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叫天與李春來、梅蘭芳、楊小樓

2008年是武生泰斗蓋叫天誕辰120週年。蓋叫天與一代宗師李春來、“京劇伶王”梅蘭芳、“中國第一大武生”楊小樓交往密切,留下了佳話。

藝宗李春來

蓋叫天藝術上的飛躍,得益於武生泰斗李春來,故有“蓋藝宗李春來”之說。

李春來,字起山,1855年出生。河北省高牌店人。幼入北京豐臺喜春臺梆子科班。班主是武舉人,名陳芝舫,教師是譚鑫培的父親譚老道(藝名譚呌天)。初習武丑,後改學武生。滿科後,在天津、北京等地演出。1875年20歲時,南下上海,搭班演戲8年,漸漸走紅。能戲極多,如《伐子都》、《四傑村》、《拿謝虎》、《獅子樓》、《花蝴蝶》、《八蜡廟》。擅演黃天霸,有“活天霸”之譽。武功精純,富於創造,動作敏捷利落,翻跌勇猛,身段漂亮,成為南派武生宗師。在早期京劇武生中,他與俞菊笙(楊小樓老師)、黃月山(外號“黃胖”)鼎足而成三大流派。

正當李春來走紅之時,時年23歲的蓋叫天從外地返滬。自9歲登臺起,走南闖北,舞臺生涯已有十四五年。回上海後,先後在歌舞臺、丹桂第一臺演出,有幸與李春來合作。當時蓋叫天雖有點名氣,與李春來相比,藝術上還比他差,渴望李的指點,得到薪傳,充實自己。李春來以短打著稱,蓋叫天身材條件與李接近,遂以李為師(未正式下帖),認真向他學戲。每次李春來演出,蓋叫天都站在臺側觀察,專心學習。

蓋叫天與李春來、梅蘭芳、楊小樓

李春來

上海名妓朱桂珍,贖身嫁給一個大官為妾。此女是戲迷,愛看京劇,見李春來扮黃天霸英俊威風,便想入非非,朝舞臺上扔金戒指、鑽戒。她託人介紹與李認識。一來二往,兩人日久生情,頻頻偷歡,難解難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被人發覺,祕告朱的丈夫,李春來因之入獄,坐牢兩年。世態炎涼,許多同仁避而不見,而蓋叫天不忘亦師亦友之情,經常去探監送飯,李春來很感動。

在蓋探監時,李春來向他傳授武技訣竅,並不止一次誇蓋:“你是有良心的梨園兄弟,我落魄坐大牢,你還這樣厚待我,真乃君子也!”他無私地教了蓋叫天不少東西;每日練功,要在桌上擱腿數百次(蓋叫天增加到一千次);平時在家裡,穿厚底靴或踩蹺走路,這樣演《花蝴蝶》時就能穿厚靴翻過布牆頭,從三張疊起的高臺上朝下翻,也能穩穩站住;打鏢靠手腕使勁,打得不早不遲,金鏢飛出,費德功正好伸手接住,這是一個絕技……

蓋叫天得到李春來的點撥,技藝大進。他學師不泥師,在舞臺實踐中逐漸積累了經驗,以“武戲文唱”注重造型美,塑造傳神的英姿,如汲取家養的老鷹振翅欲飛的姿態,在《惡虎村》一劇“夜探”走邊中,創造了“雄鷹展翅”的神態,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蓋派”藝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及至後來,蓋叫天的名氣大過李春來。1912年,他赴京演出,征服了梨園同行,楊小樓、俞振庭等武生泰斗都對他刮目相看,奉為上賓。

“歲月不饒人,長江後浪推前浪。”因朱桂珍訟事,李春來久不登臺,技藝不進則退,晚年境況不佳,雖在大舞臺搭班,但風頭大不如前,逐漸淪為配角,後在大世界娛樂場僅掛二牌、三牌。當時一等戲院是天蟾舞臺、大舞臺,大世界和四大公司京劇場所屬三等檔次,南北名家不肯降低身價去演出。這時蓋叫天在天蟾舞臺掛頭牌。他敬重前輩,特保薦李春來到天蟾。“蘇北大亨”、天蟾老闆顧竹軒(解放後任上海市特邀人民代表)講義氣,滿口答應,同意李春來搭班。

