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線樓市開始回暖?再不回暖怎麼辦!

清明節前一天(4月4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掛牌出讓2.6萬平方米地塊,規劃建築體量5.7萬平方米,起始價8.49億元。參與此次競拍的企業共有四家,分別為:合景、碧桂園、金融街和旭輝。

競拍開始僅僅過了10分鐘,合景就在第17輪報價中以10.2億元成功競得該地塊,溢價率20.14%,樓面價17810.99元/平米。

看到這一新聞,部分早以不關注樓市的朋友紛紛不解地問:樓市這是回暖了?

一、二線樓市開始回暖?再不回暖怎麼辦!

回答:是的!

進入2019年,1-3月份,不僅一、二線城市的整體成交量高於去年同期;金融市場方面多個城市的多家銀行分別下調了首套房貸款利率;而在過去2018年最艱難的“房地產企業融資”方面,也出現了回暖。據中原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房地產行業融資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日均融資規模超過百億元(密集度堪稱近2年之最),且成本普遍下降。

而土地方面,除了文章開頭的10分鐘搶下地塊外,前一天(4月3日),蘇州常熟東南大道以南、銀環路以西地塊,開始十分鐘就已經達到70輪報價,最後經過123輪競拍,該地塊被華潤置地以82000萬元摘得,溢價率46.95%,樓面價11879元/平米。

而像這樣的火熱競拍,每天都發生在中國的各個城市之中。

據中指院數據統計:進入2019年前三個月,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量同比上升,北京攬金589億元居首;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量基本持平;三四線城市成交量降低兩成。

這與2018年底社科院發佈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8-2019)》中對於2019年總體市場的預測:一二線城市有望率先回暖,三四線城市仍存在去化壓力,完全吻合。

一、二線樓市開始回暖?再不回暖怎麼辦!

我們這裡以剛剛過去的3月成交數據為例,一線城市成交量環比上升122.5%,其中北京和廣州的升幅均超過了170%,這只是環比數據,同比數據表現繼續增長,一線城市同比成交上升54.1%,其中北京同比升幅竟然達到了303%。

二線城市的表現雖然沒有一線城市誇張,但是成交量環比也上升了81.4%,同比上升了29.5%。在去庫存方面,福州降幅達6.96%,南京、寧波也達到了降幅5%的成績。

樓市回暖,已成客觀事實!

一、二線樓市開始回暖?再不回暖怎麼辦!

自2018年12月,菏澤市率先取消新購住房限制轉讓措施開始,我國城市正式進入“因城施策”的樓市調控轉向。眾所周知,海南省執行全域限購,是我國限購範圍涉及最廣的一個地區。但2019年3月,海南省發佈《關於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補充通知》,《通知》第一條隨企業遷入海南的企業員工,購房政策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第二條符合海南省引進人才標準的員工,其家庭成員在海南無住房的,本人何在海南購買1套住房。這又是一個“因城施策”的變相放寬限購政策,且有理有據。

而比起以上的“小打小鬧”,真正面臨考驗的是將有10個城市迎來“限售時效到期”。

2017年3月,廈門市率先出臺“限售”政策,政策要求新購商品房獲得產權證後2年方可上市交易,2019年3月,2年時限已到,意味著一大批房源將進入二手房交易市場。

就在廈門市推出“限售”政策後不久,全國陸續有60多個城市紛紛開始“限售”,“限售”週期分別為二年、三年或五年。僅2019年3月-4月,就有廈門、福州、青島、廣州、東莞、濟南等10餘城市將迎來限售解凍。

限售解凍到底會抬高房價還是降低房價呢?這與每個城市的供需關係以及相應政策有關,在房價大漲時,可以遏制投機;在房價大跌時,可以限制拋售,緩解樓市下跌態勢。可謂是雙保險。但有一點不會改變,就是成交量的上升。

一、二線樓市開始回暖?再不回暖怎麼辦!

看完以上分析,相信部分購房者開始憂慮,房價如果照此繼續上漲該怎麼辦?其實,對於從事房地產多年的朋友都瞭解,這只是商品正常銷售的波動罷了,每年的3-4月,不僅是房地產的銷售旺季,也是求職者的擇業高峰期,同樣也是其他銷售行業的銷售旺季。隨後經過5-6月的市場消化,進入7-8月,又會迎來市場的淡季,然後再9-10月集中釋放,年終又開始降低。只要國家經濟平穩,人均收入持續增長,以上的銷售週期波動年年均如此循環。

GDP的增長主要看投資、出口加消費,過去的2018年中美貿易影響了出口,消費方面我國的內需三大件:房子、汽車和手機,2018年汽車和手機的消費均出現了下降,GDP增速是6.6%,土地拍賣收入6.5萬億元,增速為25%,新房交易15萬億元,增幅12%,三大件中只有房子保持增長。

2019年我國GDP要完成6%的增長目標,在對外貿易不明確的情況下,在汽車消費和手機消費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土地拍賣增長也成為必然的選擇(文章開頭的多家搶地也有不難理解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