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0年,國家批覆湖北省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同時期或相近時期獲批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有長沙、鄭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官方文獻記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由此湖北省會武漢市躋身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全國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序列。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所在地,擔負著引領實現中部崛起的偉大復興願景,必須著力區域性第一強省建設,提升全省整體的創新力、輻射力、影響力,構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支點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襄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形成經濟隆起連綿帶,以至於全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011年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這是當時全省域範圍內首個公開提出對標國際展望全球的城市新區發展計劃,東津新區的戰略規劃與湖北省整體發展“不謀而合”般的對接,成為促進省域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襄陽的重要推力。因此,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湖北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0年,國家批覆湖北省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同時期或相近時期獲批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有長沙、鄭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官方文獻記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由此湖北省會武漢市躋身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全國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序列。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所在地,擔負著引領實現中部崛起的偉大復興願景,必須著力區域性第一強省建設,提升全省整體的創新力、輻射力、影響力,構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支點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襄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形成經濟隆起連綿帶,以至於全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011年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這是當時全省域範圍內首個公開提出對標國際展望全球的城市新區發展計劃,東津新區的戰略規劃與湖北省整體發展“不謀而合”般的對接,成為促進省域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襄陽的重要推力。因此,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湖北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新區的設立不僅是襄陽、鄂西北地區統籌發展的突破點,也是帶動襄十隨城市群經濟快速的核心,獲得湖北省級層面的批覆就已表明支持鄂西區域發展的態度。該區以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圍繞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編制了《襄陽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東津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東津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等一系列規劃方案,堅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系統推進、長期努力”的思路,高水平編制東津新區規劃。

2012年08月17日,湖北省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決定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湖北省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同年10月22日,湖北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

那一年,襄陽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著力推進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引領襄十隨區域協同經濟發展。我們更欣喜地看到,湖北省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之間的合作,已在我國區域合作機制創新中形成新的突破。襄陽市圍繞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正在著力壯大全市在鄂豫陝毗鄰區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影響力,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此來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0年,國家批覆湖北省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同時期或相近時期獲批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有長沙、鄭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官方文獻記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由此湖北省會武漢市躋身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全國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序列。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所在地,擔負著引領實現中部崛起的偉大復興願景,必須著力區域性第一強省建設,提升全省整體的創新力、輻射力、影響力,構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支點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襄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形成經濟隆起連綿帶,以至於全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011年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這是當時全省域範圍內首個公開提出對標國際展望全球的城市新區發展計劃,東津新區的戰略規劃與湖北省整體發展“不謀而合”般的對接,成為促進省域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襄陽的重要推力。因此,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湖北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新區的設立不僅是襄陽、鄂西北地區統籌發展的突破點,也是帶動襄十隨城市群經濟快速的核心,獲得湖北省級層面的批覆就已表明支持鄂西區域發展的態度。該區以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圍繞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編制了《襄陽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東津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東津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等一系列規劃方案,堅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系統推進、長期努力”的思路,高水平編制東津新區規劃。

2012年08月17日,湖北省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決定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湖北省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同年10月22日,湖北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

那一年,襄陽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著力推進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引領襄十隨區域協同經濟發展。我們更欣喜地看到,湖北省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之間的合作,已在我國區域合作機制創新中形成新的突破。襄陽市圍繞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正在著力壯大全市在鄂豫陝毗鄰區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影響力,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此來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3年5月9日,武漢市代表團到襄陽考察時表示,東津新區將在襄陽發展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東津新區和老城連為一體,襄陽絕對是區域內不可爭議的中心城市,“這個氣魄、這個魄力、這個膽略值得我們好好學習。”2013年,襄陽經濟總量位列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第八名,領先於山西省會太原市但次於同類城市中的洛陽、宜昌兩個非省會城市。但是,這一年度全市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相比宜昌僅0.1個百分點的差額,排在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增速榜第六位。

2014年2月15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總部科研辦公大樓項目在東津新區開工。該項目投資3億元,是東津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總部項目。

近年來,東津新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用“一核四區”戰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該區著力打造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併成立4個園區辦公室,按照“五個一”標準,“保姆式”服務園區項目,全力營造親商、重商、惠商的良好投資環境。

