”還是“兩項”;②選項;③要求;

2.審命題者

①命題依據。一般命題的依據應是“教學大綱”和“高考說明”。

②考查目的。思考此題是“考哪個知識點”,是“哪個能力點”,像作文就要揣摩命題者對本次作文的立意是什麼。

3.不可忽視高考試卷的“枝枝葉葉”

如果把高考試卷比做是一棵大樹,試題結構與組成是其軀幹,那題目中的提示語和附加

語則是“枝枝葉葉”,諸如題目中的註釋、出處、提示說明用語,作文中的寫作要求等。

通過這些內容,我們往往能明確答題範圍,明確解題的方向和方式,減少盲目性,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特別是一些附加語,如閱讀文章文段中註釋,包括夾註、尾註等,對於文章的題解題注以及副標題、文末所註明的出處、寫作時間等也不能一晃而過,因為這些內容往往介紹了作品的或者作者的背景、時代時間等,有時在這裡就剛好有考點存在。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1.科學答題

①時間分配要合理。作文原則上不得少於50分鐘。

②答題順序要科學。本著“先熟後生”、“由易入難”、“各個擊破”“步步為‘贏’”的十六字方針。

2.常規要求

①答題卷禁用鉛筆、紅色水筆答題 ②堅決不在答題捲上做任何“標記”

③不亂塗亂畫 ④作文中堅決不出現真實地名、人名

⑤字跡清晰,文面整潔

3.強化規範意識

①選擇題。及時填塗答題卡,做到“清晰”“到位”“規範”。

②簡答題。堅守“問什麼答什麼,怎麼問怎麼答”這一原則,不自作聰明,不節外生枝。表述語言簡潔、明確、規範,不出現錯別字,不出現病句。

③作文。做到“五臟俱全”:有題目,結構完整,有層次,字數合乎要求等等。

4.堅決避免隨心所欲的自然主義解題行為

(1)認真分析考點的設置,不能只憑感覺。

(2)解題過程中,要始終思考:

①這個問題問我的是什麼?(題目的落點是什麼?)

②解答這個題目應該用什麼知識點?什麼辦法?為什麼?可有哪些解題思路和方法?

5.樹立解題思維的規範性、科學性

①樹立語境意識,從題目中尋找答題的已知條件。“已知”就是題乾的提示語和具體的語言環境。

②從內容入手思考形式。主要指語言應用題。

③明確要求,符合目的。

④相對調整,避免先入為主。有些選題也許幾個答案你都覺得不妥,那就要看哪一個“硬傷”較明顯,切不可抓著一個小毛病不放,而放過十分明顯的錯誤。

⑤每個選項都要看,都要分析,從中尋找錯誤。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第一部分、現代文閱讀(35分,用時40分鐘)

(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題型單選+雙選+主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1-3小題,選擇題型】,文本更傾向於議論,如學術論文等。

1.讀懂文章

認真通讀文章1-2遍,整體把握。理清如下要點:

文章的話題(或觀點)是什麼;該觀點是從那幾個方面進行論證的(或者有那幾個分論點)?

文章各個段落講什麼,段落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各段落的觀點和論據分別是什麼?

2.科學答題

(1)認真勾畫題幹關鍵詞,如加引號引用原文中的詞句和“原因”“結果”“具體表現”等,還有否定詞“不”。如果題幹上有關於引用的原文詞句的問題,如“關於‘XX’的說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從四個選項中做“答非所問”的篩選和排除。

(2)對題幹上表示問題性質的詞語“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測(推斷)”要區分。

“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最簡單的題目,需要的就是對照理解,往往一個選項就對照文中一個點

“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較難的題目,往往一個選項就對照文中一個段落或者幾個點,除了對照理解,還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測(推斷)”:主要考查邏輯關係,注意無中生有和因果適當

(3)根據勾畫的關鍵詞,將選項逐一在文中鎖定對應的信息源區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題目會出現一個選項在文中有多個對應的信息源區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區別越細微越要小心。

(4)勾畫找到的對應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對應文字至少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然後作比對,圈點相異處,然後仔細辨析。(勾畫圈點的文字要在旁邊標上題號和選項番號)

(5)注意如下詞語和說法:

A表示範圍、程度的詞語:全部、都、一些、部分、相關、所有、人人、每個、必須、一定、嚴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時間、空間的詞語:已經、將要、正在、完成、結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詞語:之、其、這、那、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詞語:沒有、無、無非、拒絕、妨礙、防止、肯定……

E表示各種邏輯關係的詞語:因果關係、轉折關係、條件關係、假設關係、並列關係、遞進關係。

(6)錯誤選項錯誤類型識記:

A答非所問(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張冠李戴,表述A的內容說到B頭上。

C無中生有(缺乏根據),選項內容在原文中無依據。

需注意選項中出現了文本外的材料時,要看這個材料與文本的關係,看它在文中有無依據,這涉及到推斷和論證邏輯。

D偷換概念,和張冠李戴類似,但這裡更多指向結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體。

F混淆時態(時空穿越或將然變已然),將要發生的說成已經發生。

G或然變必然,可能發生說成必定發生。

H因果錯亂,沒有因果關係的說成因果關係。

I混淆是非(否定不當),故意對原文信息反說,正確的說錯,錯誤的說對。

J指代有誤,對文中某處的代詞的指代表述錯誤。

H觀點與論據不搭,或者論證邏輯錯誤。

3.做題的兩個意識

(1)整體閱讀整體把握的意識。拒絕不讀文章直接做題。

(2)語段和完整語句的意識。尤其關注語段的中心。

(3)論證的邏輯意識(觀點、論據、論證三者的統一)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4-6題,單選+主觀+主觀】,以人物傳記為主,兼顧新聞類如訪談、專訪、新聞調查等,可能出現非連續性文本。

(一)傳記作品閱讀

1.把握特點,讀懂文本

首先要了解傳記作品的基本特徵。

人物傳記是紀實性(真實性)與文學性的統一,強調陳述的基本事實(傳主的經歷和主要事蹟)的真實性,也要注意刻畫人物內心世界時想象的合理性和對於某些符合邏輯、合乎情理的細節虛構和場景鋪陳的文學價值。它是真實性與文學性相結合、哲理性與形象性相結合、思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

