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滴滴打車燒了幾十億卻忍著不賺錢,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
"
為什麼滴滴打車燒了幾十億卻忍著不賺錢,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滴滴打車燒了幾十億卻忍著不賺錢,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滴滴野心太大了,大過了當年的阿里巴巴。

一、滴滴在16年把優步中國合併,宣佈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開始往海外燒錢。滴滴投資了包括東南亞最大出行公司Grab、印度最大打車出行公司Ola、巴西最大打車服務商99、中東北非地區移動出行平臺Careem和歐洲打車服務獨角獸Taxify,由此形成覆蓋全球的移動出行網絡,試圖把Uber徹底趕回北美市場;

二,滴滴最早在2017年11月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車公司、2018年2月成立電動汽車充電公司“小桔特來電”、8月則成立小桔車服,想一桶汽車服務市場,尤其是小桔充電將承擔新能源汽車服務主角,其計劃到2020年推廣100萬輛新能源車;

三,在AI上砸錢,成立滴圖科技,以補足自動駕駛所需的高精度地圖數據差距,同時挖谷歌無人駕駛高管加盟。

比起同時期深耕國內的美團,滴滴儼然一個國際化的巨頭,百度發展這麼多年也不過如此。然而此時滴滴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還沒有盈利,靠的就是補貼大戰獲得的壟斷地位。

三方面的戰略,每一步都要燒錢,但海外市場的投入回報、新能源的盈利前景、AI技術的藍海,哪一個都無助於滴滴的國內基本盤,最大的助益是一輪輪的融資(想想ofo為什麼跑到海外去)。

然而融資過多帶來的是投資者信心受到影響……

最近一筆是中東阿布扎比土豪和馬雲老朋友軟銀的40億,金額還不如16年F輪45億美元。

這種情況下,滴滴面對虧損壓力就不得不薅補貼出來的國內市場。但如果沒有真正盈利的能力,此時行為就會發生司機、乘客、滴滴之間的矛盾。

滴滴這些年出的事情這麼多,司機與用戶的管理反而處處是漏洞,資源分散難以扭轉補貼大戰時的粗放管理就是根本原因。事到如今,滴滴放棄三大戰略中的任何一個,必然招來投資人的疑問,這對於一直靠融資的滴滴來說是很致命的。

滴滴打車燒了幾十億,累計虧損390億,不是忍著不賺錢,也不像是某種戰略,更像是一種賭博。

程維賭的是在投資者對滴滴喪失信心之前,憑藉其補貼出的壟斷地位,滴滴能堅持到三大戰略反哺基礎業務+國內市場的徹底成熟那一天。

融資進入瓶頸、虧損難以逆轉,這也是為什麼滴滴著急要上市的原因。

目前階段的滴滴不可能三角:

客戶滿意、滴滴盈利、司機安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