蓋叫天與李春來、梅蘭芳、楊小樓

蓋叫天

蓋叫天為了捧李春來,甘居配角,如《金雁橋》蓋叫天飾趙雲,李春來飾主角張任;《拿謝虎》中蓋飾賀人傑,李春來飾主角“一枝桃”謝虎;《獅子樓》中蓋叫天飾西門慶,李春來飾主角武松……過去為蓋叫天傍戲的有些武生演員不平,勸說蓋叫天:“蓋五爺,你這樣做,掛二牌,包銀要少拿很多,犯不著。”“你將他保薦到天蟾唱戲,已經很講義氣,很夠朋友了,為什麼還這樣厚待他?”蓋叫天不以為然,解釋道:“李春來是我的見面老師,當年他提攜我、教我戲,有恩於我。有恩不報非君子,我蓋叫天不做小人!”

李春來在蓋叫天侍奉下心情愉悅,煥發青春,因此演出很精彩,二人合作得很好。1924年,李春來最後一次演出,貼代表作《伐子都》。這時他年近古稀,仍扎大靠翻打跌撲,從三張高臺上朝下翻,功夫不減當年。演出前,蓋叫天一直照料在側,親自為他扮戲。看到前輩為了生活,這麼大年紀還在拼老命演戲,想到自己晚年前途,不寒而慄。他對人說:“將來我也一定是這樣下場!”不幸言中,“文革”中他被“四人幫”的爪牙活活逼死!

李春來演出《伐子都》不久即逝世,終年69歲,比蓋叫天少活14年。若無“文革”劫難,身體健實的蓋叫天能活到百歲。1957年,時年70歲的蓋叫天還組班赴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巡迴演出,歷時一兩月之久。一次,筆者目睹他在上海大眾劇場獻演全部《武松》,從《武松打虎》一直演到《血濺鴛鴦樓》,其中《獅子樓》、《武松打店》、《醉打蔣門神》、《大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5折都是開打激烈的武打,由蓋叫天一人飾武松演到底。開打中,他使用了匕首和首創的單刀槍、柺子、三節棍、九節鞭等兵器打法,動作敏捷,又快、又狠、又準,看不出他是古稀老人。今日,年輕演員演全部《武松》,兩三折戲演下來,就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而蓋叫天當年表演這麼繁重的武戲,憑藉內功,氣不喘,汗不出,像個生龍活虎的壯年英雄。

同臺合作 相互問藝

蓋叫天與李春來、梅蘭芳、楊小樓

梅蘭芳

1912年,梅蘭芳時年18歲,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在丹桂第一臺獻演拿手劇目。同臺的有蓋叫天、小楊月樓、王鴻壽、朱素雲、楊瑞亭、張德俊等名伶,梅蘭芳最看好比他大6歲的武生蓋叫天。他對北京來的同仁說:“有人說他學李春來(與楊小樓的老師俞菊笙齊名),其實講到功夫,恐怕有過之無不及呢。不要說觀眾看他的戲出了神,就連我們梨園中人在後臺看到他的玩藝(那天蓋演《三岔口》),也捨不得走開的。”梅蘭芳高度評價蓋叫天,後來不止一次說:“蓋叫天的短打玩藝,乾淨利落,是誰也比不上的。”以梅蘭芳的為人,出言謹慎,一般是不會對人過分溢美的。他這樣誇獎蓋叫天,可見他對蓋的欽佩。

蓋叫天對梅蘭芳的藝術也很欣賞。1912年兩人首次同臺,他每次在下戲之後,不忙卸妝,總是站在臺側觀賞梅的表演。

梅蘭芳與蓋叫天惺惺相惜,意氣相投,很談得來。兩人計劃合演一臺戲,演什麼好呢?演《姑嫂比劍》,蓋叫天是武生,要反串旦角,有點彆扭。演《紅拂傳》,蓋叫天演李靖,梅蘭芳演紅拂女,蓋叫天的小生戲演不好,改演虯鬢客吧,梅蘭芳說:“這虯鬢客與紅拂女是兄妹,二人怎麼會比劍呢?”反覆琢磨,最後決定合演全本《白蛇傳》。梅蘭芳飾演白娘子,按河北梆子的路子,蓋叫天男扮小青。

故事劇情說的是:白蛇下峨嵋,路遇青蛇。二人爭鬥起來,用劍比武。小青蛇戰敗,歸順白蛇。在接演的一折《盜庫銀》中,蓋叫天巧妙構思,設想:小青蛇一半是男相,勾半邊臉,一隻腳踩蹺,表演時只用側身亮相。梅蘭芳很讚賞:“想不到蓋五爺點子真多,這個設想夠大膽的,也奇妙!”由於梅蘭芳演期已滿,匆匆離滬。行前,他對後臺經理說:“此次赴滬,最大的收穫是結交了蓋叫天!”

