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芬蘭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文化 歷史 張健家庭教育 2019-09-10
"

芬蘭教育火遍全球,不但中國家長羨慕,連美國都組團前往考察學習。

表面的原因顯而易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對80多個國家的15歲學生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測評中,芬蘭孩子每次都名列前茅,而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卻只有同一梯隊孩子的1/3。中國曾經引以為傲的數學等科目,卻在近年每況愈下,總成績滑至第十名。要知道,中國孩子可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孩子,他們在題海中沉浮,卻沒能順利登陸,效率相當低下。

而芬蘭,就是那個學習時間最少,學習成績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國家。

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是一種考試,也有評分標準,媒體渲染下的芬蘭教育,似乎總是在強調,要快樂、要放鬆、不要考試、不要分科等等,難道芬蘭孩子就是靠“輕鬆”二字輕鬆過關的嗎?


"

芬蘭教育火遍全球,不但中國家長羨慕,連美國都組團前往考察學習。

表面的原因顯而易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對80多個國家的15歲學生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測評中,芬蘭孩子每次都名列前茅,而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卻只有同一梯隊孩子的1/3。中國曾經引以為傲的數學等科目,卻在近年每況愈下,總成績滑至第十名。要知道,中國孩子可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孩子,他們在題海中沉浮,卻沒能順利登陸,效率相當低下。

而芬蘭,就是那個學習時間最少,學習成績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國家。

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是一種考試,也有評分標準,媒體渲染下的芬蘭教育,似乎總是在強調,要快樂、要放鬆、不要考試、不要分科等等,難道芬蘭孩子就是靠“輕鬆”二字輕鬆過關的嗎?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PISA 2015測試結果

芬蘭駐華大使館科學與教育參贊米卡博士(Dr.Mika Tapani Tirronen)在2012年開始擔任參贊前,已經與中國科研機構共同工作了八年,對中國學生及科研群體的勤奮、好學、紀律性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他擔任教育參贊以來,也同樣對中國家長普遍的教育焦慮,以及中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深有感觸。

他說,“如果父母更相信學校,學校有更多的自主權去做事情,運用他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家長不要太緊張或者太過擔心,可能學校教育會更高效。”

“如果能有更多的家長教育,這也是非常酷的!比如瞭解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瞭解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熱愛學習,以及他們為什麼不學習等等。學習去放鬆,去擁有愉快的心情,去好奇是多麼的重要,甚至也許應該學習一些冥想放鬆。”

在談到芬蘭教育成功的原因時,他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認為芬蘭是少數幾個在教育中關注‘科學學習理論’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國家,專家當然知道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但他們似乎無力去改變體制來支持這種學習。在芬蘭,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眾所周知,在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很高,與律師、醫生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要想成為芬蘭學校的老師,首先在課業成績前10%的人中選拔,而這部分人也必須至少碩士畢業,才可能成為老師。這些教師不但具備具體科目的教學水平,還對科學學習理論,對人類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有著基本的認知和共識。

在整個國家教育體制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他們會聚集許多掌握這些科學知識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專家,得出一致的結論,並按照結論去做,以科學的方式去規劃不同階段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

對於讓芬蘭教育聲名鵲起的PISA測試,對各國青少年的評測超出了單純的知識考察範圍,而是通過諸如合作、責任、領導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真正測評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反觀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當我們用太多的時間“惡補”知識的時候,芬蘭的孩子們正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從更高的維度構建思維模式。

我們發現,芬蘭的教育思路其實並不另類,除了遵循人腦學習的科學方法外,重要的是,它的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分數,不是競爭,而是基於人的個體成長。

01

中國與芬蘭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教育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孔子等等。中國的考試是衡量你有多好,你學得多好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中國競爭非常激烈,在學校之間有排名,學生之間有排名,是一種競爭驅動或考試驅動的文化。

