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在世界的工商文明史上,中國無疑是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以“商”為國號。而且,在歷代的王朝中,中國的工商經濟都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有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有世界最大的城市群;還有世上最富有、人數最多的商幫集團等等。

晚清的龔自珍在《平均篇》裡說:“五家之堡必有肆,十家之邨必有賈,三十家這城必有商。”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代的工商業已經很繁盛。

可是,為什麼如此發達的商業經濟,在世界都進入了工業革命時期,它卻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忍受著各國的欺凌?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1932年,美國學者費正清在《中國與美國》的書中說:“中國的商人階級為什麼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而建立一支工業的或經營企業的獨立力量?”並且還用了形象的比喻說:“中國的傳統不是製造一個更好的捕鼠器,而是從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權。”

這是為什麼呢?到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955年,國學家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了兩個重點:“集權”和“抑商”。

古代中國,從“管仲變法”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逐漸形成了一箇中央集權制國家。可以說,管仲是中國最早的中央集權主義實踐者。

而讓君主專制者能夠維持集權統治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四個基礎性制度:郡縣制度、尊儒制度、科舉制度、國有專營制度。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通過這四個基本的制度,在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度之下,統治者通過控制人們的物質基礎、思想基礎、人才基礎和經濟基礎,來達到增強君主專制的目的。

其主要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國有資本對民營資本的抑商政策

管仲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制度就是“鹽鐵專營”。從“管仲變法”以後,中國的政府收入由“稅賦收入”和“專營收入”兩項構成。

政權所有者,為了保持壟斷和支配的地位,就必然會對財富的集中非常敏感,於是,民間資本就不會允許做大,這樣就形成了“抑商”政策。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管仲和商鞅實施專營的目的,在當時,只是為了提高國家的財政收入,但是到漢武帝時期,桑弘羊曾在《鹽鐵論·復古》說:“令意總一鹽、鐵,非獨為利人也,將以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絕併兼之路也。”

也就是說,把鹽鐵專營,並不僅僅是獲得利益,還可以重歸農本政策,抑制商人,拆散朋黨,杜絕兼併之路。

所以,桑弘羊除了控制了鹽鐵產業,他還對流通產業實行了兩種手段:一是“均輸”,二是“平準”。桑弘羊實行的均輸和平準,等於把那些經商者的途徑幾乎全部堵死。而他的最終目的也是要讓那商賈在商品買賣中,無從得利。

自桑弘羊推行“均輸”和“平準”以後,從各類史書上再也找不到大的經商者了。

其實,所謂的“抑商”,都是統治者為了打散民間的力量,採取“均貧富”的手段,從而讓自己的權威不受到任何威脅。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桑弘羊的鹽鐵專營、均輸、平準,有力地控制了國家的重要產業經濟,但接下來他實行的另一個法令,卻讓全國所有的中產階層全部破產。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出衛青、霍去病再次攻擊匈奴。但此時,山東正發生重大水災,七十萬災民四處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在需要大量的軍費和救災款的雙重壓力下,桑弘羊和張湯向漢武帝提出了一個建議:向全國徵收財產稅,即“算緡”。

“算緡令”規定,凡是從商者,都要向朝廷彙報自己的財產數額,並按規定一次性徵收百分之十的財產稅。

但是,“算緡令”頒佈以後,產業者都不主動呈報,於是,朝廷又頒佈了“告緡令”,發動了一場“群眾告發群眾”的運動。一時間,幾乎所有的中產以上的家庭都受到了舉報,被告發抄沒家產的不計其數,皇宮裡到處堆滿了沒收來的財產。致使民營資本集體破產,國庫大增。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漢武帝時期的這場“告緡運動”,《史記·平準書》記載:“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產業。”從此以後,人們喜歡偷竊,有好看的衣服馬上穿,好吃的東西馬上吃了,不再儲蓄產業。

二, 皇權制度對於民間資本缺乏保障

在中國的封建制度皇權下,人民的財產沒有合法的保障性,統治者對人們的財產權擁有任意宰割的權力。

國家對於工商階級的一切財產,常常會以“均貧富”的手段重新被分配。而這一切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以保持皇權的穩固。

每一個朝代的更替,新的皇權統治者,都會反思前朝的失誤,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他說:“昔漢高祖徙天下豪富於關中,朕初不取,今思之,京師天下之本,乃知事有當然,不得不爾。”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意思是說,以前認為漢高祖劉邦把天下的富商都遷到關中是不可取的,現在想來,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也就有必要這麼做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初年,建鳳陽為中都,因鳳陽當時人氣不旺,為了補缺鳳陽人口,於是他便下令江南十四萬富民遷入鳳陽。朱元璋的這一舉措,可謂一舉兩得,不僅增加了鳳陽的人氣,又削減了富豪們的勢力。

