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里巴巴啟示錄:一家好公司必須具備的三個品格

《成就偉大公司》一書中有一個觀點:大未必偉大,盈利高的公司未必是偉大公司。衡量公司是否偉大,不一定是市值,不一定是資產規模,也不一定是創始人的個人財富。偉大公司應當滿足顧客的需求,引領行業的方向,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我們應該是解決問題,同時有利潤,有利益還有快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有類似的觀點。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他提到,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創造的任何東西不能去解決社會的問題,就不可能做上一個世紀的企業。

回看阿里巴巴創立以來的20年,它也一直在按照這個標準發展。

以阿里巴巴主營業務的拓展為例子,早期的B2B業務,為貿易企業提供了增量機會;淘寶滿足了當時人們想開個自己的店鋪的願望,支付寶解決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而阿里雲則推動了大數據和雲時代的帶來。

一路走來,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個商業公司,更是一家社會企業,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獨特的力量。

好公司解決社會問題

大多數人,都關心商業機會,以及如何掌握抓住這些機會的技能。但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做一個好公司,必須要為整個社會解決問題。

放眼整個世界,越能為社會解決大的問題,越可能創造“好”公司。

1999年2月21日,籌建中的阿里巴巴召開了第一次員工大會。馬雲發表了3個小時的激情演講,並提出了阿里巴巴的三點願景:第一個願景,阿里巴巴未來要成為服務中國中小企業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第二個願景,阿里巴巴在未來要成為市值50億美金的企業。第三個願景,做持續發展80年的公司(後來改為102年)。

據現場的人後來講,馬雲說第一個願景時,大家一起鼓掌,認為這個願景非常好。講到第二個的時候,掌聲小了很多,因為他們創業資金只有50萬,每個人只拿600塊錢的工資,覺得要做到50億美金市值的企業,得等到猴年馬月吧。但馬雲講到第三個願景的時候,大家又開始熱烈鼓掌了——做持續發展80年的公司(後來改為102年)——反正大夥兒也活不到那一天,鼓掌也挺好。

這一年,互聯網當時還是新事物,馬雲去了一趟西雅圖,第一次接觸到互聯網和電腦。他在網上搜索“啤酒”,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啤酒品牌。所以就想到,為什麼不能回到中國,利用互聯網幫助中國企業尋找全球貿易的機會?於是建立了B2B電子商務平臺1688。

在中國經濟中,中小企業的數量佔比最高,解決的就業最多,其發展水平關乎著國民經濟前景。但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全球,中小企業都在競爭中處於相對弱勢,尤其是在國際貿易中處在下風。

而1688成立以來,通過跨境供應鏈服務、大數據的力量幫助工廠對接跨境零售商。目前,1688平臺已匯聚超過1000萬家企業店鋪,服務了超過100萬的供應商和超過2800萬的採購商,年銷售超4000億。

也是從1688開始,阿里就定下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願景,並堅持至今。

之後,阿里巴巴延伸出來的主營業務也都圍繞著這一使命——淘寶是個體開店創業的平臺,支付寶解決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天貓幫助了品牌實現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生存……。

從企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凡是好公司,其產品都會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產生持續的、巨大的影響。例如微軟、英特爾、蘋果的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而阿里的產品不但改變了人們的方式,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支付寶使得支付變得簡單,菜鳥物流讓人們寄送快遞變得輕鬆,而阿里雲和釘釘賦予了中小企業數字化的能力。阿里的平臺效應則為創業者安上了成長加速器,韓都衣舍,百世、中通、圓通、申通,三隻松鼠,阿芙精油等阿里巴巴平臺上相關的服務商、供應商,成長壯大,甚至成為上市公司。讓創業者最大限度地享受了互聯網和平臺經濟的紅利。

正如馬雲所倡導的那樣,作為一個好公司,阿里巴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給中小企業、普通人創造了普惠的機會。

好公司順應時代

好的企業,都是時代的產物。

摩托羅拉、諾基亞,曾因為模擬通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發展的機會,站穩了手機霸主的地位。但是,卻因為在智能手機時代選擇了方向,而淪落到被出售的地步。

適者生存不僅僅適用於大自然,也同樣適用於現代的企業。

2017年11月,大潤發接受阿里224億注資時,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就感慨,自己戰勝了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變了,人們的習慣也在發生著變化,如果你不能順應時代,那麼勢必會被淘汰。

抓住一兩次機會,可能就會做大一家企業。但是要成為一家好公司,還懂得順應時代,並要有所超越。

2007年9月,阿里在寧波召開了一次會議。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稱,這是阿里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會議,沒有這次會,就不會有阿里今天的樣子。而這次會議上戰略、洞見、對未來的預判,就是“看十年”。

