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軍對75mm野戰炮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


鑑於一戰經驗,法軍將部隊的士氣視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軍高層堅持射速更快且更容易積攢數量的“75”小姐,以便在火力支援時能造成更大的氣勢。甚至得出詭異的結論,2發75mm炮彈對敵軍士氣的影響優於1發105炮彈。

這個理論的依據,可以追溯到前次戰爭的炮兵使用經驗。法軍炮兵總監路易斯-莫蘭更是在1936年的高級軍事委員會上聲稱:德軍因為炮兵發展從0開始,才裝備大量105mm榴彈炮。我們擁有的數千門75mm野戰炮,在上一次戰爭中已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軍對75mm野戰炮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


鑑於一戰經驗,法軍將部隊的士氣視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軍高層堅持射速更快且更容易積攢數量的“75”小姐,以便在火力支援時能造成更大的氣勢。甚至得出詭異的結論,2發75mm炮彈對敵軍士氣的影響優於1發105炮彈。

這個理論的依據,可以追溯到前次戰爭的炮兵使用經驗。法軍炮兵總監路易斯-莫蘭更是在1936年的高級軍事委員會上聲稱:德軍因為炮兵發展從0開始,才裝備大量105mm榴彈炮。我們擁有的數千門75mm野戰炮,在上一次戰爭中已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以保守著稱的路易斯-莫蘭



回看前次大戰,法軍也誒卻偏好由步兵師或更高級的主官負責指揮炮兵,以迅猛密集的炮彈考驗對方防線。這一傳統到1940年時卻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對任何指揮官而言,失去了對炮兵控制,就等於失去了對戰局的掌控。也是因為這個觀念作祟,法軍始終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戰術步炮協同體系。

1926年的法軍炮兵條例規定:應當極力避免將炮兵分散給下轄單位使用。指揮官要保證有足夠的炮彈,砸向敵軍的關鍵陣位。換言之,炮兵的射擊目標選擇基本由高級軍官決定。在前線苦戰的步兵,基本沒有話語權和控制權益。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軍對75mm野戰炮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


鑑於一戰經驗,法軍將部隊的士氣視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軍高層堅持射速更快且更容易積攢數量的“75”小姐,以便在火力支援時能造成更大的氣勢。甚至得出詭異的結論,2發75mm炮彈對敵軍士氣的影響優於1發105炮彈。

這個理論的依據,可以追溯到前次戰爭的炮兵使用經驗。法軍炮兵總監路易斯-莫蘭更是在1936年的高級軍事委員會上聲稱:德軍因為炮兵發展從0開始,才裝備大量105mm榴彈炮。我們擁有的數千門75mm野戰炮,在上一次戰爭中已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以保守著稱的路易斯-莫蘭



回看前次大戰,法軍也誒卻偏好由步兵師或更高級的主官負責指揮炮兵,以迅猛密集的炮彈考驗對方防線。這一傳統到1940年時卻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對任何指揮官而言,失去了對炮兵控制,就等於失去了對戰局的掌控。也是因為這個觀念作祟,法軍始終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戰術步炮協同體系。

1926年的法軍炮兵條例規定:應當極力避免將炮兵分散給下轄單位使用。指揮官要保證有足夠的炮彈,砸向敵軍的關鍵陣位。換言之,炮兵的射擊目標選擇基本由高級軍官決定。在前線苦戰的步兵,基本沒有話語權和控制權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 躲在塹壕內的法國步兵



1929年的梅斯炮兵學院的教案則宣稱:炮兵觀察員不需同前線部隊一併戰鬥,而是要在後方高點觀察敵軍動向。當前方部隊進攻受阻,觀察員會將消息傳給炮兵指揮官,由他來決定是否開火。後者繼續請求上級裁定是否增援。步兵的影響力自然是被完全剝奪。這樣一套複雜而機械的傳導體系,無疑浪費了大量時間。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陸軍對此並不感冒。1918年,擔任美國遠征軍司令的潘興將軍,就對僵化的法軍是嗤之以鼻。他自己也提出了更新的理念:儘量避免精確到秒的長時間火力準備,增加步兵與炮兵之間的協同能力,讓觀察員隨軍行進並可直接呼叫炮火支援。後來的英美兩國陸軍,也在二戰中完美實踐了這套力量體系。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軍對75mm野戰炮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


