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鬥破蒼穹》的532萬字,讀完需要約200元而已)

觀點: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為什麼要付費讀?

真相:如果你發現起點、晉江的付費書,在別的平臺能免費看,很有可能是盜版。由於小說盜版太容易、傳播速度太快,屢禁不止。雖然盜版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看盜版肯定不值得提倡。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知識產權是受到保護的。

觀點: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的。

真相: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先行者,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即使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也有大批讀者樂於花錢支持心儀的讀者。如果沒有“付費-分賬”的商業模式,絕大部分熱門網絡小說根本不可能誕生。而且,中國用戶早已習慣了為正版視頻、正版音樂、正版動漫付費,當然也會為正版小說。

觀點:免費閱讀能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

真相:終於說對了!無論付費訂閱有多便宜,總歸有人付不起,尤其是學生。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生每月仍然只有幾百元生活費,中學生的零花錢就更少了;而他們恰恰是網絡小說的主力讀者。還有一些用戶不缺錢,但是隻是網絡小說的輕度讀者,付費並不是剛性需求。能不能想別的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廣告,例如交叉銷售?

閱文對這個問題大概思考了很久——它直至2019年一季度才開始在騰訊QQ、QQ瀏覽器等渠道分發免費內容,二季度才全面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推出短短几個月,飛讀已經擁有約1500萬MAU、300多萬DAU。最近,監管部門整頓網絡文學行業,許多免費閱讀App暫時下架,但是飛讀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它的行業排名應該還能攀升。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鬥破蒼穹》的532萬字,讀完需要約200元而已)

觀點: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為什麼要付費讀?

真相:如果你發現起點、晉江的付費書,在別的平臺能免費看,很有可能是盜版。由於小說盜版太容易、傳播速度太快,屢禁不止。雖然盜版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看盜版肯定不值得提倡。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知識產權是受到保護的。

觀點: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的。

真相: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先行者,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即使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也有大批讀者樂於花錢支持心儀的讀者。如果沒有“付費-分賬”的商業模式,絕大部分熱門網絡小說根本不可能誕生。而且,中國用戶早已習慣了為正版視頻、正版音樂、正版動漫付費,當然也會為正版小說。

觀點:免費閱讀能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

真相:終於說對了!無論付費訂閱有多便宜,總歸有人付不起,尤其是學生。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生每月仍然只有幾百元生活費,中學生的零花錢就更少了;而他們恰恰是網絡小說的主力讀者。還有一些用戶不缺錢,但是隻是網絡小說的輕度讀者,付費並不是剛性需求。能不能想別的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廣告,例如交叉銷售?

閱文對這個問題大概思考了很久——它直至2019年一季度才開始在騰訊QQ、QQ瀏覽器等渠道分發免費內容,二季度才全面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推出短短几個月,飛讀已經擁有約1500萬MAU、300多萬DAU。最近,監管部門整頓網絡文學行業,許多免費閱讀App暫時下架,但是飛讀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它的行業排名應該還能攀升。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這就是閱文的“飛讀”,熱門書籍還是不少的)

然而,同行、投資者和媒體還是半信半疑:閱文豈不是在左右互搏嗎?它如何同時維持一個付費的QQ閱讀,加上一個免費的飛讀呢?免費閱讀的運營思路,肯定與付費不一樣吧?再說,競爭對手已經搶跑了這麼久,現在要完全追上去,怕是也難吧。

上述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想過答案):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其內容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

是用戶生成的UGC嗎?絕大部分也不是。

是歷史形成的不受版權保護的免費內容嗎?只有一部分是。

是免費閱讀App內生的嗎?僅有極小一部分是。

正確答案:除了少部分盜版內容,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除了閱文、掌閱兩家的之外),絕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採購授權,以及一部分實體書的電子化。

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依靠第三方採購,加上實體書的電子化,能夠滿足廣大網文讀者的閱讀需求嗎?

顯然不能。與視頻平臺一樣,閱讀平臺也需要有獨家內容、新內容;否則,它就只是一個“內容二道販子”,談不上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很好,下面我們再回答第三個問題:純粹的免費閱讀App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壯大之後,能夠像今天的起點、晉江一樣,形成自己的原生內容體系嗎?

很難。網絡小說都是作者寫的,作者是人,人是要吃飯的,所以作者也要吃飯。作者靠什麼吃飯呢?當然是稿費了。稿費從哪裡來?當然是讀者給的。所以,讀者是作者和平臺的衣食父母。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鬥破蒼穹》的532萬字,讀完需要約200元而已)

觀點: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為什麼要付費讀?

真相:如果你發現起點、晉江的付費書,在別的平臺能免費看,很有可能是盜版。由於小說盜版太容易、傳播速度太快,屢禁不止。雖然盜版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看盜版肯定不值得提倡。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知識產權是受到保護的。

觀點: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的。

真相: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先行者,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即使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也有大批讀者樂於花錢支持心儀的讀者。如果沒有“付費-分賬”的商業模式,絕大部分熱門網絡小說根本不可能誕生。而且,中國用戶早已習慣了為正版視頻、正版音樂、正版動漫付費,當然也會為正版小說。

觀點:免費閱讀能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

真相:終於說對了!無論付費訂閱有多便宜,總歸有人付不起,尤其是學生。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生每月仍然只有幾百元生活費,中學生的零花錢就更少了;而他們恰恰是網絡小說的主力讀者。還有一些用戶不缺錢,但是隻是網絡小說的輕度讀者,付費並不是剛性需求。能不能想別的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廣告,例如交叉銷售?

閱文對這個問題大概思考了很久——它直至2019年一季度才開始在騰訊QQ、QQ瀏覽器等渠道分發免費內容,二季度才全面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推出短短几個月,飛讀已經擁有約1500萬MAU、300多萬DAU。最近,監管部門整頓網絡文學行業,許多免費閱讀App暫時下架,但是飛讀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它的行業排名應該還能攀升。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這就是閱文的“飛讀”,熱門書籍還是不少的)

然而,同行、投資者和媒體還是半信半疑:閱文豈不是在左右互搏嗎?它如何同時維持一個付費的QQ閱讀,加上一個免費的飛讀呢?免費閱讀的運營思路,肯定與付費不一樣吧?再說,競爭對手已經搶跑了這麼久,現在要完全追上去,怕是也難吧。

上述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想過答案):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其內容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

是用戶生成的UGC嗎?絕大部分也不是。

是歷史形成的不受版權保護的免費內容嗎?只有一部分是。

是免費閱讀App內生的嗎?僅有極小一部分是。

正確答案:除了少部分盜版內容,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除了閱文、掌閱兩家的之外),絕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採購授權,以及一部分實體書的電子化。

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依靠第三方採購,加上實體書的電子化,能夠滿足廣大網文讀者的閱讀需求嗎?