在芬蘭,教育是以個性化和快樂學習為導向的,它強調老師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學生是個體,教師也是個體,因此當老師在教學時,他們運用自己的才能和個性,在教育過程中,他們試圖去思考什麼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你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那麼你也會把它傳遞給你的學生。

基本上,中國的教育是以更有紀律和實現目標為導向的,我認為芬蘭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芬蘭的教育更多地是玩和遊戲為導向,更容易上手,沒有那麼多作業,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在芬蘭,教育只是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教育和學校就在那裡,但更多的父母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更感興趣。在芬蘭的家庭中,教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他們教孩子對鄰居和其他人舉止得體,撿起路邊的垃圾等等。如果孩子行為舉止不佳,家人會感到羞愧。


"

芬蘭教育火遍全球,不但中國家長羨慕,連美國都組團前往考察學習。

表面的原因顯而易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對80多個國家的15歲學生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測評中,芬蘭孩子每次都名列前茅,而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卻只有同一梯隊孩子的1/3。中國曾經引以為傲的數學等科目,卻在近年每況愈下,總成績滑至第十名。要知道,中國孩子可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孩子,他們在題海中沉浮,卻沒能順利登陸,效率相當低下。

而芬蘭,就是那個學習時間最少,學習成績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國家。

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是一種考試,也有評分標準,媒體渲染下的芬蘭教育,似乎總是在強調,要快樂、要放鬆、不要考試、不要分科等等,難道芬蘭孩子就是靠“輕鬆”二字輕鬆過關的嗎?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PISA 2015測試結果

芬蘭駐華大使館科學與教育參贊米卡博士(Dr.Mika Tapani Tirronen)在2012年開始擔任參贊前,已經與中國科研機構共同工作了八年,對中國學生及科研群體的勤奮、好學、紀律性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他擔任教育參贊以來,也同樣對中國家長普遍的教育焦慮,以及中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深有感觸。

他說,“如果父母更相信學校,學校有更多的自主權去做事情,運用他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家長不要太緊張或者太過擔心,可能學校教育會更高效。”

“如果能有更多的家長教育,這也是非常酷的!比如瞭解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瞭解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熱愛學習,以及他們為什麼不學習等等。學習去放鬆,去擁有愉快的心情,去好奇是多麼的重要,甚至也許應該學習一些冥想放鬆。”

在談到芬蘭教育成功的原因時,他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認為芬蘭是少數幾個在教育中關注‘科學學習理論’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國家,專家當然知道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但他們似乎無力去改變體制來支持這種學習。在芬蘭,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眾所周知,在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很高,與律師、醫生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要想成為芬蘭學校的老師,首先在課業成績前10%的人中選拔,而這部分人也必須至少碩士畢業,才可能成為老師。這些教師不但具備具體科目的教學水平,還對科學學習理論,對人類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有著基本的認知和共識。

在整個國家教育體制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他們會聚集許多掌握這些科學知識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專家,得出一致的結論,並按照結論去做,以科學的方式去規劃不同階段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

對於讓芬蘭教育聲名鵲起的PISA測試,對各國青少年的評測超出了單純的知識考察範圍,而是通過諸如合作、責任、領導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真正測評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反觀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當我們用太多的時間“惡補”知識的時候,芬蘭的孩子們正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從更高的維度構建思維模式。

我們發現,芬蘭的教育思路其實並不另類,除了遵循人腦學習的科學方法外,重要的是,它的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分數,不是競爭,而是基於人的個體成長。

01

中國與芬蘭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教育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孔子等等。中國的考試是衡量你有多好,你學得多好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中國競爭非常激烈,在學校之間有排名,學生之間有排名,是一種競爭驅動或考試驅動的文化。

在芬蘭,教育是以個性化和快樂學習為導向的,它強調老師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學生是個體,教師也是個體,因此當老師在教學時,他們運用自己的才能和個性,在教育過程中,他們試圖去思考什麼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你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那麼你也會把它傳遞給你的學生。