鑑於一戰經驗,法軍將部隊的士氣視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軍高層堅持射速更快且更容易積攢數量的“75”小姐,以便在火力支援時能造成更大的氣勢。甚至得出詭異的結論,2發75mm炮彈對敵軍士氣的影響優於1發105炮彈。

這個理論的依據,可以追溯到前次戰爭的炮兵使用經驗。法軍炮兵總監路易斯-莫蘭更是在1936年的高級軍事委員會上聲稱:德軍因為炮兵發展從0開始,才裝備大量105mm榴彈炮。我們擁有的數千門75mm野戰炮,在上一次戰爭中已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以保守著稱的路易斯-莫蘭



回看前次大戰,法軍也誒卻偏好由步兵師或更高級的主官負責指揮炮兵,以迅猛密集的炮彈考驗對方防線。這一傳統到1940年時卻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對任何指揮官而言,失去了對炮兵控制,就等於失去了對戰局的掌控。也是因為這個觀念作祟,法軍始終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戰術步炮協同體系。

1926年的法軍炮兵條例規定:應當極力避免將炮兵分散給下轄單位使用。指揮官要保證有足夠的炮彈,砸向敵軍的關鍵陣位。換言之,炮兵的射擊目標選擇基本由高級軍官決定。在前線苦戰的步兵,基本沒有話語權和控制權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 躲在塹壕內的法國步兵



1929年的梅斯炮兵學院的教案則宣稱:炮兵觀察員不需同前線部隊一併戰鬥,而是要在後方高點觀察敵軍動向。當前方部隊進攻受阻,觀察員會將消息傳給炮兵指揮官,由他來決定是否開火。後者繼續請求上級裁定是否增援。步兵的影響力自然是被完全剝奪。這樣一套複雜而機械的傳導體系,無疑浪費了大量時間。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陸軍對此並不感冒。1918年,擔任美國遠征軍司令的潘興將軍,就對僵化的法軍是嗤之以鼻。他自己也提出了更新的理念:儘量避免精確到秒的長時間火力準備,增加步兵與炮兵之間的協同能力,讓觀察員隨軍行進並可直接呼叫炮火支援。後來的英美兩國陸軍,也在二戰中完美實踐了這套力量體系。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抵達歐洲的美軍 很快就拋棄了法軍的僵化思維



作為法軍主要假想敵的德國人,也在1932年將快速的穿插合圍作為進攻關鍵詞。他們的炮兵從未實現機械化夢想,仍能以射程和威力來彌補自身機動性的不足。同時代的法軍卻要求,炮兵單次進攻距離不超過2公里。當德國下級軍官能隨時呼叫炮兵支援,他們的法國同行僅僅是在扮演當高級軍官的傳聲筒。這種差距在30年代初還不明顯。但隨著德國的重新武裝進程開啟,法國人就被徹底甩在了身後。

截止1940年5月,法國陸軍總計裝備11000門火炮。但新式的105mm火炮僅僅只有159餘門,而105mm舊式火炮也僅有410門。大量的155mm火炮則根本沒有配發給部隊。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軍對75mm野戰炮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


鑑於一戰經驗,法軍將部隊的士氣視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軍高層堅持射速更快且更容易積攢數量的“75”小姐,以便在火力支援時能造成更大的氣勢。甚至得出詭異的結論,2發75mm炮彈對敵軍士氣的影響優於1發105炮彈。

這個理論的依據,可以追溯到前次戰爭的炮兵使用經驗。法軍炮兵總監路易斯-莫蘭更是在1936年的高級軍事委員會上聲稱:德軍因為炮兵發展從0開始,才裝備大量105mm榴彈炮。我們擁有的數千門75mm野戰炮,在上一次戰爭中已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以保守著稱的路易斯-莫蘭



回看前次大戰,法軍也誒卻偏好由步兵師或更高級的主官負責指揮炮兵,以迅猛密集的炮彈考驗對方防線。這一傳統到1940年時卻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對任何指揮官而言,失去了對炮兵控制,就等於失去了對戰局的掌控。也是因為這個觀念作祟,法軍始終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戰術步炮協同體系。