顯然不能。與視頻平臺一樣,閱讀平臺也需要有獨家內容、新內容;否則,它就只是一個“內容二道販子”,談不上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很好,下面我們再回答第三個問題:純粹的免費閱讀App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壯大之後,能夠像今天的起點、晉江一樣,形成自己的原生內容體系嗎?

很難。網絡小說都是作者寫的,作者是人,人是要吃飯的,所以作者也要吃飯。作者靠什麼吃飯呢?當然是稿費了。稿費從哪裡來?當然是讀者給的。所以,讀者是作者和平臺的衣食父母。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如果沒有讀者付費,絕大部分熱門網文會死於搖籃)

有人會說:免費閱讀App也有廣告收入,可以拿出一部分養活作者,形成另一種良性循環。問題在於:這還不夠呀!目前,全國所有免費閱讀App的MAU加起來,大概也就勉強超過1億(還要去掉大量重複用戶),每年能有多少廣告收入?就算今後廣告收入激增,還要考慮:平臺如何與作者分賬,如何鼓勵優質作者出頭?起點、晉江的“按章節字數付費”體系,給作者提供了最大、最直接的激勵。如果新作者不能立竿見影地看到收入,他怎麼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呢?他怎能相信平臺給他的廣告收入分賬是公平的呢?

既然如此,為什麼閱文、掌閱還要去做免費閱讀App呢?而且,它們在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推廣費用還真不少。僅僅是防禦性行為嗎?其實,免費閱讀這個生意,可能還真得由閱文這種“舊日支配者”來做。換句話說:只有具備強大、深厚的付費閱讀體系,才能把免費閱讀做成可持續的生意。

以上結論似乎有點拗口。怎麼證明呢?我們還是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吧。第一,在中國,網絡小說免費內容最多、最豐富的平臺,是哪一個?

不賣關子了,直接公佈正確答案吧:QQ閱讀,也就是“閱文系”最大的付費閱讀平臺。

奇怪,一個付費閱讀平臺為什麼會是“免費內容最多”的?

首先,起點中文網等“閱文系”網站對簽約作者的要求極高;很多新作者的第一本書都混不上籤約(沒有付費訂閱的資格),甚至不乏寫了幾本書、幾百萬字都進不了付費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品質量一定不好。總而言之,“閱文系”平臺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免費內容(無論全本還是太監)。

其次,“閱文系”平臺會定期推出限免,理論上有可能在限免期內看完一本書。對於某些歷史悠久、早已過了付費時間的經典網文,乾脆全本免費。也就是說,可以一分錢不花,看到相當優質的“本來應該付費”的作品。

再次,在起點主站等閱文系平臺,一般來說,至少寫個二三十萬字才會上架銷售,所以讀者至少能免費閱讀前面一段劇情,不會一上來就被收費。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鬥破蒼穹》的532萬字,讀完需要約200元而已)

觀點: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為什麼要付費讀?

真相:如果你發現起點、晉江的付費書,在別的平臺能免費看,很有可能是盜版。由於小說盜版太容易、傳播速度太快,屢禁不止。雖然盜版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看盜版肯定不值得提倡。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知識產權是受到保護的。

觀點: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的。

真相: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先行者,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即使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也有大批讀者樂於花錢支持心儀的讀者。如果沒有“付費-分賬”的商業模式,絕大部分熱門網絡小說根本不可能誕生。而且,中國用戶早已習慣了為正版視頻、正版音樂、正版動漫付費,當然也會為正版小說。

觀點:免費閱讀能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

真相:終於說對了!無論付費訂閱有多便宜,總歸有人付不起,尤其是學生。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生每月仍然只有幾百元生活費,中學生的零花錢就更少了;而他們恰恰是網絡小說的主力讀者。還有一些用戶不缺錢,但是隻是網絡小說的輕度讀者,付費並不是剛性需求。能不能想別的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廣告,例如交叉銷售?

閱文對這個問題大概思考了很久——它直至2019年一季度才開始在騰訊QQ、QQ瀏覽器等渠道分發免費內容,二季度才全面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推出短短几個月,飛讀已經擁有約1500萬MAU、300多萬DAU。最近,監管部門整頓網絡文學行業,許多免費閱讀App暫時下架,但是飛讀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它的行業排名應該還能攀升。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這就是閱文的“飛讀”,熱門書籍還是不少的)

然而,同行、投資者和媒體還是半信半疑:閱文豈不是在左右互搏嗎?它如何同時維持一個付費的QQ閱讀,加上一個免費的飛讀呢?免費閱讀的運營思路,肯定與付費不一樣吧?再說,競爭對手已經搶跑了這麼久,現在要完全追上去,怕是也難吧。

上述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想過答案):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其內容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

是用戶生成的UGC嗎?絕大部分也不是。

是歷史形成的不受版權保護的免費內容嗎?只有一部分是。

是免費閱讀App內生的嗎?僅有極小一部分是。

正確答案:除了少部分盜版內容,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除了閱文、掌閱兩家的之外),絕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採購授權,以及一部分實體書的電子化。

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依靠第三方採購,加上實體書的電子化,能夠滿足廣大網文讀者的閱讀需求嗎?

顯然不能。與視頻平臺一樣,閱讀平臺也需要有獨家內容、新內容;否則,它就只是一個“內容二道販子”,談不上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很好,下面我們再回答第三個問題:純粹的免費閱讀App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壯大之後,能夠像今天的起點、晉江一樣,形成自己的原生內容體系嗎?

很難。網絡小說都是作者寫的,作者是人,人是要吃飯的,所以作者也要吃飯。作者靠什麼吃飯呢?當然是稿費了。稿費從哪裡來?當然是讀者給的。所以,讀者是作者和平臺的衣食父母。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如果沒有讀者付費,絕大部分熱門網文會死於搖籃)

有人會說:免費閱讀App也有廣告收入,可以拿出一部分養活作者,形成另一種良性循環。問題在於:這還不夠呀!目前,全國所有免費閱讀App的MAU加起來,大概也就勉強超過1億(還要去掉大量重複用戶),每年能有多少廣告收入?就算今後廣告收入激增,還要考慮:平臺如何與作者分賬,如何鼓勵優質作者出頭?起點、晉江的“按章節字數付費”體系,給作者提供了最大、最直接的激勵。如果新作者不能立竿見影地看到收入,他怎麼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呢?他怎能相信平臺給他的廣告收入分賬是公平的呢?

既然如此,為什麼閱文、掌閱還要去做免費閱讀App呢?而且,它們在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推廣費用還真不少。僅僅是防禦性行為嗎?其實,免費閱讀這個生意,可能還真得由閱文這種“舊日支配者”來做。換句話說:只有具備強大、深厚的付費閱讀體系,才能把免費閱讀做成可持續的生意。

以上結論似乎有點拗口。怎麼證明呢?我們還是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吧。第一,在中國,網絡小說免費內容最多、最豐富的平臺,是哪一個?

不賣關子了,直接公佈正確答案吧:QQ閱讀,也就是“閱文系”最大的付費閱讀平臺。

奇怪,一個付費閱讀平臺為什麼會是“免費內容最多”的?

