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上海生活8年的朋友對我說,“我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會有一大幫人湧上來,明話暗話都在問:你到底混得怎麼樣?”

若是穿金戴銀地回去,家人鬆了口氣,旁人羨慕嫉嫉妒著不語。

若是樸素簡單地迴歸,家人擔憂,不斷勸說“還是回家吧”,而看熱鬧的人自然會閒言碎語,“你看,出去那麼多年,原來也沒混出一點樣子,你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她說,“我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考驗,每次回國前3個月都焦慮不已,想象每個人審視我的眼光,從各個角度都能找到缺陷,簡直讓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不能窮,不能病,不能老,不能失意,這就是每個遠行之任回家前的焦慮吧。

2016年,在上海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讓我可以每年回昆明一趟,去看看曾經十分疼愛我的奶奶,與此同時,我也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辭掉了電臺的工作,開始做後期混音師,我用拿到的9000“鉅款”給奶奶買了按摩儀和一些補品,把奶奶從南京接到了廣州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開始,我的激情在早6晚12的生命中施展,也被迫接受了挑戰。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上海生活8年的朋友對我說,“我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會有一大幫人湧上來,明話暗話都在問:你到底混得怎麼樣?”

若是穿金戴銀地回去,家人鬆了口氣,旁人羨慕嫉嫉妒著不語。

若是樸素簡單地迴歸,家人擔憂,不斷勸說“還是回家吧”,而看熱鬧的人自然會閒言碎語,“你看,出去那麼多年,原來也沒混出一點樣子,你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她說,“我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考驗,每次回國前3個月都焦慮不已,想象每個人審視我的眼光,從各個角度都能找到缺陷,簡直讓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不能窮,不能病,不能老,不能失意,這就是每個遠行之任回家前的焦慮吧。

2016年,在上海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讓我可以每年回昆明一趟,去看看曾經十分疼愛我的奶奶,與此同時,我也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辭掉了電臺的工作,開始做後期混音師,我用拿到的9000“鉅款”給奶奶買了按摩儀和一些補品,把奶奶從南京接到了廣州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開始,我的激情在早6晚12的生命中施展,也被迫接受了挑戰。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的一整年裡,我每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著平衡點,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坐在錄音臺前一遍遍改著詞曲,外面的世界只有一片藍天還有烏泱泱的一群人來來往往。混音帶來了的頭疼和脊椎病,疼痛讓我在日落前就去向止痛藥求救。這個好藥讓我的黑夜變成了白晝,也模糊了四季,我不知冷熱地靠一件白T和牛仔外套堅強活了下來,對自己失去性別的修飾,用洗面奶和敷面膜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那年年底回家的時候,人已經基本透支,在幾個城市停留,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被壓榨到一個星期。我沾沾自喜行李箱裡昂貴的紅酒,對越做越好的工作誇誇其談,我開心的笑著說,我的夢想還在路上,我也在成功的途中,最重要的,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我以為這樣的我,是無懈可擊的。

然而窮,病,老,失意,這些我曾特別在意別人看到的事情,在家人面前完全失去了意義。

在家的7天,我一邊兒喝著奶奶熬的蓮子羹,一邊寫稿子、回客戶信息,用暗黃色的掛著黑眼圈的面孔同奶奶坐著聊天,疲憊讓我強顏歡笑,沒有管理過的皮膚乾澀暗黃,像極了上年紀的中年婦女,嘴角猛地裂開,一道鮮紅的肉印留下來,奶奶追在匆匆洗過澡的我身後,用大寶抹我粗糙的手和腳,我彈著吉他直到深夜,和內心深處的疲憊和愧疚道歉。

臨行的前一天,奶奶把一張小木凳子搬到陽臺旁邊,我坐上去,在一片陽光裡昏昏欲睡。奶奶站在我身後,用她那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手梳開我乾枯的髮梢,用她那老花眼把我耳根上的幾根白髮輕輕拔去,我耳邊一陣陣溼潤的溫熱,奶奶的眼淚從那裡一直流進了我的心裡。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上海生活8年的朋友對我說,“我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會有一大幫人湧上來,明話暗話都在問:你到底混得怎麼樣?”