其次,在瞭解傳記文體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聯繫主人公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把握作品所陳述的與社會進程以及主人公個人成長相關的重要事實,瞭解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細節,能分析所陳述的客觀事實與作者個人所持見解、觀點之間的區別及聯繫,理解傳記作者對主人公及有關事實所作的分析和評價。通過具體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對影響主人公成長的各種因素作出符合實際的分析,對其思想、品格及其功過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傳記有述傳和評傳兩種:述傳主要陳述人物事蹟,結尾簡要評價;評傳敘議結合、夾敘夾議。

2.會做題

【1】考點與題型大類別闡釋

1)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傳主的人生經歷;

2)分析傳主的性格、情感,把握傳主的性格、情感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係;

人物的性格、品質、思想、成就等往往是從多方面體現出來的。而對這“多方面”的概括與提煉恰恰成為了高考試題的考點。

3)理解作者的評論、思想,分析作者的評論、思想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係;

4)通過分析作品的選材、表現手法、修辭技巧、語言特色等藝術形式,瞭解作者這樣處理的意圖;

5)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對作者所持的觀點和藝術處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題方法:觀點+文本的材料+總結)

【2】具體題型

(1)單選題,一般集中某一話題(或角度)設問,比較集中和單純。需要細心。

(2)雙選題,會從內容、主題、結構、語言等各個角度或者全文整體設置選項,需要整體理解文章並能把握具體內容,考查是否真正讀懂文本。同小說雙選題一樣,詳見小說閱讀題。

(3)主觀題。

注意重視語段。答題模式同小說的思路題。

一般主要考人物形象或者人物成功(取得某方面成就)的原因。如“……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之類題目

人物傳記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質、思想、成就等往往是從多方面體現出來的。而對這“多方面”的概括與提煉恰恰成為了高考試題的考點

尋求答案的蛛絲馬跡之一——表現人物的方法。

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性格、品質、思想、成就,時間、空間、邏輯,若干事例等等,都是表現人物的方式,抓住這些蛛絲馬跡就能夠找到思考的角度,從而尋求到題目的答案。

有尋求答案的蛛絲馬跡二一——重視文章結構層次(意義段落)和段落層次。如以下幾種:

1)幾個段落呈並列式排列,每段開頭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就是答案。

2)一個段落中,各層的層意就是答案。

3)一個段落中,相同結構的句子就是答案。

4)一個段落中,重複出現的詞語所統領的句子就是語文月刊答案。

5)一個段落中,多個分號隔開的句子就是答案。

為什麼以上所列會成為答案呢?因為這些段落或句子從形式上看恰好與並列的“哪些”吻合。

◆(1)傳主的形象(基本同小說中人物形象題。)

注意人物傳記總的傳主形象大多側重於人物的某一方面(傳記文本主要呈現的)。

◆(2)人物成功(更多先限定了某一領域)的原因

【1】內在:

A、目標、志向;B、興趣、愛好與才華C、計劃與方法D、決心與毅力;E、勤奮與刻苦;

【2】外在

F.社會大環境,如切合社會(或者國家需要)

G.小環境,相應的行業研究與發展的氛圍

H.家人與朋友(師長)的支持,如家學傳承

I.團隊協作

J.傳主人生遭遇與社會閱歷

上述10條原因,並非需要全部答到,而是答案能出現的點。

◆(2)全文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

1)材料處理上的詳略,與主題關係密切的就濃墨重彩,詳寫。

2)人物描寫的方法(參考第5類題型——傳主形象的塑造)

3)引用資料、人物原話或者詩詞。【1】引用資料,更好突出人物特點,揭示人物精神面貌;更具有真實性,評價客觀公正。【2】引詩詞,側面烘托和豐富傳主的形象;使傳記作品古樸文雅,增強文學性。【3】引故事,增強文章的活潑性,作品更生動可讀;映襯或者烘托人物形象。【4】引傳主原話(書信、日記等中的文字),應證作者觀點;增強傳記真實感人的力量。

4)點面結合。面(傳主經歷、主要事蹟)的真實與點(細節等)的藝術化處理。點(細節)是文學性的體現,面(基本事實)是真實性體現。

二、新聞類文本閱讀

(1)新聞調查題型——非連續性文本

1)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兩家媒體都對某一新聞事件或問題作了報道,概括說明兩者各自傳遞的信息有哪些異同。

①瞭解新聞要素,尋找有效信息區間;②抓住關鍵詞句,把握新聞要點;③篩選整合,分條作答。

2)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兩家媒體記者報道的側重點有哪些不同。(事件消息、原因評論)

3)根據材料三,談談作者認為某領域有哪些表現與問題(危害)。(篩選整合)

4)閱讀材料四,某人對某問題有異議,它與材料三在觀點上的根本分歧是什麼?你又是怎樣看待此問題(淺閱讀)的?

探究題:①明確觀點。②引據: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關事實。

③分析:即歸結回扣觀點,簡要作結。

④有時要合理聯繫現實狀況,闡發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啟示。

(2)新聞訪談題型

1)在某個問題上,受訪者持哪些看法?(5分)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解析】解答此題,可從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訪者的對話中,找出與該問題相關的語段,然後根據提示性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後分類分點作答即可。

2)訪談呈現了受訪者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文分析。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層級F。

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層級C。

【解析】著眼全部文本,結合對話的具體內容概括受訪者的形象特徵。

答案要做到先觀點後闡釋,人物形象特徵詳見小說閱讀中的人物形象知識點。

(3)新聞特寫題型

1)文章開頭兩段(或者最後一段)屬於新聞文體基本構成中的哪個部分?請結合本 文分析其作用。(4分)

【考點】考查新聞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結語等。

【解析】著眼全部文本,結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聞內容來分析,如開頭兩段屬於導語部分。作用是概括本篇新聞要點,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調,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文章用較長篇幅介紹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考點】新聞背景的作用。

【解析】突出人物性格特徵,豐厚文章內容和歷史感,突出新聞價值和意義,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新聞(消息類)閱讀知識

1)標題作用

引題——引出正題,揭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待消息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

