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金生

"

文/黃金生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專家組全票通過,中國德化獲得“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德化是世界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一座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小縣城,800年前令馬可·波羅流連忘返,它所生產的瓷器,令歐洲皇室貴族神魂顛倒。為什麼是德化,孕育了這傾倒世界的中國白,這座小城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延鈞稱帝,置百官,將原歸德場升級為德化縣。其縣名的來源一說是取原歸德場的“德”,及轄屬中歸化裡、靈化裡、新化裡中的“化”,有“以德化人”之意。古代中國手工業在一方的興盛,往往肇始於地緣,德化陶瓷可謂是典型的案例。

"

文/黃金生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專家組全票通過,中國德化獲得“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德化是世界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一座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小縣城,800年前令馬可·波羅流連忘返,它所生產的瓷器,令歐洲皇室貴族神魂顛倒。為什麼是德化,孕育了這傾倒世界的中國白,這座小城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延鈞稱帝,置百官,將原歸德場升級為德化縣。其縣名的來源一說是取原歸德場的“德”,及轄屬中歸化裡、靈化裡、新化裡中的“化”,有“以德化人”之意。古代中國手工業在一方的興盛,往往肇始於地緣,德化陶瓷可謂是典型的案例。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北武夷 南戴雲

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是泉州市西北部的一個山區小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素有“閩中寶庫”之稱。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是福建省第二高峰。因主峰高出雲層,常被雲霧籠罩而得名,又因頂峰冬春常積雪,故又名迎雪山。山上古木參天,保持著原始森林風貌。

德化地勢大致由中西部向四周傾斜,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森林密佈,河流交錯。境內山多、水足、礦富,陶瓷生產所必備的燃料、水流和礦藏資源在其境內均十分豐富。德化氣候溫和,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度到18度之間。溫潤的自然氣候和適宜林木生長的土壤,使德化的林木資源非常豐富,是福建有名的林業區。樹種主要有天然針闊混交林和天然闊葉林,其次為天然的馬尾松林。在古代,豐富的林木資源,尤其是含油性較豐富的馬尾松,為德化瓷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來源。

"

文/黃金生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專家組全票通過,中國德化獲得“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德化是世界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一座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小縣城,800年前令馬可·波羅流連忘返,它所生產的瓷器,令歐洲皇室貴族神魂顛倒。為什麼是德化,孕育了這傾倒世界的中國白,這座小城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延鈞稱帝,置百官,將原歸德場升級為德化縣。其縣名的來源一說是取原歸德場的“德”,及轄屬中歸化裡、靈化裡、新化裡中的“化”,有“以德化人”之意。古代中國手工業在一方的興盛,往往肇始於地緣,德化陶瓷可謂是典型的案例。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北武夷 南戴雲

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是泉州市西北部的一個山區小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素有“閩中寶庫”之稱。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是福建省第二高峰。因主峰高出雲層,常被雲霧籠罩而得名,又因頂峰冬春常積雪,故又名迎雪山。山上古木參天,保持著原始森林風貌。

德化地勢大致由中西部向四周傾斜,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森林密佈,河流交錯。境內山多、水足、礦富,陶瓷生產所必備的燃料、水流和礦藏資源在其境內均十分豐富。德化氣候溫和,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度到18度之間。溫潤的自然氣候和適宜林木生長的土壤,使德化的林木資源非常豐富,是福建有名的林業區。樹種主要有天然針闊混交林和天然闊葉林,其次為天然的馬尾松林。在古代,豐富的林木資源,尤其是含油性較豐富的馬尾松,為德化瓷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來源。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瓷土雜質少最宜制白瓷

德化城東南有一座山,名叫觀音岐。此山原名叫白泥崎,因為這座山蘊藏制瓷所需的高嶺土,歷代四周鄉民都到這裡採土製瓷。明代瓷雕大師何朝宗,利用白泥崎的優質瓷土,燒製出一種舉世無雙、美如凝脂凍玉、白似奶油和象牙的瓷觀音,遠銷海外,轟動國際瓷壇。後來窯工和瓷民為紀念他的功績,在碧象巖供奉何朝宗雕塑的瓷觀音像。因此,後人就將白泥崎叫作觀音岐。

德化瓷業延續千年,是與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分不開的。德化地處政和——大埔斷裂帶旁側,燕山期岩漿多次活動;北東向次級斷裂構造發育。沿這些次級構造,形成大量石英斑岩脈和花崗斑岩脈,為瓷土礦床的形成造就了有利的地質條件;又由於德化地區溫熱多雨,為岩石的風化創造了條件。

