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倬琰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端午節,是華人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與東亞其他地區的端午節節慶同樣源於中國古代的端午節傳統。端午節有各種傳統別稱,包括"端陽節"、"重五"、"龍舟節"、"龍船節"、"雙五節"等。


┃驅邪除祟願望樸素

"端午"一名最早見於晉代周處的《風土記》。"端"有"初始"之意,因此"端五"便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

端午節在中國由來已久,可上溯至春秋時代。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而端午最初的習俗便是由此而來。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撒灰除蟲禳毒驅疫】

《禮記·月令》記載當時提倡在五月齋戒節慾。而最遲於春秋時代成書的《夏小正》記載,從上古之時人們就已有在五月儲存蘭草作沐浴之用等傳統。這是如今端午節掛草驅蟲等習俗的來源。

除了驅瘟去疫,龍也是端午節裡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隋代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中指出,端午的競渡習俗源自南方,又引吳地樂府詩《五月歌》描述五月吃粽子是吳地習俗,因而認為端午源於南方,之後流傳到其他地區。

相傳古吳越人以自己為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他們把食物裝在樹葉或竹筒中,投到江裡去。之後還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龍舟競渡。而傳統上五方都有各自代表的龍,也對應五行,所以"五"這個數字也是代表龍,端午常見的五色絲也是代表五方的龍。

因而聞一多在其《神話與詩》的《端午考》中指出端午的眾多習俗都可能是源自迎濤神祭圖騰,並認為端午節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人的節日,之後慢慢演化、傳播,成為了整個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

端午能夠在大江南北廣為流傳的最大原因,便是紀念名人的元素加入其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人們都知道的紀念屈原。但端午習俗的出現遠比屈原要早,而在這天被紀念的也遠不止屈原一人。

由於太史公並沒有在《史記》中記載屈原的忌日,因而很多地方使端午流傳而紀念的名人並不是屈原。就如南朝梁人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第卅節就這樣說:"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即記載東吳地區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被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蘇州府志》也寫:"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同樣也說當地端午粽子為供奉伍子胥,而非屈原。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伍子胥(藝術形象)】

人們對伍子胥故事的瞭解並不比屈原的生疏。當年伍子胥輔佐吳王夫差大敗越國,逼得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堅定的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由於夫差為伯否所讒,不聽其"聯齊抗越"的主張。後來伍子胥憤恨自刎,死前留下毒誓,要家人在他死後把雙眼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吳國被越國滅亡。夫差大怒,用皮革包裹子胥屍體,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吳地人傳說伍子胥因而化為河神,便於每年五月五祭拜伍子胥。

而紀念屈原一說最早的文字記載起源於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書中記載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楚人哀悼,就以竹筒貯米投進水中祭屈原。之後傳到唐代,逐漸演化為《襄陽風俗記》中所記載的以竹和五色絲包粽子為避免祭屈原的食物被龍吃掉。


┃千年轉變大不相同

端午傳到漢代時,比較忠於周時的習俗,以祛病除疫為主。漢代人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記載,五月人們會製作黃連丸、霍亂丸等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見疾病的藥物。漢代應劭在《風俗通》中寫:"五月五,會在手上系五彩絲,名長命縷,又名續命縷、闢兵繒、五色縷等,以闢兵及鬼,躲避瘟病。

到了兩晉南北時期,除了採艾草懸掛門上避疫禳毒之外,如踏百草、鬥百草等在晉時也開始慢慢普及。划龍舟競渡習俗的最早記載也是當時出現,如周處在《風土記》中寫:"採艾懸戶上,踏百草、競渡"。南北朝時採艾的習俗有所發展,荊楚一帶採艾要在天亮雞鳴之前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用作艾灸,人們相信這種艾草療顯著效。宮中則還有賜扇子的習俗,南朝宋廢帝劉昱就曾因為元徽五年端午節太后王貞風所賜之扇不夠華麗而起毒殺之心。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鬥百草】

隋唐時期端午已經成為全國性重要節日。互相贈送日常衣飾用品已成為普通人都會參與的習俗,皇帝更是會在這一天大肆賞賜臣下。《中華古今注》就記載貞觀中期一個端午節,唐太宗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新唐書·禮樂志》也記載唐玄宗常於端午節賞賜衣、扇,由於皇帝提倡,贈扇之風大盛,民間在端午前後有熱鬧的"扇市"專門售賣扇子,被稱避瘟扇。

同時,由於唐朝繁榮的經濟,端午娛樂活動也多了起來,射粉團就是這個時候流行起來。這是一種將粉團放在金盤中,以小角為弓,架箭射盤中粉團,射中就拿來吃的遊戲。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巧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射粉團】