首先,起點中文網等“閱文系”網站對簽約作者的要求極高;很多新作者的第一本書都混不上籤約(沒有付費訂閱的資格),甚至不乏寫了幾本書、幾百萬字都進不了付費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品質量一定不好。總而言之,“閱文系”平臺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免費內容(無論全本還是太監)。

其次,“閱文系”平臺會定期推出限免,理論上有可能在限免期內看完一本書。對於某些歷史悠久、早已過了付費時間的經典網文,乾脆全本免費。也就是說,可以一分錢不花,看到相當優質的“本來應該付費”的作品。

再次,在起點主站等閱文系平臺,一般來說,至少寫個二三十萬字才會上架銷售,所以讀者至少能免費閱讀前面一段劇情,不會一上來就被收費。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起點玄幻頻道,競爭非常激烈,簽約率只有個位數)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QQ閱讀、起點沒有連免費閱讀市場一起拿下來呢?為什麼競爭對手的免費閱讀App還有空間,就連閱文自己也要推出免費閱讀App呢?因為,QQ閱讀、起點是圍繞著“付費模式”建立起來的,大部分流量和機會都給了簽約書籍;讀者也可以淘到很多免費好書,但是畢竟很累。對於那些根本不習慣付費看書的“輕度讀者”,或者確實囊中羞澀的讀者來說,上述平臺絕非好的選擇。說到底,這是一個用戶體驗的問題。

如果你用過飛讀,你會發現,上面的主打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是有悠久歷史、早已完本,或者早已過了付費熱度的“老書”(例如《鬼吹燈》),或者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章節。對於輕度讀者、新讀者來說,這些“老書”還是很有閱讀價值的。

第二是在“閱文系”平臺上籤約了,但是付費熱度不高,很難依靠訂閱賺錢的小眾書。因為“閱文系”平臺的內容競爭太激烈了,作者辛辛苦苦簽約、認真寫作更新,卻發現只有個位數訂閱的情況屢見不鮮。QQ閱讀、起點的大部分展示位,又給了那些頭部作品或頂尖新作。對於普通作者來說,與其高不成低不就,還不如在飛讀上試試運氣,收割一波免費流量。

第三是第三方內容、實體書電子化內容、非小說內容等。這些內容對某些免費閱讀App來說可能很重要,但是對於飛讀來說,只是配菜了。

對於閱文、掌閱,或者任何有志於互聯網閱讀業務的巨頭來說,最理想的情況都是:依託經驗和數據,構建一個“精品內容庫”,用於付費閱讀;再構建一個“免費內容庫”,用於免費閱讀。這兩個內容庫不是割裂的,精品內容可以隨著時間流逝,慢慢變成免費內容。這種事情,不可能僅僅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去解決,必須牽扯到人工判斷。所以,閱文的長期經驗和龐大編輯團隊,有可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在另一方面,普通作者、長尾作者如果能在免費閱讀那邊獲得足夠的關注度,下一部作品大概就能進入“精品內容庫”,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其實,在起點、晉江的新作者們經常會討論:既然新書沒有什麼訂閱量,能不能乾脆解除合約,把全部內容拿到微信公眾號、微博、豆瓣等平臺免費連載算了,至少還能賺個人氣。現在,他們不用再糾結了——只要同意把作品拿到飛讀就可以了(前提是飛讀的運營體系足夠完善、流量分配公允)。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鬥破蒼穹》的532萬字,讀完需要約200元而已)

觀點: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為什麼要付費讀?

真相:如果你發現起點、晉江的付費書,在別的平臺能免費看,很有可能是盜版。由於小說盜版太容易、傳播速度太快,屢禁不止。雖然盜版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看盜版肯定不值得提倡。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知識產權是受到保護的。

觀點: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的。

真相: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先行者,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即使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也有大批讀者樂於花錢支持心儀的讀者。如果沒有“付費-分賬”的商業模式,絕大部分熱門網絡小說根本不可能誕生。而且,中國用戶早已習慣了為正版視頻、正版音樂、正版動漫付費,當然也會為正版小說。

觀點:免費閱讀能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

真相:終於說對了!無論付費訂閱有多便宜,總歸有人付不起,尤其是學生。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生每月仍然只有幾百元生活費,中學生的零花錢就更少了;而他們恰恰是網絡小說的主力讀者。還有一些用戶不缺錢,但是隻是網絡小說的輕度讀者,付費並不是剛性需求。能不能想別的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廣告,例如交叉銷售?

閱文對這個問題大概思考了很久——它直至2019年一季度才開始在騰訊QQ、QQ瀏覽器等渠道分發免費內容,二季度才全面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推出短短几個月,飛讀已經擁有約1500萬MAU、300多萬DAU。最近,監管部門整頓網絡文學行業,許多免費閱讀App暫時下架,但是飛讀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它的行業排名應該還能攀升。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這就是閱文的“飛讀”,熱門書籍還是不少的)

然而,同行、投資者和媒體還是半信半疑:閱文豈不是在左右互搏嗎?它如何同時維持一個付費的QQ閱讀,加上一個免費的飛讀呢?免費閱讀的運營思路,肯定與付費不一樣吧?再說,競爭對手已經搶跑了這麼久,現在要完全追上去,怕是也難吧。

上述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想過答案):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其內容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

是用戶生成的UGC嗎?絕大部分也不是。

是歷史形成的不受版權保護的免費內容嗎?只有一部分是。

是免費閱讀App內生的嗎?僅有極小一部分是。

正確答案:除了少部分盜版內容,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除了閱文、掌閱兩家的之外),絕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採購授權,以及一部分實體書的電子化。

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依靠第三方採購,加上實體書的電子化,能夠滿足廣大網文讀者的閱讀需求嗎?

顯然不能。與視頻平臺一樣,閱讀平臺也需要有獨家內容、新內容;否則,它就只是一個“內容二道販子”,談不上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很好,下面我們再回答第三個問題:純粹的免費閱讀App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壯大之後,能夠像今天的起點、晉江一樣,形成自己的原生內容體系嗎?

很難。網絡小說都是作者寫的,作者是人,人是要吃飯的,所以作者也要吃飯。作者靠什麼吃飯呢?當然是稿費了。稿費從哪裡來?當然是讀者給的。所以,讀者是作者和平臺的衣食父母。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如果沒有讀者付費,絕大部分熱門網文會死於搖籃)

有人會說:免費閱讀App也有廣告收入,可以拿出一部分養活作者,形成另一種良性循環。問題在於:這還不夠呀!目前,全國所有免費閱讀App的MAU加起來,大概也就勉強超過1億(還要去掉大量重複用戶),每年能有多少廣告收入?就算今後廣告收入激增,還要考慮:平臺如何與作者分賬,如何鼓勵優質作者出頭?起點、晉江的“按章節字數付費”體系,給作者提供了最大、最直接的激勵。如果新作者不能立竿見影地看到收入,他怎麼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呢?他怎能相信平臺給他的廣告收入分賬是公平的呢?

