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狄仁傑 武則天 扶蘇 黃帝內經 慶陽那點事兒 慶陽那點事兒 2017-09-08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寧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東以子午嶺,南以涇河與陝西省相接,西北、東南分別與合水縣、西峰區及正寧縣相鄰,馬蓮河自北向南穿縣而過,為本縣最主要河流。寧縣東部為子午嶺山區,中西部為黃土塬區,主要分佈有早勝塬、南董志塬,春榮塬等。距黃陵160公里,西安200公里,蘭州510公里。扼甘、陝、寧三省之要衝,是三省結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窗口,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

寧縣現轄8鎮10鄉,25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1萬,其中農業人口25萬,城鎮面積18.5平方公里。寧縣是漢民族聚居的地區,兄弟民族及其人口均很少。全縣有漢族、回族、滿族等。

縣域總面積2633平方公里,耕地96萬畝,海拔860至1760米,地形複雜,山、川、塬交錯,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溼潤半溼潤氣候,溫潤適中,四季分明,年降水量574毫米,平均氣溫8.7°C,無霜期170天左右。

寧縣轄14鎮4鄉: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新莊鎮、盤克鎮、米橋鎮、良平鎮、中村鎮、太昌鎮、焦村鎮、春榮鎮、南義鄉、瓦斜鄉、金村鄉、九峴鄉、以及國營湘樂林業總場所管盤克,九峴,樑掌,桂花塬,羅山府,湘樂六個國營林場地界。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遠在2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從事種植、畜禽飼養、製陶等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活動。九龍河畔的董莊村,有一處距今約六千多年曆史的仰韻文化遺址,在這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炭化粟粒,是慶陽市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穀物。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境內橋山(即子午嶺)一帶活動,同北地人岐伯論醫,形成《祝由科》,進而被整理成《黃帝內經》,後世尊岐伯為醫學鼻祖,稱中醫為“岐黃之術”。黃帝原冢就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

扶蘇公子墓在寧縣新寧鎮樑高村發現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使京城咸陽與北疆保持聯絡,沿南北走向的子午嶺修築直道,即今"秦直道"遺址。當時擔任這項大工程的總指揮為蒙恬,太子扶蘇為監軍。秦始皇巡守時死於途中,趙高矯詔立二世胡亥為秦王、連下數道偽詔賜死太子付蘇。蒙恬懷疑有詐,建議回京弄清是非。二人自妥德回京,途至寧縣,又接幾道偽詔。扶蘇為避不孝之嫌,就自殺於寧縣、葬於今寧縣新寧鎮樑高村,該冢很大,民間又稱"太子冢"。

狄樑公碑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狄樑公碑是唐武則天時宰相狄仁傑廟碑。狄仁傑在武則天垂拱年間作過一年多寧州刺史,興利除弊,政績卓著。州人感其德政,為其立生祠,碑日:“德政碑”。宋范仲淹知環慶,祭寧州狄樑公廟,感其政績卓著,作記以表其事:“天地閉,孰將起焉?日月蝕,孰將廓焉?大廈僕,孰將起焉?神器墜,孰將舉焉?”評價甚高。明邊國柱將範文重刻於石,碑首篆書“唐狄樑公之碑”。碑原在廟咀坪,1983年將碑搬遷於縣博物館。狄仁傑在寧州影響很大,人們以其深化出了《狄仁傑騎青牛斬九龍》的神話故事。狄事範文,珠聯璧合,在寧縣歷史上交相生輝。

少年王孝錫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1925年,出生於寧縣太昌鎮的青年王孝錫在家鄉組織了“青年社”,在苦難深重的寧縣大地上建立起了第一個進步組織。 1927年,又與任鼎昌等人祕密成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太昌支部,宣傳革命真理,點燃隴東革命火種。

劉志丹與謝志長的塑像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1930年初,劉志丹、謝子長到寧縣一帶宣傳群眾,開展兵運活動和武裝鬥爭,創建革命根據地。1933年,寧縣先後建立起5支農民革命武裝隊伍。1934年,新寧縣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浴血奮戰,開闢了1000多平方公里、擁有3萬多人口的革命根據地。新寧縣根據的建立,把陝北、南樑和關中根據地連成一片,為北上抗日的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紅一師和紅四師的一部分駐防寧縣。

  寧縣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盛產小麥、玉米、油料、黃豆、小米等,尤以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備受推崇。寧縣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由於山水形勝的靈氣所致,出產的早勝曹杏、九龍金棗、黃甘桃、紅富士蘋果享譽國內外。果產品系列開發已成氣候,年加工杏脯、棗脯、桃脯等果製品20多種6000餘噸,有多種產品獲部、省級獎,銷往全國,走出國門。黃花菜產量居全市之首,質量為西北之冠,被外貿部命名為“西北特級金針菜”,榮獲出口產品榮譽證書。薄皮綿核桃具有仁飽、味香、含油量高的特點,備受外商歡迎,暢銷不衰。早勝牛名揚四海,是國家工商局註冊的名牌畜種。境內盛產各種中藥材,有69種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5種列入出口商品。生長在子午嶺密林深處的羊肚菌、黑木耳極其珍貴。新近探明,縣境西北部有油,東南部有煤,屬西峰油田和陝北煤礦的一部分,開發前景誘人。

寧縣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產品種類繁多。主要有香包、刺繡、剪紙、皮影、雕刻等十大類160多個品種,特別是石雕、皮影、刺繡被中國民俗專家靳之林授稱寧縣三絕。

寧縣刺繡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寧縣刺繡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寧縣刺繡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香包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香包展銷會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寧縣香包做工細,遠消海外有名氣。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寧縣皮影屬三絕,四人來把轎子抬。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湘樂有個龐清河,從小就把石雕學。

他的作品真不賴,老外看了都喜愛。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龐清河的作品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早勝曹杏脆又甜,加工杏脯能賺錢。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紅富士蘋果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黃柑桃,香又甜。

綠色無害又延年。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九龍金棗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大紅袍花椒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黃花菜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黃花菜

我的家鄉——甘肅寧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