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如果說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歷史小說的傑出作品有哪些,最具知名度的一定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和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18年作家二月河的去世,使得歷史題材的小說話題熱度重新高漲,同時對不同作品褒貶不一的評價也層出不窮,要對比兩部作品的優劣就要涉及到作品的人物形象、藝術特色、敘述手法等方方面面,筆者也會在文中儘量客觀的進行對比。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1、苦難中誕生偉大,作家創作背景的分析。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年輕時的從軍經歷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歷程。在他的作品中,能夠詳盡的分析戰爭勝敗原因,描寫兵戎相見的廝殺的場面,一方面是來源於他對大量史料的考證,另一方面便是來源於曾經多年的參軍經歷。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裡受到的思想教育,也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二月河的創作風格一直以其大眾化和通俗化著稱,可以明顯看出他的作品繼承了30年代解放區文學大眾化的風格,在蘇俄文學嚴肅傳統的文風的影響下,絲毫不見西方文學的先鋒、抽象等手法。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而《李自成》這部小說的完成,是在作者經歷了文革時期的變動之後,反思時代與自身,中國農村在近現代的鉅變之現狀後凝結成的作品。作家姚雪垠自抗戰之初便是堅定地左翼文學作家,在根據地從事抗日工作,使作者看到了戰亂中中國農村的黑暗,更深的觸碰到了農民階級的性格中的兩面性和中國農村困苦的現狀。 在這樣豐富的人生閱歷的造就下,作者的成名作《差半車麥秸》《人性的恢復》《長夜》以及歷史長河小說《李自成》中都可以看出中國農民群體的縮影,與歷史文明造就下的傳統的性格在農民身上的繼承。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2、從歷史出發,創造豐滿的帝王將相。

創造《李自成》的人物形象時,姚雪垠曾說過:"處理人物方面有個基本原則,就是從歷史生活出發"。縱觀《李自成》中的代表人物:李自成、崇正皇帝、張獻忠、高桂英,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個符號化的皇帝大臣、草寇將軍,作者在創作中由歷史記載延伸,進行了豐富的想象,但這絕不是憑空猜測,而是對明末社會生活進行考察後的合理杜撰,比如在潼關南原大戰的描寫中劉宗敏落馬掉入坑中,便在坑裡揮刀抗敵,這一段的描寫充滿浪漫的英雄主義色彩,但實際生活中也可行,符合古人英雄形象。在創造人物形象時不寫不符合現實的"超人",做到了典型形象與各自特點的統一。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但《李自成》的人物設計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如果說缺陷在哪裡,筆者認為最大的敗筆當是主人公李自成。說到這個人物的創作,我們不得不談論《李自成》這本小說的整個創作時間之久,從1957年到1999年整整42年,統共五卷的小說創作基本橫跨中國半個當代,乃至最後第四卷第五卷的出版甚至未趕到作者去世之前。從李自成的形象中可以明顯看出前期過於符號化"高大全",是一個幾乎毫無缺點的"完人"形象,而到第四卷,作者意識到這個形象的缺漏後,筆鋒直轉開始暴露他的陰暗面,使得讀者感覺十分突兀,形象的塑造上也有一定崩塌。

有心種花花不成,無心栽柳柳成蔭。作為配角和反派的張獻忠與崇禎卻大獲成功。如果說李自成是一個高大的符號化的反抗者,張獻忠就是一個性格矛盾的,卻更加豐滿的人物。他的塑成少了作者的人為捏造多了本真和環境影響的合情合理。而崇禎獲得的評價幾乎是全書最高,朱由檢這個形象並不是簡單地亡國之君,相反在經歷童年的深宮宮鬥,前人的荒廢朝政,朱由檢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妄圖中興大明,他的形象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明君,但奈何國家的腐朽與他始終站在農民的對立面,造成了悲劇的不可挽回。這個形象的成功在於作者很好的將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結合,沒有主觀臆斷的醜化反面人物。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相較而言,二月河與姚雪垠犯了幾乎相同的錯誤,在塑造康熙雍正乾隆的形象時,主角光環太過強大,幾乎都在表現皇帝的優點,比如雄才偉略、勤政愛民,而對於歷史上發生的"黑點"比如文字獄和農民起義,就採用了淡化或乾脆不寫的方式。在大臣面對皇帝的情節中,為了維持皇帝深受愛戴的明主人設,除了反派以外,其餘大臣當面不會反駁皇帝,且對皇帝都充滿敬慕之情,這種處理也使得皇帝的人物的塑造單薄了許多。

