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公一邊遞給外婆黃金豆腐一邊與我們說到工藝製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讓其加熱之後,慢慢把熱氣氳上來,這樣豆腐就暈染上了松木的香氣。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公一邊遞給外婆黃金豆腐一邊與我們說到工藝製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讓其加熱之後,慢慢把熱氣氳上來,這樣豆腐就暈染上了松木的香氣。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冒著熱氣的含有松木香氣的豆腐令人飢腸轆轆。松木原本香氣十足,很早就被入藥,這樣拿來燻烤食物,不僅僅是天然的香料,也對身體起到了保健作用。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公一邊遞給外婆黃金豆腐一邊與我們說到工藝製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讓其加熱之後,慢慢把熱氣氳上來,這樣豆腐就暈染上了松木的香氣。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冒著熱氣的含有松木香氣的豆腐令人飢腸轆轆。松木原本香氣十足,很早就被入藥,這樣拿來燻烤食物,不僅僅是天然的香料,也對身體起到了保健作用。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坐在一旁認真翻面,竟不覺熱氣的滾燙。"我們農人皮膚粗糙,這點熱氣一點兒都不算什麼。"等薰好後,外公便接過外婆遞來的黃金豆腐,他們的默契與日常的和笑言歡一樣,染上一層溫馨的氣氛。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公一邊遞給外婆黃金豆腐一邊與我們說到工藝製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讓其加熱之後,慢慢把熱氣氳上來,這樣豆腐就暈染上了松木的香氣。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冒著熱氣的含有松木香氣的豆腐令人飢腸轆轆。松木原本香氣十足,很早就被入藥,這樣拿來燻烤食物,不僅僅是天然的香料,也對身體起到了保健作用。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坐在一旁認真翻面,竟不覺熱氣的滾燙。"我們農人皮膚粗糙,這點熱氣一點兒都不算什麼。"等薰好後,外公便接過外婆遞來的黃金豆腐,他們的默契與日常的和笑言歡一樣,染上一層溫馨的氣氛。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熏製好的豆腐真的像一塊黃金,口感堅實,味道香爽,再蘸上醬或者辣椒醬,那滋味,別提有多帶勁了。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公一邊遞給外婆黃金豆腐一邊與我們說到工藝製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讓其加熱之後,慢慢把熱氣氳上來,這樣豆腐就暈染上了松木的香氣。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冒著熱氣的含有松木香氣的豆腐令人飢腸轆轆。松木原本香氣十足,很早就被入藥,這樣拿來燻烤食物,不僅僅是天然的香料,也對身體起到了保健作用。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坐在一旁認真翻面,竟不覺熱氣的滾燙。"我們農人皮膚粗糙,這點熱氣一點兒都不算什麼。"等薰好後,外公便接過外婆遞來的黃金豆腐,他們的默契與日常的和笑言歡一樣,染上一層溫馨的氣氛。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熏製好的豆腐真的像一塊黃金,口感堅實,味道香爽,再蘸上醬或者辣椒醬,那滋味,別提有多帶勁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每次吃豆腐的時候,外公總是習慣自己掰一半並把另一半遞給外婆。

初秋的小院,一陣風吹過來,山野的味與家常的味濃濃交織在一起……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公一邊遞給外婆黃金豆腐一邊與我們說到工藝製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讓其加熱之後,慢慢把熱氣氳上來,這樣豆腐就暈染上了松木的香氣。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冒著熱氣的含有松木香氣的豆腐令人飢腸轆轆。松木原本香氣十足,很早就被入藥,這樣拿來燻烤食物,不僅僅是天然的香料,也對身體起到了保健作用。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坐在一旁認真翻面,竟不覺熱氣的滾燙。"我們農人皮膚粗糙,這點熱氣一點兒都不算什麼。"等薰好後,外公便接過外婆遞來的黃金豆腐,他們的默契與日常的和笑言歡一樣,染上一層溫馨的氣氛。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熏製好的豆腐真的像一塊黃金,口感堅實,味道香爽,再蘸上醬或者辣椒醬,那滋味,別提有多帶勁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每次吃豆腐的時候,外公總是習慣自己掰一半並把另一半遞給外婆。