若是穿金戴銀地回去,家人鬆了口氣,旁人羨慕嫉嫉妒著不語。

若是樸素簡單地迴歸,家人擔憂,不斷勸說“還是回家吧”,而看熱鬧的人自然會閒言碎語,“你看,出去那麼多年,原來也沒混出一點樣子,你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她說,“我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考驗,每次回國前3個月都焦慮不已,想象每個人審視我的眼光,從各個角度都能找到缺陷,簡直讓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不能窮,不能病,不能老,不能失意,這就是每個遠行之任回家前的焦慮吧。

2016年,在上海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讓我可以每年回昆明一趟,去看看曾經十分疼愛我的奶奶,與此同時,我也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辭掉了電臺的工作,開始做後期混音師,我用拿到的9000“鉅款”給奶奶買了按摩儀和一些補品,把奶奶從南京接到了廣州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開始,我的激情在早6晚12的生命中施展,也被迫接受了挑戰。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的一整年裡,我每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著平衡點,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坐在錄音臺前一遍遍改著詞曲,外面的世界只有一片藍天還有烏泱泱的一群人來來往往。混音帶來了的頭疼和脊椎病,疼痛讓我在日落前就去向止痛藥求救。這個好藥讓我的黑夜變成了白晝,也模糊了四季,我不知冷熱地靠一件白T和牛仔外套堅強活了下來,對自己失去性別的修飾,用洗面奶和敷面膜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那年年底回家的時候,人已經基本透支,在幾個城市停留,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被壓榨到一個星期。我沾沾自喜行李箱裡昂貴的紅酒,對越做越好的工作誇誇其談,我開心的笑著說,我的夢想還在路上,我也在成功的途中,最重要的,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我以為這樣的我,是無懈可擊的。

然而窮,病,老,失意,這些我曾特別在意別人看到的事情,在家人面前完全失去了意義。

在家的7天,我一邊兒喝著奶奶熬的蓮子羹,一邊寫稿子、回客戶信息,用暗黃色的掛著黑眼圈的面孔同奶奶坐著聊天,疲憊讓我強顏歡笑,沒有管理過的皮膚乾澀暗黃,像極了上年紀的中年婦女,嘴角猛地裂開,一道鮮紅的肉印留下來,奶奶追在匆匆洗過澡的我身後,用大寶抹我粗糙的手和腳,我彈著吉他直到深夜,和內心深處的疲憊和愧疚道歉。

臨行的前一天,奶奶把一張小木凳子搬到陽臺旁邊,我坐上去,在一片陽光裡昏昏欲睡。奶奶站在我身後,用她那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手梳開我乾枯的髮梢,用她那老花眼把我耳根上的幾根白髮輕輕拔去,我耳邊一陣陣溼潤的溫熱,奶奶的眼淚從那裡一直流進了我的心裡。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只需要幾年的光景,我就能深刻感受到奶奶那份深沉的愛。我知道奶奶在哭什麼,她在仇恨把我帶走的遠方,沒有把那個我好好地還回來。

那個10月初,我回到上海的秋天,空氣中還殘留著中秋國慶節的餘溫,我就在這樣一個喜氣洋洋的早晨被送進了醫院,17歲的我急性腸胃炎,長期的高壓生活,讓我以一個急剎車的醜態停下來。

我在醫院裡待了10個小時,那10小時裡,突發腦溢血、食物中毒、出車禍的年輕人陸續被送進來,我看見那些追著年輕人而來的家人朋友們,忽然想大哭一場。

那些聲嘶力竭的人裡,沒有一個是我的家人,也沒有一個是我的朋友,可我奶奶的擔憂卻隨著他們匆忙的腳步,一路追到這裡來。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上海生活8年的朋友對我說,“我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會有一大幫人湧上來,明話暗話都在問:你到底混得怎麼樣?”