正題——標題核心,概括、說明消息的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

副題——補充正題,揭示結果和內容提要。

①分析表達技巧及其作用。

②分析對錶達新聞主題的作用。

③分析對吸引讀者的作用。

④分析對錶達記者觀點和感情的作用。

⑤分析對群眾獲取信息的作用。

2)新聞導語

①概括新聞要點,揭示新聞主題。

②奠定感情基調,營造氛圍。

③製造懸念(或呈現具動感和現場感的典型鏡頭),激發閱讀興趣。

④結構上可引出下文事件的陳述。

⑤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手法表現新聞事件的特點。

◆⑥個別消息語言很有特點,需關注語言美方面的作用。

3)新聞背景

①對新聞事實進行解釋、補充烘托,加深對新聞的認識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徵。

③揭示新聞事件的意義,體現新聞主題,增強新聞厚度和深度。

④增強表達效果。敘述背景事件,充實文本內容,使新聞更加客觀真實,現場感強,增強文章可讀性和感染力。

4)段落作用

①段落內容能體現與相關事實、事物的關係。

②能表現新聞主題,使之更有深廣的意義。

③照應上下文,使文章結構嚴謹。

⑤充實新聞內容,增強真實性、針對性、知識性,增強表達效果。

5)結語作用

①總結全文,呼應開頭,使新聞結構完整。

②可以增加補充信息,增強新聞厚度。

③闡明新聞主題或深化主題,耐人尋味。

6)語言特色

①客觀平實,或形象生動、感情色彩濃烈,使報道具有感染力。

②短句簡潔通俗,長句嚴謹準確。

●③(語言的感情色彩)能表現某種特定的新聞主題。

7)語言的準確性

①從表現形象特點的角度思考。②從表現形象變化的角度思考。

③從前後內容聯繫的角度思考。④從新聞傳達感情的角度思考。

8)新聞的真實性

①分析再現採訪過程。②分析再現現場情形。

③分析從敘述人稱選擇。④分析細節描寫作用。

⑤分析新聞數據運用。

9)新聞材料的詳略性

①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②思考材料聯繫是否層進。

③思考能否開闊讀者視野。

10)新聞結構的合理性

①思考能否深化主題。②思考結構是否完整。

11)表達技巧的巧妙性

(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篇章結構)

①對錶現新聞對象特點的作用。

②對新聞文體特徵的效果:生動形象,增強現場感、可讀性。

③對受眾體會作者態度的作用。④對突現新聞的社會效應的作用。

⑤對錶現新聞主題的作用。

12)訪談的提問方式

①趣問——消除陌生感,拉近距離。②直問——直切主題,不轉彎抹角。

③推問——用推測的方法,引導採訪對象說出真相。

④旁問——不問原問題而有意問另一個問題,調節氛圍、情緒

◆非連續文本,一般是3-4則消息、訪談、調查組成,幾則材料圍繞一個話題。注意求同存異。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I.小說閱讀【4-6題】

{1}讀懂小說

讀懂小說,就得弄清楚小說基本知識。當然小說依然由內容、主題、語言、結構四要素構成。在閱讀和答題時都要有四要素的意識,四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彼此關聯的。

重點關注《小說閱讀知識體系思維導圖》(附後)

【一】典型小說。

典型小說一般指傳統小說一類的小說,在典型環境中通過典型情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般強化和突出人物、情節。

1.內容:包括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1)情節:主要人物相關的事件,一般分為“開端——發展(複雜的還有再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

情節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的最主要手段。

(2)人物: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人物形象和人物命運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般是為主要人物服務的,當然也可以成為小說的線索。

人物可以分為靜態人物和動態人物。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點和內在特點共同構成,當然內在特點為主。外在包括衣著、肖像、年齡等等,這一般和內在緊密相連。

(3)環境: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情節推進的時空。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主要交代小說的時代(社會)背景,一般通過與主要人物相關的人和事物來展現或者暗示,可以直接揭示主題,展現人物命運的社會原因。自然環境主要是人物活動的空間,一般是由景物描寫構成。

在小說考題中一般多考自然環境。

2.主題:作者通過文本或者內容傳達的對人物和社會的態度、認知與思考,或者對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的揭示。(一般來說在選擇題中呈現)

主題表現的途徑:

(1)情節,情節展示人物活動和社會生活,它直接揭示社會本質。

(2)人物,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就是主題。

(3)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是人物命運的社會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題。

3.語言:這裡指作品的語言。小說的語言主要是記敘和描寫,記敘在於陳述情節,描寫在於情節的細節、人物和環境。

考題中一般就環境描寫(尤其是自然環境)和人物描寫(包括細節描寫)進行考查,如某一處環境描寫的作用;某一處描寫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等等。

4.結構:小說情節各部分的安排,內容之間的關係等。包括線索、思路和結構手法和結構形式等。

小說中有一些經典的結構,如項鍊式結構,歐亨利式結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與伏筆相關)等等。還有倒敘手法、設置懸念、伏筆與照應等等。

小說的線索有時空線索、人物線索、物線等等。

【二】非典型小說

非典型小說,是相對於傳統小說強化情節和人物而言,它淡化情節、弱化甚至虛化人物。不寫那麼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懸念,而是力求寫生活本身的豐富多彩、平凡樸實,寫平凡中的意義。有獨具特色的“那一個”(作品的特色)。如王安憶的小小說《比鄰而居》(2015全國卷)。

非典型性小說文本特點:

內容上:市井生活小人物;

形式上:非典型性文本淡化情節虛化人物凸顯個性;

範圍上:中外名著熱點。

藝術上:均有與眾不同的“那一個”。——非典型小說的精彩處,當然也是難以讀懂的原因。如:舒緩的敘事風格、綿密的心理描寫、瑣屑的市井生活、韻致的場景描寫、內蓄的對話描寫、環境描寫與物的象徵、明顯的荒誕色彩。

非典型性小說在命題上,除了依據一般小說命題外,一定有一道題目體現其“那一個”——語言特點、重視自然環境描寫、物的描繪與象徵、淡化情節、虛化人物等等。

{2}會做題

1.選擇題:基本是四要素、整體與局部的全覆蓋。讀懂了小說,仔細讀選項,結合文本,細緻分析。每個選項要做信息切分,然後喚醒涉及的知識點和要用相應的方法,詳見前面的各類題型和系統知識圖。一般錯誤設置在:內容概括(形象特點)藝術手法和思想情感上。

