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課:層次低的人,有4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4大貴相


人生必修課:層次低的人,有4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4大貴相

1

層次低的人亂髮脾氣, 境界高的人控制脾氣

人發脾氣的時候,是沒有理智的,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很容易給人帶來無可挽回的傷害。

有人曾經問過大s這樣一個問題:夫妻之間吵架怎麼辦?大s說:夫妻吵架的時候,就隔離開來。

一個把自己關在臥室,一個把自己關在洗手間。等大家冷靜下來之後,再開始交流溝通。

心理學家證明:

人的情緒由大腦的邊緣系統負責,邊緣系統在第一時間產生情緒,比如恐懼、憤怒,而控制情緒的大腦皮層要在整整六秒之後才能開始處理,進而進行控制,完成整個過程需要一分鐘。

在一分鐘之內,一個人的智商、情商再高,也是一隻無法控制的野獸。

一分鐘之後,一個人的理智才可以恢復。

層次高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層次低的人隨意宣洩自己的情緒。

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無非是控制好情緒爆發之後的一分鐘。

利用跑步,隔離,深呼吸的方式,讓這一分鐘過去,避免給人帶來傷害,也避免自己為後果買單。

能夠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控制人生。

2

層次低的人喜歡八卦, 境界高的人喜歡讀書

一個人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於他往自己腦袋裡裝了什麼。

有些人天天看八卦,誰誰誰出軌了,誰誰誰吸毒了。

平時和朋友的聊天也全是明星八卦,這樣的人隊明星隱私如數家珍,八卦起來沒完沒了。

如今只要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各色的花邊新聞,人們很容易被吸引其中,沉溺於娛樂新聞不可自拔,腦袋空空,技術沒有,知識沒有,只能陷溺在網絡的狂歡中。

有人曾經請教楊絳,楊絳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的問題就在於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一個人天天以八卦為精神食糧,又能把自己的生命安放在何處呢?

八卦是把自己的眼睛盯著別人,而讀書,更多的是致力於發現自己,修煉自己。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肯讀書的人,氣質定然不凡。

黃山谷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人生必修課:層次低的人,有4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4大貴相


一個人如果不讀書,就會變得俗不可耐,說話做事,都會乏味不堪。

歷史上的名人,幾乎都喜歡讀書,孔子韋編三絕,穿竹簡的牛皮繩都斷了好幾次。曾國藩日夜不輟,連行軍打仗都要翻幾頁書才能入睡。

梁實秋先生也說,讀書不讀書,過得是兩種人生。

一個喜歡看八卦,一個喜歡看書,層次境界,高下立判。

3

層次低的人斤斤計較, 境界高的人大度寬容

《伊索寓言》裡講,當初普羅米修斯奉宙斯之命造人時,特意在每個人身上掛了兩個口袋———胸前一隻裝別人的缺點,背後一隻裝自己的缺點。

層次低的人,只能看到自己胸前的口袋,層次高的人才能看到自己背後的口袋。

只能看到別人缺點的人,無比苛刻,能夠看到自己缺點的人才懂得了寬容。

在一輛火車上,有個醉漢喝得醉醺醺地衝撞了乘客,女孩問媽媽,他是壞人嗎?

媽媽說了一句:不,他只是不開心。

這位媽媽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也曾經在挫折困苦的時刻,脾氣暴躁,傷害過身邊的人。

所以,她才不會和這個醉漢計較,因為她知道,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

張愛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你如果瞭解過去的我,就一定會原諒如今的我。

境界高的人,對外,見過更大的世面;對內,有過很深的反省。

所以,他們從來不會跟別人計較,更多的是溫柔寬和。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

子曰:

無也。君子,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

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小人才喜歡計較得失,君子真正計較的,是自己有沒有更豐富,更立體,有沒有獲得更多的成長。

4

層次低的人隨波逐流, 境界高的人堅持自我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宋元君打算畫些東西,於是召集全國的畫師,畫師們來了之後,無不畢恭畢敬,行禮作揖之後安安靜靜地站在一邊。

只有一個畫師遲到了,行禮作揖之後,慢慢悠悠地走進畫室,解開衣襟,坦露上身,盤腿坐下,不顧及別人的目光,自顧自地調墨。

宋元君看到之後,選擇讓他為自己作畫。

宋元君的原因很簡單,這個人有真性情,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

一個人唯有堅持自我,不肯隨波逐流,做事的時候,才能不分心,更專注更投入。


人生必修課:層次低的人,有4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4大貴相


周國平曾經說過:

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個他最合宜的位置,這個位置是他降生的時候就準備好的,只等他來認領。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天賦都是獨特的,他的位置也一定是獨特的。

如果他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那麼他的位置就浪費掉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能隨波逐流,若是人云亦云,那麼這一生,又到底是為誰而活。

人生只有一次,專注於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的樣子,才算沒有白活。

企 業 家 必 讀

得合夥人,得天下!