"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0年,國家批覆湖北省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同時期或相近時期獲批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有長沙、鄭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官方文獻記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由此湖北省會武漢市躋身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全國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序列。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所在地,擔負著引領實現中部崛起的偉大復興願景,必須著力區域性第一強省建設,提升全省整體的創新力、輻射力、影響力,構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支點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襄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形成經濟隆起連綿帶,以至於全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011年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這是當時全省域範圍內首個公開提出對標國際展望全球的城市新區發展計劃,東津新區的戰略規劃與湖北省整體發展“不謀而合”般的對接,成為促進省域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襄陽的重要推力。因此,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湖北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新區的設立不僅是襄陽、鄂西北地區統籌發展的突破點,也是帶動襄十隨城市群經濟快速的核心,獲得湖北省級層面的批覆就已表明支持鄂西區域發展的態度。該區以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圍繞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編制了《襄陽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東津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東津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等一系列規劃方案,堅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系統推進、長期努力”的思路,高水平編制東津新區規劃。

2012年08月17日,湖北省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決定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湖北省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同年10月22日,湖北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

那一年,襄陽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著力推進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引領襄十隨區域協同經濟發展。我們更欣喜地看到,湖北省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之間的合作,已在我國區域合作機制創新中形成新的突破。襄陽市圍繞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正在著力壯大全市在鄂豫陝毗鄰區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影響力,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此來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3年5月9日,武漢市代表團到襄陽考察時表示,東津新區將在襄陽發展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東津新區和老城連為一體,襄陽絕對是區域內不可爭議的中心城市,“這個氣魄、這個魄力、這個膽略值得我們好好學習。”2013年,襄陽經濟總量位列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第八名,領先於山西省會太原市但次於同類城市中的洛陽、宜昌兩個非省會城市。但是,這一年度全市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相比宜昌僅0.1個百分點的差額,排在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增速榜第六位。

2014年2月15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總部科研辦公大樓項目在東津新區開工。該項目投資3億元,是東津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總部項目。

近年來,東津新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用“一核四區”戰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該區著力打造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併成立4個園區辦公室,按照“五個一”標準,“保姆式”服務園區項目,全力營造親商、重商、惠商的良好投資環境。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7年,襄陽GDP突破4000億大關並超越宜昌市,再次成為全省經濟第二強市。城市建成區、城市建成區人口、地區生產總值等三項重要指標均位居全省同類城市首位,其中,經濟總量晉位至中部六省同類城市第二位。

2018年,國家層面批覆《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到支持襄陽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當前,全市十多條國道和若干高速公路、省道已構建出現代化公路網,襄陽北站和擬命名襄陽東站的東津高鐵站躋身不同領域的全國最大站點之一。

在中央商務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中化六建、市規劃展示館已建成運營,省交投襄陽發展中心等項目建設順利。在文化旅遊示範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遊娛樂業,華僑城文化旅遊示範區項目快速推進。在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國家電網鄂西北運維中心一批工業項目建設順利,大灣區(襄陽)產業園一期滿園。

目前,東津新區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產業園已有多家高質量現代化製造企業。該園區已入駐企業18家,總投資300多億元,基本形成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

"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0年,國家批覆湖北省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同時期或相近時期獲批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有長沙、鄭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官方文獻記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由此湖北省會武漢市躋身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全國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序列。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所在地,擔負著引領實現中部崛起的偉大復興願景,必須著力區域性第一強省建設,提升全省整體的創新力、輻射力、影響力,構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支點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襄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形成經濟隆起連綿帶,以至於全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011年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這是當時全省域範圍內首個公開提出對標國際展望全球的城市新區發展計劃,東津新區的戰略規劃與湖北省整體發展“不謀而合”般的對接,成為促進省域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襄陽的重要推力。因此,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湖北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新區的設立不僅是襄陽、鄂西北地區統籌發展的突破點,也是帶動襄十隨城市群經濟快速的核心,獲得湖北省級層面的批覆就已表明支持鄂西區域發展的態度。該區以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圍繞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編制了《襄陽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東津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東津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等一系列規劃方案,堅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系統推進、長期努力”的思路,高水平編制東津新區規劃。

2012年08月17日,湖北省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決定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湖北省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同年10月22日,湖北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

