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讀書 語文 歷史 設計 教育微思考 2019-07-08
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董 毓

批判性思維在基礎教育中很重要,學校應該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相關課程又該如何設計和實施?

首先,學校需要釐清目標。批判性思維是培育學生的開放理性精神,所以在中小學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要以理智的品德為主、技能為輔,注重培育學生基本習性(理智美德)和辨析能力。比如,培養學生秉持謹慎、謙虛的態度,願意學習、勤于思考的品質以及文明討論的習慣;講道理、作判斷要有理由,有全面收集信息的習慣;意識到現實問題的複雜性,並有分解、分辨主次和關係的能力;懂得清晰、具體、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有判斷信息的能力;知道被考察信息是否足夠支持自己和他人的立場、觀點;試圖辨別自己與他人觀點背後的假設、立場和視角;注意尋求和對比不同觀點,比較它們的根據和優缺點。

培育學生這些開放理性、靈活思考和實證素質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實證和探究性學習。學校教育可以從小學高年級開始推行批判性思維教育,重點培育學生三種能力:批判性閱讀、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批判性寫作。這也是技能培養的三個目標,學習過程中,對問題的分析、評估和發展是學生要掌握並貫穿始終的技能。

為什麼?因為閱讀是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但“背誦式閱讀”常常會造成學生“高分低能”。批判性閱讀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發展知識——批判性閱讀要求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通過分析知識的根據、來源和機制完成的。批判性閱讀中,分析和評估文本是理解“所以然”的主要活動,學生以此為根據,發展質疑和自主判斷等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專門練習如何生產知識、解決問題、合理決策的學習方式。它從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開始,經過探索和評估各方信息、觀念和論證,提出自己的替代觀點或假說,最後在多種論證中選擇最佳的結論和方案。探究性學習就是以問題分析和論證評估為主軸,訓練學生的探究、實證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寫作包括分析性寫作和論證性寫作。分析性寫作就是對他人文章進行批判性閱讀後的寫作,論證性寫作是論證自己的觀點、解釋和決策的寫作,它是探究和實證的結果,包括問題分析、批判性閱讀和綜合論證。所以,結合探究性學習的批判性寫作是最能鍛鍊批判性思維和反映批判性思維能力高低的方法。

其次,在課程安排上,學校應該開設單獨的批判性思維通用課程,教師集中講解批判性思維的原則和方法,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批判性思維精神和教學法,從而給學生一個導引和工具集合。

以語文學科為例,包含有批判性思維教育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大語文”,教師不僅教語言文字知識,還要兼顧文字和思維、知識和素質、品德和技能、傳統和當下、現實和未來、課堂和實踐等內容。這需要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增加探究性學習和議論文寫作課時,課外活動中也要增加閱讀和探究性項目學習任務。

文科需要這樣改變,理科也可以這樣。固然學科特點會導致具體做法不同,但批判性思維探究實證的特性可以有機融入各學科教學中。根據批判性思維的探究實證特徵可以推導出教學的4個方向:歷史性,從歷史和背景中理解科學問題和思想;構造性,分析科學觀念網絡和推理的前提和機制;多面性,理解科學檢驗和論證的正反構成和意義;想象性,對觀念和原理的運用進行多樣化假想推理。這也是學校教育培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途徑。

從這4個方面出發,可以細化出系列問題用來實施批判性思維教育。比如,對於一個問題,可以考慮它的背景、歷史道路、思想框架、隱含前提以及與其他觀念的關係等。

當然,在中小學不同階段,培養學生習性和技能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小學階段要通過閱讀和分析文本培養學生多思考“為什麼”,以及清楚表達、傾聽他人觀點等習性。比如,讀一個故事,教師要在讀前、讀中、讀後引導學生猜測故事的發展,理解故事的邏輯,想象故事在不同情況下的走向等。到了中學階段,批判性思維教育要強化培養學生開放理性和深入思考的習慣。比如,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自我反思,願意為自己的判斷和行為負責;可以自覺聯繫具體和整體的背景看問題、作判斷;尊重多樣性,追求公正,等等。在這樣的教育教學環境下,再加上學生可以進行探究性學習,他們將來在進行科學研究或工作中才能成為一個具有理性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成為一個能進行理性辨別和判斷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