2.概括小說情節。

一般來說,要按照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分點概括,概括均用“何時何地何人因何如何做何事結果如何”句式完成,這是敘事文字的概括方法,可以根據要求和需要做適當取捨。——加上線索,按照“先寫……再寫……然後寫……最後……”來概括,即思路題的答案。

3.某一內容(語段、語句)的作用。

首先判斷是不是主要情節的一部分,若是,則回答:

(1)它寫了什麼,是主要情節的組成部分,使小說情節更加豐富、完整。

(2)它在整個情節中的位置,和其前後情節階段的關係。

(3)突出刻畫了人物的什麼特點。

(4)對錶達主題(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若不是,則答:

(1)它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思想。

(2)它對主要情節的發展和推進有何作用。(3)它在刻畫人物的形象上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概括

(1)總說人物的身份地位與性質,並將人物特點列舉出來。

(2)對人物特點逐一簡要分析。

A.首先可以分析外在形象。

內在特點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大致劃分為四個方面:

B.個性性格——如開朗、木訥。

C.人生態度(生活態度)——如豁達樂觀、勤儉。

D.待人接物——如大方、斤斤計較、善良。

E.成長事業——如有志向、刻苦、堅持不懈等等。

5.人物形象的塑造

(1)情節直接展示人物活動,揭示人物特點;

(2)直接描寫:A肖像(外貌)描寫——注意外貌與內在的關係,B動作(行為)描寫,C語言描寫,D心理描寫,E情態(表情)描寫,F細節描寫。

(3)間接塑造:A環境烘托人物心理,B其他人物的對比襯托(含反襯),C物的象徵。D其他人眼中的人物形象(其他人的評論)。

●各種描寫的作用

(1)肖像、神態、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突出性格特徵。

(2)語言描寫:反映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促進情節發展。

(3)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情感和思想;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特點;推動情節發展。

6.人物的作用

這個題型一般考查次要人物。這裡以次要人物“我”為例。

(1)小說的線索,所有情節圍繞這個人物得以集中,並推動情節的發展。

(2)情節與人物命運的見證者,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增強故事的真實感。

(3)襯托主要人物。(4)成為社會環境的一部分,暗示社會環境。

(5)揭示小說主題。

7.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題,一般多考作用,少有考描寫。賞析則要都答到。

(1)環境的描寫

A.社會環境。通過人物或者富有時代特點的人文事物來展示,如描寫房間的佈置,人的衣著。

B.自然環境。同詩歌鑑賞中的景物描寫(描寫的角度、描寫手法、修辭,環境特點)。

(2)環境的作用

A.為人物的活動、情節的展開提供時空,暗示社會背景。

B.營造一定的氛圍,奠定感情基調。(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C.烘托人物心理。(自然環境)

D.推動情節發展或者情節的轉向。

E.揭示人物命運原因,揭示主題。(社會環境)

F.含蓄韻致地揭示主題(結尾的環境描寫)。

G非典型小說成為作者塑造的審美對象,表現生活風貌、風土人情。(非典型小說)

8.物的作用(小說中有不可或缺的物,這實際上是非典型性小說的一種。)

(1)線索,串起小說的情節。

(2)情節和人物命運的見證者。(往往在小說中有擬人化的傾向)

(3)具有象徵意義,象徵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人生觀。

(4)推動或者影響情節的發展甚至使情節發生陡轉。

(5)成為環境的一部分。

9.細節描寫的作用

(1)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內心、突出人物特點。

(2)推動或暗示情節的發展。(3)渲染氛圍、體現某一地域特色。

(4)揭示主題。

10.標題的含義與作用

(1)統率小說主要內容,概括小說主要情節、交代主要人物或者主要環境。

(2)結構上,線索作用,貫穿全文。(3)主題上,象徵,揭示主題。

(4)個別篇目的標題很有文采,需注意語言美,吸引讀者。

11.開頭的作用或者妙處

【1】懸念設疑式開頭

(1)吸引讀者興趣,引發思考。(2)引出下文情節。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題。(4)與後文某處呼應。

【2】寫景式開頭

(1)交代人物活動、情節展開的時空。

(2)(自然環境)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揭示主題。

(3)渲染氛圍,奠定感情基調。

(4)烘托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性格。

(5)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寫情節的展開、人物形象的刻畫做鋪墊。

12.結尾的作用

(1)呼應開頭,使結構完整、首尾圓合。

(2)揭示前文的懸念,與前文的某些內容形成伏筆與照應,產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

(3)卒章顯志,含蓄韻致地(如寫景式結尾)揭示主題,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4)更好地刻畫人物。

特別提示:某段(某一內容)、標題等的含義就取其作用中關涉內容和主題的部分,並去掉其作用術語即可,即從內容和主題(思想情感)兩個方面來思考。

13.非典型性小說“那一個”題型分析。

“那一個”問題的命題及回答策略:

突出文本的特點——獨具特色的“那一個”的問題一般設置為——“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我們在回答這類題目的時候,首先把握到“那一個”,並結合小說的情節、人物、環境和主題等方面去思考。示例:

《郵差先生》4作品敘述舒緩,沒有太強的故事性,這樣寫對錶現小說的內容有什麼作用?試作探究。(6分)

—— 舒緩的敘事風格

答:(1)有助於刻畫郵差這一人物形象特徵:經歷平常,性格平和,行事從容;(人物)

(2)也有助於表現小城慣常的生活狀態;(環境)

(3)淡化了情節,有助於形成作品的抒情風格。(作品風格)

再如《峽谷》 (4)小說主要人物是騎手,但幾乎一半篇幅在寫峽谷。作者為什麼這樣處理?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環境描寫與物的象徵

答:①峽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個自然形象,與騎手一樣有著重要的審美意義,所以峽谷的描寫是小說不可缺少的內容;(環境是內容)

②峽谷是騎手的主要活動空間(環境),所以語文月刊峽谷的描寫對塑造騎手形象、表現騎手性格起著關鍵作用(人物塑造);(環境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③峽谷的描寫,使人與物有機融合,峽谷的原始沉靜與騎手的孤獨沉默相輔相成,互為比照映襯,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環境與人物的關係、作品風格)