若是穿金戴銀地回去,家人鬆了口氣,旁人羨慕嫉嫉妒著不語。

若是樸素簡單地迴歸,家人擔憂,不斷勸說“還是回家吧”,而看熱鬧的人自然會閒言碎語,“你看,出去那麼多年,原來也沒混出一點樣子,你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她說,“我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考驗,每次回國前3個月都焦慮不已,想象每個人審視我的眼光,從各個角度都能找到缺陷,簡直讓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不能窮,不能病,不能老,不能失意,這就是每個遠行之任回家前的焦慮吧。

2016年,在上海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讓我可以每年回昆明一趟,去看看曾經十分疼愛我的奶奶,與此同時,我也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辭掉了電臺的工作,開始做後期混音師,我用拿到的9000“鉅款”給奶奶買了按摩儀和一些補品,把奶奶從南京接到了廣州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開始,我的激情在早6晚12的生命中施展,也被迫接受了挑戰。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的一整年裡,我每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著平衡點,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坐在錄音臺前一遍遍改著詞曲,外面的世界只有一片藍天還有烏泱泱的一群人來來往往。混音帶來了的頭疼和脊椎病,疼痛讓我在日落前就去向止痛藥求救。這個好藥讓我的黑夜變成了白晝,也模糊了四季,我不知冷熱地靠一件白T和牛仔外套堅強活了下來,對自己失去性別的修飾,用洗面奶和敷面膜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那年年底回家的時候,人已經基本透支,在幾個城市停留,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被壓榨到一個星期。我沾沾自喜行李箱裡昂貴的紅酒,對越做越好的工作誇誇其談,我開心的笑著說,我的夢想還在路上,我也在成功的途中,最重要的,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我以為這樣的我,是無懈可擊的。

然而窮,病,老,失意,這些我曾特別在意別人看到的事情,在家人面前完全失去了意義。

在家的7天,我一邊兒喝著奶奶熬的蓮子羹,一邊寫稿子、回客戶信息,用暗黃色的掛著黑眼圈的面孔同奶奶坐著聊天,疲憊讓我強顏歡笑,沒有管理過的皮膚乾澀暗黃,像極了上年紀的中年婦女,嘴角猛地裂開,一道鮮紅的肉印留下來,奶奶追在匆匆洗過澡的我身後,用大寶抹我粗糙的手和腳,我彈著吉他直到深夜,和內心深處的疲憊和愧疚道歉。

臨行的前一天,奶奶把一張小木凳子搬到陽臺旁邊,我坐上去,在一片陽光裡昏昏欲睡。奶奶站在我身後,用她那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手梳開我乾枯的髮梢,用她那老花眼把我耳根上的幾根白髮輕輕拔去,我耳邊一陣陣溼潤的溫熱,奶奶的眼淚從那裡一直流進了我的心裡。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只需要幾年的光景,我就能深刻感受到奶奶那份深沉的愛。我知道奶奶在哭什麼,她在仇恨把我帶走的遠方,沒有把那個我好好地還回來。

那個10月初,我回到上海的秋天,空氣中還殘留著中秋國慶節的餘溫,我就在這樣一個喜氣洋洋的早晨被送進了醫院,17歲的我急性腸胃炎,長期的高壓生活,讓我以一個急剎車的醜態停下來。

我在醫院裡待了10個小時,那10小時裡,突發腦溢血、食物中毒、出車禍的年輕人陸續被送進來,我看見那些追著年輕人而來的家人朋友們,忽然想大哭一場。

那些聲嘶力竭的人裡,沒有一個是我的家人,也沒有一個是我的朋友,可我奶奶的擔憂卻隨著他們匆忙的腳步,一路追到這裡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12月,我訂了上海飛往廣州的機票,就在這天,夾在一隊伍的遠行人之間,我要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

