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芬達 可口可樂 希特勒 汽水 人稱源哥 人稱源哥 2017-09-25

可口可樂是一個有很多黑歷史的公司,比如最初的可口可樂中就含有酒精和古柯鹼,後者是可卡因的有效成分——直至可口可樂發明數十年後的1929年古柯鹼成分才被取締,而經處理去掉古柯鹼的古柯葉至今仍是可可樂原漿的原料之一。

不過這些並不是可口可樂公司歷史中最有趣的部分。這個最有意思的部分,就像標題提到的,是芬達。

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納粹德國生產的開瓶器

美國人對碳酸飲料的偏好是人所共知的,但你很可能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對汽水的痴迷其實更甚。實際上第一種投入商業生產的汽水就是同樣說德語的瑞士人發明的,那就是後來怡泉(Schweppes)湯力水的前身,當時才剛1771年。至今德國人依然喜歡往包括礦泉水在內的各種飲料里加汽。所以當1930年代可口可樂進入德國市場後幾乎立刻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儘管當時德國還沒從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出,政局也持續動盪,但德國人完全無法抗拒這種誘惑。到30年代末,可口可樂德國已經成了可口可樂最成功的海外分公司,擁有43家瓶裝廠和600多家分銷商。

但就在這時,發生了兩件永久改變這比買賣甚至可口可樂品牌的事件。

其一是美國總公司派駐到德國的負責人不幸死於車禍,只好由他的副手,德國人Max Keith繼任。

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Max Keith,之所以說他的上臺很重要是因為他的天才將展現在對第二次事件的處置中其二就是二戰的爆發讓導致了一種很尷尬的局面。需要科普一下的是,儘管可口可樂的生產是全球化的,但核心配料可口可樂原漿卻都是在美國總部生產。而無論是美國中立的戰爭初期還是太平洋戰爭開始後德美宣戰,可口可樂公司要想進口原漿都不現實。這時的可口可樂德國空有生產設備但只能生產瓶裝加汽白水,簡直就是沒有雞肉的肯德基。對此Keith通過中立國瑞士的可口可樂分公司給總部帶話說,他會盡量讓分部運轉下去。

不過話是這麼說,生產可口可樂畢竟已經不可能了。對此Keith的對策是放棄德國已經沒有的可口可樂原漿,轉而從德國現有的東西做文章。在德國戰時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他最終選擇了兩種他自己稱為“廢物中的廢物”的原料:乳清和果渣。

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乳清

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果渣則是製作果酒的下腳料,類似酒糟

初步試製成功後,Keith召集他的銷售部門,要求他們打開腦洞(德語“想象力”Fantasie)給新產品起個名字。其中有個叫Joe Knipp的銷售人員提出把這個詞本身縮短成朗朗上口的Fanta就是個很好的名字。事就這麼成了。

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德國這邊紀念芬達75週年的復刻版

出乎很多人意料,芬達在當時德國一炮走紅。主要原因是芬達配料雖然比較不堪,但居然很好喝。另外就像前文提到的,德國人對帶汽的飲料有天生的好感。

可能和大家印象不同的是,雖然橙味是後來最具代表性的芬達,芬達卻從一開始就已經有了多種口味。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戰時的德國,即使果渣這樣的下腳料供應也是不穩定的。另外芬達剛推出時也沒有用糖的許可,只用了糖精。後來當芬達大受歡迎後才得到了蔗糖的配給。此後芬達也不僅作為飲料,還被德國主婦們開發為調料。

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德國戰前運可樂的貨車變成了芬達塗裝

就這樣,到戰爭結束時,不能生產可樂的可口可樂德國不僅沒倒,反而讓可口可樂成為了僅有的在戰爭雙方同時掙錢的公司之一。

但儘管芬達大獲成功,Max Keith其實完全有機會親手毀掉可口可樂德國。當時的德國政府將他委任為德佔區那些可口可樂分公司的管理者,並且希望他能自立門戶並加入納粹政治圈。但這時Keith表現出自己不僅是個發明家,還是個好員工:他並未加入納粹或者自立品牌。相反,當戰爭結束後他將可口可樂公司以及戰時利潤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了總公司。

戰後因為可樂原漿供應的恢復,芬達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停產。但到了50年代,一方面是因為德國人對芬達有很深的感情,另一方面可口可樂的人終於也開始認識到這種就地取材和隨機應變的思路其實大有可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終於芬達重新推出,並開始了它的全球推廣。

你不知道的“芬達”:因希特勒而生的“納粹可樂”

納粹已成雲煙,芬達仍在續寫傳奇。天才的想法往往比愚者的努力更有生命力,這才是小北今天最想說的。

芬達代表了德國人在資源匱乏之下開動腦筋,解決難題的頂級智慧。但是德國人在資源充裕的時候,其實更喜歡的還是啤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