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社群是商業的未來!

電子商務 淘寶 創業 自媒體 裝修 翰森說社群 2018-11-29

此文寫給即將創業的和正在創業的,如您對社群方面有見解,歡迎不吝賜教。乾貨燒腦,心浮氣躁者,慎讀!

不做社群未來將無商可談。

——吳曉波

為什麼說社群是商業的未來!

商業形式的演進與未來

1,實體店模式:早期實體店的出現就是方便消費者消費的場所,無需太多添加,只要有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就可以。隨著產品的飽和,品牌的泛濫,實體店從傳統的粗放式的經營轉變為精細化的運營:位置,裝修,陳列,大品牌的引進,人員的培訓等,都證明著人們的消費需求已經隨著供求關係的改變由純物質需求上升為精神需求,人們不再簡單追求產品的功效和功能,更注重產品以及產品周邊包括銷售產品的人帶給他的感覺和享受。

在這個進化過程中,清洗掉了不會改變的實體店。時至今日,再小的店面,都不會做的太差,因為還能生存至今的都是清洗過後的產物…但在今天,特別是互聯網電商起來以後,一大波關於電商衝擊實體店,實體店必亡的言論充斥著大街小巷。其實,根本不是電商等新商業形式衝擊了實體店,不管互聯網多麼發達,人在網絡中就是符號而已,本質上人一直生活在現實中。

所謂線上衝擊線下,只是線上的玩法對傳統實體店進行了升維。傳統實體店通過供求關係的變化,自身實現了從物質需求到精神需求的初步轉化。而電商的出現則將初步的精神需求升維到了深度精神需求甚至達到了靈魂層面。

舉例電商的幾個特點:在家購物,送貨到門,交易擔保,退貨機制,評論機制,分享機制。送貨上門滿足了人性精神層面最本質的懶惰需求。交易擔保,退貨機制滿足了人們安全性的精神訴求。評論和分享滿足了人們存在感,重要感的需求。相比而言傳統實體店很難滿足這些需求,只能到達一個淺度精神層面,只能拼價格,拼品牌,拼服務,品裝修。

2018年實體店已經進入所有風口的中心,優勢正在被重新被書寫。在一切風口搶奪的中心,就是未來實體店真正價值所在,這將會直接進入消費者的精神世界。而接下來我的斷言就是,未來實體店的出路也一定在於社群!後面會詳細論述“為什麼是社群”。

2,電商模式:電商的最早形式就是以淘寶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商平臺。最初的形式就是通過底層技術的搭建+保障體系+物流體系的打通,實現了將實體店開到線上平臺。通過資本的推動將消費者變成流量聚集到了平臺上。

這個環節裡有2個重點:1.商城的客流量是靠資本推動出來的。2.線上商城的店鋪門檻相比線下實體店大大降低,讓更多創業者以極低的門檻進入。這兩個重點形成了一個現象:由於極低的運營成本,商品的價格相比實體店便宜了,消費者方便了,商家賣的好了,所以導致商家數量瘋狂增長,流量不斷裂變。即便如此,電商平臺本質還是一個購物平臺,隨著電商平臺氾濫,價格戰,刷單等也成為常態。對於商家而言,消費者也毫無忠誠一說,因此導致很多商家將電商平臺的客戶數據導流到微信,做起了微商的轉型。

微商的出現預示著整個商業形式必然進入下一個時代即:社交時代。因為社交是人與人最直接的形式,是能覆蓋物質,精神和靈魂三個層面的底層形式。所謂的微商形式只不過是社交電商的一小部分的體現,還遠不成熟。而社交電商只是社交形式裡的購物板塊,如此而已。

近期火爆的拼多多,就是典型的社交電商平臺。還有多如牛毛的所謂的S2B2C平臺,分銷平臺,甚至包括依託傳統電商淘寶的淘客平臺等。都說明著傳統電商平臺的進化必然是社交,必然到達人與人之間的直接連接。此時,平臺只是工具而已,不管什麼社交電商平臺,必然建立在社交屬性之上。所以,可以預見電商最終必然會進入社交層面,而社群必然是最後的入口!