1915年,蓋叫天應邀再次赴京演出,在吉祥戲院與梅蘭芳同臺。觀眾看到海報,紛紛在戲院門前排成長隊,一票難求。票價翻了好幾倍,“黃牛”們欣喜若狂:“我們沾了梅、蓋兩位大師的光!”

10月29日是星期日,日場貼滿六齣戲。梅蘭芳壓軸演《昭君出塞》,蓋叫天演大軸《大白水灘》。演出之前,梅蘭芳請蓋叫天提提王昭君舞蹈動作的意見,蓋叫天示範了趟馬、翻身等武戲的技巧。

次日,白天戲碼共七出。梅蘭芳演壓軸戲,與王鳳卿合演《西施》中的一折《浣紗計·魚腸劍》,蓋叫天大軸箭衣戲《盤腸戰》。同樣蓋叫天向梅蘭芳問藝:如何以情傳神,把人物刻劃得更美?

兩位大師虛懷若谷,相互學習,在北京城傳為美談。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多次赴杭州,去“燕南寄廬”拜訪蓋叫天,促膝談心,交流藝術心得。

1961年夏,蓋叫天應邀赴京傳藝,在中國京劇院排練《一箭仇》,示範演出並講學。

一天上午,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在細管衚衕家裡,約請許多話劇界、戲劇界的著名演員、導演與蓋叫天會面,京劇名伶梅蘭芳、李少春等也來了。這天,主要請蓋叫天談藝術經驗和體會。這一年,李少春、張云溪在北京向蓋叫天投貼拜師。

蓋叫天與李春來、梅蘭芳、楊小樓

李少春

蓋叫天沒有讀過書,但他口才極好,說話簡潔且帶有幽默感。開場白說:“今天梅大師在座,我是班門弄斧,拋磚引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他贊梅蘭芳是肺腑之言,不是假客套。接著,他談到了在表演中“四面八方”的一些體會,他說:“我們的表演,要照顧劇場四面八方的觀眾,讓人人都看得清,看得美。舉例說吧,梅蘭芳《貴妃醉酒》中的“臥魚”,《霸王別姬》中的“舞劍”等,我看過不下數十回,在劇場任何一個角落觀看,都看得很清楚,很美。說明梅蘭芳的表演,是十分講究‘四面八方’的。”

梅蘭芳插話:“你演《惡虎村》 “夜探”一場,走邊,特別是‘雄鷹展翅’姿態;《武松打店》中的一套拳術,《一箭仇》中的槍架子,也很講究‘四面八方’呀。”

說到這裡,田漢接過話茬,說:“你們兩位大師各有千秋,殊途同歸。”在場的人,都被梅蘭芳、蓋叫天的經驗之談折服。

次日,梅蘭芳約請蓋叫天吃飯。不巧,中國戲劇家協會通知蓋叫天上午去開會,下午去為體育界作報告,他對梅蘭芳說:“任務未完成,吃飯也沒有心思,這頓飯留著,以後有時間再補吧。”未料,蓋叫天還未離京,梅蘭芳就進了醫院。蓋叫天有點替他擔心,認為梅蘭芳面色紅潤,身體健壯,大概因為天熱中暑,才得病的,過幾天一定會好的。

一天,正在下榻處餐廳吃飯,聽一位服務員一邊走一邊說:“啊呀,梅蘭芳去世了!”蓋叫天聽這一說,忙叫住服務員,急切地問道:“您聽誰說的?這消息可靠嗎?”那位服務員認真回答:“哪還有假?報紙上說的。”蓋叫天大吃一驚,渾身毛髮都豎了起來,不禁閉起了雙眼,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問同桌吃飯的幾個小孫女:“你們知道梅蘭芳嗎?”

