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

一、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面積174平方公里。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韓國境內)國王近親金喬覺卓錫九華,潛心修持75年, 99歲圓寂,佛門認證他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道場,明、清鼎盛時期,寺院多達360餘座,僧尼四、五千人。與五臺、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列,“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於天下。現存古寺廟99座,佛像1萬餘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

九華山山勢雄偉,群峰競秀,植被繁茂,瀑飛泉湧;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佛教氣氛融為一體,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二、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

"

一、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面積174平方公里。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韓國境內)國王近親金喬覺卓錫九華,潛心修持75年, 99歲圓寂,佛門認證他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道場,明、清鼎盛時期,寺院多達360餘座,僧尼四、五千人。與五臺、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列,“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於天下。現存古寺廟99座,佛像1萬餘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

九華山山勢雄偉,群峰競秀,植被繁茂,瀑飛泉湧;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佛教氣氛融為一體,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二、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普陀洛迦山,坐落在舟山本島的東南蓮花洋,明 、清時期,普陀山除少數商店以外,幾乎沒有固定居民,當時真可謂“有宅皆寺,有人皆僧 ”。據1936年的統計資料查證,在這個僅有1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當時已建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28禪院,128處茅蓬,僧尼達1878人,每年從海內外來山禮佛的遊僧也有千人以上。那時節,島上無處不供佛,無人不誦經。觀世音的塑像、畫像到處可見,是一個典型的“觀音樂土”,“清淨道場”。它與供奉普賢菩薩的峨嵋山、供奉地藏菩薩的九華山、 供奉文殊菩薩的五臺山齊名於世,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據古籍記載,普陀洛迦早先叫梅岑山,改稱“普陀洛迦”是在唐僧和尚去西天取經以後的事 。《大唐西域記》一書有這樣的記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經,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觀音 聖地。布怛落迦按梵文potalaka音譯為普陀洛迦、布達拉,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小白華山。舟山的 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達拉,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

普陀山真正成為“觀音道場”,應是唐大中年間開始。據舟山歷史上第一本普陀山志《補陀洛迦山傳》(元代編,1334年版)記載:“唐大中中,有梵僧來(潮音)洞前燔指,指盡,親見大士示現,授與七色寶石,靈感遂啟。”可見在唐大中年間已有中外僧侶來普陀禮佛。

後梁明貞二年,日僧慧鍔到五臺山參拜文殊道場,看見一尊觀音大士聖像,清淨莊嚴,想請回日本供養,又怕該寺當家不肯,於是就偷偷地將這尊聖像請走了。慧鍔得到這尊聖像之後,立即買舟東渡,準備回國。當這條船駛進浙江定海舟山群島新邏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湧現無數鐵蓮花(今稱蓮花洋)。擋住航道,使船不能前進。如此三日三夜,船無法開出,只能繞著普陀山四周打轉轉。慧鍔見此奇異,當即跪在聖像前面求懺悔說: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聖像回國供養。如果因我是不與而取的,或我國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鍔懺悔完畢,船飛速的駛到潮音洞邊,安然停下。

慧鍔登山後,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漁民的茅舍,見舍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地說:菩薩願意住在這個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裡。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眾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鍔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築庵安住。民眾稱此庵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就成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從此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菩薩了。

三、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

"

一、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面積174平方公里。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韓國境內)國王近親金喬覺卓錫九華,潛心修持75年, 99歲圓寂,佛門認證他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道場,明、清鼎盛時期,寺院多達360餘座,僧尼四、五千人。與五臺、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列,“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於天下。現存古寺廟99座,佛像1萬餘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

九華山山勢雄偉,群峰競秀,植被繁茂,瀑飛泉湧;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佛教氣氛融為一體,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二、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普陀洛迦山,坐落在舟山本島的東南蓮花洋,明 、清時期,普陀山除少數商店以外,幾乎沒有固定居民,當時真可謂“有宅皆寺,有人皆僧 ”。據1936年的統計資料查證,在這個僅有1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當時已建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28禪院,128處茅蓬,僧尼達1878人,每年從海內外來山禮佛的遊僧也有千人以上。那時節,島上無處不供佛,無人不誦經。觀世音的塑像、畫像到處可見,是一個典型的“觀音樂土”,“清淨道場”。它與供奉普賢菩薩的峨嵋山、供奉地藏菩薩的九華山、 供奉文殊菩薩的五臺山齊名於世,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據古籍記載,普陀洛迦早先叫梅岑山,改稱“普陀洛迦”是在唐僧和尚去西天取經以後的事 。《大唐西域記》一書有這樣的記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經,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觀音 聖地。布怛落迦按梵文potalaka音譯為普陀洛迦、布達拉,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小白華山。舟山的 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達拉,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