④峽谷的描寫,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原始美與生命力的讚歎之情,這不僅豐畜了小說的內涵,也使小說的主題更為鮮明。(主題)

14.小說的思路。(其他文本的思路題,同此)

以什麼為線索,依次展開情節。

(1)首先寫什麼內容(情節發展的階段,注意不一定是開端,比如倒敘寫法之下,可能首先寫的是結尾)。

(2)其次寫什麼內容(情節發展的某一階段)

(3)接著寫什麼內容(情節發展的某一階段)

(4)最後寫什麼內容(情節發展的某一階段)

15.小說的結構類題目

如:線索是什麼?有幾條線索?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

線索作用的分析,多從情節的安排和主題的挖掘這兩個角度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說情節、結構和主題。

(1)以什麼為線索,串起了“XXX”—“XXX”—“XXX”—“XXX”的情節。(若有雙線,則分別回答)

(2)這樣安排,情節更加集中,結構更加完整、合理。

(3)更有利於表達主題(簡要講清楚主題是什麼)。

16.探究“這樣寫”的作用。(非典型小說的“那一個”)

(1)講清楚“這樣寫”究竟是怎樣寫。(2)“這樣寫”寫了什麼,有何特點。

(3)分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4)分析在情節推進上的作用。

(5)分析在表達主題上的作用。

(6)體現文本的審美和風格,如舒緩的敘事風格、淡化情節等等。(非典型小說)

17.探究小說主題及其意義。(一般主觀題不容易考到,主要用於選擇題對主題的理解。)

(1)從情節上探究主題。

(2)從人物形象上探究主題。

(3)從環境上探究主題,從物的象徵上探究主題。

(4)結合現實與自己,探究小說主題的現實意義。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認識。

18.文中反覆出現的語句和事物的作用。

一是和主題相關,二是文章的線索,和結構相關,三是和文章最主要的內容相關。如果是議論句或者抒情句一般就是中心句。

答案分點:(1)全文主要內容上(如在情節上、人物形象上、環境上),(2)結構上(線索、照應等等),(3)主題(思想情感)上,(4)藝術效果上。

●作用類題目是重點。這類題目首先界定是什麼(如內容的作用就要概括內容,這樣寫就要表述清楚怎樣寫),然後再分析作用。“作用”即關係,弄清楚“這個內容或者語段、語句”與標題、開頭、結尾、前後文、主要內容(小說的主要人物、情節、環境)、主題之間的關係是王道。

特別提醒:1、題目問什麼先答什麼,先問什麼先答什麼。2、分點作答,分條陳述,先觀點後闡釋。3、闡釋結合文本具體內容。4語言簡明,杜絕囉嗦,使卷面清晰、美觀、簡約。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35分,用時35分鐘)

(文言文+詩歌+名句默寫,題型單選+雙選+主觀+填空)


一、文言文閱讀

1.瀏覽文章後,看第6題(關於內容的選擇題),然後讀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人物關係與相關事件。

2.依次瀏覽題目(包括翻譯),並將各題在文中對應處勾畫出來。再讀文章,思考這些問題點涉及的人與事。

3.弄懂文章內容之後再按照如下順序做題:

(1)先做第6題,即關於文章內容理解的選擇題。方法同小閱讀。

(2)接著做第4、5題。做題必須將問題帶回原文中,在語境中思考。實詞理解(包括文化常識)也罷,斷句也罷,都要對語句做內容和語法的分析。文化常識是隨文命題,因此每個選項涉及的文化常識必須回到原文理解。錯誤一般是比較熟悉的點,特別陌生的一般不會錯。

尤其注意的是內容理解題,要有語境意識。一是要將選項對應到文中,並在文中勾畫出來,結合涉及的內容、整個語段的含義仔細比對,二是注意選項的觀點和闡釋部分的協調與否。

其中斷句題,要注意斷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A.語感斷句法,根據對語句意思的理解,用語感斷句。

B.虛詞標誌法,蓋、夫、至若等常常在句首;乎、哉、矣、也等常常在句尾。

C.句式斷句法,“……者……也”式判斷句,“者”後斷句;問答式的語句,在問答之間停頓。

D.表示時間地點的狀語,若在句首,狀語後可以停頓。

E.語法斷句法,除去上述四種情況,一般需要停頓的部分,是一個語法意義上的句子,我們應該找到這個句子的主幹成分主語和謂語,由於主語可能承前省略,故一定要補充出來再找到相應的謂語動詞,如果不能找到謂語動詞,這個部分就不能停頓。

F注意語句內容,要根據語境推斷語句內容,據此斷句。

文化常識題,要注意是隨文命題,一般考查常見的文化常識,關注細微處,一般會涉及到官職升降、任用和貶職等等,這需要結合文章內容去推斷,如果是課本中學過的,一定要回歸課本。

(3)最後做翻譯題。其基本方法如下:

A.將句子帶回原文,找到恰切的語境,理解這個句子大致講什麼內容,表達什麼意思。

B.勾畫出這個句子中的名詞(含代詞與名詞性短語)和動詞(含動詞性短語),尤其是特殊名詞,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這些不需要翻譯)。理清句子中的人物關係和相關事件。

C.注意句子的特殊句式和句子中的固定結構和短語。

D.在試卷上將每個詞語逐一翻譯,連起來讀一讀,在此基礎上補充省略的成分,調整語序,再讀,勾畫出疑惑處。注意要有“文言意識”,對於難解的實詞儘量聯想相關成語,不要輕易用該詞的現代漢語意思。

E.對疑惑處,根據句子意思和上下文語境推測正確的含義。這個辦法也適用於實詞理解題。將答案謄寫在答題捲上。

●要文言意識——一般實詞多單音節、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要能大體掌握並能迴歸課文,尤其要關注涉及官職變動的高頻詞彙。

二、古詩鑑賞

【一】讀懂詩歌

1.具備基本的詩歌閱讀的知識體系。從內容、主題、結構、語言和相對應的藝術手法等維度去解讀詩歌。

(1)關注標題——內容、主題和類別;

(2)關注註釋——難點、詩人遭遇、情感原因;