那一年,襄陽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著力推進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引領襄十隨區域協同經濟發展。我們更欣喜地看到,湖北省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之間的合作,已在我國區域合作機制創新中形成新的突破。襄陽市圍繞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正在著力壯大全市在鄂豫陝毗鄰區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影響力,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此來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3年5月9日,武漢市代表團到襄陽考察時表示,東津新區將在襄陽發展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東津新區和老城連為一體,襄陽絕對是區域內不可爭議的中心城市,“這個氣魄、這個魄力、這個膽略值得我們好好學習。”2013年,襄陽經濟總量位列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第八名,領先於山西省會太原市但次於同類城市中的洛陽、宜昌兩個非省會城市。但是,這一年度全市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相比宜昌僅0.1個百分點的差額,排在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增速榜第六位。

2014年2月15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總部科研辦公大樓項目在東津新區開工。該項目投資3億元,是東津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總部項目。

近年來,東津新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用“一核四區”戰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該區著力打造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併成立4個園區辦公室,按照“五個一”標準,“保姆式”服務園區項目,全力營造親商、重商、惠商的良好投資環境。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7年,襄陽GDP突破4000億大關並超越宜昌市,再次成為全省經濟第二強市。城市建成區、城市建成區人口、地區生產總值等三項重要指標均位居全省同類城市首位,其中,經濟總量晉位至中部六省同類城市第二位。

2018年,國家層面批覆《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到支持襄陽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當前,全市十多條國道和若干高速公路、省道已構建出現代化公路網,襄陽北站和擬命名襄陽東站的東津高鐵站躋身不同領域的全國最大站點之一。

在中央商務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中化六建、市規劃展示館已建成運營,省交投襄陽發展中心等項目建設順利。在文化旅遊示範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遊娛樂業,華僑城文化旅遊示範區項目快速推進。在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國家電網鄂西北運維中心一批工業項目建設順利,大灣區(襄陽)產業園一期滿園。

目前,東津新區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產業園已有多家高質量現代化製造企業。該園區已入駐企業18家,總投資300多億元,基本形成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襄陽因控扼南北的獨特地理優勢,成為南北經濟的大通道,商業之盛延續千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興建的漢丹、焦柳、襄渝3條鐵路交會於此,運營里程達330公里,使襄陽一躍成為連接鄂、渝、陝、豫等地的重要鐵路樞紐。“東津高鐵站項目的建成,高鐵的開通,將進一步打通襄陽經濟發展‘經脈’,鞏固並提升襄陽的交通樞紐地位。”市鐵路辦負責人豐志農介紹說,在我市的城市規劃佈局中,東津高鐵站擁有三大重要功能:

(一)國家高鐵網重要樞紐。東津高鐵站既是漢十、鄭萬高鐵的重要節點,也將成為福州至銀川、呼和浩特至南寧、北京至昆明、上海至成都四條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樞紐。

(二)城市綜合交通樞紐。東津高鐵站既是鐵路高速客運樞紐,也是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的交會點和集散地。通過高鐵站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設,東津高鐵站將成為集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長途客運、出租車、社會車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對接。

(三)未來城市大型綜合商圈。高鐵站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城市門戶,東津高鐵站的建設,將帶動周邊區域快速發展,成為以商務辦公、商業貿易及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核心,科教文化、生態居住、旅遊娛樂相配套的城市綜合商圈。

"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0年,國家批覆湖北省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同時期或相近時期獲批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有長沙、鄭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官方文獻記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由此湖北省會武漢市躋身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全國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序列。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所在地,擔負著引領實現中部崛起的偉大復興願景,必須著力區域性第一強省建設,提升全省整體的創新力、輻射力、影響力,構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支點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襄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形成經濟隆起連綿帶,以至於全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011年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這是當時全省域範圍內首個公開提出對標國際展望全球的城市新區發展計劃,東津新區的戰略規劃與湖北省整體發展“不謀而合”般的對接,成為促進省域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襄陽的重要推力。因此,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湖北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新區的設立不僅是襄陽、鄂西北地區統籌發展的突破點,也是帶動襄十隨城市群經濟快速的核心,獲得湖北省級層面的批覆就已表明支持鄂西區域發展的態度。該區以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圍繞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編制了《襄陽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東津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東津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等一系列規劃方案,堅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系統推進、長期努力”的思路,高水平編制東津新區規劃。

2012年08月17日,湖北省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決定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湖北省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同年10月22日,湖北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

