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山川網:提到廣東,人們首先想到的,永遠都是兩座超級城市廣州和深圳。再往外延伸,就是與珠三角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那麼身為中國最頂級的城市群之一,珠三角中有實力的城市,難道僅有以上幾座麼?顯然不是,只不過是在群星璀璨的區域內,有些城市的光輝被遮擋了一些而已。

珠江東岸的東莞,就是這樣一座實力極其雄厚的城市。東莞是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 、新一線城市之一。作為為“廣東四小虎”之首,東莞長期以來最為人熟知的名字是“世界工廠”。


東莞的外來人口比例到底有多高?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作為廣東乃至中國的製造業代表城市,2010年是東莞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雙節點年份。和全國GDP在2010年最後一次實現兩位數增長一樣(10.6%),東莞的經濟發展也在2010年全面轉折。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2006~2018年東莞市GDP增速變化趨勢圖


2009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當年度GDP直接從14%跌落至5.3%,工廠倒閉潮席捲整個東莞。對於其他城市而言,經濟轉型升級是“擠水分”,可以慢慢來;但對於東莞而言經濟轉型升級是背水一戰,非生即死。

隨之而來的,就是城市常住人口的波動。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1990~2017年東莞市常住人口變化趨勢圖


從2014年到2018年,東莞的常住人口數據變化不可為不“驚心動魄”:2014年834.31萬、2015年825.41萬、2016年826.14萬、2017年834.25萬、2018年839.22萬。從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出現一次“下探”之後,形成一個“V”型反轉的形態,一直到去年達到839.22萬的城市歷史人口峰值。

對比珠三角城市,目前東莞人口數量僅次於廣州、深圳,位列地級市第一。而放眼全國,東莞也與南京(常住人口為843.62萬人)、寧波(常住人口為820.2萬人)等城市相當。

2017年末,東莞市全社會從業人員660.39萬人,與1978年的54.97萬人相比,增加605.42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5.52萬人,年均增長6.58%。其中,城鎮在崗職工由1978年的8.20萬人增加至2017年的237.16萬人,年均增長9.0%。2017年東莞市城鎮在崗職工佔全省的12.5%,緊隨深圳、廣州之後,全省排名第三。

我們不妨再把時間維度拉得更大一些,看看改革開放以來東莞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迅速發展:東莞市1982年常住人口只有115.30萬人,2017年增長至834.25萬人,35年間增加了719.0萬人,年均增長高達6.0%。2017年,東莞常住人口已達83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11萬人,佔比僅25%。

城市外來人口體量排行榜中,東莞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三座一線城市位居全國第四,比第五位的廣州外來人口體量還高出了一百餘萬。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2017年中國城市外來人口數量20強排行榜


城市外來人口占比排行榜中,東莞高居第一。外來人口占比常住人口超過75%,也就意味著在東莞每4個常住人口中,就有3個是外來人口,僅有1個是本地戶籍人口。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2017年中國城市外來人口占比20強排行榜


這樣的數據無疑是令人驚歎的,要知道向來以外來人口眾多全國聞名的四大一線城市,深圳為67.71%,上海為40.08%,廣州為38.01%,北京為37.28%。其中僅有深圳的佔比能夠於東莞相近,其餘三城佔比幾乎僅有東莞的一半。

在2018年2月份廣東省政府推出的《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中,東莞、佛山二市被定義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規模等級500-1000萬之間),僅次於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城市規模等級≥1000萬)。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廣東全省城鎮規模等級結構


而在長期與珠三角對標的長三角地區,2016年5月份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對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規模等級進行了劃分。

在這一文件中,長三角地區的特大城市僅南京一城,其餘熱門經濟強市如杭州、合肥、蘇州均被列入“Ⅰ類大城市”之列。所以部分網友在比較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城市群中,發表了佛山、東莞城市規模等級還要高過杭州、蘇州的感慨。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規模等級


事實上,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兩份文件使用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是不同的。廣東省這份劃分標準為“城市人口”,而長三角城市群這份劃分標準則為“城區人口”,兩者不能混為一談。關於這點,我們在先前的一些推文中也進行過相關的介紹。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廣東省在設置最新的區域城市人口規模等級標準時,沒有采用最新的“城區人口”體量劃分法,還是採用了相對傳統的“城市人口”體量劃分法呢?這一點,就要說廣東省內,部分地級市特殊的城市區劃格局了。


東莞為什麼不設置行政區?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要想區分城區人口和郊區人口,首先需要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城市需要設置行政區。如果在城市的行政區劃中原本就沒有“區”一級的區劃,那麼自然也就無法判斷城區人口和非城區人口的體量。