基本上,中國的教育是以更有紀律和實現目標為導向的,我認為芬蘭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芬蘭的教育更多地是玩和遊戲為導向,更容易上手,沒有那麼多作業,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在芬蘭,教育只是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教育和學校就在那裡,但更多的父母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更感興趣。在芬蘭的家庭中,教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他們教孩子對鄰居和其他人舉止得體,撿起路邊的垃圾等等。如果孩子行為舉止不佳,家人會感到羞愧。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崇尚快樂學習的芬蘭老師,會根據幼兒園周邊環境資源,給孩子們安排豐富的室外創意活動和玩樂項目。

02

芬蘭的孩子如何學習和考試

學校不是孤島,而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們去看周圍的社會,去看周圍的地方,去參觀博物館,去到各種各樣的地方,他們自己從中學習,用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資源來製作學習的內容。

在芬蘭,學校也會進行國內的和國際性的考試,但父母永遠不知道進行了什麼考試。學校會監測不同階段孩子的表現。他們不需要給孩子和家庭帶來負擔——這是監測教育質量的基本科學方法。

當孩子們參加PISA測試時,他們甚至不知道這是PISA考試(學生能力國際評價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如果你有對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那就是你需要的全部。


"

芬蘭教育火遍全球,不但中國家長羨慕,連美國都組團前往考察學習。

表面的原因顯而易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對80多個國家的15歲學生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測評中,芬蘭孩子每次都名列前茅,而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卻只有同一梯隊孩子的1/3。中國曾經引以為傲的數學等科目,卻在近年每況愈下,總成績滑至第十名。要知道,中國孩子可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孩子,他們在題海中沉浮,卻沒能順利登陸,效率相當低下。

而芬蘭,就是那個學習時間最少,學習成績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國家。

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是一種考試,也有評分標準,媒體渲染下的芬蘭教育,似乎總是在強調,要快樂、要放鬆、不要考試、不要分科等等,難道芬蘭孩子就是靠“輕鬆”二字輕鬆過關的嗎?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PISA 2015測試結果

芬蘭駐華大使館科學與教育參贊米卡博士(Dr.Mika Tapani Tirronen)在2012年開始擔任參贊前,已經與中國科研機構共同工作了八年,對中國學生及科研群體的勤奮、好學、紀律性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他擔任教育參贊以來,也同樣對中國家長普遍的教育焦慮,以及中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深有感觸。

他說,“如果父母更相信學校,學校有更多的自主權去做事情,運用他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家長不要太緊張或者太過擔心,可能學校教育會更高效。”

“如果能有更多的家長教育,這也是非常酷的!比如瞭解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瞭解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熱愛學習,以及他們為什麼不學習等等。學習去放鬆,去擁有愉快的心情,去好奇是多麼的重要,甚至也許應該學習一些冥想放鬆。”

在談到芬蘭教育成功的原因時,他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認為芬蘭是少數幾個在教育中關注‘科學學習理論’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國家,專家當然知道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但他們似乎無力去改變體制來支持這種學習。在芬蘭,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眾所周知,在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很高,與律師、醫生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要想成為芬蘭學校的老師,首先在課業成績前10%的人中選拔,而這部分人也必須至少碩士畢業,才可能成為老師。這些教師不但具備具體科目的教學水平,還對科學學習理論,對人類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有著基本的認知和共識。

在整個國家教育體制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他們會聚集許多掌握這些科學知識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專家,得出一致的結論,並按照結論去做,以科學的方式去規劃不同階段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

對於讓芬蘭教育聲名鵲起的PISA測試,對各國青少年的評測超出了單純的知識考察範圍,而是通過諸如合作、責任、領導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真正測評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反觀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當我們用太多的時間“惡補”知識的時候,芬蘭的孩子們正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從更高的維度構建思維模式。

我們發現,芬蘭的教育思路其實並不另類,除了遵循人腦學習的科學方法外,重要的是,它的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分數,不是競爭,而是基於人的個體成長。

