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甜的新聞大概就是郎朗結婚了吧!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出生於1982年,出道於1993,成名於1999年的37歲郎朗終於搶在四十歲之前結婚了。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不同於郎朗以往對於私事的低調,他能在自己微博上大放照片,可見對於這場婚事確實是極為滿意,樂於宣場的。


新娘Gina Alice一出場,真是美瞎了我們的眼,媽呀,這不是佟麗婭和迪麗熱巴的混合體麼!

美就算了,人家還年輕,才24歲,年輕就算了,人家還是專業人士,德韓混血,和郎朗一樣都是鋼琴家。確切地說是郎朗的小師妹,兩個人都有師從同一個鋼琴老師,鋼琴圈的人對她很熟悉。

因為從2016年,她就多次在國內舉辦音樂會,與瀋陽愛樂樂團及廣州交響樂團合作。2019年1月18日她更在深圳音樂廳舉行了獨奏音樂會,也是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的精英青年鋼琴家。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新娘的婚紗出自以色列著名婚紗品牌Galia Lahav,售價近十萬美金,腳部鏤空蕾絲設計極為夢幻性感,之前碧昂絲也是穿著這套結婚的,絕對是一線明星的一線品味。


而且也有才華,12歲就在“慕尼黑鋼琴比賽”中獲獎,小小年紀還有一臉的嬰兒肥,但彈奏水平已經非常高。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長大之後更是高冷美豔,彈琴時那忘我的勁頭,感覺和郎朗真是的很般配啊。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兩個人在巴黎的香格里拉酒店舉行了小而溫馨的婚禮,現場賓客算並不算多,中國明星只有周杰倫昆凌夫婦參加,過段時間聽說還要回瀋陽老家辦一次。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婚禮在巴黎市中心金光閃閃香格里拉酒店舉辦,之前巴黎名媛舞會有幾年也是安排在這個廳舉行的,晚上的婚宴就更了不得了,郎朗租下了凡爾賽的戰爭畫廊,之前印度鋼鐵富商米它爾嫁女兒婚宴也是在這裡辦的。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有機智的網友扒出了在凡爾賽戰爭畫廊舉行婚禮一天的租金高達54萬,這高大上,用郎朗老家瀋陽話來說,那是相當了得啊……


郎朗這次請的嘉賓基本都是這些年四海為家時結下全世界各地的朋友,有古典音樂圈的,也有教育圈的,更有王室貴族的朋友。

比如坐在第一排和郎朗關係最密切最交好又最體面的朋友除了周杰倫夫妻,還有坐在周杰倫旁邊的是John Legend夫婦。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John Legend是美國著名的歌手、鋼琴師,他最出名的歌曲是《All of me 》。


昆凌右邊是英女王堂弟夫婦——肯特邁克爾王子和王妃瑪麗。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這個瑪麗王妃也是奇女子一枚,曾有過種族歧視的行為,也手撕過戴安娜王妃和梅根,有空我們也八一八她哈。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香港名媛張王幼倫與丈夫張力正亦是受邀的不多的幾位香港朋友,張力正是香港著名的心臟外科醫生,亦是“嘉頓”(麵包)集團第三代,而張王幼倫亦是知名珠寶設計師,她曾為電影《達文西密碼》打造“解密之鑰”鑽石版。


嗯,說回新郎新娘和婚禮。

比較有趣的是,德韓混血新娘吉娜,竟然一張嘴就是滿口的大碴子味兒,略帶瀋陽尾音……但是兩個人溫馨有愛,形象又登對。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名流無數,娛賓當然要不落俗套,郎朗、周杰倫以及二胡大師果敢合奏了一曲《青花瓷》。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這絕對是流行音樂界古典音樂界以及民樂界的難得一見的跨界演出……想想這三位的出場費,現場觀眾也是相當滴相當滴有耳福了……


婚禮的高潮是新郎新娘搞了一個四手聯彈,最後新娘還偷吻了一下郎朗,感嘆啊,這真是我吃過的最藝術的狗糧了。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除了驚歎郎朗的老婆的美貌。

更讓我感觸良多的是,這位曾經讓無數鋼琴學童自慚形穢的大魔王,終於也像無數普通人一樣走上了結婚生子之路。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提起郎朗,有些人得知他的名字是從社會新聞、娛樂新聞中。而我最早聽說郎朗,則是從鋼琴老師的口中,那個無數日日夜夜都在練琴的“鋼琴神童”。