德化目前境內已發現的礦藏達29種,金屬礦藏13種,非金屬礦藏16種。非金屬礦藏與瓷器生產有關的高嶺土、瓷石、紫砂礦、白埴土、石灰石、鉀長石、鈉長石、葉蠟石、硅石、黏士、石英石等,儲量大、品質優良。瓷土礦點多,分佈廣,依全縣山脈探測,可謂盡是瓷礦。德化瓷土含矽量高,鐵、鈦等雜質含量低,質地優良皎白,磨細漂淨後,即可直接製坯,不需調和其他原料,可省漂制手續,而且瓷器坯釉結合緊密,色澤潔白滋潤光亮,不易磨損。

德化瓷主要以生動逼真的造型及胎釉的質感取勝。色澤瑩潤、工藝精湛、其精絕品質的首要保證乃本地所產之白度極高的瓷土。明嘉靖《德化縣誌》記載:“瓷產程田寺後山中,穴而伐之,綆而出之,碓舂細滑,淘去石渣,飛澄數遍,傾石井中,以漉其水,乃塼埴為器。”德化瓷器露胎處所見坯土微粒較其他瓷器質感更強烈,堅潔清晰,俗稱“糯米胎”,是鑑別德化窯瓷主要特徵之一。

戴雲山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優良。以戴雲山為中心向四周分流。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溪流總長49506公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滻溪、湧溪、大樟溪、小尤溪等四條,分屬閩江水系和晉江水系。這些河流落差大,自古是德化瓷業生產的天然動力。水力帶動水車轉動,水車帶動石碓加工瓷土。由於植被保持良好,水質優良,能滿足瓷業生產對水的大量需求和高質量瓷品製作對優良水質的需求。從古窯址分佈圖上看,溪流所經過的區域,如國寶、潯中、蓋德、三班等鄉鎮的古窯址群較密集。戴雲山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德化白瓷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保證。

"

文/黃金生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專家組全票通過,中國德化獲得“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德化是世界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一座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小縣城,800年前令馬可·波羅流連忘返,它所生產的瓷器,令歐洲皇室貴族神魂顛倒。為什麼是德化,孕育了這傾倒世界的中國白,這座小城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延鈞稱帝,置百官,將原歸德場升級為德化縣。其縣名的來源一說是取原歸德場的“德”,及轄屬中歸化裡、靈化裡、新化裡中的“化”,有“以德化人”之意。古代中國手工業在一方的興盛,往往肇始於地緣,德化陶瓷可謂是典型的案例。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北武夷 南戴雲

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是泉州市西北部的一個山區小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素有“閩中寶庫”之稱。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是福建省第二高峰。因主峰高出雲層,常被雲霧籠罩而得名,又因頂峰冬春常積雪,故又名迎雪山。山上古木參天,保持著原始森林風貌。

德化地勢大致由中西部向四周傾斜,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森林密佈,河流交錯。境內山多、水足、礦富,陶瓷生產所必備的燃料、水流和礦藏資源在其境內均十分豐富。德化氣候溫和,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度到18度之間。溫潤的自然氣候和適宜林木生長的土壤,使德化的林木資源非常豐富,是福建有名的林業區。樹種主要有天然針闊混交林和天然闊葉林,其次為天然的馬尾松林。在古代,豐富的林木資源,尤其是含油性較豐富的馬尾松,為德化瓷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來源。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瓷土雜質少最宜制白瓷

德化城東南有一座山,名叫觀音岐。此山原名叫白泥崎,因為這座山蘊藏制瓷所需的高嶺土,歷代四周鄉民都到這裡採土製瓷。明代瓷雕大師何朝宗,利用白泥崎的優質瓷土,燒製出一種舉世無雙、美如凝脂凍玉、白似奶油和象牙的瓷觀音,遠銷海外,轟動國際瓷壇。後來窯工和瓷民為紀念他的功績,在碧象巖供奉何朝宗雕塑的瓷觀音像。因此,後人就將白泥崎叫作觀音岐。

德化瓷業延續千年,是與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分不開的。德化地處政和——大埔斷裂帶旁側,燕山期岩漿多次活動;北東向次級斷裂構造發育。沿這些次級構造,形成大量石英斑岩脈和花崗斑岩脈,為瓷土礦床的形成造就了有利的地質條件;又由於德化地區溫熱多雨,為岩石的風化創造了條件。