5年前遠行時未曾敢想象過,我在這個美麗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家。我不必再熬到晚上

9點去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剩菜,不必在吃了過期的麵包後被送進醫院,不必再費盡心思地找出最好的衣服,只給那一次的旅途穿。

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小飾品,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時就買下,我隨隨便便花去幾十塊錢喝了杯奶茶,我已經是最大的滿足。

但在那另一個家裡,這一切都是虛無。

全世界都在看我外表是否光鮮,只有那一處的殷切,盼望我內心比外表更加明亮。

這次回家的幾個月前,我開始用護髮素,每晚再困也要洗臉,偶爾敷面膜,在手上腳上塗好精油,用身體乳擦邊全身。

4個月前,我合理搭配飲食,每天儘量工作一小時就休息調整一下,頭疼和頸椎疼的毛病很少再犯。

3個月前,我努力學習唱歌,工作上也有了一點小存貨,第一首原創歌曲今年應該就可以和大家見面。

2個月前,我結束焦慮。這是我3年內最大的壯舉,我終於看清了白晝和黑夜的分界線。

1個月前,我計劃了今年的旅遊計劃。我要帶奶奶去我最愛的城市吃火鍋和串串,和她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上海生活8年的朋友對我說,“我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會有一大幫人湧上來,明話暗話都在問:你到底混得怎麼樣?”

若是穿金戴銀地回去,家人鬆了口氣,旁人羨慕嫉嫉妒著不語。

若是樸素簡單地迴歸,家人擔憂,不斷勸說“還是回家吧”,而看熱鬧的人自然會閒言碎語,“你看,出去那麼多年,原來也沒混出一點樣子,你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她說,“我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考驗,每次回國前3個月都焦慮不已,想象每個人審視我的眼光,從各個角度都能找到缺陷,簡直讓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不能窮,不能病,不能老,不能失意,這就是每個遠行之任回家前的焦慮吧。

2016年,在上海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讓我可以每年回昆明一趟,去看看曾經十分疼愛我的奶奶,與此同時,我也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辭掉了電臺的工作,開始做後期混音師,我用拿到的9000“鉅款”給奶奶買了按摩儀和一些補品,把奶奶從南京接到了廣州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開始,我的激情在早6晚12的生命中施展,也被迫接受了挑戰。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的一整年裡,我每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著平衡點,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坐在錄音臺前一遍遍改著詞曲,外面的世界只有一片藍天還有烏泱泱的一群人來來往往。混音帶來了的頭疼和脊椎病,疼痛讓我在日落前就去向止痛藥求救。這個好藥讓我的黑夜變成了白晝,也模糊了四季,我不知冷熱地靠一件白T和牛仔外套堅強活了下來,對自己失去性別的修飾,用洗面奶和敷面膜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那年年底回家的時候,人已經基本透支,在幾個城市停留,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被壓榨到一個星期。我沾沾自喜行李箱裡昂貴的紅酒,對越做越好的工作誇誇其談,我開心的笑著說,我的夢想還在路上,我也在成功的途中,最重要的,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我以為這樣的我,是無懈可擊的。

然而窮,病,老,失意,這些我曾特別在意別人看到的事情,在家人面前完全失去了意義。

在家的7天,我一邊兒喝著奶奶熬的蓮子羹,一邊寫稿子、回客戶信息,用暗黃色的掛著黑眼圈的面孔同奶奶坐著聊天,疲憊讓我強顏歡笑,沒有管理過的皮膚乾澀暗黃,像極了上年紀的中年婦女,嘴角猛地裂開,一道鮮紅的肉印留下來,奶奶追在匆匆洗過澡的我身後,用大寶抹我粗糙的手和腳,我彈著吉他直到深夜,和內心深處的疲憊和愧疚道歉。