萬科總裁鬱亮說,僱傭時代已經過去

合夥人時代已經到來!

把核心員工變為合夥人後,奇蹟出現了!

華為,為什麼能從4萬元發展為1000多億美元,成為世界500強?因為他在90年代就開始實行全員持股合夥人模式,開始與客戶在全國建立合資公司!

韓都衣舍,2008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連續10年在互聯網服裝品牌排名第一名,業績突破20億。

旭輝地產,2012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連續6年業績保持70%增長,成為地產行業超級黑馬。

愛爾眼科,2014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5年成為眼科連鎖醫療第一名,市值達到800億。

碧桂園,2014年導入合夥人管理制度,3年成為中國地產第一名,業績突破5000億。

合夥人時代:以華為、阿里、碧桂園、旭輝地產、海爾、韓都衣舍,愛爾眼科為代表的著名企業紛紛導入“利益共享”為核心的合夥人制度,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紛紛導入合夥人管理模式,培養核心人才,與公司形成利益、事業、命運共同體!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夥人管理模式,而是時代已經選擇了合夥人管理模式!

老闆不懂合夥人股權,如同埋下地雷!

【誤區一】按出資比例來分配股權

在過去,如果公司啟動資金是100萬,出資70萬的股東即便不參與創業,佔股70%是常識;在現在,只出錢不幹活的股東“掏大錢、佔小股”已經成為常識。在過去,股東分股權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據是“出多少錢”, 「錢」是最大變量。在現在,「人」是股權分配的最大變量。

【誤區二】平分股權

據調查,企業股權結構易產生糾紛的3大情形:

企業的創始人與股東的股份比例為:1/3、1/3、1/3的佔12%

企業的創始人與股東的股份比例為:50%、50%的佔17%

企業的創始人與股東的股份比例為:40%、30%、30%的佔16%

從公司創始開始,“醜話”應該說在前面。如果是五個好兄弟的話,股份就平分,每個人20%。看起來好像很公平,但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其實並不公平。這種平分股份的方法從一開始就種下了分歧的種子。有能力的人會想:我比他們都能幹,但為什麼股份和大家一樣?沒能力的人可能會想:我可以混日子,吃這份股權。如果處理不好,這種矛盾會爆發出來,會導致公司崩盤。

夥人股權戰爭最大的導火索之一,是完全沒有退出機制。比如,有的合夥人早期出資5萬,持有公司30%股權。幹滿6個月就由於與團隊不和主動離職了,或由於不勝任、健康原因或家庭變故等被動離職了。

老闆不懂合夥人股權,失去市場機會!

15年前,馬雲如何鎖定18羅漢,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話?因為他一創業就有高人為他做清晰的股權規劃及股權激勵設計!

馬雲上市的事件告訴我們:

股權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權可以留住人才(18羅漢)

股權可以融資(孫正義)

股權可以打市場(與雅虎合作)

股權設計控股(馬雲不到10%控制公司)

股權激勵的作用:

1、規範員工行為、提高企業凝聚力;

2、解放老闆、業績倍增;

3、平衡股東關係、功臣退出機制;

4、人才戰略梯隊、吸引同行人才。

企業有5條生命線條線:

1、67%老闆有完全控制權;

2、51%老闆有相對控制權;

3、34%老闆有一票否決權;

4、20%界定同業競爭權利;

5、10%可以申請 解散公司。

企業家不懂股權籌劃,將面臨8大痛苦問題:

1.哥們變仇人;

2.同床異夢,同室操戈;

3.養大兒子叫別人爹 小肥羊管肯德基 叫爹;

4.競爭對手挖牆腳;

5.團隊工作效率低下;

6.錯過合作機會.失去融資功能;

7.影響上市大計;

8.再好的項目都做不大。

企業如何進行股權控制:

馬雲持股7.4%卻能掌控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不到1%卻能手握大權。股權是企業的命脈,是老闆的第一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企業一開始就決定了結束!

為了幫助更多企業家朋友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少走彎路,傳授企業新思維與新方法,讓企業永遠前行!今晚與您分享《股權贏天下》專題課程。

企業不大,智慧不夠

只要你公司有兩個以上的合夥人,

就會涉及到股權機制分配設計的問題:

只要你公司有員工,高管,

就會涉及到股權激勵的問題:

只要你公司後期有項目需要運作,上市,

就會涉及到股權投融資的問題…

為解決中小微企業人才管理 ,人才流失等問題.

企業老闆忙碌,有心而無力學習。


來源:儒風大家

<股粒優雲平臺> (www.guliyou.cn) 企業董事長動態股權激勵平臺。

周於洪 思襄會創始人,中國企業智慧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動態股權激勵專家

思之鏈:讓思想創造價值,鏈接倍增財富,智慧啟迪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