看起來,今天的阿里巴巴,發展勢如破竹。但回到2007年9月,阿里市值也就一百億美元,而且淘寶在急劇擴張之後,也面臨發展方向不明確的問題。

那次會議上,阿里希望能夠探討一下未來十年到底該往哪個方向去?應該有什麼樣的一個戰略?最後,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戰略,“建設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也因此,才在後來有了王堅加入阿里巴巴,開創了阿里雲。

2009年,當時還很少有人相信雲計算,即便在阿里內部也有很多爭論。阿里的管理團隊聚在一起討論,“未來會怎麼樣”?張勇說,一旦思考未來願景,目標就會清晰。阿里認為,數據會成為新經濟的能源,開始在雲計算上開始大力投入。

到今天,整個社會已經進入雲計算時代。數據顯示,公共雲市場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全球有近100家雲計算公司,估值/市場價值超過10億美元。

阿里在雲上的提前佈局,不但幫助了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擁有了雲計算的能力,也為自己贏得了市場。數據顯示,在這些公司中,阿里雲仍然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

而基於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的“新物流”模式的進一步深化,今天的阿里,也成為了商業操作系統。

好公司關注社會責任

今天,各互聯網平臺前所未有的融入到了現代人的生活中,關係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在最新的《新物種爆炸》演講中提到的,ESG(環境、社會、治理)數據正成為企業新標準。“重視實質議題,可能傷害財務報表,但統計表明,關注實際性議題的公司,業績往往比不關注的公司要好得多。”

"
阿里巴巴啟示錄:一家好公司必須具備的三個品格

《成就偉大公司》一書中有一個觀點:大未必偉大,盈利高的公司未必是偉大公司。衡量公司是否偉大,不一定是市值,不一定是資產規模,也不一定是創始人的個人財富。偉大公司應當滿足顧客的需求,引領行業的方向,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我們應該是解決問題,同時有利潤,有利益還有快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有類似的觀點。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他提到,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創造的任何東西不能去解決社會的問題,就不可能做上一個世紀的企業。

回看阿里巴巴創立以來的20年,它也一直在按照這個標準發展。

以阿里巴巴主營業務的拓展為例子,早期的B2B業務,為貿易企業提供了增量機會;淘寶滿足了當時人們想開個自己的店鋪的願望,支付寶解決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而阿里雲則推動了大數據和雲時代的帶來。

一路走來,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個商業公司,更是一家社會企業,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獨特的力量。

好公司解決社會問題

大多數人,都關心商業機會,以及如何掌握抓住這些機會的技能。但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做一個好公司,必須要為整個社會解決問題。

放眼整個世界,越能為社會解決大的問題,越可能創造“好”公司。

1999年2月21日,籌建中的阿里巴巴召開了第一次員工大會。馬雲發表了3個小時的激情演講,並提出了阿里巴巴的三點願景:第一個願景,阿里巴巴未來要成為服務中國中小企業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第二個願景,阿里巴巴在未來要成為市值50億美金的企業。第三個願景,做持續發展80年的公司(後來改為102年)。

據現場的人後來講,馬雲說第一個願景時,大家一起鼓掌,認為這個願景非常好。講到第二個的時候,掌聲小了很多,因為他們創業資金只有50萬,每個人只拿600塊錢的工資,覺得要做到50億美金市值的企業,得等到猴年馬月吧。但馬雲講到第三個願景的時候,大家又開始熱烈鼓掌了——做持續發展80年的公司(後來改為102年)——反正大夥兒也活不到那一天,鼓掌也挺好。

這一年,互聯網當時還是新事物,馬雲去了一趟西雅圖,第一次接觸到互聯網和電腦。他在網上搜索“啤酒”,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啤酒品牌。所以就想到,為什麼不能回到中國,利用互聯網幫助中國企業尋找全球貿易的機會?於是建立了B2B電子商務平臺1688。

在中國經濟中,中小企業的數量佔比最高,解決的就業最多,其發展水平關乎著國民經濟前景。但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全球,中小企業都在競爭中處於相對弱勢,尤其是在國際貿易中處在下風。

而1688成立以來,通過跨境供應鏈服務、大數據的力量幫助工廠對接跨境零售商。目前,1688平臺已匯聚超過1000萬家企業店鋪,服務了超過100萬的供應商和超過2800萬的採購商,年銷售超4000億。

也是從1688開始,阿里就定下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願景,並堅持至今。

之後,阿里巴巴延伸出來的主營業務也都圍繞著這一使命——淘寶是個體開店創業的平臺,支付寶解決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天貓幫助了品牌實現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生存……。

從企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凡是好公司,其產品都會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產生持續的、巨大的影響。例如微軟、英特爾、蘋果的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而阿里的產品不但改變了人們的方式,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支付寶使得支付變得簡單,菜鳥物流讓人們寄送快遞變得輕鬆,而阿里雲和釘釘賦予了中小企業數字化的能力。阿里的平臺效應則為創業者安上了成長加速器,韓都衣舍,百世、中通、圓通、申通,三隻松鼠,阿芙精油等阿里巴巴平臺上相關的服務商、供應商,成長壯大,甚至成為上市公司。讓創業者最大限度地享受了互聯網和平臺經濟的紅利。