普陀山真正成為“觀音道場”,應是唐大中年間開始。據舟山歷史上第一本普陀山志《補陀洛迦山傳》(元代編,1334年版)記載:“唐大中中,有梵僧來(潮音)洞前燔指,指盡,親見大士示現,授與七色寶石,靈感遂啟。”可見在唐大中年間已有中外僧侶來普陀禮佛。

後梁明貞二年,日僧慧鍔到五臺山參拜文殊道場,看見一尊觀音大士聖像,清淨莊嚴,想請回日本供養,又怕該寺當家不肯,於是就偷偷地將這尊聖像請走了。慧鍔得到這尊聖像之後,立即買舟東渡,準備回國。當這條船駛進浙江定海舟山群島新邏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湧現無數鐵蓮花(今稱蓮花洋)。擋住航道,使船不能前進。如此三日三夜,船無法開出,只能繞著普陀山四周打轉轉。慧鍔見此奇異,當即跪在聖像前面求懺悔說: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聖像回國供養。如果因我是不與而取的,或我國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鍔懺悔完畢,船飛速的駛到潮音洞邊,安然停下。

慧鍔登山後,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漁民的茅舍,見舍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地說:菩薩願意住在這個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裡。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眾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鍔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築庵安住。民眾稱此庵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就成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從此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菩薩了。

三、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坐落在山西省北部,距太原市230公里,以秀麗的高山自然風光和燦爛的佛教文化藝術著稱。山中寺廟眾多,有的小巧、有的精製、有的雄偉、有的肅穆。全山以東、南、西 、北、中五座平臺形的山峰環抱而成。五峰之外,稱臺外,有寺廟8座;五峰之內,稱臺內,有寺廟39座。以佛光寺(創建於471—499年間)、南禪寺(782年重建)、顯通寺(創建於58—75年)等最為有名。眾多的寺廟成為佛教信男信女門燒香拜佛的好地方,同時也為中國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條件。五臺山的標誌是位於塔院寺內的藏式舍利塔,塔高60多米,極為莊嚴雄偉。108級臺階直通頂端,氣勢雄偉,登頂遠望,美景盡收眼底,為全山遠眺最佳之處。主峰“北臺頂”,有“華北屋脊”之稱,海拔高度2893米,絕妙之處在於峰上陰冷之處,有終年不會融化的“萬年冰”,峰巒層疊,林木聳翠,夏季涼爽宜人,為旅遊避暑勝地。五臺山眾多古蹟廟宇,只有等您親臨其間,才能充分領略。淨土”了。

四、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

"

一、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面積174平方公里。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唐開元年間,新羅國(今韓國境內)國王近親金喬覺卓錫九華,潛心修持75年, 99歲圓寂,佛門認證他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闢為地藏道場,明、清鼎盛時期,寺院多達360餘座,僧尼四、五千人。與五臺、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列,“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於天下。現存古寺廟99座,佛像1萬餘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

九華山山勢雄偉,群峰競秀,植被繁茂,瀑飛泉湧;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佛教氣氛融為一體,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二、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普陀洛迦山,坐落在舟山本島的東南蓮花洋,明 、清時期,普陀山除少數商店以外,幾乎沒有固定居民,當時真可謂“有宅皆寺,有人皆僧 ”。據1936年的統計資料查證,在這個僅有1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當時已建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28禪院,128處茅蓬,僧尼達1878人,每年從海內外來山禮佛的遊僧也有千人以上。那時節,島上無處不供佛,無人不誦經。觀世音的塑像、畫像到處可見,是一個典型的“觀音樂土”,“清淨道場”。它與供奉普賢菩薩的峨嵋山、供奉地藏菩薩的九華山、 供奉文殊菩薩的五臺山齊名於世,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據古籍記載,普陀洛迦早先叫梅岑山,改稱“普陀洛迦”是在唐僧和尚去西天取經以後的事 。《大唐西域記》一書有這樣的記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經,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觀音 聖地。布怛落迦按梵文potalaka音譯為普陀洛迦、布達拉,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小白華山。舟山的 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達拉,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