但是,由於中都的建設中斷,鳳陽城終究沒有輝煌起來。那些三吳地區的巨姓大族,也因離開家鄉以後,資產全部流失,變得一貧如洗。在背井離鄉中,或死或傷不計其數。

後來,許多留戀家鄉的人,冒險扮成乞丐回家掃墓探親。他們一路上唱起自編的鳳陽花鼓:“家住廬州並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從此,鳳陽花鼓也繁衍開來。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隨後,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朱元璋又先後分兩次把天下6.73萬戶富商遷到了南京,這簡直是對商人階級又一次沉重的打擊。

當剪滅豪族被列為朱元璋的戰略時,為南京城修建了三分之一城牆的沈萬三,其結局是必然的。

沈萬三在提出為朱元璋的三軍每人犒勞一兩黃金時,朱元璋就動了殺機。“在朕即天下”的皇權時代,這位朱皇帝,怎麼能容忍民間的沈萬三勢力這麼強大?

1373年(洪武六年),朱元璋便安了沈萬三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發配雲南,死於異鄉。

三, 權貴資本橫行

朝廷在確立了國有專營制度以後,許多當權者便開始以國家的名義謀取私利,這樣就形成了“官商經濟”。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從漢唐到明清,再到民國時期,歷朝歷代的權貴資本都會官商勾結,常常會出現國家的首相,同時還是國家的首富,人們稱之為“雙首”。

2001年,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亞洲版曾經評選,千年以來世界上最富有的前50名。其中,中國入選的有6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劉瑾、伍秉鑑、宋子文。在這六個人當中,除了“伍秉鑑”是廣東商人,其他的五個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

最具“官商一體”典範的當然要屬西晉時期的“石崇”了。石崇的父親“石苞”曾經是“大司馬”,靠著父親的廕庇,這位有著“美男子”之稱的石崇,年紀輕輕便出任了南中郎將、荊州刺史,而荊州是當時天下最富庶的州郡之一。

石崇致富的手段主要有三個:一是搶劫,二是兼併土地,三是從事水碓業。

石崇首先就是在荊州搶劫過往商客,獲得了鉅額財富,然後不斷地兼併土地,建了一個很大的私家莊園“金谷園”。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水碓”是當時用來舂米的的一種機械。由於當時這種水力機械投資大,而且又需要截斷水來推動它,這樣就會妨礙農作物的灌溉,所以,朝廷禁止使用的。這樣,也就只有一些權貴才能獲得特許經營的權力。

據說,石崇的金谷園就有水碓30處,而且還壟斷了周邊的舂米。成為西晉著名的富商。以致於奢侈揮霍,時常與晉武帝的舅父“王愷”鬥富。

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40裡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50裡的錦步障;晉武帝賜王愷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樹,石崇便把家中所有三尺、四尺高的珊瑚樹拿了出來。

石崇甚至鬥富還鬥到了皇帝頭上。據《耕桑偶記》記載,有一年,外國向晉武帝進貢了一批十分珍貴的“火浣布”,晉武帝便做成衣衫故意去石崇那裡去顯擺。結果石崇故意平常穿戴,但是身後五十個奴僕,卻個個身穿火浣布,瞬間就把晉武帝給比下去了。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石崇不僅炫富張揚,而且滋意橫行,更是殺人不眨眼。每次在他的金谷園邀朋友飲酒時,總會讓美人相陪勸酒,如果有客人不喝,就把這位美人殺掉。

有一次,丞相王導和大將王敦去石崇家赴宴,王導本就不會喝酒,但又怕他殺人,所以只要美女勸酒就會硬著頭皮喝下去。可王敦不買賬,硬是不喝,結果,石崇接連殺了三位美人。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世族經濟歸根到底是權貴經濟,由權牟利,是最快捷的致富途徑,因此,在這種社會形態之下,“導致中國歷史上前所罕見的官商勾結與官僚資本”。

通過上述三點的分析,國家資本和權貴資本,不斷地對民間資本進行限制和打壓,民間資本在受到國家資本和權貴資本的雙重壓力下,危如懸卵,惶惶不可終日。

著名學者費正清:為什麼中國商人階級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

那些工商經營者,在歷史的變遷中,某些家族雖然在某一時代,的確積累過許多驚人的財富,但是他們始終沒有爭取到有利於自己的政治地位,所謂的“富不過三代”,其實並不是說他們沒有積累和守護財富的能力,而是因為,處於被統治階級的商人,他們的財富,必定與政權的庇護有著很大的關係。

法國曆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在《世界史綱》中說:“中國社會,政府的權力太大,使富有的非統治者不能享有任何真正的安全,他們對任意徵收的恐懼始終揮之不去。”

中國社科院作家“王毅”在《中國皇權制度研究》中說:“託庇於官僚政治之下,是制度環境對於中國商人生存出路的根本性規定。”

所以說,如果沒有獲得捕鼠的特權,再高效的捕鼠器都無法工作,而特權又在誰的手裡呢?官府也!

參考資料:費正清《中國與美國》

吳曉波《浩蕩兩千年》

錢 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