3,社交電商模式:

社交電商是傳統電商進化的必然產物,但也依然存在著繞不過的痛點:目前大部分的運營者還在用傳統的思維做事,即用實體店賣貨和電商銷售的心態思維玩著社交電商的事情!這個點是當下阻礙社交電商發展最大的問題,當然這也是必然出現的情況,畢竟不是每個運營人都能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

社交電商和傳統電商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傳統電商和實體店一樣,核心就是賣貨,而社交電商的核心根本不是賣貨,而是分享!社交電商的基礎在於社交,是通過社交關係形成信任關係,在信任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有價值的分享,從而獲取平臺給予的獎勵。

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是先賣貨還是先交朋友的問題。傳統電商思維是在流量裡篩選客戶,再與客戶發展社交關係。社交電商思維是先真誠的交朋友,在信任的基礎上分享好的產品和服務給朋友。大部分的社交電商從業者借用社交電商平臺的獎勵機制進行傳統模式的銷售,消費者還不知道你是誰,就開始瘋狂的推銷你的鏈接了,結果只有大量的反感和極低的轉化率…

社交電商的出路同樣在於社群。先學會把社群玩起來,把朋友交起來,建立起信任感,把影響力打造出來,產品/服務自然而然就成交了,而不是心急火燎的只想著賣出去。

4.新媒體的出現

新媒體:無論是以公眾號為代表的自媒體,還是抖音快手的短視頻,新媒體的爆發從各個角度展示著人們的需求變化,人們有充足的碎片化時間去填補精神的空虛。新媒體的核心在於內容的構建和輸出。依託新媒體平臺的流量,內容輸出的結果就是形成粉絲,粉絲的聚集就是社群。今天的新媒體運作,整體上還是流量大於內容,心急火燎的多於踏實做內容的,這一點上電商和社交電商的情況一樣。

新媒體的未來也是在社群。或者說,每個優質的作者背後,一定是一個社群,而不僅僅是平臺。

5,小程序的出現

為什麼互聯網界的大佬們都認準小程序的風口?這當然不是偶然,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集中在微信,10億的日活,已然成為了最大的社交生態,而小程序離微信最近,當一個生態平臺有足夠多的人,有足夠高的粘性,再加上足夠開放和簡單的工具,必然會成為業內人士爭相佔領的目標。小程序的作用不僅僅在電商,而是各個方面:遊戲,辦公工具,社交工具,等等。

注意!人+電商+小程序+內容價值=無限可能

在這裡需要確認的是,小程序是工具也一定值得研究,它能承載我們思維和價值體系。作為微信生態的一員,目前小程序的應用場景,最大的還是微信群。也就是社群。我們拭目以待將來!

6,未來-社群商業

未來的商業形式只有一種:社群商業,因為社群解決兩大核心問題:商業問題和人生幸福感問題。

1,商業的問題:

商業的本質是交換,是基於人們對價值認識的等價交換,提煉關鍵詞:人,價值認識,交換。商業的問題也就是這三個詞的問題!放到最淺層次,商業認識可以幻化成:消費者,產品,渠道。提高一個維度就是:用戶,內容,和平臺。再換一個高緯度的解釋就是:粉絲,感覺,和空間。

在社群里人是主體,也是商業事件成立的必要條件,其次是交換,人與人之間的交換。只要交換,就要有媒介,中介點,所以也叫渠道,也是平臺,最高的媒介是空間,空間是多維的渠道,可以涵蓋所有的感覺。

為什麼社群能承載最核心的三個要素:粉絲,感覺和空間?!先給社群定義:社群就是一群具有某一共同屬性並認同某一理念的人,聚合在一起的空間。

無論是微信群還是qq群,還是線下的酒桌,都只是展現形式而已,衡量一個圈子是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社群,就看是否滿足這些要素:有沒有共同認同的理念或思想(產生信任感的源泉),有沒有最少一個共同屬性(是男人,女人,單身,離異,胖子等等)這是鏈接的橋樑。當一群人聚起來,就是空間(平臺,渠道等)。當都認同某個思想,就是信任。當社群成員認同某一思想,又願意付費購買你分享的產品,並願意分享給他的朋友的時候。他就是你的粉絲。也就成了產品的渠道。

這,就是社群的意義 !!!