德化目前境內已發現的礦藏達29種,金屬礦藏13種,非金屬礦藏16種。非金屬礦藏與瓷器生產有關的高嶺土、瓷石、紫砂礦、白埴土、石灰石、鉀長石、鈉長石、葉蠟石、硅石、黏士、石英石等,儲量大、品質優良。瓷土礦點多,分佈廣,依全縣山脈探測,可謂盡是瓷礦。德化瓷土含矽量高,鐵、鈦等雜質含量低,質地優良皎白,磨細漂淨後,即可直接製坯,不需調和其他原料,可省漂制手續,而且瓷器坯釉結合緊密,色澤潔白滋潤光亮,不易磨損。

德化瓷主要以生動逼真的造型及胎釉的質感取勝。色澤瑩潤、工藝精湛、其精絕品質的首要保證乃本地所產之白度極高的瓷土。明嘉靖《德化縣誌》記載:“瓷產程田寺後山中,穴而伐之,綆而出之,碓舂細滑,淘去石渣,飛澄數遍,傾石井中,以漉其水,乃塼埴為器。”德化瓷器露胎處所見坯土微粒較其他瓷器質感更強烈,堅潔清晰,俗稱“糯米胎”,是鑑別德化窯瓷主要特徵之一。

戴雲山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優良。以戴雲山為中心向四周分流。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溪流總長49506公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滻溪、湧溪、大樟溪、小尤溪等四條,分屬閩江水系和晉江水系。這些河流落差大,自古是德化瓷業生產的天然動力。水力帶動水車轉動,水車帶動石碓加工瓷土。由於植被保持良好,水質優良,能滿足瓷業生產對水的大量需求和高質量瓷品製作對優良水質的需求。從古窯址分佈圖上看,溪流所經過的區域,如國寶、潯中、蓋德、三班等鄉鎮的古窯址群較密集。戴雲山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德化白瓷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保證。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海上絲路的帶動

德化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其具備了生產出優質瓷器的條件,但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製造”的代表產品。據大量的實物資料顯示,屬於民窯的德化窯,在國內外市場上自宋代以來,連續暢銷數個世紀,未嘗間斷,這在世界陶瓷外銷史上並不多見。

陳建中在《泉州的陶瓷貿易與東西方文化互動:以德化窯外銷瓷為例》一文中認為,除了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外,德化窯瓷器的外銷顯然得益於周邊交替興盛的港口。在宋元明清這一千多年裡,泉州港、漳州月港、福州港和廈門港輪番登場,在不同歷史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港口。依託周邊港口的興盛,德化陶瓷業不斷得到發展,從未因朝代之更替而衰敗。

明清時期,由於戰亂以及海禁政策的實行,泉州港逐漸衰落。然而,無論是從考古發掘還是從國外發現的大量德化明代白瓷和清代青花瓷器來看,德化窯業受到的影響並不大。雖然嘉靖以後,洋人的東來改變了東南亞的政治和貿易態勢,德化瓷的海外銷路曾一度轉弱,但是,這種局面很快被內外界的因素所突破。

究其原因,是德化窯自身技術含量的增加,使產品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明時,德化瓷器無論是器物造型、燒製技術、產品質量、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達到新的境界。德化白瓷以其材質的獨到之處,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倍受西方人的青睞。同時,周邊漳州月港、廈門港和福州港的新興,使德化窯不至於在新的市場整合中喪失機會。德化在這一時期作為中國白瓷和青花瓷的重要產區,外銷瓷器在宋元的基礎上繼續漂洋過海,不僅繼續外銷到東南亞和日本等地,而且大批銷往歐洲大陸。

"

文/黃金生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專家組全票通過,中國德化獲得“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德化是世界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一座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小縣城,800年前令馬可·波羅流連忘返,它所生產的瓷器,令歐洲皇室貴族神魂顛倒。為什麼是德化,孕育了這傾倒世界的中國白,這座小城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延鈞稱帝,置百官,將原歸德場升級為德化縣。其縣名的來源一說是取原歸德場的“德”,及轄屬中歸化裡、靈化裡、新化裡中的“化”,有“以德化人”之意。古代中國手工業在一方的興盛,往往肇始於地緣,德化陶瓷可謂是典型的案例。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北武夷 南戴雲

