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漵浦經典

“入漵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漵浦是屈原文化城。

近年來,漵浦縣深入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通過舉辦“大江口•大端午”龍舟文化節,打造了“水邊聽故事,屈原唱離騷”文化旅遊品牌。

現在,漵浦大江口已成為“龍舟精神的發祥地;龍舟文化的博物館;龍舟競技的體驗區;龍舟產品的商貿鎮;龍舟影視的攝製點。

大江口•大端午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然而在漵浦卻只能稱作“小端午”。因為漵浦人民的端午狂歡,這一天僅僅是個開端。這裡有一個特別的節日叫“雙端午”!

按照傳統,漵浦人過端午節,從農曆五月初五的“小端午”一直過到五月十五的“大端午”,歷時10天。其中,尤以“大端午”最為隆重,好比過年。

2019年6月16日至17日,“龍騰瀟湘•2019湖南省傳統龍船賽”閉幕式暨“大江口•大端午”龍舟文化節將在漵浦縣大江口鎮舉行,更是讓人期待!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屈子求索“大江口”

大江口•大端午

每年端午,大河龍舟集結大江口,龍舟活動期間,漵浦萬人空巷直奔龍舟而去……

大江口鎮地處沅水與漵水的交匯處,故稱“大江口”,該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漵浦的西部門戶和經濟重鎮。

大江口鎮犁頭嘴驛站三面環水,地形險峻,如遇暴雨天氣,便會看到沅水渾濁,漵水澄清的“鴛鴦河”奇景。驛站後綿延數裡古鎮,青瓦相連,上百幢古老的吊腳樓古韻猶存。屈原求索漵浦,就是從這裡入漵的。不知從何年起,這裡專門修有一座屈原廟。

大江口鎮的老百姓十分尊重屈原,稱屈原為大士。湘西人只把神仙稱為大士,可見屈原在當地人心目中的神聖。

大江口•大端午

古老神祕“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大部分人只知道五月初五是端午,可是到了漵浦,人們卻遇到了“雙端午”,而且“大端午”更是熱鬧和隆重。

大江口•大端午

23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求索於漵浦並生活9年之久,寫下《離騷》、《九歌》、《涉江》等楚辭名篇,尤以“入漵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聞名遐邇,漵浦乃屈原文化發祥地。受屈原文化影響,漵浦人才輩出。這裡走出了抗英名將鄭國鴻、《辭海》第一任主編舒新城、歷史學家向達等名人。為傳承屈原文化,漵浦境內修建有屈原廟、涉江樓、橘頌閣、懷屈樓、屈原文化廣場、屈原學校、屈原大道、屈原大橋,正在逐步打造屈原文化城。

據傳,屈原離開漵浦去汨羅時,漵浦人民含著熱淚送他上船。屈原五月初五在汨羅江投江,其噩耗是五月十五傳到漵浦的,因此漵浦人將每年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十五作為“大端午節”來紀念屈原,他們在漵水岸邊建起了“招屈亭”,並舉行龍舟祭祀。

《漵浦縣誌》記載:“馬伏波(馬援)徵五溪蠻,令五日進兵,士卒有難色。伏波曰:端午佳節,蠻酋必醉,進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陽也,後將與諸將過大端陽。即進兵,諸蠻果醉,巢平之,乃於十五大餉士卒,遂名曰大端午,至今仍之。”

大江口•大端午

氣勢磅礴“大龍舟”

大江口•大端午

漵浦“雙端午節”源於遠古時代祭龍儀式,主要表現形式為龍舟競渡。清乾隆《湖南通志》認為:“龍舟競渡最早始於武陵”,漵浦古為武陵郡治所。遠古漵浦的賽龍舟,是為了祭祀龍神,這與當地人民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與生活習俗相關。

大江口•大端午

漵浦人愛龍舟,俗話說,扒完龍船再認親!“寧荒一壠田,不輸扒龍船!”這種愛,生在骨子裡,一輩子不改變,哪怕流汗流血晒脫皮!

漵浦龍舟競渡分為大河(沅水)和小河(漵水)。大河龍舟結集點在江口鎮,小河在漵浦縣城。大河龍舟是專供龍舟競渡的船,船可載六十餘人,競渡時,原始粗獷,具有很強的爭鬥性,更能吸引大家,一到大端午,大家都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了。

大江口•大端午

漵浦龍舟坐前頭的橈子手,分頭引、二引和三引,這三對橈要有豐富的划船經驗和強壯的身體。他們是全船的引導和楷模。打鑼敲鼓,吹嗩吶的大多在這間倉的左右;舞腰旗的腰旗手,一般都是男扮女裝,拿著破蒲扇,穿著女人的紅花上衣,扎條長長的假辮子,做出各種灰諧可笑的動作,逗引大家哈哈大笑。大河龍舟一般是2-3個舵手,漵浦人稱他為“艄公”,各人拿了一把長艄,比賽開始,艄公把艄掌好,龍舟就如一條直線,漵浦人稱這叫“夾艄”;當比賽進入關鍵時刻,艄公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跳起來,為龍舟加油助威,漵浦人稱這一舉動叫“跳艄”;鑼鼓手也是全船的指揮者,全船橈子手,只聽鑼鼓點子聲的急或慢來掌握划船的節奏,吹嗩吶的大多是站在船的中間,漵浦大河小河的龍舟都配有嗩吶,而且多是吹雙嗩吶。悠揚的嗩吶聲,往往會穿透兩岸的吼鳴聲,漂揚在河中,給人們一種調劑氣氛的感覺。

賽前的“祭龍”,造船前的“偷料”,比賽時的“搶水”、“搶鴨”等都是源於古時“雙端午節”的舊俗。至今,如扒龍舟、看戲、食粽子、懸艾葉、掛菖蒲、飲雄黃酒、吃綠殼鴨蛋、系花花繩、系香袋、掛天師像等風俗在漵浦猶存。

大江口•大端午

又香又美“大粽子”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漵浦端午節民間有很多習俗,美味也是不少。然而“大粽子”——枕頭粽在漵浦人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漵浦人講,端午節不吃枕頭粽,就不算過節,要吃了枕頭枕才算真正的過了節。枕頭粽,顧名思義,就像漵浦古時人們睡覺的一種長條正方形枕頭。這種形狀的枕頭,與唐宋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瓷枕非常相似。因此叫它“枕頭粽”。這種粽子,它如茶杯大小,短的約一市尺,長的有一尺三、四寸。大約需要一升糯米才能包成。漵浦人又稱它為“肉粽子”、“肉餈粑”。

想吃正宗的枕頭粽,要到農戶家裡去。優質的糯米,上等的五花臘肉,新鮮的箬葉,特製的五香料,再和上鹼水,放到爐子上蒸上幾個小時,粽子就可以開吃了。一片片、一層層地打開箬葉,紅褐的粽子透著幾分晶瑩,吃進嘴裡又香又軟。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大江口•大端午

來源於漵浦經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