(3)關注意象——內容、主題和類別;

(4)關注情思語——主題;

(5)關注即時詩人——情感方向。

2.根據《考試說明》,我們可以從詩歌的意象出發,按照形象分類——人的形象、物的形象、景的形象,去做分類閱讀。

在閱讀中重點抓意象,然後要有三個yi(意、藝、義)的意識,意——內容,藝——藝術手法+語言,義——主題。

【二】審讀問題

(1)勾畫題幹(問題要求的——概括、分析、簡析、賞析,問題範圍——全詩、第幾聯、上片等等,問題對象——情感、意境、形象、藝術手法等等),明確問題要求。

(2)根據問題要求和對象,弄清楚題型,按照題型的基本模式與步驟組織答案素材。

【三】科學答題

1.選擇題

1)明白選項陷阱設置點。

(1)一般來說,越是籠統的說法越不容易錯。越是具體的闡釋越容易出問題。

(2)具體陷阱點:

A.意境分析不當。B、手法分析張冠李戴。C、意象分析不當。D、主題挖掘以偏概全。

2)認真審讀選項,作出科學準確的判斷。

(1)選項的信息切分,信息點與四要素及相關藝術手法的對應。

ABCDE五個選項,對每個選項做信息切分的勾畫圈點。把勾畫到的詞語做四要素的對應分析,比如是內容(意象、形象及其特點)、主題、結構和語言,及這四個要素涉及的藝術手法。

(2)結合詩歌解讀對照比較分析。

將選項對應到原作品相應部分以及自己對原作品的解讀。

(3)整道選擇題的整體意識。

五個選項要有整體意識在判斷D的時候,要聯繫到ABCE去理解,判斷。

2.主觀題

1)主觀題主要考點:

(1)思想情感概括與分析;(2)藝術手法的角度鑑賞詩歌(或詩句),如情景關係;(3)形象及形象的塑造。

2)答題要求

(1)分析題幹,辨析題型,並分析出需要四要素中的哪些要素。要有三個yi結合的意識。

(2)一般,題目問什麼先答什麼,先問什麼先答什麼。

(3)注意使用術語,每一點均先觀點後闡釋。

(4)分點作答,分條陳述。合併相同點。

(5)語言簡潔明瞭,不寫可有可無的字詞句。

特別提醒:答題中請隨時保持對詩歌類別意識的重視與運用,隨時關注詩歌中的即時詩人。賞析(鑑賞)題,弄清角度,注意三個yi的綜合運用。

4.詩歌鑑賞相關知識體系。

(1)詩歌類別

A.借景抒情類

景即畫面是主要內容,由一組意象構成畫面。抓畫面的命名與特點,注重景的描寫(描寫的角度、順序、描寫手法【直接與間接】、修辭手法),景表現出的情感。

B.託物言志類

物,一個或者詩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徵手法來借物表達人的志趣精神等。抓物的特點(外在與內在——內在由外在特點、環境特點共同作用產生),注重物的描寫(描寫的角度、描寫手法——直接與間接尤其是間接、修辭手法),物象徵的人的志趣精神與品質。

C.寫人抒情類(敘事抒情類)

人,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著力塑造的形象。抓人的即時處境、即時身份地位(如主人還是客人、送別者還是離別者)和人物關係,注重對人的描寫(描寫的手法——直接如動作、心理、細節等等,間接如襯托等),人物的追求與情思即作者要表達的主題。

(2)藝術手法

A.描寫手法(關涉內容或者詩歌的形象)

分為直接和間接描寫

直接描寫:a.寫人:語言、動作、心理、表情、肖像、細節描寫等。b.寫物:動作、情態、繪聲繪色繪形、描摹、勾勒等。c.寫景:繪聲繪色繪形、濃墨重彩、描摹、視聽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聯想、想象。d.共有:渲染、對比、大筆勾勒、工筆細描等等。

間接描寫:烘托(主要是寫人寫物)、襯托(反面則為反襯,反襯——以動襯靜、以聲襯寂、以明襯暗等等)、象徵、以虛寫實、以實寫虛……

寫景還需要注意描寫的角度與順序。角度:時空角度、五覺(視聽嗅味觸)角度。順序:時空順序、邏輯順序。

B.抒情手法(關涉詩歌的主題)

分為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寫人抒情(敘事抒情)、用典抒情、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等。其中借景抒情可以細分為:觸景抒情、即景抒情詩、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等。當詩歌結尾句子為寫景的,則稱為“以景結情”。

另外有“從對方著筆”——曲筆。如,本來想表達自己思念對方,卻不寫自己,反而想象對方正在思念自己。

C.修辭【手法】(關涉詩歌的語言)

語音修辭:押韻、平仄、節奏。

詞語修辭:字詞的妙用。煉字型題。

句式修辭:整散句、長短句(詩歌中不考慮句式)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擬人、擬物)、借代、誇張、設問、反問……

特別提醒:在題目中問到“表現手法”則包括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抒情手法。問到寫景(描寫的)手法,則包括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

D..結構手法(關涉詩歌的結構)

律詩:四聯分別為“起承轉合”。

弄清楚“起承轉合”各聯的作用。起:照應標題,引出吟詠對象,引起下聯的描述。承:承接首聯,對引出的對象進行描寫。轉:由上聯的描寫“轉”,或轉入抒情言志,或轉入別的內容的描述,或轉換角度對對象進行描述。合:呼應開頭收束全詩,卒章顯志。

詞(曲)(上下兩片)。

上片開頭句:起句,作用同律詩的“起”。下片開頭(偶有上片結尾)句:過片,作用同律詩的“轉”。下片尾句:結句。作用同律詩的“合”。

特別提醒:在面對寫景詩中描寫手法(或者表現手法)判斷不準確的時候,可以從景的構成要素出發思考。

A.線條——形狀、形態——摹形、繪形視覺

B.顏色——色彩、色調——繪色視覺

C.光線——明暗、色調——(明暗)對比與反襯視覺

D.聲音——聲寂、動靜——動靜結合(反襯)聽覺

E.氣味——芬芳、氣息——嗅覺

上述可能結合,出現——視聽結合、視聽嗅結合。

F.現實(眼前)——寫實想象聯想(如夢境)——寫虛=====虛實結合(以實寫虛、以虛寫實)