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是泉州市西北部的一個山區小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素有“閩中寶庫”之稱。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是福建省第二高峰。因主峰高出雲層,常被雲霧籠罩而得名,又因頂峰冬春常積雪,故又名迎雪山。山上古木參天,保持著原始森林風貌。

德化地勢大致由中西部向四周傾斜,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森林密佈,河流交錯。境內山多、水足、礦富,陶瓷生產所必備的燃料、水流和礦藏資源在其境內均十分豐富。德化氣候溫和,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度到18度之間。溫潤的自然氣候和適宜林木生長的土壤,使德化的林木資源非常豐富,是福建有名的林業區。樹種主要有天然針闊混交林和天然闊葉林,其次為天然的馬尾松林。在古代,豐富的林木資源,尤其是含油性較豐富的馬尾松,為德化瓷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來源。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瓷土雜質少最宜制白瓷

德化城東南有一座山,名叫觀音岐。此山原名叫白泥崎,因為這座山蘊藏制瓷所需的高嶺土,歷代四周鄉民都到這裡採土製瓷。明代瓷雕大師何朝宗,利用白泥崎的優質瓷土,燒製出一種舉世無雙、美如凝脂凍玉、白似奶油和象牙的瓷觀音,遠銷海外,轟動國際瓷壇。後來窯工和瓷民為紀念他的功績,在碧象巖供奉何朝宗雕塑的瓷觀音像。因此,後人就將白泥崎叫作觀音岐。

德化瓷業延續千年,是與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分不開的。德化地處政和——大埔斷裂帶旁側,燕山期岩漿多次活動;北東向次級斷裂構造發育。沿這些次級構造,形成大量石英斑岩脈和花崗斑岩脈,為瓷土礦床的形成造就了有利的地質條件;又由於德化地區溫熱多雨,為岩石的風化創造了條件。

德化目前境內已發現的礦藏達29種,金屬礦藏13種,非金屬礦藏16種。非金屬礦藏與瓷器生產有關的高嶺土、瓷石、紫砂礦、白埴土、石灰石、鉀長石、鈉長石、葉蠟石、硅石、黏士、石英石等,儲量大、品質優良。瓷土礦點多,分佈廣,依全縣山脈探測,可謂盡是瓷礦。德化瓷土含矽量高,鐵、鈦等雜質含量低,質地優良皎白,磨細漂淨後,即可直接製坯,不需調和其他原料,可省漂制手續,而且瓷器坯釉結合緊密,色澤潔白滋潤光亮,不易磨損。

德化瓷主要以生動逼真的造型及胎釉的質感取勝。色澤瑩潤、工藝精湛、其精絕品質的首要保證乃本地所產之白度極高的瓷土。明嘉靖《德化縣誌》記載:“瓷產程田寺後山中,穴而伐之,綆而出之,碓舂細滑,淘去石渣,飛澄數遍,傾石井中,以漉其水,乃塼埴為器。”德化瓷器露胎處所見坯土微粒較其他瓷器質感更強烈,堅潔清晰,俗稱“糯米胎”,是鑑別德化窯瓷主要特徵之一。

戴雲山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優良。以戴雲山為中心向四周分流。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溪流總長49506公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滻溪、湧溪、大樟溪、小尤溪等四條,分屬閩江水系和晉江水系。這些河流落差大,自古是德化瓷業生產的天然動力。水力帶動水車轉動,水車帶動石碓加工瓷土。由於植被保持良好,水質優良,能滿足瓷業生產對水的大量需求和高質量瓷品製作對優良水質的需求。從古窯址分佈圖上看,溪流所經過的區域,如國寶、潯中、蓋德、三班等鄉鎮的古窯址群較密集。戴雲山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德化白瓷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保證。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海上絲路的帶動

德化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其具備了生產出優質瓷器的條件,但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製造”的代表產品。據大量的實物資料顯示,屬於民窯的德化窯,在國內外市場上自宋代以來,連續暢銷數個世紀,未嘗間斷,這在世界陶瓷外銷史上並不多見。

陳建中在《泉州的陶瓷貿易與東西方文化互動:以德化窯外銷瓷為例》一文中認為,除了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外,德化窯瓷器的外銷顯然得益於周邊交替興盛的港口。在宋元明清這一千多年裡,泉州港、漳州月港、福州港和廈門港輪番登場,在不同歷史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港口。依託周邊港口的興盛,德化陶瓷業不斷得到發展,從未因朝代之更替而衰敗。