80年代,就曾經掀起了“鋼琴熱”,無數中產階級鼓勵孩子學鋼琴。和如今的“奧數神童”等各種神童相比,在30多年前站在鄙視鏈的頂端是“鋼琴神童”。

這一批聲勢浩大的學琴大軍,誕生了眾多天才琴童,有年僅18歲就贏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聲名鵲起的“鋼琴王子”李雲迪。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因性感短裙和高跟鞋打扮而引發爭議,但當她把手指放在琴鍵上,精準的觸鍵和起飛的速度,會打消了所有質疑聲的“傲嬌女王”王羽佳。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和他們一對比,我們大部分琴童都成了資質平庸且又不夠勤勉的凡人。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郎朗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


學琴是一個孤獨、漫長、枯燥的歷程,像多年前金馬獎最佳記錄片《音樂人生kj》裡展現的一樣,能夠沉得下心繼續著漫長的“音樂馬拉松”,都是少數有天賦而又有毅力的人。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香港紀錄片導演張經緯多年前拍的紀錄片 《音樂人生KJ》,跨越了7年的時間,用鏡頭連接了11歲的音樂神童與17歲的孤傲少年,記錄了一個音樂天才年少成名的故事。

所以大部分人隨著長大漸漸地荒廢練習,而很多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們,卻依然選擇著孤獨的音樂之路。

身處一個熱鬧喧囂的時代,他們到底快樂麼?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個紀錄片裡一窺究竟。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春風得意馬蹄疾


像亦舒小姐十五歲時,就被報刊編輯追上學校來要稿,成為編輯們不敢得罪的“小姐”。春風得意馬蹄疾,對於年少成名來說,快意才是人生。


而對於出生在香港富裕的醫生家庭的黃家正,從7歲那年就開始學習鋼琴,開啟了他的音樂人生。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面對鏡頭覺得陌生而不自然,依舊是在爸爸懷抱內撒嬌的小男孩。但當他坐在鋼琴前靈活的手指敲擊黑白琴鍵,富有生命力的音符、華美的樂章從指尖流瀉而出。


這個世上從來不缺年輕的人和有才華的人,但黃家正的音樂讓人難以相信這只是出自一個11歲乳臭未乾的小毛孩之手。


用句俗套的話來說,就是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才華。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當滿頭白髮的老夫婦看著這個小孩彈奏著如此優美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時候,大概會覺得才華真的是天賜的禮物。


17歲的他已出落成翩翩少年,依然對自己充滿自信 ,依然才華橫溢。他成了香港貴族中學裡樂團的指揮,眾多琴童家中眼裡的“明星”。

不過青春期的他,性格膨脹得容不下容忍出錯,無法理解平庸。在音樂的世界裡,他既是充滿魅力的領袖,也是獨裁而專制的國王,讓人又愛又恨。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在香港音樂節的比賽上,他寧願冒著被超時扣分的不利,劍走偏鋒選了一首別人不會選的曲目。一個十多歲的中二少年高喊著“為音樂而音樂,而非為比賽”,甚至口出狂言要“香港絃樂界,何謂室內樂”。


當所有人都渴望著贏得比賽,當每個人都為勝利而狂熱。而他說,只想讓人明白為比賽彈奏的音樂是沒有意義的。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既然不在乎勝利,那為何要參加比賽?面對這個問題,黃家正頓時語塞。


因為對於勝負,沒有人比他更在乎。只不過他不願平庸地、平淡地勝利,更要用這種方式告訴大家,他就是香港音樂領域上絕對的王者。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驕傲狂妄,而又偏執。

然而生活本身就充滿戲劇性,黃家正就真如擁有主角劇本一樣。即使超時扣分,也獲得第一名。最令人心服口服的是,連裁判對評語都和他賽前之前狂言如出一轍。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不得不承認他狂,是有他狂的資本。仰仗著才華的任性,對自己對自信,和對整個香港音樂界的瞭解。

連在鏡頭下的黃家正,都是並不那麼討人喜歡,狂傲不羈。更不要用說,跟他朝夕相處的身邊人,需要用多大的耐心去包容他。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凡人眼中的不堪


才華猶如一朵薔薇,遠看美麗,靠近易被荊棘所傷。成名早讓黃家正桀驁不馴,未曾被打磨的稜角,處處在刺傷身邊的人。


11歲的黃家正與拉大提琴的哥哥一起合奏,哥哥連續出了幾個錯誤。家正馬上表現得很不耐煩,當著眾人的面前直接質問哥哥。連旁邊的小夥伴都忍不住打抱不平,“他對他哥哥太殘忍了”。