01

中國與芬蘭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教育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孔子等等。中國的考試是衡量你有多好,你學得多好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中國競爭非常激烈,在學校之間有排名,學生之間有排名,是一種競爭驅動或考試驅動的文化。

在芬蘭,教育是以個性化和快樂學習為導向的,它強調老師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學生是個體,教師也是個體,因此當老師在教學時,他們運用自己的才能和個性,在教育過程中,他們試圖去思考什麼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你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那麼你也會把它傳遞給你的學生。

基本上,中國的教育是以更有紀律和實現目標為導向的,我認為芬蘭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芬蘭的教育更多地是玩和遊戲為導向,更容易上手,沒有那麼多作業,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在芬蘭,教育只是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教育和學校就在那裡,但更多的父母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更感興趣。在芬蘭的家庭中,教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他們教孩子對鄰居和其他人舉止得體,撿起路邊的垃圾等等。如果孩子行為舉止不佳,家人會感到羞愧。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崇尚快樂學習的芬蘭老師,會根據幼兒園周邊環境資源,給孩子們安排豐富的室外創意活動和玩樂項目。

02

芬蘭的孩子如何學習和考試

學校不是孤島,而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們去看周圍的社會,去看周圍的地方,去參觀博物館,去到各種各樣的地方,他們自己從中學習,用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資源來製作學習的內容。

在芬蘭,學校也會進行國內的和國際性的考試,但父母永遠不知道進行了什麼考試。學校會監測不同階段孩子的表現。他們不需要給孩子和家庭帶來負擔——這是監測教育質量的基本科學方法。

當孩子們參加PISA測試時,他們甚至不知道這是PISA考試(學生能力國際評價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如果你有對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那就是你需要的全部。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老師會帶著孩子唱各種兒歌,

在兒歌中討論天氣、星期等話題。

03

長時間的學習是不科學的

芬蘭的教育是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來規劃學習的,如果你每天學習4、5或者6小時,你是不可能學會的。

如果你是一年級,你應該每天學習3個小時,其餘時間讓你的大腦去消化這些信息,然後去休息,去享受別的東西,我們確信實際上這樣的學習效果更好。

大腦就像一塊肌肉,它會變得疲憊,如果累了還要強加給大腦很多任務,它不會學習任何東西並且什麼都不記住。我認為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時間都是浪費的。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

芬蘭教育火遍全球,不但中國家長羨慕,連美國都組團前往考察學習。

表面的原因顯而易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對80多個國家的15歲學生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測評中,芬蘭孩子每次都名列前茅,而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卻只有同一梯隊孩子的1/3。中國曾經引以為傲的數學等科目,卻在近年每況愈下,總成績滑至第十名。要知道,中國孩子可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孩子,他們在題海中沉浮,卻沒能順利登陸,效率相當低下。

而芬蘭,就是那個學習時間最少,學習成績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國家。

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是一種考試,也有評分標準,媒體渲染下的芬蘭教育,似乎總是在強調,要快樂、要放鬆、不要考試、不要分科等等,難道芬蘭孩子就是靠“輕鬆”二字輕鬆過關的嗎?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PISA 2015測試結果

芬蘭駐華大使館科學與教育參贊米卡博士(Dr.Mika Tapani Tirronen)在2012年開始擔任參贊前,已經與中國科研機構共同工作了八年,對中國學生及科研群體的勤奮、好學、紀律性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他擔任教育參贊以來,也同樣對中國家長普遍的教育焦慮,以及中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深有感觸。

他說,“如果父母更相信學校,學校有更多的自主權去做事情,運用他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家長不要太緊張或者太過擔心,可能學校教育會更高效。”

“如果能有更多的家長教育,這也是非常酷的!比如瞭解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瞭解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熱愛學習,以及他們為什麼不學習等等。學習去放鬆,去擁有愉快的心情,去好奇是多麼的重要,甚至也許應該學習一些冥想放鬆。”