初秋的小院,一陣風吹過來,山野的味與家常的味濃濃交織在一起……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與外公常年居住在這個村落,沒有去過遠方,而正是他們這種樸素的精神令活在富足的年代的我們進行了一些反思。

如果說他們給身邊的人做了多少次黃金豆腐,恐怕連他們都不記得,兒女早已習慣市場上的各色食物,但仍記得外婆這碗黃金豆腐的味道。

"

每當秋季來臨,滿山遍野的梔子花便結果成黃梔子,這個時候,外婆便開始前往山上採摘金燦燦的黃梔子用以製作黃金豆腐。這道黃金豆腐的菜伴隨幾代人的記憶,是胃間的暖色,是樸素的山居人家特有的風味。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六歲了,身體卻很硬朗。一副慈祥溫暖的面容,幹練的短髮顯得特別有精神。"現在很少人會做黃金豆腐羅。"見到我們前來採訪,外婆坐在自家長長的木板凳上溫和地與我們交談,語氣中又帶有一絲兒無奈,但說到自己與黃金豆腐的故事卻有說不完的話。

在自給自足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縉雲山區的食物全部來自山靈,這也因為縉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幽深的樹木緊緊環繞村莊,細水川流穿梭在山野田間,花草叢生,流水潺潺。外婆是從小看著母親和奶奶取山間之水,用家中獨特的祕方把家常的美味加工出來的,六七歲起開始與家人上山採摘黃梔子。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外婆成家後,外公也是一個地道的縉雲人,喝當地的水,吃當地的山野蔬菜長大。兩人常常在一起製作黃金豆腐,有時給自己做,有時是為了給遠方的兒女做,黃金豆腐逐漸變成了一根紐帶,傳達著細膩的、不可言傳的暖意。它是外婆與兒女間的情感溝通樞紐,也是外婆與外公之間親暱的家常日話。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食物也不再是單一的,大批外來的食物湧入,甚至一些轉基因糧食一起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此後,村裡也鮮有人再自己做原汁原味的黃金豆腐來吃,而外婆與外公卻一直堅持了下來。他們有對食物的偏好,來源於在縉雲土生土長積累起來的基因。這份基因的底色背後,大概也是他們對縉雲食物深沉的熱愛及對山靈的敬畏吧。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當人們吃到外婆與外公親手做的黃金豆腐的時候,就會對他們的手藝讚不絕口。甚至,有時過節,鄰家的女兒回家探親想要吃地道的黃金豆腐,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他們總是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就在院子裡架上桌椅,備好食材,一步一步認真地做起來。

看著和日常豆腐完全不同的工藝,拍攝人員也有些好奇,便向外婆請教。果然,製作黃金豆腐的水源、用料及時間均大有講究。以及黃金豆腐所使用的原料——草木灰及黃梔子,均來源於縉雲新建鎮夏家畈村這個人傑地靈的村落的饋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草木灰是農人自家種植的稻幹燃燒的灰燼收集而成。稻草本身性溫,味甘平,具有寬中下氣,利溼,行淤止血,消食積的作用。稻葉含類似花葯黃質和蒲公英黃質的色素,莖、葉含少量還原糖和蔗糖。更有報道闡述,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所以,旦凡稻草含有的礦物質元素,草木灰幾乎都含有。關鍵是,草木灰吸水性強,豆腐被吸掉水份後吃起來口感特別勁道、豆香四溢,而且比水豆腐更加容易儲存。所以,草木灰自然成為了製作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黃梔子是野梔子花的果實。等到梔子花潰敗,再過數月的山靈的滋養,梔子花的樹尖慢慢冒出黃梔子,採摘的時候不能讓果實落了霜,所以,五月的梔子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最適宜採摘。

