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低段學生成為識字快手,為自由閱讀奠基!'

讀書 不完美媽媽 電腦 談文化論教育 2019-08-25
"
"
策略/低段學生成為識字快手,為自由閱讀奠基!

好多師長覺得學生認字任務重,主要還是教學策略的問題,不是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深刻認識識字教學任務外,關鍵還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儘可能多、儘可能快地識字。

一、設計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認字心理的突出特點是好奇心強,持久性弱,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要採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的方式,讓他們對學習漢字保持新鮮感。

1.故事識字。根據字的特點編些小故事幫助兒童記憶。如教學“ 影子”的“ 影”字時,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陽)、京( 京京)、彡( 影子)”,編成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陽下,地上留下了三撇( 影子)。這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組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識字,效果很好。

2.謎語識字。根據學生富有想象的年齡特徵和字形特點,在教學中編一些字謎讓學生猜,能變識字為遊戲,讓學生既學得輕鬆有趣,又能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如教學“替”字時可編字謎“ 兩位男子漢(夫),站在太陽(日)上”讓學生猜,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加深對“替”字的印象,增強記憶。

3.表演識字。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課堂上,如能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動一動、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錯的。如《兩隻鳥蛋》的第三節內容是這樣的: “ 我小心地捧著鳥蛋,連忙走到樹邊,輕輕地把鳥蛋送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捧、連忙、輕輕”這幾個詞,可讓學生表演這個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 捧”的動作, “ 連忙”的急切心情, “ 輕輕”的動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4.遊戲識字。 低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是遊戲,遊戲不僅能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利用以下識字遊戲。

大轉盤:把生字卡擺在轉盤周圍,轉盤指針指向哪個字,就讀出哪個字。(轉盤可以反覆使用。 )

過河:模擬一條小河,在河裡的石頭上寫上生字, 學生認一個,前進一步!看誰能順利走到河對岸。

(“釣魚”“ 登長城”“小猴上樹”等遊戲同理, )

考考你:每個人一張字卡,遇到誰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麼字,同時讀對方手裡字卡上的字(全體學生都能參加,識字效率高,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遊戲)。

我當小老師: 經過準備後,學生根據教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教生字(通過這個遊戲,學生可以逐步學習獨立識字的步驟和方法,他們有了錯誤,也能被及時發現並得到糾正)。

碰碰車:每輛車上有一個字,看看哪兩個字能組成一個詞

彩虹橋:(分組合作過橋)教師出示字,第一個學生正確讀出,後面的學生組詞,看哪組詞說得多。詞說完後,小組從說過的詞中任選兩個詞說一句話。

低年級學生喜歡活動,教師教學中適時地展開對教學有幫助的活動,就會將原本枯燥的漢字變成學生樂學的夥伴,使他們“樂此不疲”,不僅如此,學生在遊戲中認字,使他們攝入再認這個字的很多冗餘信息,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了多個能激活信息提取(漢字再認)的點,對生字再認起到很大的幫助。

二、拓寬認字空間,引導生活識字

漢字是唯一的非拼音語素文字,具有音形義三結合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讓實物(包括圖畫、情境、動作)、聲音、漢字“三位一體”結合起來給孩子以刺激,幫助孩子在整體上感知事物,採用生活識字教學法就能給學生帶來這種整體感知。

1.課堂教學巧妙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自選商場》教學第一環節中,一位老師設法把學生的生活體驗引進課堂,先從學生熟悉的“聯華、五洲、美加樂”等超市談起,並告訴學生這些超市也叫“自選商場”之後,讓學生說說在超市中看到什麼或買過什麼?是怎麼買到東西的?到了自選商場有什麼感受?藉助生活,在師生交談中學生認識了“商、場、東、西”等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生理解了“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真方便”這句話。本課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學詞認字這一環節中,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教師出示了文中的牛奶、牙膏、鉛筆、尺子、毛巾、麵包、作業本、洗衣粉、火腿腸等9種學習生活用品,學生看到精美的物品之後,眼睛都亮了,紛紛脫口而出,讀出了它們的名稱,讓學生給精美物品貼標籤、分類更是本節教學的一個沸點。在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後,又快又準的貼出物品相應的名稱,上述環節中,教師營造輕鬆、愉悅的生活情境,力求識用結合。通過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符號與事物之間的聯繫,把漢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