那一年,襄陽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著力推進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引領襄十隨區域協同經濟發展。我們更欣喜地看到,湖北省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之間的合作,已在我國區域合作機制創新中形成新的突破。襄陽市圍繞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正在著力壯大全市在鄂豫陝毗鄰區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影響力,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此來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3年5月9日,武漢市代表團到襄陽考察時表示,東津新區將在襄陽發展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東津新區和老城連為一體,襄陽絕對是區域內不可爭議的中心城市,“這個氣魄、這個魄力、這個膽略值得我們好好學習。”2013年,襄陽經濟總量位列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第八名,領先於山西省會太原市但次於同類城市中的洛陽、宜昌兩個非省會城市。但是,這一年度全市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相比宜昌僅0.1個百分點的差額,排在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增速榜第六位。

2014年2月15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總部科研辦公大樓項目在東津新區開工。該項目投資3億元,是東津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總部項目。

近年來,東津新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用“一核四區”戰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該區著力打造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併成立4個園區辦公室,按照“五個一”標準,“保姆式”服務園區項目,全力營造親商、重商、惠商的良好投資環境。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7年,襄陽GDP突破4000億大關並超越宜昌市,再次成為全省經濟第二強市。城市建成區、城市建成區人口、地區生產總值等三項重要指標均位居全省同類城市首位,其中,經濟總量晉位至中部六省同類城市第二位。

2018年,國家層面批覆《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到支持襄陽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當前,全市十多條國道和若干高速公路、省道已構建出現代化公路網,襄陽北站和擬命名襄陽東站的東津高鐵站躋身不同領域的全國最大站點之一。

在中央商務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中化六建、市規劃展示館已建成運營,省交投襄陽發展中心等項目建設順利。在文化旅遊示範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遊娛樂業,華僑城文化旅遊示範區項目快速推進。在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國家電網鄂西北運維中心一批工業項目建設順利,大灣區(襄陽)產業園一期滿園。

目前,東津新區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產業園已有多家高質量現代化製造企業。該園區已入駐企業18家,總投資300多億元,基本形成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襄陽因控扼南北的獨特地理優勢,成為南北經濟的大通道,商業之盛延續千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興建的漢丹、焦柳、襄渝3條鐵路交會於此,運營里程達330公里,使襄陽一躍成為連接鄂、渝、陝、豫等地的重要鐵路樞紐。“東津高鐵站項目的建成,高鐵的開通,將進一步打通襄陽經濟發展‘經脈’,鞏固並提升襄陽的交通樞紐地位。”市鐵路辦負責人豐志農介紹說,在我市的城市規劃佈局中,東津高鐵站擁有三大重要功能:

(一)國家高鐵網重要樞紐。東津高鐵站既是漢十、鄭萬高鐵的重要節點,也將成為福州至銀川、呼和浩特至南寧、北京至昆明、上海至成都四條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樞紐。

(二)城市綜合交通樞紐。東津高鐵站既是鐵路高速客運樞紐,也是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的交會點和集散地。通過高鐵站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設,東津高鐵站將成為集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長途客運、出租車、社會車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對接。

(三)未來城市大型綜合商圈。高鐵站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城市門戶,東津高鐵站的建設,將帶動周邊區域快速發展,成為以商務辦公、商業貿易及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核心,科教文化、生態居住、旅遊娛樂相配套的城市綜合商圈。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高鐵站項目總投資68.63億元,總建築面積64.56萬平方米,其中鐵路站房8萬平方米,站房配套設施13.49萬平方米;地方綜合交通配套工程43.07萬平方米。鐵路站場總規模9臺20線,採用站場、站房“雙高架”模式,佈局方式為全國地級市車站首例,建設規模位於全國地市級城市前列。

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襄陽華僑城文旅示範區城市設計》已獲批覆同意,東津大橋頭將建成一座新的文旅示範區。此次規劃的範圍東至內環東線,南至規劃亭候路,西至漢江大道,北至規劃東大溝路,總佔地面積924.64公頃。襄陽華僑城文化旅遊示範區項目預計總投資700億元,其中文化、旅遊、商業直接投資約100億元,將直接帶來近百億元的稅收,帶動相關產業近千億元的經濟增量,增加就業人數約2萬人,間接增加就業人數約10萬人。

