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檢鐵軍是怎樣煉成的

法律 大學 遊勸榮 法制 永州新聞網 2017-05-14

體驗式鍛鍊,“掛”出無限活力

每個星期天的下午,雷景國帶著對家人的不捨,坐上汽車來到離市檢察院100多公里的江永縣檢察院,迎接新的一週的工作。

像雷景國這樣到基層院掛職的“80後”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市檢察院共有2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大學畢業直接分配到市檢察院工作,雖說法律理論功底深厚,但卻缺乏一線工作經驗。對於這些高學歷的年輕幹警來說,到基層院掛職鍛鍊與其說是一種新體驗,其實更像一次新挑戰。

掛職之初,眾說紛紜。“耳中聽到眾人對掛職幹部最多的評價,就是‘市檢察院派下來鍍金的人’。” 雷景國對這句話記憶猶新。

面對種種猜疑,雷景國嘗試著改變別人對掛職幹部的看法。他大膽地上演了“三步曲”:儘快適應基層院環境,創造性地推動分管工作,與幹警談心談話瞭解情況。一年來,硬是憑著精湛的技能、紮實的作風、蠻拼的精神,分管的反瀆工作在全省基層院中排名第一,改變了別人的看法,贏得了同事的認可。

同雷景國一樣,其他到基層院掛職的年輕幹警也沒閒著,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和個人能力,既使分管工作有聲有色,又給當地檢察院帶去了新的活力,深受當地檢察院的好評。

一位基層院的檢察長說:“最初也以為是市檢察院培養年輕幹警的一種新嘗試,沒有對掛職幹部抱太多的‘希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共事,我對掛職的幹部的看法有所改變,掛職幹部還是真正想做事、會幹事、能成事的好乾部。”

市檢察院大膽推行下掛、上掛等掛職任職制度,廣泛搭建成長成才平臺,加大訓、戰、賽力度,擴大中層年輕幹部選任比例,全方位鍛鍊培養年輕幹部,提升年輕幹部素質,形成合理幹部梯次結構,促進幹部隊伍年輕化。

近年來,市檢察院先後安排7名年輕幹部到縣檢察院掛職鍛鍊,從下級院選派7名幹部到市檢察院機關跟班鍛鍊,機關“80後”處長、副處長分別增加到14人。

實戰式比武,“練”出業務專家

2015年11月9日,鄧云云開心地走向領獎臺。她和全省檢察機關其他9位年輕幹警一樣,被評為“湖南省第五屆十佳公訴人”。

當湖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遊勸榮給她頒發獎牌時,這位“80後”的永州妹子有點激動。

她之所以激動,不僅僅是因為三十歲的年紀就步入了這個全省十佳公訴人的領獎臺,而是因為她與全省檢察機關81名同行一路“賽”來,經過案件質量評查、論文寫作、實務筆試、業務答辯、論辯五個環節,通過對選手實戰能力、理論分析、業務素養、語言表達、現場應變的全方位考驗,其壓力不亞於一場高考。

談及獲獎的感受,她表示:“既喜悅,又惶恐。獲獎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時刻提醒自己朝更成熟、更專業、更全面的方向去努力,將在大賽中的收穫運用到實際的檢察工作中去,讓這個‘十佳公訴人’的稱號實至名歸。”

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吳秋菊對這樣的競賽寄予了更高的希望,“本領要經得起實戰‘戰場’的檢驗。要把比賽中展現出來的精神面貌、專業知識、論辯技巧,特別是展示出來的高尚情操、法治理念,貫徹到執法辦案的實踐中去,帶到‘戰場’上去、法庭上去,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這只是市檢察院組織年輕幹警實戰練兵的一個例行“戰場”。近年來,全市檢察機關以提高實戰水平為目標,搭建“青年論壇”“道德講壇”等學習交流平臺,加強檢察實務培訓,大規模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比武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業務標兵和辦案能手。

付出總會有收穫。這一場場實戰,換來了碩果累累。近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共有2人被評為全國模範檢察官,1人被評為檢察業務方面的全國領軍人物,1人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記一等功,1人被省委、省政府記二等功。

互動式交流,“調”出複合人才

今年5月9日,市檢察院偵監二處副處長杜以鵬踏上授藏之路。

這些年,全市檢察機關共有3名業務骨幹援藏、援疆掛職。

去年8月,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市檢察院工作的程暉交流到江華瑤族自治縣檢察院任檢察長,而另外兩名基層院檢察長交流到市檢察院任副處級檢察員。

這種一上一下的幹部交流,打破了檢察機關幹部交流範圍狹窄的局面,“鯰魚效應”得到了充分發揮。

在市檢察院內部實行大範圍輪崗,對在同一崗位工作時間較長的“元老級幹部”進行換崗交流,一批長期在同一崗位上工作的處長、副處長、一般幹警走上新崗位,消除了惰性,避免了慣性,激發了熱情。

加強優秀幹警的培養使用,事關檢察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縱觀檢察發展史,高素質檢察隊伍是檢察事業興旺發達的基礎和關鍵,檢察人才培養事關檢察事業發展的根基。因此,優秀幹警的培養和使用,可謂利在當下、功在未來。永州市檢察院用戰略眼光培育的這一批批優秀檢察人才,必將為法治永州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