在談到芬蘭教育成功的原因時,他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認為芬蘭是少數幾個在教育中關注‘科學學習理論’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國家,專家當然知道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但他們似乎無力去改變體制來支持這種學習。在芬蘭,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眾所周知,在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很高,與律師、醫生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要想成為芬蘭學校的老師,首先在課業成績前10%的人中選拔,而這部分人也必須至少碩士畢業,才可能成為老師。這些教師不但具備具體科目的教學水平,還對科學學習理論,對人類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有著基本的認知和共識。

在整個國家教育體制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他們會聚集許多掌握這些科學知識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專家,得出一致的結論,並按照結論去做,以科學的方式去規劃不同階段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

對於讓芬蘭教育聲名鵲起的PISA測試,對各國青少年的評測超出了單純的知識考察範圍,而是通過諸如合作、責任、領導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真正測評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反觀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當我們用太多的時間“惡補”知識的時候,芬蘭的孩子們正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從更高的維度構建思維模式。

我們發現,芬蘭的教育思路其實並不另類,除了遵循人腦學習的科學方法外,重要的是,它的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分數,不是競爭,而是基於人的個體成長。

01

中國與芬蘭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教育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孔子等等。中國的考試是衡量你有多好,你學得多好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中國競爭非常激烈,在學校之間有排名,學生之間有排名,是一種競爭驅動或考試驅動的文化。

在芬蘭,教育是以個性化和快樂學習為導向的,它強調老師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學生是個體,教師也是個體,因此當老師在教學時,他們運用自己的才能和個性,在教育過程中,他們試圖去思考什麼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你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那麼你也會把它傳遞給你的學生。

基本上,中國的教育是以更有紀律和實現目標為導向的,我認為芬蘭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芬蘭的教育更多地是玩和遊戲為導向,更容易上手,沒有那麼多作業,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在芬蘭,教育只是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教育和學校就在那裡,但更多的父母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更感興趣。在芬蘭的家庭中,教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他們教孩子對鄰居和其他人舉止得體,撿起路邊的垃圾等等。如果孩子行為舉止不佳,家人會感到羞愧。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崇尚快樂學習的芬蘭老師,會根據幼兒園周邊環境資源,給孩子們安排豐富的室外創意活動和玩樂項目。

02

芬蘭的孩子如何學習和考試

學校不是孤島,而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們去看周圍的社會,去看周圍的地方,去參觀博物館,去到各種各樣的地方,他們自己從中學習,用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資源來製作學習的內容。

在芬蘭,學校也會進行國內的和國際性的考試,但父母永遠不知道進行了什麼考試。學校會監測不同階段孩子的表現。他們不需要給孩子和家庭帶來負擔——這是監測教育質量的基本科學方法。

當孩子們參加PISA測試時,他們甚至不知道這是PISA考試(學生能力國際評價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如果你有對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那就是你需要的全部。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老師會帶著孩子唱各種兒歌,

在兒歌中討論天氣、星期等話題。

03

長時間的學習是不科學的

芬蘭的教育是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來規劃學習的,如果你每天學習4、5或者6小時,你是不可能學會的。

如果你是一年級,你應該每天學習3個小時,其餘時間讓你的大腦去消化這些信息,然後去休息,去享受別的東西,我們確信實際上這樣的學習效果更好。

大腦就像一塊肌肉,它會變得疲憊,如果累了還要強加給大腦很多任務,它不會學習任何東西並且什麼都不記住。我認為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時間都是浪費的。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大腦既分工明細又靈活多變

04

如果你是中國家長,

你希望你的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

如果我是中國的父母,實際上不管上什麼樣的學校,我認為核心是支持孩子幸福地成長和全面地發展。

因此我不會讓孩子整晚都在做作業,到一定時候,我會說:“不用做了,這些就夠了。你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時間,你需要休息,你需要去見你的朋友,不用太擔心下一次考試,我們可以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得更遠。”