既然如此,為什麼閱文、掌閱還要去做免費閱讀App呢?而且,它們在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推廣費用還真不少。僅僅是防禦性行為嗎?其實,免費閱讀這個生意,可能還真得由閱文這種“舊日支配者”來做。換句話說:只有具備強大、深厚的付費閱讀體系,才能把免費閱讀做成可持續的生意。

以上結論似乎有點拗口。怎麼證明呢?我們還是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吧。第一,在中國,網絡小說免費內容最多、最豐富的平臺,是哪一個?

不賣關子了,直接公佈正確答案吧:QQ閱讀,也就是“閱文系”最大的付費閱讀平臺。

奇怪,一個付費閱讀平臺為什麼會是“免費內容最多”的?

首先,起點中文網等“閱文系”網站對簽約作者的要求極高;很多新作者的第一本書都混不上籤約(沒有付費訂閱的資格),甚至不乏寫了幾本書、幾百萬字都進不了付費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品質量一定不好。總而言之,“閱文系”平臺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免費內容(無論全本還是太監)。

其次,“閱文系”平臺會定期推出限免,理論上有可能在限免期內看完一本書。對於某些歷史悠久、早已過了付費時間的經典網文,乾脆全本免費。也就是說,可以一分錢不花,看到相當優質的“本來應該付費”的作品。

再次,在起點主站等閱文系平臺,一般來說,至少寫個二三十萬字才會上架銷售,所以讀者至少能免費閱讀前面一段劇情,不會一上來就被收費。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起點玄幻頻道,競爭非常激烈,簽約率只有個位數)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QQ閱讀、起點沒有連免費閱讀市場一起拿下來呢?為什麼競爭對手的免費閱讀App還有空間,就連閱文自己也要推出免費閱讀App呢?因為,QQ閱讀、起點是圍繞著“付費模式”建立起來的,大部分流量和機會都給了簽約書籍;讀者也可以淘到很多免費好書,但是畢竟很累。對於那些根本不習慣付費看書的“輕度讀者”,或者確實囊中羞澀的讀者來說,上述平臺絕非好的選擇。說到底,這是一個用戶體驗的問題。

如果你用過飛讀,你會發現,上面的主打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是有悠久歷史、早已完本,或者早已過了付費熱度的“老書”(例如《鬼吹燈》),或者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章節。對於輕度讀者、新讀者來說,這些“老書”還是很有閱讀價值的。

第二是在“閱文系”平臺上籤約了,但是付費熱度不高,很難依靠訂閱賺錢的小眾書。因為“閱文系”平臺的內容競爭太激烈了,作者辛辛苦苦簽約、認真寫作更新,卻發現只有個位數訂閱的情況屢見不鮮。QQ閱讀、起點的大部分展示位,又給了那些頭部作品或頂尖新作。對於普通作者來說,與其高不成低不就,還不如在飛讀上試試運氣,收割一波免費流量。

第三是第三方內容、實體書電子化內容、非小說內容等。這些內容對某些免費閱讀App來說可能很重要,但是對於飛讀來說,只是配菜了。

對於閱文、掌閱,或者任何有志於互聯網閱讀業務的巨頭來說,最理想的情況都是:依託經驗和數據,構建一個“精品內容庫”,用於付費閱讀;再構建一個“免費內容庫”,用於免費閱讀。這兩個內容庫不是割裂的,精品內容可以隨著時間流逝,慢慢變成免費內容。這種事情,不可能僅僅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去解決,必須牽扯到人工判斷。所以,閱文的長期經驗和龐大編輯團隊,有可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在另一方面,普通作者、長尾作者如果能在免費閱讀那邊獲得足夠的關注度,下一部作品大概就能進入“精品內容庫”,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其實,在起點、晉江的新作者們經常會討論:既然新書沒有什麼訂閱量,能不能乾脆解除合約,把全部內容拿到微信公眾號、微博、豆瓣等平臺免費連載算了,至少還能賺個人氣。現在,他們不用再糾結了——只要同意把作品拿到飛讀就可以了(前提是飛讀的運營體系足夠完善、流量分配公允)。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你別說,真有很多人在豆瓣小組裡“單機寫小說”)

在長期,如果確實能構建“兩個內容庫”並存的體系(無論是閱文、掌閱還是其他人來構建),免費閱讀和付費閱讀確實能做到相安無事,而且網文閱讀的疆界還能被進一步拓寬。或許,那些已經很少看網文的大叔,或者從來沒想過看網文的小妹妹,真的會被吸引進來呢?整個互聯網閱讀市場的天花板可能都會提高。但是,這是長期的事情。在短期,免費和付費模式之間肯定會產生一些衝突,新興的免費閱讀App在獲得大量資源扶持之後,真的會搶走一些付費閱讀用戶。所以,閱文一定要親自去做這個生意,現在看似“自己革自己的命”,其實是一場陣痛。

這場陣痛要持續多久呢?取決於公司的運營效率,也取決於廣大作者的接受程度,還取決於能否儘快產生實質性的廣告收入。

公司的運營效率:這個很好理解,網文閱讀本來就是重運營的行業,導入流量只是第一步,關鍵是怎麼留住用戶、讓他們看到想要的內容、提升活躍度和忠誠度。這裡沒有什麼靈丹妙藥,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廣大作者的接受程度:對於傳統的大神作家以及冉冉升起的新星作家而言,曝光、賺錢的機會本來就很多,不會在乎免費閱讀帶來的流量和收入。但是,對於普通作者,尤其是有志於成為職業作家的新人來說,免費閱讀帶來的流量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平臺能夠儘快說服他們,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接受、支持,勝算就更大。

儘快產生實質性的廣告收入:只要MAU夠大、用戶黏性夠強,免費閱讀App是可以賣廣告的。QuestMobile估計,2020年免費閱讀市場能產生40億廣告收入;不知道具體是怎麼算的,但是數量級應該差不多。幾億到十幾億的廣告收入,足夠讓一個大型免費閱讀App進入盈利區間,實現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問題在於,怎麼儘快做到這一點呢?

免費閱讀的廣告收入前景,是個未知數。它適合什麼核算方式——CPM,CPC,CPL,CPS,或者CPD (Day)?它適合什麼產品或調性?應該在哪些位置放入廣告?如果免費閱讀的用戶大部分是窮學生,又該怎麼辦?能不能以“內部導流”為主,例如從免費閱讀導向自己的付費閱讀或遊戲IP?說到底,免費閱讀市場出現的時間太短了——就算是最早的米讀、番茄,至今也只有15個月的運營歷史,還談不上形成什麼穩定的用戶畫像。或許再過12個月,免費閱讀App的目標用戶又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用戶總量可能嚴重高於預期,也可能低於預期。在這個時候要去定量測算廣告變現前景,實在太難了。

無論如何,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娛樂形式中,真正對用戶構成吸引的還是優質內容本身。每一部新作品、每一個新題材的誕生,都在把線下讀者吸引到線上,或者把線上用戶轉化為讀者。讀者會跟著優質內容走——不是一兩部好書、一兩個大神作者,而是一個完整的運營、培育和孵化體系。只要保證新作者源源不斷出現,而且可以依靠寫書而生存、致富、成名,優質內容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這個體系就能維持。相比之下,今後整個互聯網閱讀行業的增長點到底在付費模式還是免費模式,倒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問題。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鬥破蒼穹》的532萬字,讀完需要約200元而已)

觀點: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為什麼要付費讀?