普陀山真正成為“觀音道場”,應是唐大中年間開始。據舟山歷史上第一本普陀山志《補陀洛迦山傳》(元代編,1334年版)記載:“唐大中中,有梵僧來(潮音)洞前燔指,指盡,親見大士示現,授與七色寶石,靈感遂啟。”可見在唐大中年間已有中外僧侶來普陀禮佛。

後梁明貞二年,日僧慧鍔到五臺山參拜文殊道場,看見一尊觀音大士聖像,清淨莊嚴,想請回日本供養,又怕該寺當家不肯,於是就偷偷地將這尊聖像請走了。慧鍔得到這尊聖像之後,立即買舟東渡,準備回國。當這條船駛進浙江定海舟山群島新邏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湧現無數鐵蓮花(今稱蓮花洋)。擋住航道,使船不能前進。如此三日三夜,船無法開出,只能繞著普陀山四周打轉轉。慧鍔見此奇異,當即跪在聖像前面求懺悔說: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聖像回國供養。如果因我是不與而取的,或我國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鍔懺悔完畢,船飛速的駛到潮音洞邊,安然停下。

慧鍔登山後,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漁民的茅舍,見舍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地說:菩薩願意住在這個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裡。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眾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鍔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築庵安住。民眾稱此庵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就成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從此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菩薩了。

三、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坐落在山西省北部,距太原市230公里,以秀麗的高山自然風光和燦爛的佛教文化藝術著稱。山中寺廟眾多,有的小巧、有的精製、有的雄偉、有的肅穆。全山以東、南、西 、北、中五座平臺形的山峰環抱而成。五峰之外,稱臺外,有寺廟8座;五峰之內,稱臺內,有寺廟39座。以佛光寺(創建於471—499年間)、南禪寺(782年重建)、顯通寺(創建於58—75年)等最為有名。眾多的寺廟成為佛教信男信女門燒香拜佛的好地方,同時也為中國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條件。五臺山的標誌是位於塔院寺內的藏式舍利塔,塔高60多米,極為莊嚴雄偉。108級臺階直通頂端,氣勢雄偉,登頂遠望,美景盡收眼底,為全山遠眺最佳之處。主峰“北臺頂”,有“華北屋脊”之稱,海拔高度2893米,絕妙之處在於峰上陰冷之處,有終年不會融化的“萬年冰”,峰巒層疊,林木聳翠,夏季涼爽宜人,為旅遊避暑勝地。五臺山眾多古蹟廟宇,只有等您親臨其間,才能充分領略。淨土”了。

四、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聖地

峨嵋山巍峨挺拔、秀麗如眉,素有“雄秀西南”之譽,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雄距四川盆地西南緣的峨嵋山,因山勢逶迤,“如螓首蛾嵋,細而長,美而絕”故名。峨嵋山寺廟眾多,佛事頻繁。據傳,此山乃普 賢菩薩顯道之道場。主山峰最高之處為金頂,海拔3077米。山路沿途有五支猴群,500餘隻,常聚集路旁與遊人戲耍、討食,在佛堂內隨香客叩頭拜佛,被稱為“猴居士”。金頂上有四大奇觀;佛光、雲海、日出及聖燈。在風平雲靜的清晨、午後和日落之前,觀望雲層可見豔麗彩色光環,環中依稀出現遊客本人的影像。高出五嶽,秀甲天下。

在我國的遊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由於山上山下氣溫懸殊較大,從山下到山頂氣溫相差約15°C。這種自然環境為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山上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茂密的山林,多樣的樹種,使遊人行走山間,舉目四望,看到的都是翠綠、碧綠、墨綠的樹葉,山是埋藏在厚厚的綠葉之中。從山麓到山頂,沿途古木參天,流泉飛瀑,景色清幽,風景獨秀。隨著季節的變化和山勢的不同,以及陰、晴、風、雨、雲、霧、霜、雪的喧染,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峨眉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