這時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就不再只是符號的記憶,而是表象的記憶,表象記憶中個每個表象將大量命題以一個功能單元存入記憶系統,可節省很多記憶的空間,減少工作記憶的負擔。

2.課外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資源,鼓勵學生在生活環境中認識並鞏固所識的字。

1) 利用學校生活的資源認字。

走入新教室, 教室裡已有很多現成的物品,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電腦、投影儀、錄音機等,一切對他們來講都是那麼新鮮,急於瞭解認識。教師應抓住這一機會,將教室裡的物件向學生們一一地作介紹。教室裡的物件不多,易認、好記。在學生們都知道這些物件名稱的基礎上貼上寫有名稱的卡片。課餘時間,學生三三兩兩地一起讀讀、問問、認認,還相互糾錯。有不認識、念不準的、爭執不下的字,在得到老師幫助下終於認識後,孩子們興奮得很。這樣識字輕鬆自然印象深。

剛入學的孩子急於認識新同學。可請每位同學自己動手製作卡片,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樣式、塗上自己認為最美的顏色、寫上自己的姓名貼在課桌右上角,鼓勵小朋友課間多去“串串門”,看誰結識的小朋友多。活動中小朋友們奔來跑去,充滿快樂。一方面為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關注和欣賞感到很是自豪。另一方面為自己能記住所喜歡的小朋友的名字而高興。有的孩子不等別人過來認讀,就跑過去拉住他們大聲介紹自己是誰;有的還一邊認讀一邊就拉住了這位同學高高興興去玩。為鞏固他們對同學姓名的認識,還可讓學生輪流當值日生髮放同學作業本。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少,不認識課表,課前準備比較困難,尤其需要回家準備的學習用具,往往因為記不住而影響了其他課的順利進行。於是,每天下午放學前可將第二天的課表寫在黑板的一角,念給孩子們聽。沒有兩三週他們就可以自己認識課表,完成好相應的課前準備。單就這一點就使不少家長少了許多事。同時促進了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

校園中還有各辦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園內的告示牌、櫥窗裡的宣傳標語等,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讓其識字。碰到學生時,常把其拉到身邊問問:這寫著的是什麼?校園裡的這些漢字就在身邊,學生都會有意無意地去注意它。很快他們就連“靜我校園、不喧譁追趕”等複雜的字都能認了。

新一輪課程改革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論是常規活動如:晨會、班會、隊會、節日慶典,還是校本活動如國防主題、環保主題、社會調查主題、春秋遊主題等,都離不開漢字這個媒介。活動中若以認字貫穿其中,充分發揮媒介作用,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還可以在研究中,在玩樂中接觸認識不少漢字。

2) 利用學生的家庭資源認字。

家是學生最親近的地方,家裡的許多東西他們都很熟悉為此,教師可設計了一系列的識字活動: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瞭解其工作單位、業餘愛好。2.家裡物件擺放的位置不同,其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樣,自然也將這些物件進行了歸類。可按照認識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裡的物件依次佈置作業,讓學生們在識字袋裡裝入這些主要物件的名稱並念給父母、同學聽。3.參與家庭建設。父母購置東西,尤其是與學生本人相關的東西時,鼓勵學生自己去看看包裝袋、說明書,不認識的字主動問家長。試著向父母講講說明書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在識字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

3) 利用社會漢字環境認字。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漢字的世界裡,走出家門,就碰到自己所住地區的街名巷名;乘車看到站名、車票;一到各種公共場所,旅遊勝地,都會碰到各種標牌,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漢字的習慣。

學生認字的鞏固問題是一個最大的問題,生活識字不僅使學生能利用表象記憶,還因為生活中的認字資源是與學生常常見面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幾眼能起到了多次強化的作用,使所認的漢字能順利地進入長時記憶甚至永久記憶。

"
策略/低段學生成為識字快手,為自由閱讀奠基!