在社群裡,沒有強制推銷,沒有叫賣,只有分享。分享產品只是內容的一部分,內容只是你所傳遞感覺的一部分。在社群裡,沒有客戶,消費者,甚至用戶。只有我們一個圈的。這一個圈的,就是一種身份標籤,在社群裡,沒有媒體,廣告平臺,只有發自內心的認可與分享。因為每一個人在分享產品的時候,都會發自內心的先給成員一套解決對方問題的方案,而可能這套方案裡帶有自己的產品。

未來,每個人都會是優質品牌和產品的粉絲和股東老闆。這也是必然趨勢。商業論述的最後階段,說一下企業和品牌佈局社群粉絲的幾個核心點:

(1)構架企業社群矩陣。

未來商業的競爭一定還是粉絲的競爭,而這個陣地就是社群。企業一方面要自建社群渠道,一方面要儘可能整合現有社群資源。

(2)社群的命脈是內容與價值。

社群的運營核心就是內容,企業能不能找到行業內最牛的老師為你的社群服務,輸出價值,能服務到什麼深度,都是要馬上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提升自己企業內部的內容生產能力,一方面對接簽約一線的內容機構。

(3)成立專門的運營增長團隊。

流量增長是企業硬傷,有沒有戰鬥力強悍的作戰團隊,能源源不斷給輸出流量,轉化粉絲?有沒有技術…都是很實際的問題。

實體行業,電商,社交電商包括社群商業本質都是商業,核心都是一樣的。未來的商業世界裡,實體和線上全面無縫打通,效率越來越高,體驗越來越好,品質越來越好,傳播越來越迅速。所以,誰的粉絲多,誰就是入口的主宰,在此之上,誰的內容強,誰的轉化率就高。

2,社群讓人更幸福

人的幸福感,就來源於人性需求的滿足。商業的出現也是為了滿足人性的需求。

簡單說一下人的六大需求:

(1)確定性需求: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形成人最大的阻力與不安,所以人本能的需求確定性的事物和關係,社群的第一個特性就是共同屬性,所以,社群能滿足人確定性的需求。

(2)多樣性需求:人性追求變化和新鮮是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也是人性的本能。有確定性,就一定同時有不確定性的需求,這種需求就是多樣性,也叫變化性需求,這種變化性需求會是社群分裂組合成新的社群。

(3)重要性需求:人之所以是群居動物,對圈子和社群有天然的吸引力,就是人性裡面的重要性需求,當一個人在一個社群裡擔任某個標籤的時候,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和享受能讓他產生真正的幸福感。

(4)愛與鏈接的需求:每個人都渴望被愛的感覺,愛是需要連接才能體現。人性對於愛的感覺是無法抗拒的。而愛的感覺在社群被無限放大,成員能夠體會到真正的愉悅。

(5)成長性需求:對於未知的探索和確定感的增強,都離不開學習和成長,學習和成長解決人性自身焦慮的問題。知識的聚集也是社群的聚集。

(6)貢獻性需求:當人開始認同圈子,社群,產品等,開始去轉介紹,傳播,做貢獻的時候,就是把這些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而人說自己的東西好是本能。當這種本能發揮的時候,對於社群的貢獻讓人也會無比的愉悅。

社群承載了人的六大需求,社群的意義,不止於商業,卻是最好的商業形式。源源不斷的流量自發聚集,場越大越吸引人,人越多內容越優質。大流量加上好內容就等於信任,信任就是成交。不止於讓人幸福,卻是最能讓人幸福的能量場。共同的價值觀,人越多能量越大,自我存在感越強,越幸福。

有人,有內容,有好產品,創業者只需要用社群思維結合轉化。不止於創業形式,社群卻是未來創業者成本最小,獲益最大的創業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