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琴考級的“怪象”

中國的鋼琴考級出現了一種“怪象”,讓孩子們只練固定的曲目參加考級,這不是一種好的方式。彈琴應該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情,要綜合全面地平衡發展,而不是翻來覆去地死記硬背幾首曲子。

業餘鋼琴考級,一方面由於家長們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讓孩子在短期內強化學琴,只彈考級曲目,主要以背奏為主。以為只要完成考級,就等於掌握了一門技能,所以考完級,也就不再學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師為了迎合家長的要求,急於求成,不按照科學的進度,片面追求考級。甚至於用一年的時間準備考級曲目,造成拔苗助長。而且老師們也互相競爭,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孩子考完級,誰的本事就最大。

這些年來各類媒體和專家學者都在探討一個同樣的問題,所謂音樂考級的功利性危害以及考級該何去何從。我認為,我們不要回避音樂考級的功利性。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學習音樂和學習其他門類的知識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樣的:或是作為職業,或是作為愛好,或是作為消遣。而家長們的初衷也是這樣:有的是為孩子日後的升學做準備;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學一門技能,所謂“藝多不壓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將來以此為業;還有的,就是因為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以後是否作為職業也無所謂。可是一旦考級和升學、就業掛上鉤,就難以逃脫“功利”二字。

中國鋼琴考級的“怪象”


一篇題目為“劉詩昆痛批中國鋼琴教育現狀”的文章中提到了現在的“鋼琴熱”在社會中的現象:鋼琴老師不夠專業,沒有資格,在劉詩昆看來,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專業訓練,這是最基本的。”劉詩昆的回答帶著不容置疑。可現實遠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種琳琅滿目的鋼琴培訓班,除了正統鋼琴系畢業的學生,你會發現師資隊伍多是這樣的分佈:既有原來學民族樂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學聲樂、甚至音樂理論的。某些老師上課從不示範,拿個譜子就讓學生練,上完課劃個鉤又讓帶回家練。“只求應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會彈。” 讓劉詩昆無奈的是,“鋼琴老師”越來越多地被人們賦予一些象徵性——良好的社會地位、豐厚的經濟收入、輕鬆的自由職業狀態。自然地,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者,衝著這股吸引力而來。琴童數量快速增長,師資卻遠遠跟不上,專業老師經過十年學習,好容易出來一個,又只能一對一教幾個學生。這種情況下,濫竽充數者自然難以避免。

如何確立學琴的目標;如何甄別好的鋼琴老師;如何正確學琴;又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費……這些基本問題對於琴童的家長們是最迫切的。否則,不僅浪費了很多金錢、大量的精力,而且虛度了孩子們的寶貴童年。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們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有的人看不到一點效果呢?學琴畢竟要有一個回報,才算“不虛此學”。既然花了如此大的代價,為什麼不去反思一下,我們是否應該找到正確的學琴方法,真正掌握一門技能,從而終身受用而並非完全出於功利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