(3)基本題型

A關於如何表現對象特點。(賞析描寫手法題相同)

a.描寫手法(含描寫角度)+修辭手法,舉例證明。

b.這些手法如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對象的何特點。

c.表達的情思。

B.某字運用巧妙,請結合詩句分析其妙處(煉字型)

a.首先解釋該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有修辭手法或者活用一併說明。

b.將意思帶入詩句描述詩句的內容(如景——畫面、物的形象)。

c.該字在表情達意上甚至結構上的作用。

C.賞析某一聯詩句。

兩個前提與意識:一是這首詩的類別——寫景、寫物、寫人還是別的。二是這一聯的語言性質——描寫、描寫結合抒情還是抒情……下面以描寫景物為例:

a.指出描寫的辦法——描寫的角度【甚至包括順序】(時空角度與五覺即視聽嗅味觸的角度)、描寫手法(直接與間接)、描寫的語言(詞語和修辭手法),並舉例闡釋說明。

b.運用這些手法如何表現或者突出什麼畫面的什麼特點。

c.藉助這個畫面,表達詩人何種情思或者心境。

D.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或者詩歌情感很複雜),請結合詩句分析。

a總說有哪幾種情感。

b分點逐一闡釋這些情感,注意每一種情感成為一小點,都是先觀點後闡釋(闡釋即這種情感在詩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幾句表達出來的)。

E.人物形象(詩人形象或者抒情主人公形象)

a.先抓人的即時處境、即時身份地位(如主人還是客人、送別者還是離別者)和人物關係,來確定人物的身份地位,答題時,就答人物的身份地位與人物的特點(內在的,近似於小說與傳記中人物內在特點的分類方法)。

b.分點逐一闡釋這些特點,每一種特點成為一小點,都是先觀點後闡釋(闡釋即這種特點在詩歌中是哪一句或者哪幾句或者哪個細節表達出來的)。

C.藉助這個形象,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特別提醒:情感的一情兩面(以思鄉為例):內在——對故鄉的思念,外在——獨處異鄉的孤寂。

三、默寫(3分鐘)

1.考綱規定64篇,要能逐一過關,後期注意做練習。

2.注意審題,題幹上的提示語往往涉及句中詞語與內容。

提示語分為三種:所填語句語境(上下文或者因果)、所填語句內容、所填語句情思。

3.書寫工整、字跡清楚、一筆一畫交代清楚。

4.注意異體字、通假字、同義異形詞的寫法。

第三部分 語言應用板塊(20分 用時15分鐘)


一、語言基礎

1.成語題——辨析方法:

(1)辨析成語結構,理解成語含義。

(2)比較一組成語中對應的語素(如“一葉知秋”中的“葉”“秋”的關係對應與“以小見大”中“小”“大”的關係,“葉”與“小”、“秋”與“大”的辨析),辨析近義成語的異同。

(3)思考成語的褒貶、適用對象、場合等,辨析差異。

(4)從句子成分做語法分析,辨析成語的語法功能的異同,以及語句上的可能造成的語病,語病上注意重複贅餘。

如果是組合答案,注意充分運用排除法,如果是五選二,則只能逐一辨析。

2.語病題

(1)語感判斷。

(2)語病的語言標誌法。其中多重狀語和定語的語序問題,難記,需要上考場前強化,關聯詞語的位置比較複雜,並列短語問題、句首介詞問題、動詞固定搭配的賓語問題為常考點。

(3)病句的六大基本類型。

(4)語法分析法,即從句子成分上去分析。

要找到自己問題最大的病句類型,做專題突破。

3.銜接(排序)

(1)選填一句話(選擇題)

【1】分析語段結構,把握語段話題(陳述對象)。

【2】依據話題一致、陳述角度一致、感情色彩一致的原則,結合語境,分析前後語句的邏輯關係選擇。

【3】具體可關注標點符號、關聯詞語等。

(2)語句排序(選擇題)

【1】分析語段結構,把握語段話題(陳述對象)。

【2】分析選填部分在原文中的結構位置,並從內容上對語句分組,並做組間排序。

【3】結合語境,分析前後語句的邏輯關係,結合段落結構和關聯詞語,對組內語句排序。

【4】參照供選答案,試填驗證。

4.虛詞(關聯詞語)運用

注意辨析近義虛詞的細微處,分析語句間語義上的邏輯關係。充分運用排除法,從最能肯定的地方入手。

二、語言應用

1.情景對話(得體)(注意字數)

(1)情景對話是語言運用的熱點,強調語言的實際交際功能。因此必須進入情境去體驗和思考。

(2)注意語境中語言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整體把握語段話題、主要內容、交際意圖和結構。注意上下文的銜接連貫。

(3)注意不同具體交際語的格式和術語的運用。如“開場白”“節目串詞”“廣告詞”“推薦語”“頒獎詞”“請假條”“說明書”“情景對話”等等。

(4)注意對語言的要求,如句式、修辭,或者生動形象等。

(5)注意交際情境,如交際對象、交際中的“我”的身份,“我”和交際對象的關係。注意語言的得體。

2.圖文轉換(注意字數)

(1)圖標轉換成文字:

【1】介紹說明圖標的構圖要素。注意介紹的順序(由局部到整體或者由整體到局部,局部注意順序),說明的語言。

【2】表述圖標的寓意。同介紹構圖的局部順序一致,分別講要素的含義,最後表述整體的寓意。

(2)漫畫轉換成文字。

【1】介紹說明漫畫的構圖要素。注意介紹的順序(由局部到整體或者由整體到局部,局部注意順序),說明的語言(特別要求敘述的除外)。

【2】表述漫畫的寓意。表述整體的寓意。

注意:讀懂漫畫很重要——從漫畫的誇張變形的點出發,誇張變形處就是漫畫的主旨所在。

(3)表格轉換成文字,注意題目要求(含字數)