好多師長覺得學生認字任務重,主要還是教學策略的問題,不是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深刻認識識字教學任務外,關鍵還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儘可能多、儘可能快地識字。

一、設計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認字心理的突出特點是好奇心強,持久性弱,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要採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的方式,讓他們對學習漢字保持新鮮感。

1.故事識字。根據字的特點編些小故事幫助兒童記憶。如教學“ 影子”的“ 影”字時,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陽)、京( 京京)、彡( 影子)”,編成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陽下,地上留下了三撇( 影子)。這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組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識字,效果很好。

2.謎語識字。根據學生富有想象的年齡特徵和字形特點,在教學中編一些字謎讓學生猜,能變識字為遊戲,讓學生既學得輕鬆有趣,又能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如教學“替”字時可編字謎“ 兩位男子漢(夫),站在太陽(日)上”讓學生猜,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加深對“替”字的印象,增強記憶。

3.表演識字。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課堂上,如能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動一動、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錯的。如《兩隻鳥蛋》的第三節內容是這樣的: “ 我小心地捧著鳥蛋,連忙走到樹邊,輕輕地把鳥蛋送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捧、連忙、輕輕”這幾個詞,可讓學生表演這個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 捧”的動作, “ 連忙”的急切心情, “ 輕輕”的動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4.遊戲識字。 低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是遊戲,遊戲不僅能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利用以下識字遊戲。

大轉盤:把生字卡擺在轉盤周圍,轉盤指針指向哪個字,就讀出哪個字。(轉盤可以反覆使用。 )

過河:模擬一條小河,在河裡的石頭上寫上生字, 學生認一個,前進一步!看誰能順利走到河對岸。

(“釣魚”“ 登長城”“小猴上樹”等遊戲同理, )

考考你:每個人一張字卡,遇到誰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麼字,同時讀對方手裡字卡上的字(全體學生都能參加,識字效率高,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遊戲)。

我當小老師: 經過準備後,學生根據教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教生字(通過這個遊戲,學生可以逐步學習獨立識字的步驟和方法,他們有了錯誤,也能被及時發現並得到糾正)。

碰碰車:每輛車上有一個字,看看哪兩個字能組成一個詞

彩虹橋:(分組合作過橋)教師出示字,第一個學生正確讀出,後面的學生組詞,看哪組詞說得多。詞說完後,小組從說過的詞中任選兩個詞說一句話。

低年級學生喜歡活動,教師教學中適時地展開對教學有幫助的活動,就會將原本枯燥的漢字變成學生樂學的夥伴,使他們“樂此不疲”,不僅如此,學生在遊戲中認字,使他們攝入再認這個字的很多冗餘信息,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了多個能激活信息提取(漢字再認)的點,對生字再認起到很大的幫助。

二、拓寬認字空間,引導生活識字

漢字是唯一的非拼音語素文字,具有音形義三結合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讓實物(包括圖畫、情境、動作)、聲音、漢字“三位一體”結合起來給孩子以刺激,幫助孩子在整體上感知事物,採用生活識字教學法就能給學生帶來這種整體感知。

1.課堂教學巧妙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自選商場》教學第一環節中,一位老師設法把學生的生活體驗引進課堂,先從學生熟悉的“聯華、五洲、美加樂”等超市談起,並告訴學生這些超市也叫“自選商場”之後,讓學生說說在超市中看到什麼或買過什麼?是怎麼買到東西的?到了自選商場有什麼感受?藉助生活,在師生交談中學生認識了“商、場、東、西”等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生理解了“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真方便”這句話。本課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學詞認字這一環節中,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教師出示了文中的牛奶、牙膏、鉛筆、尺子、毛巾、麵包、作業本、洗衣粉、火腿腸等9種學習生活用品,學生看到精美的物品之後,眼睛都亮了,紛紛脫口而出,讀出了它們的名稱,讓學生給精美物品貼標籤、分類更是本節教學的一個沸點。在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後,又快又準的貼出物品相應的名稱,上述環節中,教師營造輕鬆、愉悅的生活情境,力求識用結合。通過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符號與事物之間的聯繫,把漢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

這時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就不再只是符號的記憶,而是表象的記憶,表象記憶中個每個表象將大量命題以一個功能單元存入記憶系統,可節省很多記憶的空間,減少工作記憶的負擔。

2.課外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資源,鼓勵學生在生活環境中認識並鞏固所識的字。

1) 利用學校生活的資源認字。

走入新教室, 教室裡已有很多現成的物品,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電腦、投影儀、錄音機等,一切對他們來講都是那麼新鮮,急於瞭解認識。教師應抓住這一機會,將教室裡的物件向學生們一一地作介紹。教室裡的物件不多,易認、好記。在學生們都知道這些物件名稱的基礎上貼上寫有名稱的卡片。課餘時間,學生三三兩兩地一起讀讀、問問、認認,還相互糾錯。有不認識、念不準的、爭執不下的字,在得到老師幫助下終於認識後,孩子們興奮得很。這樣識字輕鬆自然印象深。

