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杜荀鶴 詩歌 讀書 朱溫 羅隱 蘇軾 十二讀書 2019-08-12
"
"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文|丁十二


詩歌中多有俗語入詩,並且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格言警句。常見的如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杜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羅隱“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以俗語入詩,就連三歲的小孩也能看懂,就很容易把一些難懂的大道理說淺講明白,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但這些俗語表面看就像白話文一樣,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驚豔的語句,甚至都不用翻譯,但是細讀之下,發現其中多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故而往往能在民間引起廣泛的傳播和關注。

"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文|丁十二


詩歌中多有俗語入詩,並且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格言警句。常見的如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杜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羅隱“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以俗語入詩,就連三歲的小孩也能看懂,就很容易把一些難懂的大道理說淺講明白,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但這些俗語表面看就像白話文一樣,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驚豔的語句,甚至都不用翻譯,但是細讀之下,發現其中多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故而往往能在民間引起廣泛的傳播和關注。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今天要讀的這首小詩,和上面的這些俗語一樣,平白如話,短短28字,沒有任何華麗的修飾,但卻點出了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源所在。

《贈質上人》

唐·杜荀鶴

枿(niè)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杜荀鶴是晚唐時期的詩人,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才高中進士,但並未授予官職,於是返鄉閒居。曾不得已寫詩稱頌朱溫,後來朱溫取唐建樑,便任用杜荀鶴為翰林學士,但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也因為晚年跟了朱溫,所以後世說他晚節不保)

唐末,戰亂不止,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作為一個有良心、有正義感的詩人,面對這樣的現實環境,不可能緘口不語。但是人微言輕,他說的又有什麼用,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對質上人的了無牽掛和清閒表示了由衷的讚頌,而於讚語之中卻含有弦外之意,感慨人生。

蘇東坡曾說過“世緣終淺道緣深”,這點在這位質上人身上表現得非常徹底,他是完全遊離於塵世之外的。不管是“枿(niè)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的外在形象,還是“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的內在精神,都刻畫出一位飄逸出塵、超凡脫俗的得道高僧的形象。

"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文|丁十二


詩歌中多有俗語入詩,並且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格言警句。常見的如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杜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羅隱“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以俗語入詩,就連三歲的小孩也能看懂,就很容易把一些難懂的大道理說淺講明白,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但這些俗語表面看就像白話文一樣,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驚豔的語句,甚至都不用翻譯,但是細讀之下,發現其中多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故而往往能在民間引起廣泛的傳播和關注。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今天要讀的這首小詩,和上面的這些俗語一樣,平白如話,短短28字,沒有任何華麗的修飾,但卻點出了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源所在。

《贈質上人》

唐·杜荀鶴

枿(niè)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杜荀鶴是晚唐時期的詩人,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才高中進士,但並未授予官職,於是返鄉閒居。曾不得已寫詩稱頌朱溫,後來朱溫取唐建樑,便任用杜荀鶴為翰林學士,但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也因為晚年跟了朱溫,所以後世說他晚節不保)

唐末,戰亂不止,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作為一個有良心、有正義感的詩人,面對這樣的現實環境,不可能緘口不語。但是人微言輕,他說的又有什麼用,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對質上人的了無牽掛和清閒表示了由衷的讚頌,而於讚語之中卻含有弦外之意,感慨人生。

蘇東坡曾說過“世緣終淺道緣深”,這點在這位質上人身上表現得非常徹底,他是完全遊離於塵世之外的。不管是“枿(niè)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的外在形象,還是“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的內在精神,都刻畫出一位飄逸出塵、超凡脫俗的得道高僧的形象。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們口上說的,都是心上想的。

質上人不說人間事,是因為他心裡根本不想這些事,因為他把人間的名利富貴看做是虛幻、短暫、無意義的。而世人常說:富貴榮華如過眼雲煙,說的越多,代表他心裡想的越多。因為真正的得道的人是不會說的。

佛家說:世間之事,皆是虛妄。這也是世間煩惱的根源。

詩人讚美質上人的高尚品格,實際是對自己複雜心情的流露,詩人羨慕質上人那樣飄飄然的生活,卻又不能夠完全放下對塵世的牽掛,百姓的苦難,他不能視而不見;心中的志意,他不能放下;他有他的牽掛,所以他終究也不能做了那“逢人不說人間事”的無事人。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杜荀鶴如此,你我又何嘗不是?看不破,放不下,求不得。

"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文|丁十二


詩歌中多有俗語入詩,並且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格言警句。常見的如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杜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羅隱“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以俗語入詩,就連三歲的小孩也能看懂,就很容易把一些難懂的大道理說淺講明白,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但這些俗語表面看就像白話文一樣,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驚豔的語句,甚至都不用翻譯,但是細讀之下,發現其中多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故而往往能在民間引起廣泛的傳播和關注。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今天要讀的這首小詩,和上面的這些俗語一樣,平白如話,短短28字,沒有任何華麗的修飾,但卻點出了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源所在。

《贈質上人》

唐·杜荀鶴

枿(niè)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杜荀鶴是晚唐時期的詩人,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才高中進士,但並未授予官職,於是返鄉閒居。曾不得已寫詩稱頌朱溫,後來朱溫取唐建樑,便任用杜荀鶴為翰林學士,但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也因為晚年跟了朱溫,所以後世說他晚節不保)

唐末,戰亂不止,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作為一個有良心、有正義感的詩人,面對這樣的現實環境,不可能緘口不語。但是人微言輕,他說的又有什麼用,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人對質上人的了無牽掛和清閒表示了由衷的讚頌,而於讚語之中卻含有弦外之意,感慨人生。

蘇東坡曾說過“世緣終淺道緣深”,這點在這位質上人身上表現得非常徹底,他是完全遊離於塵世之外的。不管是“枿(niè)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的外在形象,還是“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的內在精神,都刻畫出一位飄逸出塵、超凡脫俗的得道高僧的形象。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們口上說的,都是心上想的。

質上人不說人間事,是因為他心裡根本不想這些事,因為他把人間的名利富貴看做是虛幻、短暫、無意義的。而世人常說:富貴榮華如過眼雲煙,說的越多,代表他心裡想的越多。因為真正的得道的人是不會說的。

佛家說:世間之事,皆是虛妄。這也是世間煩惱的根源。

詩人讚美質上人的高尚品格,實際是對自己複雜心情的流露,詩人羨慕質上人那樣飄飄然的生活,卻又不能夠完全放下對塵世的牽掛,百姓的苦難,他不能視而不見;心中的志意,他不能放下;他有他的牽掛,所以他終究也不能做了那“逢人不說人間事”的無事人。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杜荀鶴如此,你我又何嘗不是?看不破,放不下,求不得。

杜荀鶴的這首小詩,雖不能稱驚豔,卻點出了世間煩惱的根源

不過,我們雖然不能像質上人那樣做一個了無牽掛的無事人,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自尋煩惱,不庸人自擾,做個知足常樂的自在人,又何嘗不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