臨行的前一天,奶奶把一張小木凳子搬到陽臺旁邊,我坐上去,在一片陽光裡昏昏欲睡。奶奶站在我身後,用她那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手梳開我乾枯的髮梢,用她那老花眼把我耳根上的幾根白髮輕輕拔去,我耳邊一陣陣溼潤的溫熱,奶奶的眼淚從那裡一直流進了我的心裡。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只需要幾年的光景,我就能深刻感受到奶奶那份深沉的愛。我知道奶奶在哭什麼,她在仇恨把我帶走的遠方,沒有把那個我好好地還回來。

那個10月初,我回到上海的秋天,空氣中還殘留著中秋國慶節的餘溫,我就在這樣一個喜氣洋洋的早晨被送進了醫院,17歲的我急性腸胃炎,長期的高壓生活,讓我以一個急剎車的醜態停下來。

我在醫院裡待了10個小時,那10小時裡,突發腦溢血、食物中毒、出車禍的年輕人陸續被送進來,我看見那些追著年輕人而來的家人朋友們,忽然想大哭一場。

那些聲嘶力竭的人裡,沒有一個是我的家人,也沒有一個是我的朋友,可我奶奶的擔憂卻隨著他們匆忙的腳步,一路追到這裡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12月,我訂了上海飛往廣州的機票,就在這天,夾在一隊伍的遠行人之間,我要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

5年前遠行時未曾敢想象過,我在這個美麗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家。我不必再熬到晚上

9點去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剩菜,不必在吃了過期的麵包後被送進醫院,不必再費盡心思地找出最好的衣服,只給那一次的旅途穿。

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小飾品,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時就買下,我隨隨便便花去幾十塊錢喝了杯奶茶,我已經是最大的滿足。

但在那另一個家裡,這一切都是虛無。

全世界都在看我外表是否光鮮,只有那一處的殷切,盼望我內心比外表更加明亮。

這次回家的幾個月前,我開始用護髮素,每晚再困也要洗臉,偶爾敷面膜,在手上腳上塗好精油,用身體乳擦邊全身。

4個月前,我合理搭配飲食,每天儘量工作一小時就休息調整一下,頭疼和頸椎疼的毛病很少再犯。

3個月前,我努力學習唱歌,工作上也有了一點小存貨,第一首原創歌曲今年應該就可以和大家見面。

2個月前,我結束焦慮。這是我3年內最大的壯舉,我終於看清了白晝和黑夜的分界線。

1個月前,我計劃了今年的旅遊計劃。我要帶奶奶去我最愛的城市吃火鍋和串串,和她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那些對自己對家人好的事情,原來都需要時間去做。攢時間,是比攢錢、增肥、事業有成更難的事情。

我終於知道,當我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每一次啟程時,離開時,每一次在異地遇到困難時,總是在耳邊響起那句遠行之初的話:

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對的。

那時的賭氣,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了生活的意義。

家鄉那一處燈火通明,就算我翻山越嶺,它也依舊閃亮在心頭。

遠行不再是為了離開,而是為了歸來,是為了證明我們活得比任何時刻都要好,是發自內心的開心,是讓世界也為你感到驕傲。不信你瞧,遠方終於把那個倔強的孩子,好好的歸還到她奶奶身邊。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上海生活8年的朋友對我說,“我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會有一大幫人湧上來,明話暗話都在問:你到底混得怎麼樣?”

