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渭南」富平最早的村史:《集古村恩仇記》'

富平 渭南 文化 歷史 政治 經濟 渭南日報 2019-08-23
"


"


「話說渭南」富平最早的村史:《集古村恩仇記》

趙向武

國有史,縣有志,家有譜。村志(史)作為記載一方水土之上的人和事,既是記錄普通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風土民情的鮮活“資料”,更是珍貴的歷史記憶和文化遺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輪《富平縣誌》(1994年10月出版)記載:“1964年4月,集古村村史編寫組編寫的《集古村恩仇記》,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當年全縣文化建設的一件喜事,被載入1964年“大事記”,也是富平歷史上有明確記錄、公開出版發行的首本村史。然而,這本代表富平村史“歷史之最”的書,從面世至今已經55年了,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見到讀到了。2019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上舊書店購得《集古村恩仇記》。瀏覽這本經過半個世紀洗禮,略顯平易、書卷泛黃的“小冊子”,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其所承載的濃濃“氣息”。

集古村位於溫泉河之陽,當時屬城關公社集新大隊,靠近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古村的發展變遷就是富平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和“晴雨表”。1964年,第二期“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富平縣曹村、白廟、薛鎮六個公社依次鋪開。這些影響全縣發展進程的大事件,同樣牽動著集古村的前進方向。同年,集古村以“社教”為契機,組織本村22名知識青年組成村史編寫組,利用4個月的時間,以村民口述、講述親身經歷和感受為主要內容,用20個真實的故事,編撰完成《集古村恩仇記》。此村史的主題主線是“牢記階級恨,不忘血淚仇”,目的是為了“憶苦思甜”,歌頌中國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書中記載,新中國成立前,“全村134戶人,2030畝土地,4戶地主,7戶富農,及外地的‘惡煞凶神’就霸佔了1531畝地,佔75%。96戶貧、下中農,僅有250餘畝‘紅坡地’‘瞎瞎田’。全村100多畝產蓮菜的‘寶地’,根本沒有窮人的份。窮人有的只是受苦、賣力、捱打、受氣。”這一組數字,說明土地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絕大多數都霸佔在地主、富農和鄉紳手中,勞苦大眾被剝削、欺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生死線”上艱難度日,階級矛盾十分尖銳。

本書堅持群眾的事、群眾寫,村裡的事、共同寫。《後記》中指出:“全村掀起了一個講村史、寫村史、編村史的群眾運動”。這種工作格局與熱情勁頭,在當今編纂縣誌村志中依然值得學習推廣;書中8幅精美的手繪插圖,亦是一大亮點,值得借鑑。但與那個時代的文藝作品一樣,此村史語言情緒化、情感色彩強烈,反而影響了對本村自然形勝、人文地理以及對封建壓迫、地主剝削數字化、理性客觀的記載描述。然瑕不掩瑜,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集古村恩仇記》既記載了本村的前世今生、喜怒哀樂、風土民情,更承載著一段風雲激盪的歷史。同時,其作為富平縣最早的村史,也有著重要的歷史文獻、方誌文化和鄉土文學價值。

編輯:王姣

審籤:徐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