真相:如果你發現起點、晉江的付費書,在別的平臺能免費看,很有可能是盜版。由於小說盜版太容易、傳播速度太快,屢禁不止。雖然盜版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看盜版肯定不值得提倡。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知識產權是受到保護的。

觀點: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的。

真相: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先行者,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即使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也有大批讀者樂於花錢支持心儀的讀者。如果沒有“付費-分賬”的商業模式,絕大部分熱門網絡小說根本不可能誕生。而且,中國用戶早已習慣了為正版視頻、正版音樂、正版動漫付費,當然也會為正版小說。

觀點:免費閱讀能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

真相:終於說對了!無論付費訂閱有多便宜,總歸有人付不起,尤其是學生。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生每月仍然只有幾百元生活費,中學生的零花錢就更少了;而他們恰恰是網絡小說的主力讀者。還有一些用戶不缺錢,但是隻是網絡小說的輕度讀者,付費並不是剛性需求。能不能想別的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廣告,例如交叉銷售?

閱文對這個問題大概思考了很久——它直至2019年一季度才開始在騰訊QQ、QQ瀏覽器等渠道分發免費內容,二季度才全面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推出短短几個月,飛讀已經擁有約1500萬MAU、300多萬DAU。最近,監管部門整頓網絡文學行業,許多免費閱讀App暫時下架,但是飛讀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它的行業排名應該還能攀升。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這就是閱文的“飛讀”,熱門書籍還是不少的)

然而,同行、投資者和媒體還是半信半疑:閱文豈不是在左右互搏嗎?它如何同時維持一個付費的QQ閱讀,加上一個免費的飛讀呢?免費閱讀的運營思路,肯定與付費不一樣吧?再說,競爭對手已經搶跑了這麼久,現在要完全追上去,怕是也難吧。

上述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想過答案):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其內容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

是用戶生成的UGC嗎?絕大部分也不是。

是歷史形成的不受版權保護的免費內容嗎?只有一部分是。

是免費閱讀App內生的嗎?僅有極小一部分是。

正確答案:除了少部分盜版內容,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除了閱文、掌閱兩家的之外),絕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採購授權,以及一部分實體書的電子化。

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依靠第三方採購,加上實體書的電子化,能夠滿足廣大網文讀者的閱讀需求嗎?

顯然不能。與視頻平臺一樣,閱讀平臺也需要有獨家內容、新內容;否則,它就只是一個“內容二道販子”,談不上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很好,下面我們再回答第三個問題:純粹的免費閱讀App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壯大之後,能夠像今天的起點、晉江一樣,形成自己的原生內容體系嗎?

很難。網絡小說都是作者寫的,作者是人,人是要吃飯的,所以作者也要吃飯。作者靠什麼吃飯呢?當然是稿費了。稿費從哪裡來?當然是讀者給的。所以,讀者是作者和平臺的衣食父母。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如果沒有讀者付費,絕大部分熱門網文會死於搖籃)

有人會說:免費閱讀App也有廣告收入,可以拿出一部分養活作者,形成另一種良性循環。問題在於:這還不夠呀!目前,全國所有免費閱讀App的MAU加起來,大概也就勉強超過1億(還要去掉大量重複用戶),每年能有多少廣告收入?就算今後廣告收入激增,還要考慮:平臺如何與作者分賬,如何鼓勵優質作者出頭?起點、晉江的“按章節字數付費”體系,給作者提供了最大、最直接的激勵。如果新作者不能立竿見影地看到收入,他怎麼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呢?他怎能相信平臺給他的廣告收入分賬是公平的呢?

既然如此,為什麼閱文、掌閱還要去做免費閱讀App呢?而且,它們在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推廣費用還真不少。僅僅是防禦性行為嗎?其實,免費閱讀這個生意,可能還真得由閱文這種“舊日支配者”來做。換句話說:只有具備強大、深厚的付費閱讀體系,才能把免費閱讀做成可持續的生意。

以上結論似乎有點拗口。怎麼證明呢?我們還是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吧。第一,在中國,網絡小說免費內容最多、最豐富的平臺,是哪一個?

不賣關子了,直接公佈正確答案吧:QQ閱讀,也就是“閱文系”最大的付費閱讀平臺。

奇怪,一個付費閱讀平臺為什麼會是“免費內容最多”的?

首先,起點中文網等“閱文系”網站對簽約作者的要求極高;很多新作者的第一本書都混不上籤約(沒有付費訂閱的資格),甚至不乏寫了幾本書、幾百萬字都進不了付費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品質量一定不好。總而言之,“閱文系”平臺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免費內容(無論全本還是太監)。

其次,“閱文系”平臺會定期推出限免,理論上有可能在限免期內看完一本書。對於某些歷史悠久、早已過了付費時間的經典網文,乾脆全本免費。也就是說,可以一分錢不花,看到相當優質的“本來應該付費”的作品。

再次,在起點主站等閱文系平臺,一般來說,至少寫個二三十萬字才會上架銷售,所以讀者至少能免費閱讀前面一段劇情,不會一上來就被收費。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起點玄幻頻道,競爭非常激烈,簽約率只有個位數)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QQ閱讀、起點沒有連免費閱讀市場一起拿下來呢?為什麼競爭對手的免費閱讀App還有空間,就連閱文自己也要推出免費閱讀App呢?因為,QQ閱讀、起點是圍繞著“付費模式”建立起來的,大部分流量和機會都給了簽約書籍;讀者也可以淘到很多免費好書,但是畢竟很累。對於那些根本不習慣付費看書的“輕度讀者”,或者確實囊中羞澀的讀者來說,上述平臺絕非好的選擇。說到底,這是一個用戶體驗的問題。

如果你用過飛讀,你會發現,上面的主打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是有悠久歷史、早已完本,或者早已過了付費熱度的“老書”(例如《鬼吹燈》),或者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章節。對於輕度讀者、新讀者來說,這些“老書”還是很有閱讀價值的。

第二是在“閱文系”平臺上籤約了,但是付費熱度不高,很難依靠訂閱賺錢的小眾書。因為“閱文系”平臺的內容競爭太激烈了,作者辛辛苦苦簽約、認真寫作更新,卻發現只有個位數訂閱的情況屢見不鮮。QQ閱讀、起點的大部分展示位,又給了那些頭部作品或頂尖新作。對於普通作者來說,與其高不成低不就,還不如在飛讀上試試運氣,收割一波免費流量。