如果我是中國的父母,我更願意告訴我的孩子的是:有計劃地激勵自我學習的動機,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這些將是伴隨你一生的品質。

我認為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成為優秀的公民、有責任感並且快樂地成人。如果將他們從環境中隔離,怎麼可能實現這些?我們都是社會,環境和社區鄰里的一部分。

05

給中國家長的建議

當我來到中國時,我感到最驚訝的是,教育竟然有這麼大的壓力,以及整個社會竟然如此以教育為導向,以學生為導向,這是不必要的。

我的感覺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處於恐慌之中。當你陷入恐慌時,你來不及深入思考就開始行動。你看到周圍的人在做什麼,你就跟著做,因為你認為這可能是有益的,這可能是解決方案。

如果讓我給中國家長建議,解決的方案是他們應該放鬆。


"

芬蘭教育火遍全球,不但中國家長羨慕,連美國都組團前往考察學習。

表面的原因顯而易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對80多個國家的15歲學生的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測評中,芬蘭孩子每次都名列前茅,而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卻只有同一梯隊孩子的1/3。中國曾經引以為傲的數學等科目,卻在近年每況愈下,總成績滑至第十名。要知道,中國孩子可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孩子,他們在題海中沉浮,卻沒能順利登陸,效率相當低下。

而芬蘭,就是那個學習時間最少,學習成績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國家。

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是一種考試,也有評分標準,媒體渲染下的芬蘭教育,似乎總是在強調,要快樂、要放鬆、不要考試、不要分科等等,難道芬蘭孩子就是靠“輕鬆”二字輕鬆過關的嗎?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PISA 2015測試結果

芬蘭駐華大使館科學與教育參贊米卡博士(Dr.Mika Tapani Tirronen)在2012年開始擔任參贊前,已經與中國科研機構共同工作了八年,對中國學生及科研群體的勤奮、好學、紀律性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他擔任教育參贊以來,也同樣對中國家長普遍的教育焦慮,以及中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深有感觸。

他說,“如果父母更相信學校,學校有更多的自主權去做事情,運用他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家長不要太緊張或者太過擔心,可能學校教育會更高效。”

“如果能有更多的家長教育,這也是非常酷的!比如瞭解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瞭解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地熱愛學習,以及他們為什麼不學習等等。學習去放鬆,去擁有愉快的心情,去好奇是多麼的重要,甚至也許應該學習一些冥想放鬆。”

在談到芬蘭教育成功的原因時,他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認為芬蘭是少數幾個在教育中關注‘科學學習理論’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國家,專家當然知道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但他們似乎無力去改變體制來支持這種學習。在芬蘭,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眾所周知,在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很高,與律師、醫生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要想成為芬蘭學校的老師,首先在課業成績前10%的人中選拔,而這部分人也必須至少碩士畢業,才可能成為老師。這些教師不但具備具體科目的教學水平,還對科學學習理論,對人類大腦是如何進行學習的,有著基本的認知和共識。

在整個國家教育體制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他們會聚集許多掌握這些科學知識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專家,得出一致的結論,並按照結論去做,以科學的方式去規劃不同階段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

對於讓芬蘭教育聲名鵲起的PISA測試,對各國青少年的評測超出了單純的知識考察範圍,而是通過諸如合作、責任、領導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真正測評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反觀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當我們用太多的時間“惡補”知識的時候,芬蘭的孩子們正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從更高的維度構建思維模式。

我們發現,芬蘭的教育思路其實並不另類,除了遵循人腦學習的科學方法外,重要的是,它的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分數,不是競爭,而是基於人的個體成長。

01

中國與芬蘭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教育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孔子等等。中國的考試是衡量你有多好,你學得多好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中國競爭非常激烈,在學校之間有排名,學生之間有排名,是一種競爭驅動或考試驅動的文化。