眾所周知,中國絕大多數地級市,都是下設行政區進行區劃與管理的。但是也有極個別城市比較例外,雖然是地級級別,但卻不設置市轄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文獻中,直轄市以外的市被分為了“設區的市”與“不設區的市”,其中不設區的市包括民間俗稱的縣級市和直筒子市(即沒有設區的地級市)。

1982年憲法頒佈後,曾經出現的直筒子市有:

湖北沙市,1983年升格為地級市,1994年與荊州地區合併為荊沙市(1996年改稱荊州市)後始設區。

湖北鄂州市,1983年升格為地級市,1984年始設區。

廣西北海市,1983年升格為地級市,1984年始設區。

廣東深圳市,1990年始設區(此前為辦事處,非正式區建制)。

廣東珠海市,1984年始設區(另轄斗門縣)。

廣東韶關市,1984年始設區(另轄曲江縣)。

海南海口市,1986年升格為地級市,1990年始設區。

雲南東川市,20世紀50年代升格為地級市,1998年撤消改設昆明市東川區。

海南三亞市,1987年升格為地級市,2014年始設區。

山東日照市,1989年6月升格為地級市。1992年12月,設區帶縣。

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絕大多數的不設區地級市陸續推出了這一陣營。截至最新,中國的“直筒子市”僅剩下5個,分別是: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海南省的三沙市和儋州市、甘肅省的嘉峪關市,直接下轄鄉、鎮、街道。

而東莞之所以不設市,還在東莞設市前的行政沿革:1985年01月,東莞縣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同年09月撤消東莞縣,建立(縣級)東莞市。

1988年01月,升格為地級市,7月東莞市莞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成立,作為正縣級單位(東莞成立地級市之後計劃成立的第一個區,後被廣州當局反對,設區計劃夭折),管轄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和萬江區街道辦事處5個科級街道辦事處。

全國一共僅有的5個不設區地級市,廣東省即佔了兩個(東莞、中山),所以在設置省份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時,自然沒有辦法採用和長三角城市群一樣的“城區人口”分級法。

而沒有設轄區的東莞,又是如何進行區劃設定和管理的呢?我們還是以東莞為例。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根據最新的東莞市行政區劃顯示,2018年東莞共轄下32個街鎮。其中包括4個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東城街道、萬江街道);28個鎮(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企石鎮、橋頭鎮、東坑鎮、橫瀝鎮、常平鎮,虎門鎮、長安鎮、沙田鎮、厚街鎮,寮步鎮、大嶺山鎮、大朗鎮、黃江鎮,樟木頭鎮、謝崗鎮、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麻湧鎮、中堂鎮、高埗鎮、石碣鎮、望牛墩鎮、洪梅鎮、道滘鎮)。

一般而言,普通地級市的下轄行政區不超過10個,即使是北京、上海這樣的超級城市,各自的下轄行政區數量也不過也均為16個。東莞雖然不設區,但是住過直接管轄32個下級行政單位,也略顯過多。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所以,東莞的32個鎮街級行政區,是被進一步劃分入6個片區的。這6個片區,從某種意義上,就和普通地級市下轄的行政區有些相近了。它們分別是——

城區片區:莞城街道、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萬江街道、石碣鎮、高埗鎮;

水鄉新城片區:麻湧鎮、洪梅鎮、中堂鎮、望牛墩鎮、道滘鎮;

濱海片區:虎門鎮、長安鎮、厚街鎮、沙田鎮、東莞港開發區(濱海灣新區);

松山湖片區: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寮步鎮、大嶺山鎮、大朗鎮、松山湖高新區(生態園開發區);

東部產業園片區:常平鎮、黃江鎮、企石鎮、橋頭鎮、橫瀝鎮、謝崗鎮、東部工業園(銀瓶新區);

東南臨深片區:塘廈鎮、清溪鎮、樟木頭鎮、鳳崗鎮。


東莞的地理位置到底有多優越?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相關介紹,想必大家已經在之前已經有過了不少的瞭解。所以今天我們一筆帶過,我們來在以上大的城市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的都市圈。在珠三角城市群中,進一步分為廣佛肇都市圈、深莞惠都市圈和珠中江都市圈。機會難得,我們今天不妨都做下簡要介紹。

廣佛肇(都市圈)一體化由廣佛同城的概念發展而來,包括廣州市、佛山市、肇慶市。國土面積約為26232.1平方公里,2018年末人口總數達2400萬人。在分工定位上,廣州定位為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佛山定位為發揮產業優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肇慶定位為發揮資源優勢,增強發展動力。

深莞惠(都市圈)一體化即深圳、東莞、惠州三市在2009年先後三次召開三市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上所提出的再次攜手密切協作的提議。涉及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2014年汕尾、河源先後加入深莞惠經濟圈。

珠中江經濟圈是指由珠海、中山、江門三市地處珠江口西岸的地區,珠中江經濟圈南連澳門,北接廣佛都市區,東通(港珠澳大橋)香港,西承粵西地區,扼西江黃金航道出海口,是廣東省的重要門戶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一極。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東莞的區位優勢有多優越?