黃梔子,治熱消渴,藥用價值高。放入豆腐之中,口感清爽,也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一邊與我們認真地講述一邊不停地往切成長條狀的豆腐上灑草木灰,"要讓其充分吸收豆腐才好吃。"經驗在她手上就是家常的語言,雖然看起來簡單的一個流程,外婆卻反反覆覆做了很多次。"再掩埋上一夜就好了。"等充分均勻後,外婆與外公一起把草木灰摻雜著的豆腐放置院落的一角。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兒女很喜歡吃,所以一直保留著做這個豆腐的習慣。"說起兒女,外婆一臉自豪,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均在大城市落戶,"他們很少回家,但一旦回來,就希望吃我和老伴自己做的飯菜。"

"那是媽媽的味道。"

當問及兒女會不會做黃金豆腐的時候,外婆搖搖頭:"現在年輕人哪有耐心做這些,連地都沒有人種了,哪像我們小時候那麼野,動不動就往山上跑……"外婆的語言裡傳達著時代不自覺的變化。物質富足的當下,人們逐漸遠離天然的東西。那些,原本來源於自然饋贈的良物,人們正在與它們保持著一層隔閡。這是某種消逝。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第2天, 外婆與外公早早起床,一起到隔壁的溪水裡清洗被草木灰埋了一夜的豆腐。溪水清澈,溪道兩旁長滿了蔥蘢茂盛的樹。"我們這一輩人是喝純天然的山泉長大的。"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淘洗完後,外婆把洗乾淨的豆腐放進稻草水的鍋種煮。這一個流程,是為了更進一步清洗掉豆腐表面的殘留物。出鍋加了鹽的豆腐顯得特別鮮嫩,再往上面裹上一層原先碾碎的調配好的山枝花汁,充分搖均勻。這樣,黃金豆腐金燦燦的形色立馬就出來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豆腐一定要加鹽,這樣保持的時間才能夠長久。"外公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道。

搖均勻之後,外公把金燦燦的豆腐端進用竹子搭起來的小屋,外婆把溼稻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架子上。這個燻烤的工序是重中之重,也是黃金豆腐做的好不好吃的關鍵。"溼稻草可以更好控制豆腐的薰染程度。"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公一邊遞給外婆黃金豆腐一邊與我們說到工藝製作的工序。炭火也是取之自然,再加上松木粉,讓其加熱之後,慢慢把熱氣氳上來,這樣豆腐就暈染上了松木的香氣。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冒著熱氣的含有松木香氣的豆腐令人飢腸轆轆。松木原本香氣十足,很早就被入藥,這樣拿來燻烤食物,不僅僅是天然的香料,也對身體起到了保健作用。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坐在一旁認真翻面,竟不覺熱氣的滾燙。"我們農人皮膚粗糙,這點熱氣一點兒都不算什麼。"等薰好後,外公便接過外婆遞來的黃金豆腐,他們的默契與日常的和笑言歡一樣,染上一層溫馨的氣氛。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熏製好的豆腐真的像一塊黃金,口感堅實,味道香爽,再蘸上醬或者辣椒醬,那滋味,別提有多帶勁了。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每次吃豆腐的時候,外公總是習慣自己掰一半並把另一半遞給外婆。

初秋的小院,一陣風吹過來,山野的味與家常的味濃濃交織在一起……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外婆與外公常年居住在這個村落,沒有去過遠方,而正是他們這種樸素的精神令活在富足的年代的我們進行了一些反思。

如果說他們給身邊的人做了多少次黃金豆腐,恐怕連他們都不記得,兒女早已習慣市場上的各色食物,但仍記得外婆這碗黃金豆腐的味道。

長得像金條的豆腐,工藝複雜,當地只有兩戶人家會做了

只是外婆和她的黃金豆腐,曾經是偏遠的山居人家家家不可或缺的美食,如今卻在鉅變的時代中逐漸沉默,或者有一天,它會不會淡遠人們的視野,逐步消逝?

如果說黃金豆腐是時代的溫暖,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讓其消失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