剛入學的孩子急於認識新同學。可請每位同學自己動手製作卡片,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樣式、塗上自己認為最美的顏色、寫上自己的姓名貼在課桌右上角,鼓勵小朋友課間多去“串串門”,看誰結識的小朋友多。活動中小朋友們奔來跑去,充滿快樂。一方面為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關注和欣賞感到很是自豪。另一方面為自己能記住所喜歡的小朋友的名字而高興。有的孩子不等別人過來認讀,就跑過去拉住他們大聲介紹自己是誰;有的還一邊認讀一邊就拉住了這位同學高高興興去玩。為鞏固他們對同學姓名的認識,還可讓學生輪流當值日生髮放同學作業本。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少,不認識課表,課前準備比較困難,尤其需要回家準備的學習用具,往往因為記不住而影響了其他課的順利進行。於是,每天下午放學前可將第二天的課表寫在黑板的一角,念給孩子們聽。沒有兩三週他們就可以自己認識課表,完成好相應的課前準備。單就這一點就使不少家長少了許多事。同時促進了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

校園中還有各辦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園內的告示牌、櫥窗裡的宣傳標語等,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讓其識字。碰到學生時,常把其拉到身邊問問:這寫著的是什麼?校園裡的這些漢字就在身邊,學生都會有意無意地去注意它。很快他們就連“靜我校園、不喧譁追趕”等複雜的字都能認了。

新一輪課程改革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論是常規活動如:晨會、班會、隊會、節日慶典,還是校本活動如國防主題、環保主題、社會調查主題、春秋遊主題等,都離不開漢字這個媒介。活動中若以認字貫穿其中,充分發揮媒介作用,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還可以在研究中,在玩樂中接觸認識不少漢字。

2) 利用學生的家庭資源認字。

家是學生最親近的地方,家裡的許多東西他們都很熟悉為此,教師可設計了一系列的識字活動: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瞭解其工作單位、業餘愛好。2.家裡物件擺放的位置不同,其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樣,自然也將這些物件進行了歸類。可按照認識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裡的物件依次佈置作業,讓學生們在識字袋裡裝入這些主要物件的名稱並念給父母、同學聽。3.參與家庭建設。父母購置東西,尤其是與學生本人相關的東西時,鼓勵學生自己去看看包裝袋、說明書,不認識的字主動問家長。試著向父母講講說明書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在識字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

3) 利用社會漢字環境認字。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漢字的世界裡,走出家門,就碰到自己所住地區的街名巷名;乘車看到站名、車票;一到各種公共場所,旅遊勝地,都會碰到各種標牌,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漢字的習慣。

學生認字的鞏固問題是一個最大的問題,生活識字不僅使學生能利用表象記憶,還因為生活中的認字資源是與學生常常見面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幾眼能起到了多次強化的作用,使所認的漢字能順利地進入長時記憶甚至永久記憶。

策略/低段學生成為識字快手,為自由閱讀奠基!

三、引導學生尋找漢字規律,形成識字技能

漢字是有其造字規律的,低年級學生的認字不是零基礎,當學生的認字有一定量後教師要考慮幫助學生尋找所認漢字的規律,並讓學生用規律支配行為,將規律轉化成識字技能。這樣才能實現“多讀字、快識字”。

1.“圖──字”對照,學習象形、指事字。

利用象形、指事字與“圖像”有聯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時可常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漢字符號與一幅幅具體、形象的圖畫聯繫起來,變機械識記為意義識記,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識記字形,理解字義。

如教學象形字“魚”,以多媒體顯示一條掛著的魚,並在圖下依次寫上“魚”字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隸書的演變過程。這樣,藉助圖畫,學生不僅很快就記住了“魚”這個符號,而且初步瞭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規律──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

再如教學指事字“本”時,學生已學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樹木”,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棵樹,然後在下面加上樹根,告訴學生:“木”下加一橫是“本”,表示樹根。於是,樹及樹根的圖像與“本”這個符號聯繫起來,牢牢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一段時間之後,學生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要引導運用於自己的識字實踐:學習“飛”字,學生說“飛”就像一隻展開雙翅的飛鳥;學習“竹”,學生說它像竹子上的六片竹葉……