首先是無論是早期的珠三角城市群,還是後來的粵港澳大灣區,東莞始終都是核心成員。作為中國頂級(全球性)城市群的核心成員,東莞在天時上毋庸置疑十分出眾。

其次是即使是在城市聚合程度本身就十分突出的粵港澳大灣區中,東莞的位置依舊出類拔萃,一方面直接瀕臨珠江交通極其便利,另一方面位於大灣區中經濟實力更強的東岸。

最後是即使是在大灣區的東岸,東莞的優勢還是極為出眾,左連廣州、佛山,右連深圳、香港,這是四座城市毫無疑問是整個大灣區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四城,而東莞正好處於這個黃金通道的中心位置。


東莞的發展前景到底有多廣闊?

我們先不看東莞的前景,只看看東莞現在的實力。GDP數據、人口數據在先前的推送中大家都已經有所瞭解,我們不妨換個維度,看看東莞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的造福能力究竟如何。

在去年發佈的《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中,製造業大市東莞在富豪創造能力上表現出色,是大中華區富豪居住地(數量)排第十六位的城市。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如果說之於我個人最為期待的,還是要說未來大灣區城市軌道“大連通”時代,東莞區位優勢的進一步放大。

目前,東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還只有1條,即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該線覆蓋7個鎮區,運營里程37.8千米,共設車站15座,採用地鐵系統。

而據2017年8月東莞軌道交通官網信息顯示,東莞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3段,包括1號線一期工程、2號線三期工程和3號線一期工程,全長126.9千米。到2020年,東莞軌道交通將形成6條運營線路,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307.8千米,共設置車站84座,其中城市軌道間換乘樞紐車站8座,途經32個鎮區。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上面這份東莞城市對到交通規劃圖自然是僅供參考,因為目前網絡上關於東莞相關軌道交通規劃及建設的相關素材普遍更新度不是很好。

讓大家從這張素材圖片中參考的是什麼呢?是東莞的連接性。雖然網絡上關於東莞城市軌道交通的素材統一性稍差,但是無論哪一版本,基本上有一點都是共同的,就是左連廣州,右連深圳。而廣州與佛山,深圳與香港,則早已實現了城市軌道交通的連接,未來需要做的更多是進一步豐富線路和方便換乘。

而一旦實現了佛山、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的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這也就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最強明星城市陣營的徹底連通。而按照時間推算,等到城市軌道網建成的時候,基本上五市已經是3座超一線城市+2座新一線城市的超強經濟體。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而目前如果你打開地圖軟件,看到的關於東莞城市軌道交通最有趣的現象,莫過於在東莞下轄瀕臨珠江入海口的虎門鎮這個地方。這裡不僅僅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發生地,同時也是另外一個個城市軌道交通神奇景象的所在地。

圍繞著虎門鎮鎮中心並不太大的面積周圍,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廣州地鐵4號線、深圳地鐵11號線三線相望,兩兩之間的間距僅有十幾二十公里。這對於三座經濟強市而言,實在是“一步之遙”。

當然,上圖中深莞之間的交界地帶,必然是要通過城市軌道進行打通的,這是已經寫在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中的事情。而隔珠江相望的廣州南沙,是否會成為廣莞之間軌道交通的連接處,暫時還並不確定。因為在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最北端的東莞站,距離廣州增城區邊界最近處還不足4公里。


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同時接壤兩大一線城市,這座城市究竟多強


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廣州、深圳與東莞之間通過怎樣的線路走向進行連接打通,未來東莞的發展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

而相比未來,當下的東莞身上更值得中國諸多城市學習的,恐怕還是如何在遭遇經濟危機,GDP增速爆降,常住人口下滑的全面危局之後,臨危不亂,轉型攻堅,最終區域經濟不僅觸底反彈,產業結構還得到大幅優化提升的經驗。

按照第一財經的報道:過去10年,東莞的ODM(原始設計製造)+OBM(自有品牌生產)產品出口比重從2009年的40.8%提升至75.3%;內銷額從2009年的1541億元提升至3500多億元,翻了一倍以上。而曾經東莞經濟依賴起步的OEM(貼牌生產)企業,正在加速被淘汰升級。

東莞的硬實力之強,還體現在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上。截至2018年最新,東莞市高新企業數量已經達到5798家之多。這一數據,在國內已經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排名第五位。領先蘇州、杭州、天津、武漢、成都、南京等一系列新一線城市佼佼者。而這一數據,東莞正在快速上升之中。

東莞還是曾經的“世界工廠”,只不過東莞正在一點點揭下“中國代工”的標籤,貼上了“中國製造”的新標。不經風雨,哪見彩虹。東莞如此,中國所有城市亦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