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從來沒想過,除了福州的三坊七巷外,無意間行走的福州小鎮,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讓我回來之後,依然對所有的遇見驚歎不已,螺洲古鎮的陳氏家族,從陳氏宗祠到陳氏五樓,無一不彰顯著這個大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家族教育和代代相傳的良好家風。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陳氏宗祠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螺江陳氏宗祠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為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該祠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漸次排列有照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在陳氏宗祠上有很多牌匾,這些牌匾也大有來頭,"宗祠"的大門上許多"南元"、"館元"、"進士"的橫匾。其中"螺江陳氏宗祠"是由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親題匾額,更由李鴻章親自撰門聯曰:"冠帶今螺渚,詩書古潁川。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螺江陳氏最早是陳廣在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從新寧(今長樂玉溪)遷來,僅從明朝至清末,就出了二十一個進士,一百零八個舉人,可謂人才濟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後期陳承裘父子四進士,陳寶深兄弟六科甲,真是佔盡風流。陳氏子孫中,最為著名的人物,清代的有陳若霖,清刑部尚書,精於律學,善於辦案;陳寶深,清末著名教育學家,官至太子太傅,補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和弼德顧問大臣。現代的有中國海軍第一任輪機中將陳兆鏘;僑樑公路建設專家陳體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之夫人陳意映等等。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看到大廳上的大字了嗎?這兩個可是大有來頭,是道光皇帝在陳若霖70歲生日時御賜的"福壽"大字匾牌,可謂皇恩浩蕩,隆寵有加,也更說明了陳老先生當時在朝上的受重視程度。帝師的牌匾說的是陳寶琛先生,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恩師。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陳氏宗祠,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共有三點,其一牌匾聯對多,這裡的匾聯多達一百餘幅,且多為名人題詠及御賜之作。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程序等人題辭,給祠堂添色不少。其二為青漆白壁,顯示出為士大夫府第,名門望族。其三,大殿中高掛燈籠的燈杆放置於"紫微鑾駕"主樑下之外側,這與其他屋宇架構有所不同,寓意著宗族子孫只有向外發展方更有前途,顯露出建祠祖先的遠見卓識。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陳若霖出生地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陳若霖一生精通律學,不畏權勢,辦案秉公執法,深受皇帝和百姓讚譽。他的出生地就是一個典型的福州民居,因為沒有開門,我沒有走進去看。

陳氏五樓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陳氏五樓也稱"陳寶琛故居",當地人提起來,都是無比的驕傲,陳氏五樓位於螺洲店前村流水角江邊,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是清代進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山西巡撫、宣統帝溥儀的太傅、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的陳寶琛遭貶回鄉開始興建的,至民國初竣工。這裡是是福州市僅有的一座集北方豪宅與蘇州園林於一體的大家府第。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人傑地靈,福州古鎮一門108舉人


陳氏五樓其中的賜書樓,整組建築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園林建築和最大的私人藏書樓。這裡曾收藏過大量的清代御賜圖書和民間善本、金石碑刻和書畫墨寶,對於當年陳氏五樓的收藏之豐富可見一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