2.分析“部件”,學習會意字。

在教學會意字時,應常利用會意字的“語義”與“符號”之間的巧妙聯繫,指導學生分析“部件”,編故事或做動作,以理解字義,記憶字形。

如教學“看”時,告訴學生,上面部分就是一隻手,然後讓一個學生將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動作,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看”的字形。以後,學生會喜歡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學習“淚”字,學生說,眼裡流水是淚;學習“休”字,學生說,一人靠在樹邊休息……

3.合理歸類,學習形聲字。

據統計,在漢字中,形聲字約佔74%。利用形聲字“圖像”、“符號”、“意義”和“聲音”之間的聯繫,採用形聲歸類的方法,能幫助學生識記大部分漢字。

形旁歸類 :有同一種形旁的字往往在語義上有一定的聯繫,如衣字旁的字都與布、服裝有關。記得學生在初學“褐”字時,經常將其寫成示字旁。為了幫助學生記憶,一位老師讓學生查字典瞭解:“褐”不光指“褐色”,還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從此,“褐”在學生腦海中就與“被、補、褲”等歸為一類,再也不會寫錯了。

聲旁歸類 :帶有同一種聲旁的字往往讀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而,需經常進行歸類複習。如學習“晴”字之後,出示一批帶有“青”的字:清、睛、請、蜻,讓學生猜猜這些字的讀音。我又讓他們試著選字填空: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說話用(請),目是眼(睛),昆蟲(蜻)蜓。在猜字音和選字填空中學生運用他們所掌握的形聲字的規律,自己學會了一批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更大的認字量,並將這些字層次化、結構化地儲存,便於學生提取。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識字技能並且學習運用這程序性知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將使學生成為認字的“快手”,順利完成所要求的認字目標。

"
策略/低段學生成為識字快手,為自由閱讀奠基!

好多師長覺得學生認字任務重,主要還是教學策略的問題,不是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深刻認識識字教學任務外,關鍵還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儘可能多、儘可能快地識字。

一、設計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認字心理的突出特點是好奇心強,持久性弱,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要採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的方式,讓他們對學習漢字保持新鮮感。

1.故事識字。根據字的特點編些小故事幫助兒童記憶。如教學“ 影子”的“ 影”字時,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陽)、京( 京京)、彡( 影子)”,編成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陽下,地上留下了三撇( 影子)。這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組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識字,效果很好。

2.謎語識字。根據學生富有想象的年齡特徵和字形特點,在教學中編一些字謎讓學生猜,能變識字為遊戲,讓學生既學得輕鬆有趣,又能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如教學“替”字時可編字謎“ 兩位男子漢(夫),站在太陽(日)上”讓學生猜,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加深對“替”字的印象,增強記憶。

3.表演識字。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課堂上,如能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動一動、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錯的。如《兩隻鳥蛋》的第三節內容是這樣的: “ 我小心地捧著鳥蛋,連忙走到樹邊,輕輕地把鳥蛋送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捧、連忙、輕輕”這幾個詞,可讓學生表演這個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 捧”的動作, “ 連忙”的急切心情, “ 輕輕”的動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4.遊戲識字。 低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是遊戲,遊戲不僅能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利用以下識字遊戲。

大轉盤:把生字卡擺在轉盤周圍,轉盤指針指向哪個字,就讀出哪個字。(轉盤可以反覆使用。 )

過河:模擬一條小河,在河裡的石頭上寫上生字, 學生認一個,前進一步!看誰能順利走到河對岸。

(“釣魚”“ 登長城”“小猴上樹”等遊戲同理, )

考考你:每個人一張字卡,遇到誰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麼字,同時讀對方手裡字卡上的字(全體學生都能參加,識字效率高,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遊戲)。

我當小老師: 經過準備後,學生根據教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教生字(通過這個遊戲,學生可以逐步學習獨立識字的步驟和方法,他們有了錯誤,也能被及時發現並得到糾正)。