襄陽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發展戰略上升為省級,標誌著襄陽在全省支點戰略中的地位,也為襄陽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襄陽定位上升為全省戰略,不僅凸顯了襄陽市在全省戰略發展的定位,省裡也將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推進襄陽市的跨越發展。同時,提升襄陽的城市定位,讓襄陽的跨越式發展更為迫切,讓建設“兩中心”、“兩帶增長極”、“四個襄陽”更加有底氣。

"

獲批設立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湖北支持襄陽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因在洞庭湖北而得湖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化有荊湖路、湖北路等稱謂,湖北之名可追溯至此為始矣。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故有荊湖北路所簡稱的湖北來代替荊湖道之稱。湖北是以在洞庭大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省亦簡稱為“鄂”。

舊時的省治之城鄂州在今時今日名為武漢,上世紀還曾是東亞大國行政、文化、商業、貿易、經濟中心之一。如今定級為副省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等四座直轄市僅相差半格,同屬於省級序列(副職),前者即四大直轄市是正省級城市。

然而,湖北省設立的第一城市新區並沒有在武漢市,也沒在荊州、宜昌。之所以提到荊州和宜昌,主要是因為這兩座城市在1980-2018這近四十年裡為全省做出過巨大貢獻,比如荊州曾與省內的襄陽一同上榜全國十大工業明星城市,工業實力一度位居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三強;而宜昌則是湖北省發展最快的地級市,自從三峽大壩開建,該市全方位綜合實力先後蓋過黃石、十堰、荊州、襄陽等省內經濟工業強市,意想不到的是其經濟總量居然領先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陽十多年,長期佔據全省經濟排行榜榜眼寶座,因城市建成區和城市常住人口等數據始終不及襄陽,標準城市排名位居全省第三。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0年,國家批覆湖北省武漢市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同時期或相近時期獲批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有長沙、鄭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官方文獻記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由此湖北省會武漢市躋身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全國大區域性中心城市序列。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所在地,擔負著引領實現中部崛起的偉大復興願景,必須著力區域性第一強省建設,提升全省整體的創新力、輻射力、影響力,構建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支點如襄十隨城市群中心城市襄陽,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形成經濟隆起連綿帶,以至於全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2011年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這是當時全省域範圍內首個公開提出對標國際展望全球的城市新區發展計劃,東津新區的戰略規劃與湖北省整體發展“不謀而合”般的對接,成為促進省域東西兩翼協同發展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襄陽的重要推力。因此,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湖北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新區的設立不僅是襄陽、鄂西北地區統籌發展的突破點,也是帶動襄十隨城市群經濟快速的核心,獲得湖北省級層面的批覆就已表明支持鄂西區域發展的態度。該區以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圍繞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編制了《襄陽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東津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東津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等一系列規劃方案,堅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系統推進、長期努力”的思路,高水平編制東津新區規劃。

2012年08月17日,湖北省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決定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湖北省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同年10月22日,湖北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

那一年,襄陽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著力推進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引領襄十隨區域協同經濟發展。我們更欣喜地看到,湖北省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之間的合作,已在我國區域合作機制創新中形成新的突破。襄陽市圍繞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正在著力壯大全市在鄂豫陝毗鄰區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影響力,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此來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3年5月9日,武漢市代表團到襄陽考察時表示,東津新區將在襄陽發展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東津新區和老城連為一體,襄陽絕對是區域內不可爭議的中心城市,“這個氣魄、這個魄力、這個膽略值得我們好好學習。”2013年,襄陽經濟總量位列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第八名,領先於山西省會太原市但次於同類城市中的洛陽、宜昌兩個非省會城市。但是,這一年度全市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相比宜昌僅0.1個百分點的差額,排在中部地區經濟20強市增速榜第六位。

2014年2月15日,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總部科研辦公大樓項目在東津新區開工。該項目投資3億元,是東津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總部項目。

近年來,東津新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用“一核四區”戰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該區著力打造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併成立4個園區辦公室,按照“五個一”標準,“保姆式”服務園區項目,全力營造親商、重商、惠商的良好投資環境。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2017年,襄陽GDP突破4000億大關並超越宜昌市,再次成為全省經濟第二強市。城市建成區、城市建成區人口、地區生產總值等三項重要指標均位居全省同類城市首位,其中,經濟總量晉位至中部六省同類城市第二位。

2018年,國家層面批覆《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到支持襄陽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當前,全市十多條國道和若干高速公路、省道已構建出現代化公路網,襄陽北站和擬命名襄陽東站的東津高鐵站躋身不同領域的全國最大站點之一。

