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老師最不希望家長做這5件事'

"

作為一個普通的老師,我曾經有16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雖然現在我當了校長,但是我並沒有離開我熱愛的講臺。更多的時候我還是活躍在課堂中,為了我可愛的學生們在進行著不斷的研究。

在研究的過程中越來越發現教育的問題太多了,今天我想談談家校之間,家長不該做什麼,以及學校建議家長們做什麼,我想與大家分享以下幾個故事。

故事1:家長誤區——包辦

診斷1:還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

作為一個普通的老師,我曾經有16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雖然現在我當了校長,但是我並沒有離開我熱愛的講臺。更多的時候我還是活躍在課堂中,為了我可愛的學生們在進行著不斷的研究。

在研究的過程中越來越發現教育的問題太多了,今天我想談談家校之間,家長不該做什麼,以及學校建議家長們做什麼,我想與大家分享以下幾個故事。

故事1:家長誤區——包辦

診斷1:還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老師最不希望家長做這5件事


第一個故事還是蠻有意思的。一位老師在聽美術課時候發現一個小男孩並沒有在畫畫兒,而是在寫作業。這位老師馬上問他:“你怎麼不畫畫呢?作業等到回家再寫不行嗎?”

這個六年級的學生說:“我回家2天,我媽媽給我報了3個班。一個是奧數,一個是作文,還有一個是單簧管。”

老師又問:“那你不是還有半天時間嗎?”大家猜猜他是怎麼回答的?他說:“這得由我媽媽決定。”

孩子們在週末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有沒有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這樣的週末結束後,我們再看看週一孩子們的狀態,大部分都帶著滿臉的疲憊與倦怠開始新一週的校園生活。

難道這都是學校單方面給的壓力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到底該怎麼安排孩子們的週末時光呢?

故事2:家長誤區——強求

診斷2:請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我要說的第二個故事與戲劇有關。我們在主題教學方面一直在不斷嘗試將各種優勢資源進行整合,由此也產生了很多優秀的“1+X”課程。

其中,“1+X”課程的一個傳統就是每年一次的戲劇展演,家長可按照個人意願自行選擇是否參與。

有這樣一位忙碌的爸爸,百忙之中好不容易來到了學校,可是排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就提前退場了。究其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塊一動不動甚至連一句臺詞都沒有的大石頭。

事後,他給老師發了一個短信,短信的內容是憑什麼讓我的孩子扮演大石頭?老師回覆他說:“這是您孩子自己選擇的。”

聽到這個答案,他突然間有一點緩和。但是仍然和老師溝通:“雖然是自己選擇的,但是難道我的孩子就只適合做一塊連句臺詞都沒有的大石頭嗎?難道不能做別的嗎?老師您不能給他多點臺詞,不能扮演主角,能不能扮演配角?”

老師聽完後心情非常複雜。難道選擇一塊安靜的石頭,在一旁默默地觀察別人演出,分享別人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嗎?難道剪紙就不可以是一個男孩的愛好嗎?

故事3:家長誤區——忽視

診斷3:有什麼事情比孩子的成長還重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第三個故事起源於一首詩。

詩是這樣寫的:

每次,聽到你下班回家的腳步,

我的心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圖。

爸爸,我們這個家是一塊拼圖也不能少的。

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我特別感動,突然想起了我教的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的爸爸總是不回家,於是我留了一個作業,要求每個孩子回家後都要朗讀給爸爸媽媽聽。

而對於這個孩子,我特意要求他要給他爸爸朗讀3遍,讓爸爸寫出聽後感。

可是作業佈置下去已經一個禮拜了,這個爸爸沒有一絲反應,兩個禮拜還是沒有任何反應。那個時候,我發短信跟他說:“孩子給您的作業,麻煩請您寫點讀後感,拜託了。”

爸爸說:“我知道你要我寫信是什麼意思。可是你怎麼不問問我兒子,看看我兒子現在的表現不就行了?”我說:“我明白了。您能這樣說明你讀懂了那首詩,理解了我佈置這項作業的目的與意義。”

現在回想起這個故事,我還是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那時候的家長還是有這樣的教育敏感度的。

現在的家長真的不容易啊,他們都在忙什麼呢?有什麼事情比孩子的成長還重要呢?

故事4:家長誤區——替代

我要講的第四個故事和年輕教師有關。我們學校有一位比較年輕的老師,講授一年級的課程,孩子剛上學,家長們都相當謹慎,由此產生的問題需求特別多。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位年輕老師遇到了下面的情況。家長們常常早上8點左右就給老師打電話,提出一些特殊需要。

老師會接到家長對他的各種要求。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要他把所有孩子的情況都跟各自的家長敘述一遍。因為老師白天不能打電話,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一一與各位家長溝通,每次一打起來就要打個一小時左右。粗略算下來,這位老師的工作量是多少呢?至少要打四十小時的電話。

大家能不能給予老師一些關懷與體諒?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嗎?難道教育僅僅是老師的責任嗎?家長難道可以將所有的責任都轉嫁到我們的老師身上嗎?

我認為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所有人的反思。

故事5:家長誤區——溺愛

下面我要講的最後一個故事也許有點極端,但是確實發生過。這個孩子每天早上是不來上學的,因為他要睡到自然醒。

自然醒的概念是什麼呢?家長給出的答案是八點半到九點半之間。可是學校的時間安排是早上八點正式上課。

無奈之下,老師只得和家長坐下來談一談。誰曾想,家長的態度也很明確:之前的晨誦不會參加,讓孩子睡覺是家長的權利,但是如果孩子落課則是老師的錯誤。談話並沒有起到作用,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了一個學期。

在這中間,這個小朋友還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在我們的趣味運動會上,上場以前家長拿著水瓶,讓他喝口水再去。孩子因為怕耽誤班裡的比賽成績,並不想這樣做。在家長再三地要求下,孩子無助地哭了。因為他不知道該往前跑,還是聽家長的話喝水。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五個教育小故事。也許,這五個故事不能全面地代表目前教育出現的問題,從教育學上講可能也不一定對。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出一些問題與困惑。

大多數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都知道要配合學校,或者說和學校一起來做。當然完全配合也不一定絕對的正確。

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長到底該怎麼辦?是一味地推卸責任、放任不管還是盲目跟從?

我相信,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深思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