正如馬雲所倡導的那樣,作為一個好公司,阿里巴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給中小企業、普通人創造了普惠的機會。

好公司順應時代

好的企業,都是時代的產物。

摩托羅拉、諾基亞,曾因為模擬通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發展的機會,站穩了手機霸主的地位。但是,卻因為在智能手機時代選擇了方向,而淪落到被出售的地步。

適者生存不僅僅適用於大自然,也同樣適用於現代的企業。

2017年11月,大潤發接受阿里224億注資時,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就感慨,自己戰勝了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變了,人們的習慣也在發生著變化,如果你不能順應時代,那麼勢必會被淘汰。

抓住一兩次機會,可能就會做大一家企業。但是要成為一家好公司,還懂得順應時代,並要有所超越。

2007年9月,阿里在寧波召開了一次會議。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稱,這是阿里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會議,沒有這次會,就不會有阿里今天的樣子。而這次會議上戰略、洞見、對未來的預判,就是“看十年”。

看起來,今天的阿里巴巴,發展勢如破竹。但回到2007年9月,阿里市值也就一百億美元,而且淘寶在急劇擴張之後,也面臨發展方向不明確的問題。

那次會議上,阿里希望能夠探討一下未來十年到底該往哪個方向去?應該有什麼樣的一個戰略?最後,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戰略,“建設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也因此,才在後來有了王堅加入阿里巴巴,開創了阿里雲。

2009年,當時還很少有人相信雲計算,即便在阿里內部也有很多爭論。阿里的管理團隊聚在一起討論,“未來會怎麼樣”?張勇說,一旦思考未來願景,目標就會清晰。阿里認為,數據會成為新經濟的能源,開始在雲計算上開始大力投入。

到今天,整個社會已經進入雲計算時代。數據顯示,公共雲市場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全球有近100家雲計算公司,估值/市場價值超過10億美元。

阿里在雲上的提前佈局,不但幫助了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擁有了雲計算的能力,也為自己贏得了市場。數據顯示,在這些公司中,阿里雲仍然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

而基於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的“新物流”模式的進一步深化,今天的阿里,也成為了商業操作系統。

好公司關注社會責任

今天,各互聯網平臺前所未有的融入到了現代人的生活中,關係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在最新的《新物種爆炸》演講中提到的,ESG(環境、社會、治理)數據正成為企業新標準。“重視實質議題,可能傷害財務報表,但統計表明,關注實際性議題的公司,業績往往比不關注的公司要好得多。”

阿里巴巴啟示錄:一家好公司必須具備的三個品格

吳聲認為,每個企業都不得不成為社會企業。“即便是你創造利潤是天職,都必須意識到關注實質性議題的公司比不關注好的多得多。”

做一家社會企業,意味著要比一家純商業化企業,在安全、研發、公益等方面投入更多。

阿里巴巴在社會責任領域碩果累累。

阿里巴巴早就提出,要拿出年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三做公益。2017年,阿里巴巴發起首屆9.5公益周,向全社會推出“3小時公益平臺”。

張勇說,公益心態,商業手法,是阿里對家、國和世界踐行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正是在這種價值理念的驅動下,阿里用團圓、魔豆媽媽等互聯網公益產品幫助了兒童、女性、老人、貧困人群等各類需要幫助的群體,並投入100億元成立脫貧基金。

此外,阿里還投入千億,成立探索人類未來科技研究院的達摩院,匯聚全球頂尖科技人才為國家科技創新儲備基礎能力,有了後來的飛天大數據平臺,玄鐵910高性能線上處理器等。而這些不僅僅是達摩院研究的成果,有了這些產出,還可以幫助商家降本增效,實現生態共贏。

去年雙十一,阿里生態下的網上銀行聯合50家金融機構提供了2000億的貸款資金幫助中小企業;今年年初餓了麼口碑提出了“暖冬計劃”,在全國各地為幾千家商戶展開了降費率的行動。

通過一系列的投入,阿里自建了一套循環系統。加大建設商業基礎設施投入,推動技術創新,扶持中小企業,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提高社會效率。阿里的平臺效應產生了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又會反過來讓企業和整個行業受益。

作為一家“好公司”,阿里不僅源於它在商業上的成功,更源於它為全社會創造的巨大價值。它為解決社會問題而生,它的成長、發展和壯大,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正面影響。2019美國《財富》雜誌評選除了通過經營活動改變世界的52家企業名單,阿里巴巴因“彌補中國城鄉數字鴻溝”上榜。

阿里巴巴的成功,告訴人們,解決社會問題,順應時代潮流的公司,才是一家好公司。正如CEO張勇所言:“社會責任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