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觀賞苗木是一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路

土地流轉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君不見前幾年一個個的種植合作社“拔地而起”,近兩年家庭農場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的掛牌登記。無論是當地村民還是外來投資者紛紛摩拳擦掌,時不我待爭相包地,一夜之間大塊的連片土地就成了“香餑餑”,就連“拉抽屜”的小塊土地也被租定。筆者不禁要問如此繁榮的“大躍進”景象的背後是什麼動機?如此之多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盈利現狀如何?據說本縣的合作社有近2000家,大部分沒有正常營業,縣政府已經組織開展專項清理工作。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土地流轉後需要僱傭大量人工 規模效益沒呈現 成本反而增加不少

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第一種情況:如果繼續小麥和玉米的傳統種植,可預見的是肯定無法大規模盈利,只能夠勉強維持600—800元/畝的地租,剩下的盈餘扣除所有成本後估計連管理人員工資都發不出。既然短期難盈利,那麼長期呢,如果繼續加大投入購買播種、打藥、收割等機械設備,這樣既可以享受農機的購買補貼,又可以剩下僱傭機械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保證自家的使用之餘掙機械租賃費用,這也是目前農村比較常見的符合盈利模式。

這是種植的盈利模式,在倉儲環節要像盈利,就要繼續投入30-50萬左右蓋儲備庫,這在政策上是允許的,如果當地沒有糧庫的情況下還可以享受20萬左右的一次性國家建庫補貼。有了自己的糧庫也就有資格帶著糧食入市,參與大戶們的搏殺遊戲,以期獲得超額收益。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大規模長期發展 自建糧庫是必然趨勢

第二種情況: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這個就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了,種植大蔥的成本在每畝3000元左右,種植姜更是近萬元/畝,而且一般的種植戶無法掌握銷售行情,所以沒有西奧受渠道的支撐,這條道路的風險和收益並存,機率幾乎一致。所以說種植蔬菜,銷售是龍頭,銷售為王。筆者以為種植戶如果能沉下心來,堅持搞有機無公害種植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舉例說明,城市裡健身養生是最熱的趨勢,那麼黃瓜和西紅柿的需求就很大,只要我們能夠保證有機無公害的種植品質,再配上當天送達的物流配送,何愁不掙錢,我相信客戶多花的錢和我們的品質是匹配的。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早晨帶著露水採摘新鮮黃花中午前達到客戶的餐桌

第三種情況:觀賞農業。這是近兩年小鎮建設的一個必配環節,再次簡單說明下以後專題討論。傳統的農業種植過渡到觀賞農業的種植,種植過程中是觀賞體驗的風景,收穫的時候是高品質的有機食品。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觀賞 體驗 收穫 參與環節越多 盈利點越多

第四種情況就是種植苗木。大規模的土地流轉一定要和傳統的苗圃經營模式區分,傳統的苗圃多直接為工程服務,或者園林公司自建週轉苗圃,或者苗圃種苗木也緊盯項目需求。

農村苗木種植有兩個主要的個用途和意義。

1)美化環境。典型模式屬於雄安的“千年秀林”模式。因地制宜在農村普遍的發展模式就是高度公路綠化帶的拓寬到500米,主要交通幹道兩側的綠化帶也同樣拓寬,還有就是一些閒置的舊磚窯、沙坑、廢棄的廠礦等等公用土地有條件的儘量用於苗木種植,一舉多得。政府對承包土地給與補貼,剩下的就是種植戶的事了。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廊坊某甲方苗圃的白蠟 分支點均勻 冠幅飽滿 正準備清苗

2)規模經營。可以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合理規劃不同的種植區塊。喬木類:法桐、白蠟、欒樹等;灌木類:海棠、碧桃、衛矛球、金葉榆球等;常綠類:白皮松、雲杉等,常綠樹的需求量逐漸增大,由於北方四季常綠的種植要求,冬季需要大量的常綠樹做背景,所以常綠樹是一個不錯的種植選擇。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常綠樹的市場需求巨大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村民自己向外倒運出圃苗木

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現在說起來已經有點晚了,不過還能趕上春天的尾巴。從去年開始接到大量苗圃清圃出苗的信息,南到山東臨沂,北到廊坊苗圃的白蠟出售。老家苗圃出苗多是法桐,這與前幾年速生法桐的大量種植有關係,現在基本都在6-10cm之間,農戶種植多年急於出圃變現離場。這個時候筆者認為反而是入場的好機會,主要科學的選擇苗圃品種,避免飛絮等產生二次汙染的品種,避開跟風種植,更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端正種植態度,不要以為種植苗木比種糧食省事,就是簡簡單單的靠天吃飯,其實這個行業的學問和技術要求比糧食作物高得多的多。

土地流轉的出路何在——承包土地種植苗木還是一個好方法嗎?

廊坊某苗圃如此大規格的法桐還是比較稀缺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