在中央商務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中化六建、市規劃展示館已建成運營,省交投襄陽發展中心等項目建設順利。在文化旅遊示範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遊娛樂業,華僑城文化旅遊示範區項目快速推進。在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東津新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國家電網鄂西北運維中心一批工業項目建設順利,大灣區(襄陽)產業園一期滿園。

目前,東津新區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產業園已有多家高質量現代化製造企業。該園區已入駐企業18家,總投資300多億元,基本形成生物科技與大健康、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大數據、文化創意四大產業集群。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襄陽因控扼南北的獨特地理優勢,成為南北經濟的大通道,商業之盛延續千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興建的漢丹、焦柳、襄渝3條鐵路交會於此,運營里程達330公里,使襄陽一躍成為連接鄂、渝、陝、豫等地的重要鐵路樞紐。“東津高鐵站項目的建成,高鐵的開通,將進一步打通襄陽經濟發展‘經脈’,鞏固並提升襄陽的交通樞紐地位。”市鐵路辦負責人豐志農介紹說,在我市的城市規劃佈局中,東津高鐵站擁有三大重要功能:

(一)國家高鐵網重要樞紐。東津高鐵站既是漢十、鄭萬高鐵的重要節點,也將成為福州至銀川、呼和浩特至南寧、北京至昆明、上海至成都四條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樞紐。

(二)城市綜合交通樞紐。東津高鐵站既是鐵路高速客運樞紐,也是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的交會點和集散地。通過高鐵站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設,東津高鐵站將成為集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長途客運、出租車、社會車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對接。

(三)未來城市大型綜合商圈。高鐵站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城市門戶,東津高鐵站的建設,將帶動周邊區域快速發展,成為以商務辦公、商業貿易及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核心,科教文化、生態居住、旅遊娛樂相配套的城市綜合商圈。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東津高鐵站項目總投資68.63億元,總建築面積64.56萬平方米,其中鐵路站房8萬平方米,站房配套設施13.49萬平方米;地方綜合交通配套工程43.07萬平方米。鐵路站場總規模9臺20線,採用站場、站房“雙高架”模式,佈局方式為全國地級市車站首例,建設規模位於全國地市級城市前列。

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襄陽華僑城文旅示範區城市設計》已獲批覆同意,東津大橋頭將建成一座新的文旅示範區。此次規劃的範圍東至內環東線,南至規劃亭候路,西至漢江大道,北至規劃東大溝路,總佔地面積924.64公頃。襄陽華僑城文化旅遊示範區項目預計總投資700億元,其中文化、旅遊、商業直接投資約100億元,將直接帶來近百億元的稅收,帶動相關產業近千億元的經濟增量,增加就業人數約2萬人,間接增加就業人數約10萬人。

襄陽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發展戰略上升為省級,標誌著襄陽在全省支點戰略中的地位,也為襄陽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襄陽定位上升為全省戰略,不僅凸顯了襄陽市在全省戰略發展的定位,省裡也將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推進襄陽市的跨越發展。同時,提升襄陽的城市定位,讓襄陽的跨越式發展更為迫切,讓建設“兩中心”、“兩帶增長極”、“四個襄陽”更加有底氣。

湖北第一個新區所在地 經濟排位至全國50強,全省同類城市首位

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50 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第二位

除此之外,湖北省的政策導向增加襄陽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區域一體化,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將全面提升襄陽的地位和檔次。

強化對外開放在支點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的局面,緊扣省域副中心定位,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輻射作用,促進襄十隨城市群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積極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全面實施產學研對接,用好科技城、工研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等平臺,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優化“雙創”環境,加速構建協同、開放、共享、高效的創新創業生態。

整理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相關數據發現,2018年襄陽市經濟總量位居中西部地區第11名暨中西部地區同類城市第二位。次於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南昌、昆明、洛陽等十個城市,拋開一個直轄市和八個省會城市後,僅次於河南省洛陽市。就全國而言,襄陽經濟總量排位在前50名。

目前,襄陽在鞏固省域副中心城市果實的同時,加快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陽有條件、也有能力擔當,在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環保等方面多點發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打造美麗、暢通、創新、幸福、開放、活力的襄陽都市區,為富強湖北、創新湖北、產業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貢獻力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