第三是第三方內容、實體書電子化內容、非小說內容等。這些內容對某些免費閱讀App來說可能很重要,但是對於飛讀來說,只是配菜了。

對於閱文、掌閱,或者任何有志於互聯網閱讀業務的巨頭來說,最理想的情況都是:依託經驗和數據,構建一個“精品內容庫”,用於付費閱讀;再構建一個“免費內容庫”,用於免費閱讀。這兩個內容庫不是割裂的,精品內容可以隨著時間流逝,慢慢變成免費內容。這種事情,不可能僅僅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去解決,必須牽扯到人工判斷。所以,閱文的長期經驗和龐大編輯團隊,有可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在另一方面,普通作者、長尾作者如果能在免費閱讀那邊獲得足夠的關注度,下一部作品大概就能進入“精品內容庫”,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其實,在起點、晉江的新作者們經常會討論:既然新書沒有什麼訂閱量,能不能乾脆解除合約,把全部內容拿到微信公眾號、微博、豆瓣等平臺免費連載算了,至少還能賺個人氣。現在,他們不用再糾結了——只要同意把作品拿到飛讀就可以了(前提是飛讀的運營體系足夠完善、流量分配公允)。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你別說,真有很多人在豆瓣小組裡“單機寫小說”)

在長期,如果確實能構建“兩個內容庫”並存的體系(無論是閱文、掌閱還是其他人來構建),免費閱讀和付費閱讀確實能做到相安無事,而且網文閱讀的疆界還能被進一步拓寬。或許,那些已經很少看網文的大叔,或者從來沒想過看網文的小妹妹,真的會被吸引進來呢?整個互聯網閱讀市場的天花板可能都會提高。但是,這是長期的事情。在短期,免費和付費模式之間肯定會產生一些衝突,新興的免費閱讀App在獲得大量資源扶持之後,真的會搶走一些付費閱讀用戶。所以,閱文一定要親自去做這個生意,現在看似“自己革自己的命”,其實是一場陣痛。

這場陣痛要持續多久呢?取決於公司的運營效率,也取決於廣大作者的接受程度,還取決於能否儘快產生實質性的廣告收入。

公司的運營效率:這個很好理解,網文閱讀本來就是重運營的行業,導入流量只是第一步,關鍵是怎麼留住用戶、讓他們看到想要的內容、提升活躍度和忠誠度。這裡沒有什麼靈丹妙藥,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廣大作者的接受程度:對於傳統的大神作家以及冉冉升起的新星作家而言,曝光、賺錢的機會本來就很多,不會在乎免費閱讀帶來的流量和收入。但是,對於普通作者,尤其是有志於成為職業作家的新人來說,免費閱讀帶來的流量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平臺能夠儘快說服他們,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接受、支持,勝算就更大。

儘快產生實質性的廣告收入:只要MAU夠大、用戶黏性夠強,免費閱讀App是可以賣廣告的。QuestMobile估計,2020年免費閱讀市場能產生40億廣告收入;不知道具體是怎麼算的,但是數量級應該差不多。幾億到十幾億的廣告收入,足夠讓一個大型免費閱讀App進入盈利區間,實現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問題在於,怎麼儘快做到這一點呢?

免費閱讀的廣告收入前景,是個未知數。它適合什麼核算方式——CPM,CPC,CPL,CPS,或者CPD (Day)?它適合什麼產品或調性?應該在哪些位置放入廣告?如果免費閱讀的用戶大部分是窮學生,又該怎麼辦?能不能以“內部導流”為主,例如從免費閱讀導向自己的付費閱讀或遊戲IP?說到底,免費閱讀市場出現的時間太短了——就算是最早的米讀、番茄,至今也只有15個月的運營歷史,還談不上形成什麼穩定的用戶畫像。或許再過12個月,免費閱讀App的目標用戶又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用戶總量可能嚴重高於預期,也可能低於預期。在這個時候要去定量測算廣告變現前景,實在太難了。

無論如何,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娛樂形式中,真正對用戶構成吸引的還是優質內容本身。每一部新作品、每一個新題材的誕生,都在把線下讀者吸引到線上,或者把線上用戶轉化為讀者。讀者會跟著優質內容走——不是一兩部好書、一兩個大神作者,而是一個完整的運營、培育和孵化體系。只要保證新作者源源不斷出現,而且可以依靠寫書而生存、致富、成名,優質內容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這個體系就能維持。相比之下,今後整個互聯網閱讀行業的增長點到底在付費模式還是免費模式,倒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問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事在人為,“我命由我不由天”)

說幾句題外話:大約15年前,也就是起點中文網剛剛開設付費功能不久以後,本團團長正在讀大學,曾經在宿舍裡寫過書。別誤會,我並非起點的第一批簽約作者,畢竟當時就已經有“上古大神”存在了嘛。在沒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甚至網銀轉賬都不普及的情況下,作者們經常需要跑到銀行網點去查看稿酬。我的戰績一般,在稿酬最高的時候也只有千字四十多元,不過這已經是很大的一筆錢了。一年多以後,我累計更新了六七十萬字,實在無力繼續寫下去,從此就徹底斷更了——考試、找實習、找工作,哪個不比寫書重要啊!當然,就算接著寫下去,100%也是不可能成為大神作家的。當時,根本沒有人提到“IP”這個概念,作者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見到實體書出版。如果有人回到那時候對大家說:“網文閱讀會成為一個很賺錢的行業,會誕生好幾家上市公司,還會有一堆資本往裡面衝”,肯定會被當成瘋子嗤笑一頓吧。斗轉星移,行業的發展遠遠走在所有人的夢想前面。誰知道互聯網還能給我們帶來多少驚喜呢?這就是我喜歡互聯網行業的原因。

(本文僅代表怪盜團團長的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供職機構的觀點,更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廣大吃瓜群眾參考。)

"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新興領域有哪些?短視頻、小程序、網紅帶貨、產業互聯網、出海……還有呢?免費閱讀肯定是其中之一,雖然這個市場還不大(從收入角度看,接近於零),卻賺足了眼球,無數次出現在媒體標題和公司新聞稿上:

免費閱讀App“七貓”;

趣頭條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米讀”;

字節跳動推出了免費閱讀App“番茄”;

閱文推出了免費閱讀App“飛讀”;

愛奇藝的閱讀App“愛奇藝閱讀”向免費方向靠攏;

還有追書神器、連尚,以及無數打著“不再充值看斷頭小說”旗號的公眾號、小程序、長尾App……

短短的12個月之內,互聯網巨頭也好、創業公司也好,無數資本玩家都盯上了“免費閱讀”這個市場,其熱度恐怕只有當年的“直播大戰”“拼團大戰”“短視頻大戰”可以相提並論。一開始,我覺得市場有點小題大做,免費閱讀有這麼高的含金量嗎?但是,隨著巨頭不斷加碼、免費閱讀的用戶基數不斷增長(據說今年已經有好幾款MAU突破千萬),好像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據說,目前MAU最高的免費閱讀App是七貓)