1926年的法軍炮兵條例規定:應當極力避免將炮兵分散給下轄單位使用。指揮官要保證有足夠的炮彈,砸向敵軍的關鍵陣位。換言之,炮兵的射擊目標選擇基本由高級軍官決定。在前線苦戰的步兵,基本沒有話語權和控制權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 躲在塹壕內的法國步兵



1929年的梅斯炮兵學院的教案則宣稱:炮兵觀察員不需同前線部隊一併戰鬥,而是要在後方高點觀察敵軍動向。當前方部隊進攻受阻,觀察員會將消息傳給炮兵指揮官,由他來決定是否開火。後者繼續請求上級裁定是否增援。步兵的影響力自然是被完全剝奪。這樣一套複雜而機械的傳導體系,無疑浪費了大量時間。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陸軍對此並不感冒。1918年,擔任美國遠征軍司令的潘興將軍,就對僵化的法軍是嗤之以鼻。他自己也提出了更新的理念:儘量避免精確到秒的長時間火力準備,增加步兵與炮兵之間的協同能力,讓觀察員隨軍行進並可直接呼叫炮火支援。後來的英美兩國陸軍,也在二戰中完美實踐了這套力量體系。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抵達歐洲的美軍 很快就拋棄了法軍的僵化思維



作為法軍主要假想敵的德國人,也在1932年將快速的穿插合圍作為進攻關鍵詞。他們的炮兵從未實現機械化夢想,仍能以射程和威力來彌補自身機動性的不足。同時代的法軍卻要求,炮兵單次進攻距離不超過2公里。當德國下級軍官能隨時呼叫炮兵支援,他們的法國同行僅僅是在扮演當高級軍官的傳聲筒。這種差距在30年代初還不明顯。但隨著德國的重新武裝進程開啟,法國人就被徹底甩在了身後。

截止1940年5月,法國陸軍總計裝備11000門火炮。但新式的105mm火炮僅僅只有159餘門,而105mm舊式火炮也僅有410門。大量的155mm火炮則根本沒有配發給部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二戰爆發後 法軍依然只能機械的使用舊裝備



如此之少的大口徑火炮,也決定了法軍無非跟進時代的變遷。在災難性的法蘭西戰役中,德軍裝甲師經常能輕易在對方陣地上撕開突破口。法軍步兵在乾瞪眼之餘,也無法對確保自己威脅裝甲部隊的側翼。

據守在陣地的法軍炮兵就會感到非常沮喪,因為自己曾引以為傲的“75小姐”居然處於火力劣勢。很多法軍部隊都是因無法及時呼叫炮火支援而士氣大跌,並轉而遷怒於軍官。最終的結局無非是自行崩潰或繳械投降。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軍對75mm野戰炮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


鑑於一戰經驗,法軍將部隊的士氣視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軍高層堅持射速更快且更容易積攢數量的“75”小姐,以便在火力支援時能造成更大的氣勢。甚至得出詭異的結論,2發75mm炮彈對敵軍士氣的影響優於1發105炮彈。

這個理論的依據,可以追溯到前次戰爭的炮兵使用經驗。法軍炮兵總監路易斯-莫蘭更是在1936年的高級軍事委員會上聲稱:德軍因為炮兵發展從0開始,才裝備大量105mm榴彈炮。我們擁有的數千門75mm野戰炮,在上一次戰爭中已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以保守著稱的路易斯-莫蘭



回看前次大戰,法軍也誒卻偏好由步兵師或更高級的主官負責指揮炮兵,以迅猛密集的炮彈考驗對方防線。這一傳統到1940年時卻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對任何指揮官而言,失去了對炮兵控制,就等於失去了對戰局的掌控。也是因為這個觀念作祟,法軍始終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戰術步炮協同體系。

1926年的法軍炮兵條例規定:應當極力避免將炮兵分散給下轄單位使用。指揮官要保證有足夠的炮彈,砸向敵軍的關鍵陣位。換言之,炮兵的射擊目標選擇基本由高級軍官決定。在前線苦戰的步兵,基本沒有話語權和控制權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 躲在塹壕內的法國步兵