她們說:“知道,與爺爺一樣是演員。”

蓋叫天神情嚴肅地說:“他是我們中國最出色的演員,他去世了,我們大家閉起眼來,為他默哀!”他與孫女們都閉上了眼睛,沉痛地默唸這位數十年的好友。屈指算來,自1912年同臺演出至1961年,他與梅蘭芳已交往了近半個世紀。

次日,蓋叫天去靈堂弔唁。行完禮,中宣部副部長周揚要他去歇息喝茶,他婉謝了。蓋叫天留在靈堂梅蘭芳身旁,久久凝視著他的遺容,想到49年前在上海丹桂第一臺的初次見面,第一次同臺演出,想到一次一次在上海、北京看他的演出,想到二人建議合演《白蛇傳》,想到他從上海趕到杭州,沿著金沙港小路,步行到“燕南寄廬”蓋叫天故居來看望,這一幕幕難忘的畫面在心中閃過,蓋叫天悲從心頭起,抱憾怨天。佇立了很久,直到親自送梅蘭芳入殮。

回到杭州故居,蓋叫天對向他學戲的幾個孫子說:“梅蘭芳大師去世了,你們向爺爺學戲,但做人、演戲更要以他為榜樣!”

與楊小樓義結金蘭

蓋叫天與李春來、梅蘭芳、楊小樓

楊小樓

上世紀20年代,中國京劇界出現了兩位武戲領軍人物—楊小樓與蓋叫天。這兩位一代宗師的藝術形成了兩大流派,被譽為“南蓋北楊”。桃李門生滿天下,當今舞臺武戲都以“楊派”、“蓋派”最吸引觀眾。

楊小樓,1878年出生北京,蓋叫天,1888年出生河北高陽。

楊小樓與蓋叫天的出現,是菊壇的驕傲。楊小樓成名比蓋叫天早,上世紀早期蓋叫天在南方唱紅,引起了梅蘭芳、楊小樓等的注意。

1912年(民國二年),梅蘭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在丹桂第一臺,他與已唱紅的武生蓋叫天、楊瑞亭、張德俊等同臺,可謂陣容強大。

梅蘭芳第一次赴滬演出後返京,他就向梨園同行宣傳蓋叫天:“上海出了個蓋叫天,蓋叫天的武戲不比楊小樓遜色。”

消息傳開,俞菊笙次子、著名武生俞振庭(人稱五老闆)專程到上海看蓋叫天的演出。每看一場,他都讚不絕口:“好身手,好造型,短打玩藝超過了楊小樓……”當時俞振庭自組“斌慶班”,有意邀蓋叫天北上。看完最後一場戲,俞振庭走到後臺,對正在卸裝的蓋叫天自報家門:“我是俞菊笙的兒子,今日慕名赴滬看您的戲,很是欣賞,想請您搭我的斌慶班,到北京去露幾手,行不?”蓋叫天沉思片刻,當即欣然應允;“我也是北方培養出來的演員,在天津演過,還沒到過北京呢。此去京華,也可以見見世面,開開眼界。楊小樓在北京,我正好藉此機會,向他學習哩。”

1912年,蓋叫天隻身赴京去獻藝了。

北京是京劇發源地,素以“京朝派”自居,看不起外地的演員,稱之為毛手毛腳的“外江派”。特別對“海派京劇”,更是不屑一顧;“他們是‘野狐禪’,表演不合規矩,主要靠機關佈景這些玩藝吸引觀眾。”蓋叫天來自“海派京劇”發源地,北京同仁拭目以待,等著看他的笑話。俞振庭聽了這些議論,逢人解釋:“蓋五的玩藝兒我看過,工夫很深,我們不能貶低他、埋沒他!”

俞振庭準備為蓋叫天貼《史文恭》(即《一箭仇》),因蓋的拳法、擒拿、單刀特好,所以特貼演這齣戲。俞演史文恭,請蓋演武松(戲中史文恭與武松對打最激烈、最精彩),發揮蓋的所長。俞振庭深思熟慮,斟酌再三:如果貼《史文恭》,則以史文恭為主,將劇名《史文恭》改為《曾頭市》,則史文恭與武松都是主要角色,表示對蓋叫天的尊重。

演出那天,北京京劇界很多知名人士都到場了,其中有楊小樓、紅豆館主溥侗(清皇朝貴族,戲劇評論權威)。楊、溥各自帶了一幫人在臺下看戲。開鑼前,一個演員說:“蓋叫天是天津‘撂地’(街頭賣藝)的把式。”此話不假:義和團鬧事,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劇團解散,蓋叫天回到家鄉幫父母種地。未料,家鄉連年乾旱,顆粒無收,蓋叫天兄弟4人外出逃荒,奔向北方大城市天津,想找個劇團搭班唱戲。一時找不到,身無分文,蓋叫天和四哥張英俊(學文武老生),無奈在街頭賣藝,混口飯吃。洋鬼子不同意,蓋叫天兄弟只好各奔東西,自謀出路:四哥到山東威海衛去找戲班;蓋叫天到上海投奔大哥張英甫(藝名“賽陣風”,工武旦),結果唱紅了上海灘,出了大名。