但對"士人"階層的塑造,這本小說是成功的。二月河塑造的清代知識分子不同於傳統的士人階級,他們意識超前,拋開狹隘的民族成見,著眼於天下,不提倡隱居避世,而是真正的"以天下為己任"。這種形象的塑造也給讀者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來思考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的士大夫精神的精髓。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3、讀者至上原則,百科全書式的語言藝術。

姚雪垠曾說,在創作《李自成》時,他的原則是"大開大合,有張有弛"。"大開大合"是指單元組合構建全套小說,即每卷有若干單元,單元之間有能夠互相串聯的一條主線構成完整故事,全書為一個大單元,單元獨立而又相互呼應。裡面的各個小單元可以寫北京也可以寫四川,可以寫南方也可以寫塞外,通過小單元的組合展現了明末一個較完整的社會風貌。包含大量社會風貌、人物群像、生活圖景的小說,中國古有《紅樓夢》,西方著名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如《百年孤獨》《安娜卡列尼娜》。百科全書式的小說其優點在於視角廣闊,因此《李自成》的最大特點便是架構宏偉而又不失細緻入微,但同時缺點也明顯,單元結構也使小說情節有一定弱化。

"有張有弛"是指,在情節安排上採用一張一弛的手法。比如在商洛山壯歌的情節後轉寫開封,姚雪垠認為,一鬆一緊的寫法能夠適當的引起讀者閱讀時的緊張,有利於抓住讀者的心理。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在面對讀者時,二月河就更直白了。他在自傳式散文集《二月河語》的封面語上就寫了:"平常的讀者,用他的血汗錢購書者,永是我的上帝,苛求永遠的擁有讀者是我著述的期盼"。作為暢銷小說作家的二月河將對讀者趣味的迎合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在敘事手法上,二月河與姚雪垠不同,採用了傳統的小說敘述方法

中國傳統小說在古代文學史上地位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以讀者觀感為第一,注重故事性,這與當代暢銷書的宗旨又不謀而合,二月河採用了傳統的敘事視角,簡單清晰的故事線,用曲折緊張的情節增加可讀性,可以看出作者深受到"文學通俗化"的影響。這種創作手法固然不能如姚雪垠一般有宏大的架構廣闊的視角,但是卻能保證故事情節的清晰和節奏的緊張,從而得到更大的讀者群。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但是單純迎合讀者必定不能長久,所以作者很聰明的在故事裡全程貫穿著符合現代認知的時代精神與審美,拔高了作品的主旨。

在討論語言藝術時,二月河與姚雪垠都使用了大量的詩詞、對聯、歌賦。通過詩詞調節氛圍,渲染時代特色,也有助於塑造人物推動情節。姚雪垠在語言上比起二月河更高明之處則在更注重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比如在突出張獻忠的直爽粗魯時,他常常自稱"俺",也從不用成語或謙稱,一通大白話就能讓讀者在腦海裡描繪出一個粗魯沒文化,但是真誠直率的草根將軍形象。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4、藝術成就的對比,悲劇與廟堂權謀

明末的歷史史實註定歷史小說無論如何杜撰都不應該脫離悲劇的基調。《李自成》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在明朝覆滅的大悲劇下,李自成、崇禎、張獻忠、盧象升各人不同背景的悲劇矛盾的集合體。在每個人不可逃離的悲劇命運下折射出了時代的悲劇,民族的矛盾、階級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共同匯成了一曲壯麗的輓歌。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都採用了幾乎相同的結局模式,即皇帝垂垂老矣,留下了清河海晏的帝國和被歷史記載千年的功勳。相較於結局的平淡,二月河更重視小說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朝堂上權謀利益相爭的描寫十分精彩。通過對廟堂權謀的描寫,展現了不同陣營的矛盾的角力,塑造了許多個性不同的角色,通過這些鬥爭來揭開了康乾盛世的面紗,暴露出清朝時期官場、階級、民族的矛盾。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很難說在藝術成就上兩部作品誰更高一籌,筆者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姚雪垠與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對於我們後人而言,至今仍具有非常大的文學價值和時代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