所有的免費閱讀App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閱文、掌閱等“付費閱讀巨頭”推出的免費App(飛讀),它們是互聯網閱讀的“舊日支配者”;另一類是由其他互聯網巨頭乃至創業公司推出的免費App(除了飛讀之外的幾乎所有App),它們是立志“攪亂舊有秩序”的“革命者”。

為什麼要革命呢?據說,是因為傳統的互聯網閱讀商業模式——讀者充值看小說、平臺與作者分賬的“付費閱讀”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時代,至少是沒有成長空間了。有人說,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有人說,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就沒必要去花錢讀;有人說,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還有人說,免費閱讀能夠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從而拓寬整個互聯網閱讀的空間。

以上觀點到底對不對?其實,只有一條是對的。下面讓我們逐一評判。

觀點:“在起點、晉江讀書的價格太貴了。”

真相:其實並不貴。以起點為例,訂閱價格為千字5分;一年內消費滿1200元可升為初級VIP,價格降為千字4分;還有許多限免、紅包、優惠等。這樣算下來,一本300萬字的書,只需要花120元即可讀完,顯然比實體書便宜,也並不比很多互聯網娛樂形式貴。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鬥破蒼穹》的532萬字,讀完需要約200元而已)

觀點:在其他網站可以免費讀到的書,為什麼要付費讀?

真相:如果你發現起點、晉江的付費書,在別的平臺能免費看,很有可能是盜版。由於小說盜版太容易、傳播速度太快,屢禁不止。雖然盜版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看盜版肯定不值得提倡。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知識產權是受到保護的。

觀點:中國讀者本來就不愛花錢,只愛看免費的。

真相: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先行者,花了十多年時間來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即使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也有大批讀者樂於花錢支持心儀的讀者。如果沒有“付費-分賬”的商業模式,絕大部分熱門網絡小說根本不可能誕生。而且,中國用戶早已習慣了為正版視頻、正版音樂、正版動漫付費,當然也會為正版小說。

觀點:免費閱讀能帶來新的用戶群、新的收入模式。

真相:終於說對了!無論付費訂閱有多便宜,總歸有人付不起,尤其是學生。時至今日,許多大學生每月仍然只有幾百元生活費,中學生的零花錢就更少了;而他們恰恰是網絡小說的主力讀者。還有一些用戶不缺錢,但是隻是網絡小說的輕度讀者,付費並不是剛性需求。能不能想別的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廣告,例如交叉銷售?

閱文對這個問題大概思考了很久——它直至2019年一季度才開始在騰訊QQ、QQ瀏覽器等渠道分發免費內容,二季度才全面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推出短短几個月,飛讀已經擁有約1500萬MAU、300多萬DAU。最近,監管部門整頓網絡文學行業,許多免費閱讀App暫時下架,但是飛讀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它的行業排名應該還能攀升。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這就是閱文的“飛讀”,熱門書籍還是不少的)

然而,同行、投資者和媒體還是半信半疑:閱文豈不是在左右互搏嗎?它如何同時維持一個付費的QQ閱讀,加上一個免費的飛讀呢?免費閱讀的運營思路,肯定與付費不一樣吧?再說,競爭對手已經搶跑了這麼久,現在要完全追上去,怕是也難吧。

上述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想過答案):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其內容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

是用戶生成的UGC嗎?絕大部分也不是。

是歷史形成的不受版權保護的免費內容嗎?只有一部分是。

是免費閱讀App內生的嗎?僅有極小一部分是。

正確答案:除了少部分盜版內容,市面上的免費閱讀App(除了閱文、掌閱兩家的之外),絕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採購授權,以及一部分實體書的電子化。

我們再回答下一個問題:依靠第三方採購,加上實體書的電子化,能夠滿足廣大網文讀者的閱讀需求嗎?

顯然不能。與視頻平臺一樣,閱讀平臺也需要有獨家內容、新內容;否則,它就只是一個“內容二道販子”,談不上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很好,下面我們再回答第三個問題:純粹的免費閱讀App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壯大之後,能夠像今天的起點、晉江一樣,形成自己的原生內容體系嗎?

很難。網絡小說都是作者寫的,作者是人,人是要吃飯的,所以作者也要吃飯。作者靠什麼吃飯呢?當然是稿費了。稿費從哪裡來?當然是讀者給的。所以,讀者是作者和平臺的衣食父母。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如果沒有讀者付費,絕大部分熱門網文會死於搖籃)

有人會說:免費閱讀App也有廣告收入,可以拿出一部分養活作者,形成另一種良性循環。問題在於:這還不夠呀!目前,全國所有免費閱讀App的MAU加起來,大概也就勉強超過1億(還要去掉大量重複用戶),每年能有多少廣告收入?就算今後廣告收入激增,還要考慮:平臺如何與作者分賬,如何鼓勵優質作者出頭?起點、晉江的“按章節字數付費”體系,給作者提供了最大、最直接的激勵。如果新作者不能立竿見影地看到收入,他怎麼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呢?他怎能相信平臺給他的廣告收入分賬是公平的呢?

既然如此,為什麼閱文、掌閱還要去做免費閱讀App呢?而且,它們在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推廣費用還真不少。僅僅是防禦性行為嗎?其實,免費閱讀這個生意,可能還真得由閱文這種“舊日支配者”來做。換句話說:只有具備強大、深厚的付費閱讀體系,才能把免費閱讀做成可持續的生意。

以上結論似乎有點拗口。怎麼證明呢?我們還是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吧。第一,在中國,網絡小說免費內容最多、最豐富的平臺,是哪一個?

不賣關子了,直接公佈正確答案吧:QQ閱讀,也就是“閱文系”最大的付費閱讀平臺。

奇怪,一個付費閱讀平臺為什麼會是“免費內容最多”的?

首先,起點中文網等“閱文系”網站對簽約作者的要求極高;很多新作者的第一本書都混不上籤約(沒有付費訂閱的資格),甚至不乏寫了幾本書、幾百萬字都進不了付費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品質量一定不好。總而言之,“閱文系”平臺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免費內容(無論全本還是太監)。

其次,“閱文系”平臺會定期推出限免,理論上有可能在限免期內看完一本書。對於某些歷史悠久、早已過了付費時間的經典網文,乾脆全本免費。也就是說,可以一分錢不花,看到相當優質的“本來應該付費”的作品。

再次,在起點主站等閱文系平臺,一般來說,至少寫個二三十萬字才會上架銷售,所以讀者至少能免費閱讀前面一段劇情,不會一上來就被收費。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起點玄幻頻道,競爭非常激烈,簽約率只有個位數)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QQ閱讀、起點沒有連免費閱讀市場一起拿下來呢?為什麼競爭對手的免費閱讀App還有空間,就連閱文自己也要推出免費閱讀App呢?因為,QQ閱讀、起點是圍繞著“付費模式”建立起來的,大部分流量和機會都給了簽約書籍;讀者也可以淘到很多免費好書,但是畢竟很累。對於那些根本不習慣付費看書的“輕度讀者”,或者確實囊中羞澀的讀者來說,上述平臺絕非好的選擇。說到底,這是一個用戶體驗的問題。