明清時期,由於戰亂以及海禁政策的實行,泉州港逐漸衰落。然而,無論是從考古發掘還是從國外發現的大量德化明代白瓷和清代青花瓷器來看,德化窯業受到的影響並不大。雖然嘉靖以後,洋人的東來改變了東南亞的政治和貿易態勢,德化瓷的海外銷路曾一度轉弱,但是,這種局面很快被內外界的因素所突破。

究其原因,是德化窯自身技術含量的增加,使產品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明時,德化瓷器無論是器物造型、燒製技術、產品質量、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達到新的境界。德化白瓷以其材質的獨到之處,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倍受西方人的青睞。同時,周邊漳州月港、廈門港和福州港的新興,使德化窯不至於在新的市場整合中喪失機會。德化在這一時期作為中國白瓷和青花瓷的重要產區,外銷瓷器在宋元的基礎上繼續漂洋過海,不僅繼續外銷到東南亞和日本等地,而且大批銷往歐洲大陸。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閩南文化孕育獨特的商業文明

德化瓷的長盛不衰,與其所處的閩南文化也有密切的關係。歷史上閩南的區域範圍除了泉州、漳州二府之外,還包含了興化府、永春州和大田縣。基本上也就是現今的泉州、漳州和廈門。

作為一個人文薈萃且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德化在漫長的歲月裡留下了積澱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宗教古蹟。

史載,西晉時代,中原板蕩,人民紛紛南移來到閩疆墾荒,建設新的家園。先來後到,陸陸續續都聚居在閩南方圓百里,沿著一條江流兩岸,晉人思念故土,就將這條江流取名“晉江”。聚居許多族姓與原住民百越溝通,而衍化成為“閩南文化”,使之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自漢代以來數次中原南下移民浪潮衝擊中所攜來的中華古典文化,與閩南地區面向海洋、勇於開拓的邊陲性文化歷經漫長的醞釀與發酵,所催生的閩南文化極富個性,既保留了中原文明深厚的基因與元素,又有嶄新的內涵與表徵。

宋元以降,閩南地區人稠地狹的矛盾愈發突出。實際上,早在南宋時期,福建全省已然“土地迫陋,生籍繁夥,雖墝確之地,耕褥殆盡”,有明以來更是“閩中有可耕之人,無可耕之地”。而德化地區全縣境內的可耕地面積本就狹小,這種自然與人文所形成的供給與攝取關係的矛盾,必須由人自身加以解決。於是,富有文化創造力的德化先民們首先利用了這種優良的自然條件。

從宋代制瓷形成規模以來,經過數百年的不斷髮展,到了明代,德化陶瓷生產進入高度發展的新時期。明清及近代以來,受江南及東南沿海地區資本主義因素萌芽要求擴大國內外銷售市場的影響,閩南海商加快了向海外進軍的步伐,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成為閩南人邁向世界的橋頭堡,基於此,明廷曾驚呼“通倭之人,皆閩人也。”德化瓷沒有像景德鎮官窯那樣的年號款,也少有干支紀年款,卻有很多吉語款和商號款,這反映了德化外銷瓷的商品意識。

德化窯商號款始自宋元,明代德化白瓷雕像的背後,多印作者名款,起到名牌“商標”作用。清初時已有青花畫押款,常見白兔、秋葉、雙魚、蝴蝶、火焰等。單字款有:興、太、合、吉、福、萬、珠、瑞等;雙字款有:瑞玉、順興、全盛、源裕、和美、合利、永吉、福源、文珍、萬全、雅正等;三字款有父合勝、二合勝、美玉興、天合勝等。這些文字款是商家對生意興隆願望的表達,也是其時德化濃厚市場經濟氛圍的反映,更是德化制瓷世家家族傳統、匠人榮譽的象徵。

"

文/黃金生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專家組全票通過,中國德化獲得“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德化是世界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一座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小縣城,800年前令馬可·波羅流連忘返,它所生產的瓷器,令歐洲皇室貴族神魂顛倒。為什麼是德化,孕育了這傾倒世界的中國白,這座小城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延鈞稱帝,置百官,將原歸德場升級為德化縣。其縣名的來源一說是取原歸德場的“德”,及轄屬中歸化裡、靈化裡、新化裡中的“化”,有“以德化人”之意。古代中國手工業在一方的興盛,往往肇始於地緣,德化陶瓷可謂是典型的案例。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北武夷 南戴雲

