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藏民生活上千年 藏傳佛教的前世今生卻鮮有人知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聞名於世,每年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前往。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西藏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561.4萬人次。當下,隨著冬天的過去,西藏又即將迎來它的旅遊旺季。

不管信不信教,大昭寺前頂禮膜拜的或藏傳佛教信眾或遊客每天總是絡繹不絕,但若真要說起藏傳佛教的前世今生,很多遊客卻免不了一頭霧水。

其實藏傳佛教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歷史久遠的古象雄王朝。

地域遼闊且位於交通要道的古象雄,有著“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之稱,與中亞、西亞、南亞等地域都有過交流。

影響藏民生活上千年 藏傳佛教的前世今生卻鮮有人知

它是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國家,建立於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間的鐵器時代,公元645年亡於吐蕃王朝。

從宗教典籍來看,約公元前5世紀,古象雄的王子辛饒米保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為救度眾生而慈悲傳教了“古象雄佛法” ,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簡稱“本教”,又稱苯教、缽教)。在這之前象雄已存在著各種原始宗教儀式,辛饒米保統一了這些原始的苯,改變了一些原有儀式中殺生祭祀等劣習,創建了雍仲本教。

由西藏的原始薩滿信仰演變而來的本教,也是西藏曆史上最早的宗教,最初流行於後藏阿里一帶,後自西向東傳播至拉薩。

公元7世紀印度佛教傳入吐蕃以後,印度佛教與本波佛教之間各自互相吸收了諸多對方的內容而各自得到了發展。在聖嚴法師看來,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間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影響藏民生活上千年 藏傳佛教的前世今生卻鮮有人知

外來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內容,使其能夠更深入地根植於當時的西藏社會並逐漸發展成為了現代的“藏傳佛教”。

“雍仲本教”起源於古象雄(現西藏阿里地區)岡底斯神山一帶,以顯、密、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今天藏族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即是從象雄時代留傳而來,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都有本教遺俗的影子。

藏文字究其本源也與象雄文明密切相關,當年松贊干布派大臣吞米桑布扎創造藏文,現在看來最多隻能將其稱之為對象雄文字的改良。

影響藏民生活上千年 藏傳佛教的前世今生卻鮮有人知

本教本身的發展基本經歷了為苯(意為湧現苯)、洽苯(意為遊走苯,指國外流傳來的苯教)和覺苯(意為翻譯苯)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也稱為前弘期、中弘期、後弘期。

松贊干布征服了象雄並引進了佛教,開始了苯教與佛教的並存時期,兩者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8世紀中葉,第三十八代贊普墀鬆德贊篤信佛教,採取了興佛抑苯的政策。從印度迎請了寂護和蓮花生兩位佛教大師來吐蕃傳教,建桑耶寺,翻譯佛典,對苯教採取消滅政策,焚燒苯教經典,強迫苯教教徒改宗佛教。

墀鬆德贊滅苯使苯教遭受了致命打擊,在此後的100多年間未能復興。九世紀至十世紀,3名尼泊爾香客在桑耶寺意外發現大量的苯教經典,方揭開了苯教復興帷幕。

影響藏民生活上千年 藏傳佛教的前世今生卻鮮有人知

歲月悠悠,苯教文化構建了藏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理、儀軌、歷史、文字都對藏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藏傳佛教的教派中,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都在運用著“本教”中的世間本教儀軌,包括、醫學、天文、歷算、招財、招壽、替身儀軌、煙供等,“本教”僅在煙供、薈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種儀軌就超過了五百多涵,其內容極為廣泛豐富。

而現代藏民諸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留傳而來。藏民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著苯教的傳統。 顯然,西藏曆史上最早的宗教至今仍在深度影響著藏民的生產生活方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