在芬蘭,教育是以個性化和快樂學習為導向的,它強調老師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學生是個體,教師也是個體,因此當老師在教學時,他們運用自己的才能和個性,在教育過程中,他們試圖去思考什麼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你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那麼你也會把它傳遞給你的學生。

基本上,中國的教育是以更有紀律和實現目標為導向的,我認為芬蘭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芬蘭的教育更多地是玩和遊戲為導向,更容易上手,沒有那麼多作業,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在芬蘭,教育只是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教育和學校就在那裡,但更多的父母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更感興趣。在芬蘭的家庭中,教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他們教孩子對鄰居和其他人舉止得體,撿起路邊的垃圾等等。如果孩子行為舉止不佳,家人會感到羞愧。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崇尚快樂學習的芬蘭老師,會根據幼兒園周邊環境資源,給孩子們安排豐富的室外創意活動和玩樂項目。

02

芬蘭的孩子如何學習和考試

學校不是孤島,而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們去看周圍的社會,去看周圍的地方,去參觀博物館,去到各種各樣的地方,他們自己從中學習,用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資源來製作學習的內容。

在芬蘭,學校也會進行國內的和國際性的考試,但父母永遠不知道進行了什麼考試。學校會監測不同階段孩子的表現。他們不需要給孩子和家庭帶來負擔——這是監測教育質量的基本科學方法。

當孩子們參加PISA測試時,他們甚至不知道這是PISA考試(學生能力國際評價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如果你有對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那就是你需要的全部。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老師會帶著孩子唱各種兒歌,

在兒歌中討論天氣、星期等話題。

03

長時間的學習是不科學的

芬蘭的教育是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來規劃學習的,如果你每天學習4、5或者6小時,你是不可能學會的。

如果你是一年級,你應該每天學習3個小時,其餘時間讓你的大腦去消化這些信息,然後去休息,去享受別的東西,我們確信實際上這樣的學習效果更好。

大腦就像一塊肌肉,它會變得疲憊,如果累了還要強加給大腦很多任務,它不會學習任何東西並且什麼都不記住。我認為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時間都是浪費的。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大腦既分工明細又靈活多變

04

如果你是中國家長,

你希望你的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

如果我是中國的父母,實際上不管上什麼樣的學校,我認為核心是支持孩子幸福地成長和全面地發展。

因此我不會讓孩子整晚都在做作業,到一定時候,我會說:“不用做了,這些就夠了。你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時間,你需要休息,你需要去見你的朋友,不用太擔心下一次考試,我們可以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得更遠。”

如果我是中國的父母,我更願意告訴我的孩子的是:有計劃地激勵自我學習的動機,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這些將是伴隨你一生的品質。

我認為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成為優秀的公民、有責任感並且快樂地成人。如果將他們從環境中隔離,怎麼可能實現這些?我們都是社會,環境和社區鄰里的一部分。

05

給中國家長的建議

當我來到中國時,我感到最驚訝的是,教育竟然有這麼大的壓力,以及整個社會竟然如此以教育為導向,以學生為導向,這是不必要的。

我的感覺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處於恐慌之中。當你陷入恐慌時,你來不及深入思考就開始行動。你看到周圍的人在做什麼,你就跟著做,因為你認為這可能是有益的,這可能是解決方案。

如果讓我給中國家長建議,解決的方案是他們應該放鬆。


芬蘭教育參贊:中國家長需要放鬆,當你陷入恐慌,就來不及思考


我一直在想,什麼會讓父母放鬆下來進行更多的思考。我遇到了一些家長,他們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因此他們在現行教育體制下非常痛苦。

你們都有社交媒體,都有微信,父母們可以分享這種態度,思考並且互相支持。如果他們想做一些不同的事,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贏得大家對教育壓力以及存在問題的更多關注。

我認為這種網絡的支持、討論以及對話,實際上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如果你能讓更多的父母參與進來,最後這個問題可能會得到改善,甚至還有可能改變國家政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