碰碰車:每輛車上有一個字,看看哪兩個字能組成一個詞

彩虹橋:(分組合作過橋)教師出示字,第一個學生正確讀出,後面的學生組詞,看哪組詞說得多。詞說完後,小組從說過的詞中任選兩個詞說一句話。

低年級學生喜歡活動,教師教學中適時地展開對教學有幫助的活動,就會將原本枯燥的漢字變成學生樂學的夥伴,使他們“樂此不疲”,不僅如此,學生在遊戲中認字,使他們攝入再認這個字的很多冗餘信息,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了多個能激活信息提取(漢字再認)的點,對生字再認起到很大的幫助。

二、拓寬認字空間,引導生活識字

漢字是唯一的非拼音語素文字,具有音形義三結合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讓實物(包括圖畫、情境、動作)、聲音、漢字“三位一體”結合起來給孩子以刺激,幫助孩子在整體上感知事物,採用生活識字教學法就能給學生帶來這種整體感知。

1.課堂教學巧妙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自選商場》教學第一環節中,一位老師設法把學生的生活體驗引進課堂,先從學生熟悉的“聯華、五洲、美加樂”等超市談起,並告訴學生這些超市也叫“自選商場”之後,讓學生說說在超市中看到什麼或買過什麼?是怎麼買到東西的?到了自選商場有什麼感受?藉助生活,在師生交談中學生認識了“商、場、東、西”等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生理解了“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真方便”這句話。本課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學詞認字這一環節中,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教師出示了文中的牛奶、牙膏、鉛筆、尺子、毛巾、麵包、作業本、洗衣粉、火腿腸等9種學習生活用品,學生看到精美的物品之後,眼睛都亮了,紛紛脫口而出,讀出了它們的名稱,讓學生給精美物品貼標籤、分類更是本節教學的一個沸點。在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後,又快又準的貼出物品相應的名稱,上述環節中,教師營造輕鬆、愉悅的生活情境,力求識用結合。通過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符號與事物之間的聯繫,把漢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

這時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就不再只是符號的記憶,而是表象的記憶,表象記憶中個每個表象將大量命題以一個功能單元存入記憶系統,可節省很多記憶的空間,減少工作記憶的負擔。

2.課外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資源,鼓勵學生在生活環境中認識並鞏固所識的字。

1) 利用學校生活的資源認字。

走入新教室, 教室裡已有很多現成的物品,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電腦、投影儀、錄音機等,一切對他們來講都是那麼新鮮,急於瞭解認識。教師應抓住這一機會,將教室裡的物件向學生們一一地作介紹。教室裡的物件不多,易認、好記。在學生們都知道這些物件名稱的基礎上貼上寫有名稱的卡片。課餘時間,學生三三兩兩地一起讀讀、問問、認認,還相互糾錯。有不認識、念不準的、爭執不下的字,在得到老師幫助下終於認識後,孩子們興奮得很。這樣識字輕鬆自然印象深。

剛入學的孩子急於認識新同學。可請每位同學自己動手製作卡片,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樣式、塗上自己認為最美的顏色、寫上自己的姓名貼在課桌右上角,鼓勵小朋友課間多去“串串門”,看誰結識的小朋友多。活動中小朋友們奔來跑去,充滿快樂。一方面為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關注和欣賞感到很是自豪。另一方面為自己能記住所喜歡的小朋友的名字而高興。有的孩子不等別人過來認讀,就跑過去拉住他們大聲介紹自己是誰;有的還一邊認讀一邊就拉住了這位同學高高興興去玩。為鞏固他們對同學姓名的認識,還可讓學生輪流當值日生髮放同學作業本。教育在不知不覺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少,不認識課表,課前準備比較困難,尤其需要回家準備的學習用具,往往因為記不住而影響了其他課的順利進行。於是,每天下午放學前可將第二天的課表寫在黑板的一角,念給孩子們聽。沒有兩三週他們就可以自己認識課表,完成好相應的課前準備。單就這一點就使不少家長少了許多事。同時促進了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

校園中還有各辦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園內的告示牌、櫥窗裡的宣傳標語等,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讓其識字。碰到學生時,常把其拉到身邊問問:這寫著的是什麼?校園裡的這些漢字就在身邊,學生都會有意無意地去注意它。很快他們就連“靜我校園、不喧譁追趕”等複雜的字都能認了。

新一輪課程改革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論是常規活動如:晨會、班會、隊會、節日慶典,還是校本活動如國防主題、環保主題、社會調查主題、春秋遊主題等,都離不開漢字這個媒介。活動中若以認字貫穿其中,充分發揮媒介作用,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還可以在研究中,在玩樂中接觸認識不少漢字。