若是穿金戴銀地回去,家人鬆了口氣,旁人羨慕嫉嫉妒著不語。

若是樸素簡單地迴歸,家人擔憂,不斷勸說“還是回家吧”,而看熱鬧的人自然會閒言碎語,“你看,出去那麼多年,原來也沒混出一點樣子,你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她說,“我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考驗,每次回國前3個月都焦慮不已,想象每個人審視我的眼光,從各個角度都能找到缺陷,簡直讓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不能窮,不能病,不能老,不能失意,這就是每個遠行之任回家前的焦慮吧。

2016年,在上海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讓我可以每年回昆明一趟,去看看曾經十分疼愛我的奶奶,與此同時,我也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辭掉了電臺的工作,開始做後期混音師,我用拿到的9000“鉅款”給奶奶買了按摩儀和一些補品,把奶奶從南京接到了廣州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開始,我的激情在早6晚12的生命中施展,也被迫接受了挑戰。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的一整年裡,我每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著平衡點,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坐在錄音臺前一遍遍改著詞曲,外面的世界只有一片藍天還有烏泱泱的一群人來來往往。混音帶來了的頭疼和脊椎病,疼痛讓我在日落前就去向止痛藥求救。這個好藥讓我的黑夜變成了白晝,也模糊了四季,我不知冷熱地靠一件白T和牛仔外套堅強活了下來,對自己失去性別的修飾,用洗面奶和敷面膜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那年年底回家的時候,人已經基本透支,在幾個城市停留,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被壓榨到一個星期。我沾沾自喜行李箱裡昂貴的紅酒,對越做越好的工作誇誇其談,我開心的笑著說,我的夢想還在路上,我也在成功的途中,最重要的,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我以為這樣的我,是無懈可擊的。

然而窮,病,老,失意,這些我曾特別在意別人看到的事情,在家人面前完全失去了意義。

在家的7天,我一邊兒喝著奶奶熬的蓮子羹,一邊寫稿子、回客戶信息,用暗黃色的掛著黑眼圈的面孔同奶奶坐著聊天,疲憊讓我強顏歡笑,沒有管理過的皮膚乾澀暗黃,像極了上年紀的中年婦女,嘴角猛地裂開,一道鮮紅的肉印留下來,奶奶追在匆匆洗過澡的我身後,用大寶抹我粗糙的手和腳,我彈著吉他直到深夜,和內心深處的疲憊和愧疚道歉。

臨行的前一天,奶奶把一張小木凳子搬到陽臺旁邊,我坐上去,在一片陽光裡昏昏欲睡。奶奶站在我身後,用她那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手梳開我乾枯的髮梢,用她那老花眼把我耳根上的幾根白髮輕輕拔去,我耳邊一陣陣溼潤的溫熱,奶奶的眼淚從那裡一直流進了我的心裡。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只需要幾年的光景,我就能深刻感受到奶奶那份深沉的愛。我知道奶奶在哭什麼,她在仇恨把我帶走的遠方,沒有把那個我好好地還回來。

那個10月初,我回到上海的秋天,空氣中還殘留著中秋國慶節的餘溫,我就在這樣一個喜氣洋洋的早晨被送進了醫院,17歲的我急性腸胃炎,長期的高壓生活,讓我以一個急剎車的醜態停下來。

我在醫院裡待了10個小時,那10小時裡,突發腦溢血、食物中毒、出車禍的年輕人陸續被送進來,我看見那些追著年輕人而來的家人朋友們,忽然想大哭一場。

那些聲嘶力竭的人裡,沒有一個是我的家人,也沒有一個是我的朋友,可我奶奶的擔憂卻隨著他們匆忙的腳步,一路追到這裡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12月,我訂了上海飛往廣州的機票,就在這天,夾在一隊伍的遠行人之間,我要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

5年前遠行時未曾敢想象過,我在這個美麗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家。我不必再熬到晚上

9點去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剩菜,不必在吃了過期的麵包後被送進醫院,不必再費盡心思地找出最好的衣服,只給那一次的旅途穿。

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小飾品,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時就買下,我隨隨便便花去幾十塊錢喝了杯奶茶,我已經是最大的滿足。