【1】表格即數據統計,注意數據的統計項目。

【2】要對數據做歸類,性質相同的數據統計到一起。

【3】數據抓大放小,尋找規律、發現問題。找出比較對象、比較角度、項目、各種數據及其變化特點。表達中不出現具體數字。

【4】針對問題,探究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

(4)思維導圖轉換成文字

思維導圖是2014年才出現在高考中,題型新,但是很簡單。

【1】理清思維導圖中各單元的層級;分清各層級內各單元哪些是程序單元,哪些是內容單元;理清各層級內單元之間的順序。

【2】按照層級由大到小的順序,結合各層級內部的順序,依次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表述出來。注意字數要求。

3.連貫(銜接填空與語句復位)(注意字數要求)

【1】銜接填空題一般以一個語段為語境。從語段結構入手,理清語段內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弄清楚語段的話題(或者陳述對象)、主要內容。

【2】弄清要填寫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屬於段落的哪一個部分,它與前後文的哪一句對應。

【3】弄清要填寫的句子與前後文的邏輯、語義關係。

【4】注意陳述對象、陳述角度、語段中心、語言的語體色彩。隨時不忘語段的陳述對象。

●其他如擴寫、續寫等題型,可以參照情景對話的題型。

答案表述中,要有情景代入意識和條理意識,特別注意邏輯性。

4.仿句

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相仿。

(1)話題(陳述對象)一致;(2)句式(句子結構和字數)一致;

(3)修辭手法一致;(4)感情色彩一致。

5.排序題

注意關聯詞語、代詞和語段中心。用分組排序法結合詩歌選項的答案組合,可以巧妙解決問題。

6.句式變換。

只是語言表達的形式發生變化,內容主題基本不變,故不得改變願意。

(1)長短句變換

【1】長句變短句:將一個長單句變成幾個短單句。

先提主幹成分與必要的修飾語,成為第一個句子,其餘修飾語分圍繞第一句的陳述對象或者其修飾的中心語分別寫成一個句子,然後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即可。

【2】短句變長句:將一組短單句變成一個長單句。

確定這組句子的陳述對象,據此選定一個句子作為長單句的主幹成分,其餘句子變成修飾語加到主幹成分上。

(2)整散句變換。主要考散句變整句。

將一組長短不一、結構不同的句子,變成一組結構一致、長短相近(最好相同)的句子。

【1】依據某一句的句式結構,將其他句子調整語序,變化句式,使之結構、陳述角度一致。

【2】依據確定不變的那一句,將其餘句子做字數處理,使之字數相同。

(3)下定義

可能和短句變長句結合。下定義在表達上為判斷句單句“XXX是xxxxx的XXXX”。用被定義作為主語,“是”做謂語,被定義概念的上一級概念做賓語,兩個概念的種屬差做定語。定語要揭示被定義概念的本質。

高考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第四部分 作文

寫作:中心集中,文體鮮明,語言曉暢,書寫清楚

寫作是語文試卷的重頭戲,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不允許出現任何閃失。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應試作文不同於平時寫文章或文學創作,考試性質和形式以及閱卷的方式決定了它的特殊性,因此,必須摸清應試作文的特點和寫作規律。根據多年的閱卷經驗,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特別需要處理好。

第一,文章的中心必須儘可能地鮮明、集中。中心模糊的文章,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數。

第二,文體要鮮明。寫作議論文就是議論文,散文就是散文,小說就是小說,不能寫成不倫不類的“四不象”。那種文章老師看了肯定反感。

第三,語言曉暢。考試作文的語言不能過於含蓄更不能晦澀難懂,閱卷的時間限制決定了老師不可能用較多的時間去琢磨你的文章,如果你的文章讓老師在短短几十秒內“看不懂”,那麼,你也只能得一個你自己“看不懂”的分數。因此,文章語言一定要得明白曉暢。

第四,書寫清楚。書寫清楚是對卷面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份試卷是考生和閱卷老師共同完成的。既然如此,你就沒有理由不跟閱卷老師配合好,如果你的字讓老師難以辨認,故意“難為”他,他可能就會“難為”你,所以,必須把字寫清楚。當然,更進一步的要求是寫工整、漂亮,看了有一種愉悅感,那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高考方向:任務驅動型作文

一、注意事項:

1.一定要明白任務:顯性任務與隱性任務。

尤其是隱形任務要自我構建寫作的內容方面的任務。構建的方法有兩種:

A“是否”“正誤”正反對立選擇性提問。

B、“啟發”式提問。這個可以根據材料的性質(正向或負向)設置為“經驗”與“教訓”。

2.充分評論,借鑑時評的方法。

3.就事論事,完成規定動作;就事論理,做好自選動作。

二、寫作要求:

(一)審題立意

目標:綜合立意,直指最佳。

1.審題: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讀懂材料,弄清並概括內容,抓出關鍵的要素或者是對象。

[1]內容:

(1)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成為文章就事論事的中心,必須圍繞它評析。

(2)信息切分(不同對象的觀點及原因作概括):

[2]含意:從內容去挖掘其本質

[3]對信息點進行辨析和聯想想象及推理。

2.立意

根據審題所得,找準角度進行思考,找到立意點,再進行立意。

[1]立意點:根據審題結果找到立意點

[2]立意:根據立意點綜合立意。

三、文章結構

目前研究出來的很多,六段式、“引議聯結”式。枯葉蝶研究出並推崇“任務驅動型作文八股作文法”。

標題:字數不宜多,語言簡潔優美,要直接點明文章的觀點。

1.綱:引+評議+提 (由材料切入,簡要評析,提綱挈領。)

2.退:提+引+議+結 (退:樹靶。文明交流,“以退為進”)

3.進1:提+引+評+結 (進1:擊靶。對準“退”進行駁斥。)

4.進2:評+引+析+挖+結 (進2:緊承進1,是“立”,正面評議。)

5.轉:過渡。(上承2-4為評事,下啟6-7為論理。)

6.聯:聯+引+析 (聯:聯繫現實,由“個”到“類”。)

7.建:提+建 (建:給“類”問題的解決提出建議或者啟發。)

8.結:總結+提 (結:收束全文,卒章顯志,擲地有聲。)

作為基本結構模式,主要是規範作文結構,讓作文入格,達成後就是出格——在此基礎上的自由變化。

四、論證方法

就事論事禁用例,就事論理多類比。

嚴明邏輯做論證,細化闡釋顯充實。

重視邏輯,語言嚴謹,文化豐厚,思想辯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