1929年的梅斯炮兵學院的教案則宣稱:炮兵觀察員不需同前線部隊一併戰鬥,而是要在後方高點觀察敵軍動向。當前方部隊進攻受阻,觀察員會將消息傳給炮兵指揮官,由他來決定是否開火。後者繼續請求上級裁定是否增援。步兵的影響力自然是被完全剝奪。這樣一套複雜而機械的傳導體系,無疑浪費了大量時間。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陸軍對此並不感冒。1918年,擔任美國遠征軍司令的潘興將軍,就對僵化的法軍是嗤之以鼻。他自己也提出了更新的理念:儘量避免精確到秒的長時間火力準備,增加步兵與炮兵之間的協同能力,讓觀察員隨軍行進並可直接呼叫炮火支援。後來的英美兩國陸軍,也在二戰中完美實踐了這套力量體系。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抵達歐洲的美軍 很快就拋棄了法軍的僵化思維



作為法軍主要假想敵的德國人,也在1932年將快速的穿插合圍作為進攻關鍵詞。他們的炮兵從未實現機械化夢想,仍能以射程和威力來彌補自身機動性的不足。同時代的法軍卻要求,炮兵單次進攻距離不超過2公里。當德國下級軍官能隨時呼叫炮兵支援,他們的法國同行僅僅是在扮演當高級軍官的傳聲筒。這種差距在30年代初還不明顯。但隨著德國的重新武裝進程開啟,法國人就被徹底甩在了身後。

截止1940年5月,法國陸軍總計裝備11000門火炮。但新式的105mm火炮僅僅只有159餘門,而105mm舊式火炮也僅有410門。大量的155mm火炮則根本沒有配發給部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二戰爆發後 法軍依然只能機械的使用舊裝備



如此之少的大口徑火炮,也決定了法軍無非跟進時代的變遷。在災難性的法蘭西戰役中,德軍裝甲師經常能輕易在對方陣地上撕開突破口。法軍步兵在乾瞪眼之餘,也無法對確保自己威脅裝甲部隊的側翼。

據守在陣地的法軍炮兵就會感到非常沮喪,因為自己曾引以為傲的“75小姐”居然處於火力劣勢。很多法軍部隊都是因無法及時呼叫炮火支援而士氣大跌,並轉而遷怒於軍官。最終的結局無非是自行崩潰或繳械投降。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一戰結束前後的法軍都極度重視進攻。即在進攻之前進行足夠周密的計劃,同時盡一切手段保持強大的火力支援。這個戰術讓法軍獲得了1918年的輝煌勝利。因此,在二戰爆發前都堅持同樣學說。

1919年6月15日,法軍炮兵照例提交了《戰場上的炮兵使用》。只不過當時的參謀們都沒有想到,十多年後的晚輩仍然是這套力量的眾多擁躉。在這份報告當中,法軍參謀們指出戰時炮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及時跟上步兵的進攻步伐。其次便成功預見了機動車輛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遺憾的是,這些真知灼見卻反而將整個法軍炮兵引入了可怕的停滯局面。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的法軍已初步摸索到機械化的門檻



針對前一個問題,法軍認為火炮必須能在任何天氣和地形上快速部署作戰。因此,發展前無古人的摩托化或機械化炮兵便是最好選擇。在試驗場上,採用車輛牽引的摩托化炮兵,可以比傳統的騎乘炮兵早1個半小時完成部署。

但軍費的縮減,讓摩托化理想變得越來越渺茫,機械化更是無從談起。1931年,較為先進的Char B1坦克服役,成為法軍理想的前線炮兵支援火力。但也沒能讓他們直接躍入機械化炮兵的“龍門”。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CharB1坦克 實際上承擔著前線機動炮兵的角色



但技術條件與經濟因素的制約,不能阻止法軍盡力踐行自己的炮兵理論。就在這時,暱稱“75小姐”的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戰炮出現,引起了高級官們們的濃厚興趣。當時的法軍上下都沒人意識到未來戰爭會和過去有什麼區別。即使他們看到了摩托化部隊的潛力,也不認為會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樣式。

當然,法軍也不是沒有發展出性能優秀的遠程火炮。例如這種施耐德M1936型105mm榴彈炮,射程就達到16千米。一旦列裝法軍步兵師,便能在射程上徹底碾壓德軍師屬LeFh 18型火炮和SFh 18型火炮。其機動性甚至優於輕便的“75小姐”。但這些技術優勢,都不能阻止法軍對炮兵使用的狹隘理解。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軍對75mm野戰炮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