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是泉州市西北部的一個山區小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素有“閩中寶庫”之稱。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是福建省第二高峰。因主峰高出雲層,常被雲霧籠罩而得名,又因頂峰冬春常積雪,故又名迎雪山。山上古木參天,保持著原始森林風貌。

德化地勢大致由中西部向四周傾斜,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森林密佈,河流交錯。境內山多、水足、礦富,陶瓷生產所必備的燃料、水流和礦藏資源在其境內均十分豐富。德化氣候溫和,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度到18度之間。溫潤的自然氣候和適宜林木生長的土壤,使德化的林木資源非常豐富,是福建有名的林業區。樹種主要有天然針闊混交林和天然闊葉林,其次為天然的馬尾松林。在古代,豐富的林木資源,尤其是含油性較豐富的馬尾松,為德化瓷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來源。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瓷土雜質少最宜制白瓷

德化城東南有一座山,名叫觀音岐。此山原名叫白泥崎,因為這座山蘊藏制瓷所需的高嶺土,歷代四周鄉民都到這裡採土製瓷。明代瓷雕大師何朝宗,利用白泥崎的優質瓷土,燒製出一種舉世無雙、美如凝脂凍玉、白似奶油和象牙的瓷觀音,遠銷海外,轟動國際瓷壇。後來窯工和瓷民為紀念他的功績,在碧象巖供奉何朝宗雕塑的瓷觀音像。因此,後人就將白泥崎叫作觀音岐。

德化瓷業延續千年,是與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分不開的。德化地處政和——大埔斷裂帶旁側,燕山期岩漿多次活動;北東向次級斷裂構造發育。沿這些次級構造,形成大量石英斑岩脈和花崗斑岩脈,為瓷土礦床的形成造就了有利的地質條件;又由於德化地區溫熱多雨,為岩石的風化創造了條件。

德化目前境內已發現的礦藏達29種,金屬礦藏13種,非金屬礦藏16種。非金屬礦藏與瓷器生產有關的高嶺土、瓷石、紫砂礦、白埴土、石灰石、鉀長石、鈉長石、葉蠟石、硅石、黏士、石英石等,儲量大、品質優良。瓷土礦點多,分佈廣,依全縣山脈探測,可謂盡是瓷礦。德化瓷土含矽量高,鐵、鈦等雜質含量低,質地優良皎白,磨細漂淨後,即可直接製坯,不需調和其他原料,可省漂制手續,而且瓷器坯釉結合緊密,色澤潔白滋潤光亮,不易磨損。

德化瓷主要以生動逼真的造型及胎釉的質感取勝。色澤瑩潤、工藝精湛、其精絕品質的首要保證乃本地所產之白度極高的瓷土。明嘉靖《德化縣誌》記載:“瓷產程田寺後山中,穴而伐之,綆而出之,碓舂細滑,淘去石渣,飛澄數遍,傾石井中,以漉其水,乃塼埴為器。”德化瓷器露胎處所見坯土微粒較其他瓷器質感更強烈,堅潔清晰,俗稱“糯米胎”,是鑑別德化窯瓷主要特徵之一。

戴雲山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優良。以戴雲山為中心向四周分流。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溪流總長49506公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滻溪、湧溪、大樟溪、小尤溪等四條,分屬閩江水系和晉江水系。這些河流落差大,自古是德化瓷業生產的天然動力。水力帶動水車轉動,水車帶動石碓加工瓷土。由於植被保持良好,水質優良,能滿足瓷業生產對水的大量需求和高質量瓷品製作對優良水質的需求。從古窯址分佈圖上看,溪流所經過的區域,如國寶、潯中、蓋德、三班等鄉鎮的古窯址群較密集。戴雲山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德化白瓷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保證。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海上絲路的帶動

德化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其具備了生產出優質瓷器的條件,但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製造”的代表產品。據大量的實物資料顯示,屬於民窯的德化窯,在國內外市場上自宋代以來,連續暢銷數個世紀,未嘗間斷,這在世界陶瓷外銷史上並不多見。