楊小樓聽到議論,板起臉說:“撂地的把式?你來得了?我看過他的戲,他的玩藝,你小子十年八年也來不了!五老闆請蓋叫天來,說明他非等閒之輩!”他這一說,無人再敢說貶蓋的話了。

大軸戲《曾頭市》上演了!蓋叫天一亮相,雙目炯炯,舉手抬足都有戲。開打火爆,他首創的單刀槍、快刀對花槍,讓人眼花繚亂。演畢,楊小樓站起身子,高舉起雙手,鼓掌,喝彩,他對身旁弟子們說:“蓋叫天身手不凡,是個好樣的!”

蓋叫天主演的第一齣正式打炮戲是《四傑村》,演餘千。按理,演出前他得拜一拜太監,請懂戲的太監給個面子,否則會給排擠出去。偏偏蓋叫天不賣帳,不去拜客“燒香”。楊小樓等許多好心的朋友替他擔心。蓋叫天胸有成竹,出場獻技,既不翻筋斗,又不拉腔,單褶子一脫,一個飛腿,打得又平、又圓、又高、又響,便把臺下看順眼了。本來要搗亂起鬨的,一個個鴉雀無聲也服了!

蓋叫天與李春來、梅蘭芳、楊小樓

俞振庭

接著,俞振庭為蓋叫天貼演《十字坡》(亦稱《武松打店》),請閻嵐秋(藝名九陣風)配演孫二孃。“九陣風”是“閻派”創立者,武功了得。蓋叫天使出絕招,雙手舉起桌子,朝倒地的孫二孃擲去。在這一剎那間,孫二孃即用雙腳踢開。功夫不到家的武生、武旦,不敢施展這個驚險動作。蓋叫天第二場演出非常成功。最後一場貼演《拿高登》。《拿高登》(亦稱《豔陽樓》,當年這齣戲第一主角是花逢春(蓋飾)。後來楊小樓改編《拿高登》,將高登換為第一主角。

蓋叫天北京此行,打開了局面。俞振庭提議:他和楊小樓、蓋叫天3人義結金蘭。楊小樓年紀最大,蓋叫天排行三。三位名伶變“同行是冤家”為“同行是親人”,開創了菊壇新風。

1919年,楊小樓應邀赴滬,先後在上海老天蟾舞臺、大舞臺,與蓋叫天同臺合作。

一次,貼演《駱馬湖》,這是楊小樓的代表劇目之一,他在北京多次演出此劇,飾演第一主角黃天霸。這次,他謙讓改飾李佩。蓋叫天搖頭說:“還是你的黃天霸。您身材比我高,演李佩合適。”楊小樓執意不肯,固執地說:“你在《惡虎村》中演黃天霸,夜探走邊,雄鷹展翅姿勢神態,演絕了!就這樣,大哥決定了,你演黃天霸!”這樣一說,蓋叫天無言答對,點頭同意,對義兄楊小樓捧場十分感激。

作為回報,蓋叫天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對楊小樓說:“根據你的身材條件,您演《夜奔》最合適。”

林沖《夜奔》,只一個人載歌載舞,無人傍戲,很難演好,故有“男怕《夜奔》,女怕《下山》”一說。楊小樓聽了蓋叫天的提議,心有所動,躍躍欲試。蓋叫天請來南方崑曲有名的文武小生牛松山,教楊小樓《夜奔》。牛松山的外孫女韓素秋是蓋叫天的長媳,兩家是親家,他給了蓋叫天面子,向楊小樓傾心授藝。楊小樓學會了《夜奔》,又加以改進,成為他的又一代表作。每次貼演此劇,都很賣座。

述及《夜奔》演出盛況,楊小樓背地裡對義弟俞振庭說:“頭功應記在三弟蓋叫天頭上,是他在上海為我請的老師,名叫牛松山,他可是崑劇泰斗啊!”

楊小樓與蓋叫天都是德藝雙馨的一代宗師。他倆相互關心的逸事,久久在菊壇傳頌,載入史冊。

本文摘自《京劇名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