青春期的他更難相處,平常生活會就變得很暴躁,連哥哥都說他的脾氣很陰晴不定。自從什麼時候那個略帶羞澀的小孩,變得狂傲自大?哥哥回憶道:“大概是從他小時候練鋼琴之初。“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同樣在音樂天才光芒之下,妹妹家瑤很少會當眾展現拉大提琴。即使比賽的時候找了黃家正指導,望向他都是怯懦的眼神。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連身邊最好的朋友也說,一個不折不扣的“怪咖”,將所有的尊嚴放下來接納他。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問到如何評價黃家正,小夥伴只有一個意味深長的回答。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正是因為自滿的才華,讓黃家正走過的地方“寸草不生”,身邊的良師益友都被他所傷。在電影《她比煙花寂寞》中,天才大提琴手傑奎琳的姐姐希拉里,對傑奎琳說過平凡人的不易。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每一個人,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但黃家正的才華如一面鏡子,殘忍而清晰地照出了身邊人的平庸。身邊人盡最大的忍耐,去包容著這位桀驁不馴的天才。


誰能忍受活在他人光環下的落寞,誰能忍受被別人提及時,總帶上某某某的誰誰誰這樣一個前綴?更何況,這個天才是如此的不可一世。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同樣是年少成名的恩師羅乃新老師,曾問過11歲的黃家正,“知不知道要做一個成功的音樂家,或者成功的人,除了才華最要緊的是什麼?”家正回答是敬業,但老師告訴他,“是謙虛”。

但只可惜黃家正左耳進右耳出,並未領悟到老師的深意,總是如此不擅於甚至很差勁地,在人群前呈現一個真實而糟糕的自己。

在這段輕狂的歲月,黃家正的身邊人對他看法很兩極,不是恨他就是愛他,或者是愛恨交加。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無能為力的孤獨


萬般皆苦。做人難,活在芸芸眾生中難。在社會中做一個鶴立雞群的天才,更是難上難。

名利讓他膨脹自大,認為是這個世界的神,但當現實的衝擊,令他醒覺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渺小的。音樂除了給他帶了名利,還有帶來超出年齡的早慧。

在普通人11歲依然煩惱著作業功課,吃什麼零食,玩什麼玩具。而11歲的黃家正卻一直被這些充滿哲學的問題困擾著:

人到底是為何而生?如果沒有神,為什麼會有音樂?假如有神,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公?


11歲的人生經歷與智慧實在有限,當他向成年人們問出了壓抑在心底裡一連串問題的時候,連身邊的父親都感到了訝異。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身邊的人都對這個小孩充滿不解,明明自身家庭環境這麼好,父母又愛你, 前途一片光明,為什麼會感到孤獨,為何會自尋煩惱。


面對這個無解的命題,他突然悲從中來,無法抑制地抹淚哭泣。不諳世事的年齡和悲天憫人的情懷,隔著屏幕我們仍能從11歲的他身上感受到孤獨而蒼涼:

“我有音樂,我很快樂,但世上很多人不快樂。這個世界不完美,不公平,怎麼辦?”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黃家正多年後揭露突然哭的緣由:“我在捷克接受訪問的時候。記得抵達捷克之前,我在曼谷街頭目睹一群人追著一名小偷。那可憐的小偷半裸,像我一樣瘦,為了逃避司法制裁,他爬上一棟老舊的建築。或許,他才偷走30元就只為了吃東西。這一幕,讓我非常震驚;一個小時前,我還在練鋼琴,我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悲劇、不公平和悲傷。我當時真的一整個不明白。”


對於一個追求完美的他來說,完美才是美麗。但完美是撥絃在同一秒,音準在同一點是幾乎不可能的。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所以追求的完美的他,倍感孤獨。孤獨,確實跟孤單不一樣,孤單隻表示身邊沒有別人。但孤獨是一種,你無法將感覺跟別人溝通或分享的心理狀態。


黃家正對人生的完美的追求,是孤獨而無止境。因為現實世界裡卻永遠無法達到完美與絕對的公平,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運作,感到沮喪和無能為力。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告別輕狂之歌


紀錄片最後定格於黃家正17歲的那一年,他當時正準備到美國印第安大學深造。正如張經緯導演所預言,離開香港,是黃家正人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足以影響他的一生。


正所謂魚不過塘不肥,黃家正到了高等音樂學府才發現,這裡天才比庸才更多。


在他就讀的大學,就有二千個音樂家,每年畢業於鋼琴演奏的有一百人,主攻單簧管的也有四十三人。可全美國所有樂團每年吸納的單簧管樂手,最多三人。


當大學時期他接連在比賽中失利,曾經不可一世的他深深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專業,自己本應去當個對衝基金經理。


當他還為人生而迷茫的時候,沒料到很隨意拍的《音樂人生》上演並橫掃金馬獎,贏了最佳紀錄片等三個獎項,一夜間他成為輿論人物,被閃光燈追逐。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後來黃家正竟無意中發現這張《音樂人生kj》的DVD,出了限量珍藏版。他抿緊嘴脣說:“嘿,那個是我,但是我變成了一件商品?一個限量版、不知道賣幾多錢的商品?”