陳建中在《泉州的陶瓷貿易與東西方文化互動:以德化窯外銷瓷為例》一文中認為,除了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外,德化窯瓷器的外銷顯然得益於周邊交替興盛的港口。在宋元明清這一千多年裡,泉州港、漳州月港、福州港和廈門港輪番登場,在不同歷史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港口。依託周邊港口的興盛,德化陶瓷業不斷得到發展,從未因朝代之更替而衰敗。

明清時期,由於戰亂以及海禁政策的實行,泉州港逐漸衰落。然而,無論是從考古發掘還是從國外發現的大量德化明代白瓷和清代青花瓷器來看,德化窯業受到的影響並不大。雖然嘉靖以後,洋人的東來改變了東南亞的政治和貿易態勢,德化瓷的海外銷路曾一度轉弱,但是,這種局面很快被內外界的因素所突破。

究其原因,是德化窯自身技術含量的增加,使產品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明時,德化瓷器無論是器物造型、燒製技術、產品質量、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達到新的境界。德化白瓷以其材質的獨到之處,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倍受西方人的青睞。同時,周邊漳州月港、廈門港和福州港的新興,使德化窯不至於在新的市場整合中喪失機會。德化在這一時期作為中國白瓷和青花瓷的重要產區,外銷瓷器在宋元的基礎上繼續漂洋過海,不僅繼續外銷到東南亞和日本等地,而且大批銷往歐洲大陸。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閩南文化孕育獨特的商業文明

德化瓷的長盛不衰,與其所處的閩南文化也有密切的關係。歷史上閩南的區域範圍除了泉州、漳州二府之外,還包含了興化府、永春州和大田縣。基本上也就是現今的泉州、漳州和廈門。

作為一個人文薈萃且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德化在漫長的歲月裡留下了積澱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宗教古蹟。

史載,西晉時代,中原板蕩,人民紛紛南移來到閩疆墾荒,建設新的家園。先來後到,陸陸續續都聚居在閩南方圓百里,沿著一條江流兩岸,晉人思念故土,就將這條江流取名“晉江”。聚居許多族姓與原住民百越溝通,而衍化成為“閩南文化”,使之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自漢代以來數次中原南下移民浪潮衝擊中所攜來的中華古典文化,與閩南地區面向海洋、勇於開拓的邊陲性文化歷經漫長的醞釀與發酵,所催生的閩南文化極富個性,既保留了中原文明深厚的基因與元素,又有嶄新的內涵與表徵。

宋元以降,閩南地區人稠地狹的矛盾愈發突出。實際上,早在南宋時期,福建全省已然“土地迫陋,生籍繁夥,雖墝確之地,耕褥殆盡”,有明以來更是“閩中有可耕之人,無可耕之地”。而德化地區全縣境內的可耕地面積本就狹小,這種自然與人文所形成的供給與攝取關係的矛盾,必須由人自身加以解決。於是,富有文化創造力的德化先民們首先利用了這種優良的自然條件。

從宋代制瓷形成規模以來,經過數百年的不斷髮展,到了明代,德化陶瓷生產進入高度發展的新時期。明清及近代以來,受江南及東南沿海地區資本主義因素萌芽要求擴大國內外銷售市場的影響,閩南海商加快了向海外進軍的步伐,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成為閩南人邁向世界的橋頭堡,基於此,明廷曾驚呼“通倭之人,皆閩人也。”德化瓷沒有像景德鎮官窯那樣的年號款,也少有干支紀年款,卻有很多吉語款和商號款,這反映了德化外銷瓷的商品意識。

德化窯商號款始自宋元,明代德化白瓷雕像的背後,多印作者名款,起到名牌“商標”作用。清初時已有青花畫押款,常見白兔、秋葉、雙魚、蝴蝶、火焰等。單字款有:興、太、合、吉、福、萬、珠、瑞等;雙字款有:瑞玉、順興、全盛、源裕、和美、合利、永吉、福源、文珍、萬全、雅正等;三字款有父合勝、二合勝、美玉興、天合勝等。這些文字款是商家對生意興隆願望的表達,也是其時德化濃厚市場經濟氛圍的反映,更是德化制瓷世家家族傳統、匠人榮譽的象徵。

德化:一方水土養一方瓷

參考資料:

陳建中、陳冬瓏:《德化瓷》;

陳建中《泉州的陶瓷貿易與東西方文化互動:以德化窯外銷瓷為例》;

王羿雲:《明清時期德化白瓷瓷塑興盛的背景研究》;

徐本章、蘇光耀、葉文程:《略談德化窯的古外銷瓷器)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