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評論員:少年心事當拿雲

大學 朋友圈 地球 大學生村官 湖南日報 2017-05-05

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面對莘莘學子,他關於“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再一次思考青春,感懷青春。

誰不曾青春年少,誰不曾心事拿雲。那麼,青春的底色到底是什麼?

父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12歲的楊懷保挑起家庭重擔。在“揹著全家”讀完大學後,他發起成立中國首家敬老公益基金——“孝基金”,立志做中國青年社會組織的推動者。

“85”後劉習聰,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安化當了一名鄉村教師。他跋山涉水家訪,跑遍了所教過的1000多名學生的家庭,成為中國第一位出席聯合國會議併發言的特崗教師。

兩位年輕人,都有著一個近乎卑微的起點,卻在通往人生高處的路上不斷前行。因為,他們青春的底色,是奮鬥。

奮鬥的青春,和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底色是一致的。近代以來,一代代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在革命戰爭年代,青年滿懷革命理想,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衝鋒陷陣、拋灑熱血。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青年響應黨的號召,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在新中國的廣闊天地忘我勞動、艱苦創業。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青年發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為祖國繁榮富強開拓奮進、勇攀高峰。

時光倥傯,化百年為一瞬。一代又一代青年,將赤誠的青春獻給歲月,獻給祖國。

奮鬥不易。在價值多元、觀念多樣的今天,青年所面臨的外在誘惑、成長困惑,遠比他們的前輩更為複雜。社會轉型、矛盾凸顯,也使青年人的奮鬥平添了許多艱辛。然而,困難不可怕。儘管有人糾結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積極向上、奮鬥前行的態度,始終是青年的主流。

我們看到,大學生村官、法學碩士田劍鳳,帶領郴州市甦仙區三口洞村的老百姓致富奔小康,被親切地稱為五蓋山上的“領頭鳳”;我們看到,23歲的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康復科護士方婷,雨夜跪地救人感動蓮城;我們還看到,來自岳陽市華容縣的青年緝毒民警胡光志,危急關頭為群眾擋下子彈……他們的青春是無悔的。

青春,是過去時,也是現在時,更是將來時。

百年前的初春,二十七歲的廣東青年梁啟超,用如椽巨筆熱情謳歌: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態;青春,是勃發的活力、奔放的熱情;青春,是精神的汪洋恣肆,是生命的自在奔流。

以青春的名義,奮鬥;以奮鬥的姿態,無負青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