明明沒有演技,卻一堆影評家、教育家要剖析他。明明不是明星,卻又大批粉絲關注他的生活。明明只是個普通大學生,娛樂圈卻不斷地向他拋橄欖枝,邀請他上電視。

黃家正都一一推卻當時的邀約,甚至一直沒看這出以自己為主角的紀錄片,依然選擇他本來堅持的音樂之路,他依然是那麼的特立獨行:

沉醉於鎂光燈下尋求認同,窮一生在比賽追著人家屁股跑,都是最沒意義的事,我要為自己而活。


當我們再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活躍的他,已是大學畢業。當初人人爭破頭逃出去的圍城,他卻選擇回來,想為這座小島做一些音樂。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在“金錢才是萬能的通行證”的香港,辦並不盈利的演奏會並不容易。除了資金,還有場地的問題。一年受收幾十封拒絕信,已是家常便飯。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而他為籌備資金而四處奔走,甚至得不到他人的認可。不少同行批評他辦學和搞演奏會,指他對名氣和金錢貪得無厭。


少年得志,意味著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不知多少人等著看你的笑話。名利從來都是雙刃劍,帶來了關注,也帶來了誤解和中傷。

洗去了一身浮躁,黃家正的性格變得沉穩甚至於圓滑,實在讓人難以與當年的”魔王“聯想在一起。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黃家正現在的氣質更沉穩了,更調侃自己是佛系青年。彬彬有禮的黃家正反而讓觀眾們不習慣,給他留言說:”你不是你了,你太圓滑了。”黃家正忍不住搶白:“鏡頭裡的周星馳,都不會是真的周星馳。每一句話都講到如此火爆,我真的要入青山(香港的精神病院)了。“

但唯一不變的是,他依然一直在追尋真理。至於找到與否並不重要,尋找本身就是過程、經驗、成長,最後成為音樂。

正如他在影片開頭所說,因為音樂,而讓他成為一個有良知的人,成為一個有意義的人。是音樂,成就了他的人生。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和所有十六七歲的少年一樣,黃家正有著他的侷限性。

回首過去,連他都覺得自己很欠揍。當初自以為可凌駕所有人的想法,讓他失去很多朋友、知識及快樂。


但我們看到了從不掩飾的他中,看到了他的孤獨和對音樂的摯愛,和人生的執著追求。我們依然敬佩他在這個時代裡,如此乾淨和清澈,努力地去做一個“大寫的人”。


提起“鋼琴神童”兩個字,總是覺得他們是不正常的人類,但正如毛姆所說,天才是超級正常的人類。天才不只是正確答案,而且更予以眾人努力的線索和方向。

人生待續未完,通往山頂的路有很多條。不過天才之路並不易行,無論是郎朗,還是黃家正他們都仍在探索。


那些年少成名的鋼琴神童,到底快樂麼?


感謝這些天才少年、少女們讓我們發現到生命如此多樣,充滿可能和驚奇,最後以黃家正寫給觀眾的信為結尾。


經過多年的內在衝突,我領悟到我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什麼。或許那個曼谷的可憐傢伙註定要偷那30元。我註定被同一個人拋棄3次;莫扎特註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奇才。但在這些混亂之中,我仍然相信公平。我深信在這無窮變化的世界,上帝並不會輕易地以我們是否「表像」地「信仰了他」或是否做了所謂「對」的事情而評斷我們。我相信他看重的是我們真誠地成長,且誠實地以身為一個「人」面對自己。 我不相信天堂。因為我相信我們已經生活在天堂裡。我們只是被我們自己不成熟的天性給矇蔽了,愚蠢到不願意去承認吧。希望那些看過KJ的人會喜歡這部片。你們是幸運的,因為連我自己都還沒看過。


我們羨慕著鋼琴神童們年少成名的快意,卻從未感受過背後的壓力與孤獨。看似輝煌的人生,往往暗藏著最孤獨的底色,有痛有樂。


生命就像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華美人人可見,但蝨子唯有自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