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創投助力新經濟

風投 投資 創業 經濟 高瓴資本 時代週報 2018-12-13
民營創投助力新經濟

時代週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幾乎每個民營科技企業的背後,都站著許多創業投資人。這些投資人和科技企業一起,成為中國民企力量崛起的註腳。

作為舶來品,創投在中國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資本圈的一股強大力量,其中民營創投的地位變得舉足輕重。民營創投在獲取投資收益的同時,亦助推了創業創新和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外資創投、國資創投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誕生以來的20多年裡,民營創投始終與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同冷熱,既體會過全民PE式的狂熱,也曾屢次過冬,抱團取暖,成為助力科技創新的資本推手。

外資PE啟蒙

1946年成立的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和J·H·惠特尼公司,是首批以公司形式運作的創業投資基金,被認為是現代意義股權投資行業的萌芽。該公司創始人喬治·多里奧特,亦被稱為“風險投資之父”。

中國首家創投公司系1985年成立的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以下簡稱“中創”)。帶著官方背景的中創,主要投資領域為高科技產業,對中國創業投資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不過中創後因違規炒作房地產和期貨,於1998年6月被中國人民銀行宣佈終止金融業務並進行清算。

在沒有風投機構、從銀行又很難拿到資金的情況下,民企和科技企業的起步非常艱難,創業者很難找到募資渠道。1993年是個轉折點。當年,投資人熊曉鴿成立上海太平洋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後更名為IDG資本),成為中國第一家合資風險投資公司,率先將“風險投資”的概念引入中國。不過,早年IDG資本雖然投資不少項目,但在投資收益上幾乎顆粒無收。

對於中國創投行業而言,1998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當年3月,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提交《關於加快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被列入“一號提案”。成思危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提案主要是希冀中國在引入世界先進模式時,把基礎框架做好,並藉助法律來保證風險投資的利益。因該提案在創投領域的啟蒙作用,成思危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

而在風險領域起了個大早的IDG資本,幾年後亦進入收穫期。2005年,攜程的上市帶動了中概股在美國納斯達克的第二波上市熱潮,提早佈局的IDG資本亦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IDG統計數據顯示,第一隻基金從1993年開始,到2003年為止,年均回報率是36%;第二隻基金是從1999年開始的,回報率超過40%,而到2006年底,IDG共在中國投資不到2億美元,回報已經達到10多億美元。

相當長的時期內,IDG資本在中國就是VC的代名詞。伴隨著業務的風生水起,熊曉鴿在IDG扮演的角色亦在逐漸改變。在2005年之前,IDG都是IDG資本唯一的出資人,當時IDG資本僅為IDG集團旗下的一部分投資業務。自2005年起,IDG資本開始引入多個國內外機構出資人,IDG資本與IDG集團變為了GP/LP關係。 2017年,熊曉鴿聯手中國泛海等財團,全面收購了IDG集團。

據不完全統計,IDG資本成立20多年來,共投資500多家企業,120多家已經通過IPO、併購等方式退出,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

不過,參與投資了騰訊、百度、搜狐、小米、攜程等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IDG,也留下了一些遺憾。熊曉鴿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IDG在中國投了很多互聯網公司,居然把阿里巴巴給漏掉了,這是我們最大的失敗。”

本土力量崛起

2002年以來,我國創投可投資資本規模不斷增長。據清科數據,截至2017年末,可投資資本總量已達到7681億元,10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7%。尤其是近兩年來,優質資產荒使得資本存量增長迅速,融資和投資比例略有失衡。而在此背景下,本土創投機構亦在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份額。

2005年4月,證監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實現了股票的全流通,打通了創業投資的退出主渠道,成為中國本土創業投資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大量的股權投資機構成立,並取得快速的發展,其中的高瓴資本、東方富海,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民營創投機構。

高瓴資本投出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騰訊,彼時騰訊的估值還不到20億美元(約合138億元人民幣),如今在港股的上市總值約為2.6萬億元人民幣。

2007年6月,修訂後的《合夥企業法》開始實施,並引入有限合夥企業的規定,有限合夥企業可由普通合夥人(GP) 和有限合夥人(LP)組成,明確了有限合夥人的法律地位、法人可以做合夥人、稅收政策的“穿透性”等問題,這為我國創業投資基金的籌集拓寬了渠道,避免了公司制創業投資基金的雙重納稅問題。隨後,包括九鼎投資在內的數千家民營創投先後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助力民企融資的中小板和2009年籌備多年的創業板的先後推出,大量高成長的中小企業可以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極大地拓寬了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為創投提供了創富示範。

對創投企業來說,儘管近年來境內投資回報率有所下降,但總體來說,仍是獲取高投資回報的主要方式。據廣證恆生統計,2017年深創投和達晨創投兩大機構在IPO項目上遙遙領先,一年間分別斬獲19個和17個IPO項目。其次為同創偉業 10 個項目,紅杉中國 8 個項目,IDG、君聯資本和毅達資本各7個項目,啟明創投4個項目,基石資本3個項目。 其中,同創偉業、君聯資本、啟明創投、基石資本等都是民企背景的創投機構。

實際上,本土的創投勢力已經崛起,近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為蔚來汽車赴美上市。蔚來汽車成立於2014年,其主要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騰訊、京東等。成立後短短四年,就成為中國電動車赴美上市第一股,背後的資本推手功不可沒。

2005年成立的高瓴資本,如今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投資管理公司,管理著超過250億美元的資產。九鼎投資於2015年通過重組完成在A股主板上市。另一家成立較早的民營創投—東方富海,也有望獲得A股上市公司光洋股份的控制權。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