到了宋代更甚一步,人們的端午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民間出現比前代更精緻的端午節物和多樣的食品,還有各種香囊驅邪除蟲。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裡有詳細的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明時賽龍舟成為大範圍流行的習俗,各地也發展出不同的龍舟形制以及划龍舟的方式。張岱的《陶庵夢憶》記載明代瓜州的龍舟競渡情況,自五月初一開始,至十五結束,歷時整整半個月。楊嗣昌的《武陵競渡略》則記載沅湘一帶為禳災而競渡,競渡前除祭祀外,還要由巫師作法來祈求勝利。杭州西湖的划龍舟是競賽龍舟圍著表演的大龍舟打轉,大龍舟上層有人扮演古人、神仙,下層敲鑼打鼓,之後大龍舟會拋下錢等物,小龍舟上的人便下水爭搶,好不熱鬧。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明代的端午節】

之後端午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1940年,以郭沫若、老舍等人為代表的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屈原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這是端午與屈原的關係深深印刻在國人腦海裡之始。2007年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成為如今的端午。


┃懸艾賽舟熱鬧非凡

除了賽龍舟、吃粽子這些最廣為人知的習俗外,人們在端午這天還會掛菖蒲、佩香囊、吃各種與"五"有關的東西等。

  • 1.懸草驅蟲

作為端午最古老、也是最原本的內涵,禳毒驅疫是端午必做事情。菖蒲、艾草、蘭草等充滿香氣,可以驅除蚊蟲的香草是端午時節人們家中的常客。較常見的組合為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花草】

菖蒲形似劍,插在門口象徵驅除不祥,故有"蒲劍斬千邪"之說;艾草則代表"百福",石榴花的根部可驅蟲,蒜頭的濃烈氣味可以驅邪,合稱"天中五瑞"。最簡單是把這些草捆紮起來掛上,也有加上紅紙,還有製成不同的造型,製成人形、虎形者稱為艾人、艾虎,也有製成花環、佩飾,不但有驅邪禳毒的意義,還富有裝飾性。

上面說到的這些香草不僅能懸掛或燃燒以驅瘟,自上古起就經常用於端午節洗澡,稱為洗百病或沐蘭湯,故端午節也有"浴蘭節"的別稱。各地還會因地制宜加上當地特產的鳳仙、白玉蘭、柏葉、大風根、桃葉等不同東西一齊用來沐浴。

而由於這是一個驅蟲祛病的日子,除了上述香草,各種中草藥也是端午時節人們廣為採集的物品之一。由於端午前後是草藥莖葉成熟的日子,此時採的草藥藥性好,功效特佳,因而這的確是一個採藥的好好哦日子,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和對時令的掌握。踏百草、鬥百草便是衍生自採藥之俗,據此又發散衍生成遊百病和逛青等出外旅遊踏青的習俗。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端午採藥】

上面說的是"懸草","驅蟲"則是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五月,蚊蟲橫行,人們便是從端午開始進入驅蟲的"大業"。

人們用各種方式驅除五毒,如掛上繪上五毒的五時圖,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記載:"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賬上"。五時圖大多用紅紙所繪,然後把針刺在圖中的五毒身上,代表刺死五毒,不讓它們橫行,作為一種心理上的保佑。也有人在衣飾上繡上五毒或把佩飾製成五毒圖案,作為小孩衣服圖案,取"以毒攻毒"之意。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系彩絲】

與之相同、並且至今經久不衰的端午祈福方式,就是系彩絲。彩絲是端午常見驅邪避災節物,又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闢兵繒、五彩絲、五色絲、繒子等,以代表五行的五色線結而成索,掛在身上或懸於家中,以避災除病、保佑安康。

  • 2.食"五"安康

五月初五、雙五節、端五,"五"是端午的幸運數字,因而不少地區都會在端午節吃以"五"這數字統稱的食物。

如江浙及黃山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由於黃色食物大都具有養護脾胃的功效,因此可以解毒制煞,包含了先民樸素的按節令保健養生的意識。

而一些江南地區又有吃"五紅"的習俗,各地的五紅各不相同,如南京地區會吃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黃鱔等。以蘇州為代表的地區則吃"五白",即白切肉、白斬雞、白豆腐、白蒜頭、茭白。

江西則有吃"五子"的習俗,即粽子、包子、雞子(雞蛋)、菓子(藠頭)、蒜子,亦有"五子登科"之寓意。《分宜縣誌》便記載:"端午早餐用五子,曰粽子、包子、雞子、菓子、蒜子,聚而食。"


既是傳統習俗,又是文化遺產,作為華人四大節日之一,端午傳承千年不斷變化,但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始終不變。是全世界華人最重要的文化象徵與符號之一。

竟然不是因為屈原?揭祕端午的前世今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