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真的誤會孩子的謊言了!

大多數父母會發現,孩子開始出現“說謊”行為,大約是在三歲左右。五歲半以下孩子的說謊原因,通常可以簡單分成兩大類:

一種是編造不曾發生過的事;

另一種則是希望自己沒有做過某些行為以逃避懲罰,或是想要達成某些目的。

對不起,你真的誤會孩子的謊言了!

虛實不分的非事實性言語

虛實不分是學齡前孩子出現說謊行為的主要原因。三到五歲孩子正處於想象力快速發展的階段,尤其四歲半左右。在難以區分想象與真實世界的情況下,孩子常會編造 故事,說出與事實不符的內容,而且他們會認為自己所想象的事情是真的。

其實這些編造故事的背後,往往透露出孩子的期望。例如,明明沒去過迪斯尼樂園,卻跟同學說自己昨天去了迪斯尼樂園;或是告訴同學,他 在他家後院看到一頭好大的獅子,這些編造的故事都與想象力發展、對虛實分辨不清的能力有關。

三到五歲的孩子想象力豐富,當他們說出與事實不符的內容,並不是刻意說謊,而是認為想象世界是存在的。如果父母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將與事實不符的言語都視為說謊,就會覺得五歲半以下的孩子經常在說謊。

父母該怎麼辦?

對不起,你真的誤會孩子的謊言了!

參與想象但不鼓勵

五歲半以下的孩子出現這類說謊行為,絕大多數是因為虛實不分,所以父母不要把它當成偏差行為或人格問題來處理,應該以就事論事的態度來面對。通常孩子說出這種想象式言語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內心的期待,例如想去迪斯尼樂園、想看到很大的獅子。

可以告訴他:“你很想去迪斯尼樂園玩對不對?所以你想象了去迪斯尼樂園玩,那麼玩了些什麼……”我會先用很清楚的直述句,讓孩子知道他很希望去樂園玩,所以想象了自己去樂園玩,接著才問他玩些什麼,讓他在逐漸發展區辨虛實的過程裡,也感受到成人對他想象世界的尊重。

運用想象力將不存在的事物變成真實想象,是幼兒發展的重要特性。

父母一方面不能不處理,而導致日後孩子真的養成說謊習慣;一方面也要導引他了解想象力是珍貴的,大人喜歡他的想象力、願意參與。

上述處理方式的優點,在於孩子不會認為大人是在戳破他、指責他,甚至讓他感受到想象力是錯誤的。而大人在參與他的想象世界時,也達到鼓勵他發揮想象、幫助想象力發展的效果。等孩子五歲多之後,可以漸漸區分出真實和虛幻,這種非事實言語的出現,也就會逐漸遁形了。

相反的,如果大人劈頭就說:“你騙人,那是假的。”立刻給孩子貼標籤,在分不清真實與想象的階段,會讓他以為自己的想象是錯的,反而扼殺了想象力發展。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對不起,你真的誤會孩子的謊言了!

透過謊言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孩子說謊的另一種最常見原因,是基於“害怕被責罵,希望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所以他就認為真的沒有發生”的心理。例如,當孩子打破玻璃杯,他知道大人會生氣,因為害怕被懲罰,就希望是他人或他物打破的,而真的相信是如此。

還有是基於希望得到他想要的事物,例如為了想買太空超人的玩具,即使媽媽不答應,卻私下告訴爸爸已獲得媽媽的同意。

父母若發現,孩子經常說這類謊話,而且大多是因趨利避害而不敢說實話,大人必須先檢驗自己到底是以“抓謊”或是“強化說實話”的態度,來處理孩子這類型的謊言?

前者會讓孩子因為怕被抓,只好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繼續說謊。但後者,卻會讓孩子養成勇敢選擇說實話、而且負責任的習慣。所以大人要自我檢討:

為什麼孩子需要一天到晚說謊?是不是孩子成長的環境不能讓他產生安全說實話的信任感?是不是大人沒有提供鼓勵孩子說實話的環境?

因為一個在鼓勵說實話 (而非害怕被抓)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其實是敢於說實話的;但如果孩子發現每次說實話,只會捱罵捱打,他為了保護自己,自然會編織許多謊言以求得生存。父母應提供孩子一個敢說實話的安全環境,讓他不怕說實話、選擇說實話。

如何處理六歲以上孩子說謊?

三大處理步驟:同理→ 進入問題核心→ 傳達愛

從兒童發展理論來看,五歲以下的孩子還無法完全區辨想象和真實,不清楚自己是在說謊,他會把他想要發生或不想發生的事,當成是真的,並不真正瞭解說謊是錯誤的行為。不像六歲以上的孩子如果說謊,大多已經知道自己是蓄意在說謊,同時明白這是錯誤行為。

父母除了要直接指出說謊行為的錯誤外,同樣要以“同理孩子 → 切入事件問題核心 → 傳達愛”的基本步驟進行,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並懂得改以正確的方式面對問題。

我記得有一次,兒子國小二年級時曾對我說謊。原因是白天他和同學在學校作業還沒寫完,就躲在衣櫃放置間喂電子雞。老師發現後,要他們寫下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帶回家讓家長簽名。兒子擔心我們生氣,回家後拿一張小紙條來找我,說要看我怎麼簽名,我一時沒想太多,就在紙上籤了名。隔天老師跟我提起這件事,我一 臉茫然,隨後才瞭解事情的始末,老師也才發現那是假簽名。

這件事讓我非常生氣,但我還是靜下心來處理。我告訴兒子:

“昨天你拿了媽媽的假簽名,我知道你是怕被罵才這麼做。但你做錯了兩件事:第一是在不對的時間和場合玩電動玩具;第二是偽造文書,那是欺騙的行為。你知道自己做錯了嗎?”

接著我提出一個月不能玩電動玩具的自然結果處罰方式,並再一次明白的告訴他做錯了什麼。

最後我跟他說:“爸爸媽媽都非常愛你,儘管這件事你做錯了,讓我們很生氣和失望,但我們對你的愛,不會減少。”

開啟親子討論及對談的大門

對不起,你真的誤會孩子的謊言了!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若想要減少孩子說謊的機會,父母應該主動打開與孩子討論的大門。當孩子知道只要透過正向討論的方式,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是消除擔心害怕,自然不會倚賴說謊。

保持親子之間的良好對談應該從小開始,但即使孩子已經多次因為趨利避害而說謊,建立對談關係也永遠不嫌晚。父母要有耐心,讓孩子重新信任這種溝通模式,因為信任,而選擇說實話,自然就能改善說謊行為。

同時,父母也要找機會與孩子溝通,讓他認識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培養一定的自信。

最後也別忘記,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大人做錯事被孩子知道時,一定要誠實以對。尤其六歲以上孩子已經瞭解什麼是說謊,大人應該勇於承認錯誤行為。

當大人很誠實的面對錯誤,孩子也比較容易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如果希望孩子做個誠實的人,大人必須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正確行為來指引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