鑑於一戰經驗,法軍將部隊的士氣視為影響戰鬥成敗的關鍵性因素。軍高層堅持射速更快且更容易積攢數量的“75”小姐,以便在火力支援時能造成更大的氣勢。甚至得出詭異的結論,2發75mm炮彈對敵軍士氣的影響優於1發105炮彈。

這個理論的依據,可以追溯到前次戰爭的炮兵使用經驗。法軍炮兵總監路易斯-莫蘭更是在1936年的高級軍事委員會上聲稱:德軍因為炮兵發展從0開始,才裝備大量105mm榴彈炮。我們擁有的數千門75mm野戰炮,在上一次戰爭中已展示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以保守著稱的路易斯-莫蘭



回看前次大戰,法軍也誒卻偏好由步兵師或更高級的主官負責指揮炮兵,以迅猛密集的炮彈考驗對方防線。這一傳統到1940年時卻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對任何指揮官而言,失去了對炮兵控制,就等於失去了對戰局的掌控。也是因為這個觀念作祟,法軍始終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戰術步炮協同體系。

1926年的法軍炮兵條例規定:應當極力避免將炮兵分散給下轄單位使用。指揮官要保證有足夠的炮彈,砸向敵軍的關鍵陣位。換言之,炮兵的射擊目標選擇基本由高級軍官決定。在前線苦戰的步兵,基本沒有話語權和控制權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一戰中 躲在塹壕內的法國步兵



1929年的梅斯炮兵學院的教案則宣稱:炮兵觀察員不需同前線部隊一併戰鬥,而是要在後方高點觀察敵軍動向。當前方部隊進攻受阻,觀察員會將消息傳給炮兵指揮官,由他來決定是否開火。後者繼續請求上級裁定是否增援。步兵的影響力自然是被完全剝奪。這樣一套複雜而機械的傳導體系,無疑浪費了大量時間。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陸軍對此並不感冒。1918年,擔任美國遠征軍司令的潘興將軍,就對僵化的法軍是嗤之以鼻。他自己也提出了更新的理念:儘量避免精確到秒的長時間火力準備,增加步兵與炮兵之間的協同能力,讓觀察員隨軍行進並可直接呼叫炮火支援。後來的英美兩國陸軍,也在二戰中完美實踐了這套力量體系。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抵達歐洲的美軍 很快就拋棄了法軍的僵化思維



作為法軍主要假想敵的德國人,也在1932年將快速的穿插合圍作為進攻關鍵詞。他們的炮兵從未實現機械化夢想,仍能以射程和威力來彌補自身機動性的不足。同時代的法軍卻要求,炮兵單次進攻距離不超過2公里。當德國下級軍官能隨時呼叫炮兵支援,他們的法國同行僅僅是在扮演當高級軍官的傳聲筒。這種差距在30年代初還不明顯。但隨著德國的重新武裝進程開啟,法國人就被徹底甩在了身後。

截止1940年5月,法國陸軍總計裝備11000門火炮。但新式的105mm火炮僅僅只有159餘門,而105mm舊式火炮也僅有410門。大量的155mm火炮則根本沒有配發給部隊。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二戰爆發後 法軍依然只能機械的使用舊裝備



如此之少的大口徑火炮,也決定了法軍無非跟進時代的變遷。在災難性的法蘭西戰役中,德軍裝甲師經常能輕易在對方陣地上撕開突破口。法軍步兵在乾瞪眼之餘,也無法對確保自己威脅裝甲部隊的側翼。

據守在陣地的法軍炮兵就會感到非常沮喪,因為自己曾引以為傲的“75小姐”居然處於火力劣勢。很多法軍部隊都是因無法及時呼叫炮火支援而士氣大跌,並轉而遷怒於軍官。最終的結局無非是自行崩潰或繳械投降。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二戰法軍思維多保守:看看他們的炮兵制度與作戰條例就知道了

法蘭西戰役的結局 在開始前就註定了



正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共同的反作用,註定了巴黎將對快速突進的德軍採取不設防狀態。至此,長期壟斷世界第一陸軍頭銜的法國,將成為很多後來人眼裡的嘲諷對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