2) 利用學生的家庭資源認字。

家是學生最親近的地方,家裡的許多東西他們都很熟悉為此,教師可設計了一系列的識字活動: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瞭解其工作單位、業餘愛好。2.家裡物件擺放的位置不同,其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樣,自然也將這些物件進行了歸類。可按照認識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裡的物件依次佈置作業,讓學生們在識字袋裡裝入這些主要物件的名稱並念給父母、同學聽。3.參與家庭建設。父母購置東西,尤其是與學生本人相關的東西時,鼓勵學生自己去看看包裝袋、說明書,不認識的字主動問家長。試著向父母講講說明書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在識字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

3) 利用社會漢字環境認字。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漢字的世界裡,走出家門,就碰到自己所住地區的街名巷名;乘車看到站名、車票;一到各種公共場所,旅遊勝地,都會碰到各種標牌,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漢字的習慣。

學生認字的鞏固問題是一個最大的問題,生活識字不僅使學生能利用表象記憶,還因為生活中的認字資源是與學生常常見面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幾眼能起到了多次強化的作用,使所認的漢字能順利地進入長時記憶甚至永久記憶。

策略/低段學生成為識字快手,為自由閱讀奠基!

三、引導學生尋找漢字規律,形成識字技能

漢字是有其造字規律的,低年級學生的認字不是零基礎,當學生的認字有一定量後教師要考慮幫助學生尋找所認漢字的規律,並讓學生用規律支配行為,將規律轉化成識字技能。這樣才能實現“多讀字、快識字”。

1.“圖──字”對照,學習象形、指事字。

利用象形、指事字與“圖像”有聯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時可常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漢字符號與一幅幅具體、形象的圖畫聯繫起來,變機械識記為意義識記,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識記字形,理解字義。

如教學象形字“魚”,以多媒體顯示一條掛著的魚,並在圖下依次寫上“魚”字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隸書的演變過程。這樣,藉助圖畫,學生不僅很快就記住了“魚”這個符號,而且初步瞭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規律──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

再如教學指事字“本”時,學生已學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樹木”,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棵樹,然後在下面加上樹根,告訴學生:“木”下加一橫是“本”,表示樹根。於是,樹及樹根的圖像與“本”這個符號聯繫起來,牢牢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一段時間之後,學生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要引導運用於自己的識字實踐:學習“飛”字,學生說“飛”就像一隻展開雙翅的飛鳥;學習“竹”,學生說它像竹子上的六片竹葉……

2.分析“部件”,學習會意字。

在教學會意字時,應常利用會意字的“語義”與“符號”之間的巧妙聯繫,指導學生分析“部件”,編故事或做動作,以理解字義,記憶字形。

如教學“看”時,告訴學生,上面部分就是一隻手,然後讓一個學生將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動作,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看”的字形。以後,學生會喜歡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學習“淚”字,學生說,眼裡流水是淚;學習“休”字,學生說,一人靠在樹邊休息……

3.合理歸類,學習形聲字。

據統計,在漢字中,形聲字約佔74%。利用形聲字“圖像”、“符號”、“意義”和“聲音”之間的聯繫,採用形聲歸類的方法,能幫助學生識記大部分漢字。

形旁歸類 :有同一種形旁的字往往在語義上有一定的聯繫,如衣字旁的字都與布、服裝有關。記得學生在初學“褐”字時,經常將其寫成示字旁。為了幫助學生記憶,一位老師讓學生查字典瞭解:“褐”不光指“褐色”,還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從此,“褐”在學生腦海中就與“被、補、褲”等歸為一類,再也不會寫錯了。

聲旁歸類 :帶有同一種聲旁的字往往讀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而,需經常進行歸類複習。如學習“晴”字之後,出示一批帶有“青”的字:清、睛、請、蜻,讓學生猜猜這些字的讀音。我又讓他們試著選字填空: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說話用(請),目是眼(睛),昆蟲(蜻)蜓。在猜字音和選字填空中學生運用他們所掌握的形聲字的規律,自己學會了一批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更大的認字量,並將這些字層次化、結構化地儲存,便於學生提取。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識字技能並且學習運用這程序性知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將使學生成為認字的“快手”,順利完成所要求的認字目標。

策略/低段學生成為識字快手,為自由閱讀奠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