如果你用過飛讀,你會發現,上面的主打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是有悠久歷史、早已完本,或者早已過了付費熱度的“老書”(例如《鬼吹燈》),或者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章節。對於輕度讀者、新讀者來說,這些“老書”還是很有閱讀價值的。

第二是在“閱文系”平臺上籤約了,但是付費熱度不高,很難依靠訂閱賺錢的小眾書。因為“閱文系”平臺的內容競爭太激烈了,作者辛辛苦苦簽約、認真寫作更新,卻發現只有個位數訂閱的情況屢見不鮮。QQ閱讀、起點的大部分展示位,又給了那些頭部作品或頂尖新作。對於普通作者來說,與其高不成低不就,還不如在飛讀上試試運氣,收割一波免費流量。

第三是第三方內容、實體書電子化內容、非小說內容等。這些內容對某些免費閱讀App來說可能很重要,但是對於飛讀來說,只是配菜了。

對於閱文、掌閱,或者任何有志於互聯網閱讀業務的巨頭來說,最理想的情況都是:依託經驗和數據,構建一個“精品內容庫”,用於付費閱讀;再構建一個“免費內容庫”,用於免費閱讀。這兩個內容庫不是割裂的,精品內容可以隨著時間流逝,慢慢變成免費內容。這種事情,不可能僅僅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去解決,必須牽扯到人工判斷。所以,閱文的長期經驗和龐大編輯團隊,有可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在另一方面,普通作者、長尾作者如果能在免費閱讀那邊獲得足夠的關注度,下一部作品大概就能進入“精品內容庫”,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其實,在起點、晉江的新作者們經常會討論:既然新書沒有什麼訂閱量,能不能乾脆解除合約,把全部內容拿到微信公眾號、微博、豆瓣等平臺免費連載算了,至少還能賺個人氣。現在,他們不用再糾結了——只要同意把作品拿到飛讀就可以了(前提是飛讀的運營體系足夠完善、流量分配公允)。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你別說,真有很多人在豆瓣小組裡“單機寫小說”)

在長期,如果確實能構建“兩個內容庫”並存的體系(無論是閱文、掌閱還是其他人來構建),免費閱讀和付費閱讀確實能做到相安無事,而且網文閱讀的疆界還能被進一步拓寬。或許,那些已經很少看網文的大叔,或者從來沒想過看網文的小妹妹,真的會被吸引進來呢?整個互聯網閱讀市場的天花板可能都會提高。但是,這是長期的事情。在短期,免費和付費模式之間肯定會產生一些衝突,新興的免費閱讀App在獲得大量資源扶持之後,真的會搶走一些付費閱讀用戶。所以,閱文一定要親自去做這個生意,現在看似“自己革自己的命”,其實是一場陣痛。

這場陣痛要持續多久呢?取決於公司的運營效率,也取決於廣大作者的接受程度,還取決於能否儘快產生實質性的廣告收入。

公司的運營效率:這個很好理解,網文閱讀本來就是重運營的行業,導入流量只是第一步,關鍵是怎麼留住用戶、讓他們看到想要的內容、提升活躍度和忠誠度。這裡沒有什麼靈丹妙藥,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廣大作者的接受程度:對於傳統的大神作家以及冉冉升起的新星作家而言,曝光、賺錢的機會本來就很多,不會在乎免費閱讀帶來的流量和收入。但是,對於普通作者,尤其是有志於成為職業作家的新人來說,免費閱讀帶來的流量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平臺能夠儘快說服他們,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接受、支持,勝算就更大。

儘快產生實質性的廣告收入:只要MAU夠大、用戶黏性夠強,免費閱讀App是可以賣廣告的。QuestMobile估計,2020年免費閱讀市場能產生40億廣告收入;不知道具體是怎麼算的,但是數量級應該差不多。幾億到十幾億的廣告收入,足夠讓一個大型免費閱讀App進入盈利區間,實現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問題在於,怎麼儘快做到這一點呢?

免費閱讀的廣告收入前景,是個未知數。它適合什麼核算方式——CPM,CPC,CPL,CPS,或者CPD (Day)?它適合什麼產品或調性?應該在哪些位置放入廣告?如果免費閱讀的用戶大部分是窮學生,又該怎麼辦?能不能以“內部導流”為主,例如從免費閱讀導向自己的付費閱讀或遊戲IP?說到底,免費閱讀市場出現的時間太短了——就算是最早的米讀、番茄,至今也只有15個月的運營歷史,還談不上形成什麼穩定的用戶畫像。或許再過12個月,免費閱讀App的目標用戶又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用戶總量可能嚴重高於預期,也可能低於預期。在這個時候要去定量測算廣告變現前景,實在太難了。

無論如何,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娛樂形式中,真正對用戶構成吸引的還是優質內容本身。每一部新作品、每一個新題材的誕生,都在把線下讀者吸引到線上,或者把線上用戶轉化為讀者。讀者會跟著優質內容走——不是一兩部好書、一兩個大神作者,而是一個完整的運營、培育和孵化體系。只要保證新作者源源不斷出現,而且可以依靠寫書而生存、致富、成名,優質內容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這個體系就能維持。相比之下,今後整個互聯網閱讀行業的增長點到底在付費模式還是免費模式,倒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問題。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事在人為,“我命由我不由天”)

說幾句題外話:大約15年前,也就是起點中文網剛剛開設付費功能不久以後,本團團長正在讀大學,曾經在宿舍裡寫過書。別誤會,我並非起點的第一批簽約作者,畢竟當時就已經有“上古大神”存在了嘛。在沒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甚至網銀轉賬都不普及的情況下,作者們經常需要跑到銀行網點去查看稿酬。我的戰績一般,在稿酬最高的時候也只有千字四十多元,不過這已經是很大的一筆錢了。一年多以後,我累計更新了六七十萬字,實在無力繼續寫下去,從此就徹底斷更了——考試、找實習、找工作,哪個不比寫書重要啊!當然,就算接著寫下去,100%也是不可能成為大神作家的。當時,根本沒有人提到“IP”這個概念,作者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見到實體書出版。如果有人回到那時候對大家說:“網文閱讀會成為一個很賺錢的行業,會誕生好幾家上市公司,還會有一堆資本往裡面衝”,肯定會被當成瘋子嗤笑一頓吧。斗轉星移,行業的發展遠遠走在所有人的夢想前面。誰知道互聯網還能給我們帶來多少驚喜呢?這就是我喜歡互聯網行業的原因。

(本文僅代表怪盜團團長的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供職機構的觀點,更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廣大吃瓜群眾參考。)

免費閱讀這場戰爭,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閱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