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阿里巴巴、京東也必須往線下走

電子商務 京東 美國 經濟 億歐網 2017-06-18

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阿里巴巴、京東也必須往線下走

圖片來自123RF

昨日晚間,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發佈公告稱,以每股42美元全現金(總價約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這一舉動,將成為亞馬遜歷史上最大一單收購。收購仍等待全食超市的股東批准,以及監管部門的審批,預計在2017年下半年完成。

亞馬遜方面表示,全食超市仍將以原有品牌運營,CEO也會繼續留任。對於收購的原因,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在亞馬遜官方新聞稿中說:“有數百萬人喜歡全食超市,因為它提供最好的天然有機食品,讓人們吃得更健康。”

全食超市聯合創始人、CEO兼全球食品市場總監John Mackey表示:“這種合作伙伴關係為Whole Foods Market的股東提供了最大價值的機會,同時擴大了我們的使命,為客戶帶來了最高質量、經驗、便利和創新。”

根據公開資料查詢,全食超市,1978年從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大學城一家店面起家,目前,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擁有460多家門店、約87000名員工。在其2016財年,公司銷售額約為160億美元。截止昨天下午4點收盤,公司的總市值是105.65美元。

對此,外媒評價稱,亞馬遜不僅買下全食超市的品牌,也買下400餘個位於黃金地段、高收入地區的門店以及運輸網絡。

從各方面來看,全食超市是老牌的實體經濟下的企業。早在多年前,貝佐斯就曾說過,亞馬遜是不會輕易踏入實體店領域,除非能夠提供“獨有”體驗。

然而,在2015年11月,亞馬遜便開設了第一家線下書店Amazon Books,2016年12月,又開了第一家線下便利店Amazon Go,2017年5月,第一家紐約亞馬遜書店正式開張,成為亞馬遜進軍實體店業務的標誌事件。時至今日,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業內人士認為,全食超市將接入亞馬遜巨大的電商生態系統,並和亞馬遜開設實體書店一樣,對亞馬遜線上系統進行優化和補充。

線上線下的融合已經不是新話題了。在國內,阿里佈局實體經濟的舉動是最為明顯的,不管是國內收購三江購物、入股聯華超市,還是在國際上控股東南亞電商Lazada,投資印度電商市場,佈局線下夫妻店、社區店等線下零售市場;京東也說要佈局100萬家線下便利店,這一切現象都引來企業家對市場環境變化的思考:電商怎麼了?實體經濟怎麼了?

在瑞士信貸的研究報告中顯示,2017年以來,美國零售商的關店速度,已經快於金融危機時期的2008年。今年以來,鞋類折扣店Payless、年輕人服飾品牌Rue21相繼宣佈破產,並計劃關閉全美數百家門店。根據商業地產諮詢公司Cushman&Wakefield的數據,紐約最貴的商業地段第五大道的空置率將會從一年前的10%躥升至16%,空置率的提高,讓後來者以更低的價格“乘虛而入”。

根據互聯網在線數據統計網站Internet live Stats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的網民超過2.87億,佔據美國總人口超3.24億的88.50%,同比去年增長了1.10%。從2012年至2016年,五年內,美國網民的增速是逐漸放緩的,這也說明美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在發生變遷。

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阿里巴巴、京東也必須往線下走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中國的電商規模已經佔到全世界電商的47%。而到2020年,世界總的電商零售比重逐步從2016年的8.70%上升到14.60%。但與此同時,世界電商增速將從2016年的23.70%,降到2020年的18.70%。

這意味著幾年後,電商巨頭將面臨增速放緩的瓶頸。此時,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需要提前為自己佈局下一個新的增長點。

而下一個增長點在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體經濟“實”起來,才能夯實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

於是,實體經濟成為下一個巨頭們搶奪的戰場。

6月16日,在“2017中國互聯網+新商業峰會”上,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表示:過去20年,互聯網有渠道紅利,對應的就是成本有優勢,但是,到了今天,互聯網做為渠道的紅利已經基本消失。目前,線上成本和線下成本趨於一致。

另外,他還用三組數據說明,實體經濟的春天已經到來。第一組是,截至2016年底中國的網民人數為7.31億,增幅為6.20%;第二組數字是2016年中國的網購用戶數為4.67億,增幅為12.90%;第三組數字是2016年中國的網購額為5.16萬億,增幅為26.20%。這三組數字可以代表互聯網的大盤,相比幾年前已經大幅下滑。對於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公司,要想保持30%以上的營收增速,必須往線下實體經濟走。

這麼一思考,幾組數據說明重構商業版圖,不僅是亞馬遜,阿里和京東的事,而是實體經濟的事,只不過他們站在金字塔尖,代表的是一個方向。在巨頭們拓寬自身的生態鏈爭鬥中,實體經濟的春天已經到來。

本文作者郭之富,億歐專欄作者;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億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