但在那另一個家裡,這一切都是虛無。

全世界都在看我外表是否光鮮,只有那一處的殷切,盼望我內心比外表更加明亮。

這次回家的幾個月前,我開始用護髮素,每晚再困也要洗臉,偶爾敷面膜,在手上腳上塗好精油,用身體乳擦邊全身。

4個月前,我合理搭配飲食,每天儘量工作一小時就休息調整一下,頭疼和頸椎疼的毛病很少再犯。

3個月前,我努力學習唱歌,工作上也有了一點小存貨,第一首原創歌曲今年應該就可以和大家見面。

2個月前,我結束焦慮。這是我3年內最大的壯舉,我終於看清了白晝和黑夜的分界線。

1個月前,我計劃了今年的旅遊計劃。我要帶奶奶去我最愛的城市吃火鍋和串串,和她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那些對自己對家人好的事情,原來都需要時間去做。攢時間,是比攢錢、增肥、事業有成更難的事情。

我終於知道,當我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每一次啟程時,離開時,每一次在異地遇到困難時,總是在耳邊響起那句遠行之初的話:

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對的。

那時的賭氣,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了生活的意義。

家鄉那一處燈火通明,就算我翻山越嶺,它也依舊閃亮在心頭。

遠行不再是為了離開,而是為了歸來,是為了證明我們活得比任何時刻都要好,是發自內心的開心,是讓世界也為你感到驕傲。不信你瞧,遠方終於把那個倔強的孩子,好好的歸還到她奶奶身邊。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

2016年,在我滬漂五年後第一次回家。

這個21天的旅程,讓我攢了近兩年的錢:

往返的機票,給奶奶半年的生活費,買給家人的禮物,回去和同學聚會的經費…

晚上9點後去菜市場挑打折菜,去麵包店買快過期的麵包,很多個早晚餐都是用自己做的辣醬就著麵包啃著。我費盡心思地在暗處剋扣自己,不外乎是想要證明,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正確的。

回家的路,突然離我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上海生活8年的朋友對我說,“我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會有一大幫人湧上來,明話暗話都在問:你到底混得怎麼樣?”

若是穿金戴銀地回去,家人鬆了口氣,旁人羨慕嫉嫉妒著不語。

若是樸素簡單地迴歸,家人擔憂,不斷勸說“還是回家吧”,而看熱鬧的人自然會閒言碎語,“你看,出去那麼多年,原來也沒混出一點樣子,你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她說,“我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考驗,每次回國前3個月都焦慮不已,想象每個人審視我的眼光,從各個角度都能找到缺陷,簡直讓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不能窮,不能病,不能老,不能失意,這就是每個遠行之任回家前的焦慮吧。

2016年,在上海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讓我可以每年回昆明一趟,去看看曾經十分疼愛我的奶奶,與此同時,我也正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辭掉了電臺的工作,開始做後期混音師,我用拿到的9000“鉅款”給奶奶買了按摩儀和一些補品,把奶奶從南京接到了廣州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開始,我的激情在早6晚12的生命中施展,也被迫接受了挑戰。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的一整年裡,我每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著平衡點,一天有十幾個小時坐在錄音臺前一遍遍改著詞曲,外面的世界只有一片藍天還有烏泱泱的一群人來來往往。混音帶來了的頭疼和脊椎病,疼痛讓我在日落前就去向止痛藥求救。這個好藥讓我的黑夜變成了白晝,也模糊了四季,我不知冷熱地靠一件白T和牛仔外套堅強活了下來,對自己失去性別的修飾,用洗面奶和敷面膜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那年年底回家的時候,人已經基本透支,在幾個城市停留,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被壓榨到一個星期。我沾沾自喜行李箱裡昂貴的紅酒,對越做越好的工作誇誇其談,我開心的笑著說,我的夢想還在路上,我也在成功的途中,最重要的,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我以為這樣的我,是無懈可擊的。

然而窮,病,老,失意,這些我曾特別在意別人看到的事情,在家人面前完全失去了意義。

在家的7天,我一邊兒喝著奶奶熬的蓮子羹,一邊寫稿子、回客戶信息,用暗黃色的掛著黑眼圈的面孔同奶奶坐著聊天,疲憊讓我強顏歡笑,沒有管理過的皮膚乾澀暗黃,像極了上年紀的中年婦女,嘴角猛地裂開,一道鮮紅的肉印留下來,奶奶追在匆匆洗過澡的我身後,用大寶抹我粗糙的手和腳,我彈著吉他直到深夜,和內心深處的疲憊和愧疚道歉。

臨行的前一天,奶奶把一張小木凳子搬到陽臺旁邊,我坐上去,在一片陽光裡昏昏欲睡。奶奶站在我身後,用她那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手梳開我乾枯的髮梢,用她那老花眼把我耳根上的幾根白髮輕輕拔去,我耳邊一陣陣溼潤的溫熱,奶奶的眼淚從那裡一直流進了我的心裡。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只需要幾年的光景,我就能深刻感受到奶奶那份深沉的愛。我知道奶奶在哭什麼,她在仇恨把我帶走的遠方,沒有把那個我好好地還回來。

那個10月初,我回到上海的秋天,空氣中還殘留著中秋國慶節的餘溫,我就在這樣一個喜氣洋洋的早晨被送進了醫院,17歲的我急性腸胃炎,長期的高壓生活,讓我以一個急剎車的醜態停下來。

我在醫院裡待了10個小時,那10小時裡,突發腦溢血、食物中毒、出車禍的年輕人陸續被送進來,我看見那些追著年輕人而來的家人朋友們,忽然想大哭一場。

那些聲嘶力竭的人裡,沒有一個是我的家人,也沒有一個是我的朋友,可我奶奶的擔憂卻隨著他們匆忙的腳步,一路追到這裡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2017年12月,我訂了上海飛往廣州的機票,就在這天,夾在一隊伍的遠行人之間,我要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

5年前遠行時未曾敢想象過,我在這個美麗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家。我不必再熬到晚上

9點去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剩菜,不必在吃了過期的麵包後被送進醫院,不必再費盡心思地找出最好的衣服,只給那一次的旅途穿。

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小飾品,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書時就買下,我隨隨便便花去幾十塊錢喝了杯奶茶,我已經是最大的滿足。

但在那另一個家裡,這一切都是虛無。

全世界都在看我外表是否光鮮,只有那一處的殷切,盼望我內心比外表更加明亮。

這次回家的幾個月前,我開始用護髮素,每晚再困也要洗臉,偶爾敷面膜,在手上腳上塗好精油,用身體乳擦邊全身。

4個月前,我合理搭配飲食,每天儘量工作一小時就休息調整一下,頭疼和頸椎疼的毛病很少再犯。

3個月前,我努力學習唱歌,工作上也有了一點小存貨,第一首原創歌曲今年應該就可以和大家見面。

2個月前,我結束焦慮。這是我3年內最大的壯舉,我終於看清了白晝和黑夜的分界線。

1個月前,我計劃了今年的旅遊計劃。我要帶奶奶去我最愛的城市吃火鍋和串串,和她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那些對自己對家人好的事情,原來都需要時間去做。攢時間,是比攢錢、增肥、事業有成更難的事情。

我終於知道,當我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在每一次啟程時,離開時,每一次在異地遇到困難時,總是在耳邊響起那句遠行之初的話:

我過得沒有那麼糟糕,我當初離開家鄉的決定是對的。

那時的賭氣,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了生活的意義。

家鄉那一處燈火通明,就算我翻山越嶺,它也依舊閃亮在心頭。

遠行不再是為了離開,而是為了歸來,是為了證明我們活得比任何時刻都要好,是發自內心的開心,是讓世界也為你感到驕傲。不信你瞧,遠方終於把那個倔強的孩子,好好的歸還到她奶奶身邊。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當你遠行,回家之路就遠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