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
"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龍頭新聞記者 徐日明

15日,周東元又送一名患兒離開重症監護室,孩子一直在笑著,周東元好像笑得更開心。周東元今年56歲了,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年復一年,每當把孩子送出重症監護室,孩子住進普通病房,都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周醫生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普通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都是老大,但是他家例外。他家裡兩個哥哥,大哥沒趕上恢復高考直接工作了,二哥沒考上大學也參加了工作,全家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父母都是農民,家裡能出一個大學生是他們最大的希望。“他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發現我不學習,就是一頓打。”周東元笑稱,自己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然而,這樣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的,我大學畢業後工作第一個月,收入就是父母的兩倍呢。”周東元說。

小學當班長帶同學集體不寫作業

回家後捱打時掃帚都打飛了

周東元個子不高,一米六十多一點,當時是西大橋一帶有名的聰明孩子。白天不怎麼學習,知識看一遍就能會,經常看到他放了學就在外面玩,但是考試的時候卻一直都是100分。因為學習成績好,在學校得到了班長這個職位。

“班長就是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的,可是我這個班長當得不怎麼樣。”周東元說,當時的小學只有半天課,放了學做完作業還會有大把的時間,這些時間都是玩。有一次,他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但是把寫作業的事忘記了,第二天全班多數學生都沒能交上作業。老師一問,班長也參與了,於是就定性成了“班長帶領大家不寫作業”。

這事太大了,周東元的父母被請到了學校。回家以後,父親不由分說,拿起掃帚就打。周東元說:“我小的時候在家裡最怕掃帚了,父母都是農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貪玩不學習,就是一頓揍,那次打得不輕,我記得掃帚都打飛了。”

“父母只用掃帚打?還用別的了嗎?比如拖鞋?”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周醫生認真地想了好久說:“當時……我們一個同學家裡有拖鞋,我們家裡沒有,就算有也捨不得用,因為拖鞋很貴的。”

"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龍頭新聞記者 徐日明

15日,周東元又送一名患兒離開重症監護室,孩子一直在笑著,周東元好像笑得更開心。周東元今年56歲了,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年復一年,每當把孩子送出重症監護室,孩子住進普通病房,都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周醫生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普通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都是老大,但是他家例外。他家裡兩個哥哥,大哥沒趕上恢復高考直接工作了,二哥沒考上大學也參加了工作,全家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父母都是農民,家裡能出一個大學生是他們最大的希望。“他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發現我不學習,就是一頓打。”周東元笑稱,自己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然而,這樣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的,我大學畢業後工作第一個月,收入就是父母的兩倍呢。”周東元說。

小學當班長帶同學集體不寫作業

回家後捱打時掃帚都打飛了

周東元個子不高,一米六十多一點,當時是西大橋一帶有名的聰明孩子。白天不怎麼學習,知識看一遍就能會,經常看到他放了學就在外面玩,但是考試的時候卻一直都是100分。因為學習成績好,在學校得到了班長這個職位。

“班長就是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的,可是我這個班長當得不怎麼樣。”周東元說,當時的小學只有半天課,放了學做完作業還會有大把的時間,這些時間都是玩。有一次,他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但是把寫作業的事忘記了,第二天全班多數學生都沒能交上作業。老師一問,班長也參與了,於是就定性成了“班長帶領大家不寫作業”。

這事太大了,周東元的父母被請到了學校。回家以後,父親不由分說,拿起掃帚就打。周東元說:“我小的時候在家裡最怕掃帚了,父母都是農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貪玩不學習,就是一頓揍,那次打得不輕,我記得掃帚都打飛了。”

“父母只用掃帚打?還用別的了嗎?比如拖鞋?”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周醫生認真地想了好久說:“當時……我們一個同學家裡有拖鞋,我們家裡沒有,就算有也捨不得用,因為拖鞋很貴的。”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父母說不學習就得“修理地球”

悄悄跟父母去種地 學習意願堅定了

周東元小時候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和我們一起‘修理地球’。”啥叫“修理地球”?周東元一直想跟著父母去看看他們的工作,但是一直沒有被允許。10歲那年,在學校放暑假的時候,他決定要跟著父母去看一看他們怎麼“修理地球”。

周東元在父母出門的時候不動聲色,父母出門後他也急忙跑出來,跟在父母的身後。看父母坐上了11路公交車,他就從後門上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公交車總共也沒幾輛,車上的人實在太多了,售票員看到他是一個單獨的小孩,就讓他坐在售票的位置上,等到父母下車,他就也跟著父母下了車,不遠不近地跟著他們走了40多分鐘,這才到了他們“修理地球”的地方,那就是種菜的地方。父母這才看到周東元也跟來了,可是也沒辦法,只能任他在地裡玩。

“那天玩得挺高興,但是大人們卻很累,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個老伯看到有小孩來了,往鍋裡扔了幾片肥肉,最後都盛給了我。那天的經歷,真的理解了課文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還是好好讀書吧,倒不是說種地有什麼不好,但就你這身材,你能拿得起鋤頭嗎?”父親對周東元說。

幾年後,周東元考取了哈師大附中,是哈爾濱市的重點中學。

"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龍頭新聞記者 徐日明

15日,周東元又送一名患兒離開重症監護室,孩子一直在笑著,周東元好像笑得更開心。周東元今年56歲了,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年復一年,每當把孩子送出重症監護室,孩子住進普通病房,都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周醫生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普通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都是老大,但是他家例外。他家裡兩個哥哥,大哥沒趕上恢復高考直接工作了,二哥沒考上大學也參加了工作,全家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父母都是農民,家裡能出一個大學生是他們最大的希望。“他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發現我不學習,就是一頓打。”周東元笑稱,自己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然而,這樣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的,我大學畢業後工作第一個月,收入就是父母的兩倍呢。”周東元說。

小學當班長帶同學集體不寫作業

回家後捱打時掃帚都打飛了

周東元個子不高,一米六十多一點,當時是西大橋一帶有名的聰明孩子。白天不怎麼學習,知識看一遍就能會,經常看到他放了學就在外面玩,但是考試的時候卻一直都是100分。因為學習成績好,在學校得到了班長這個職位。

“班長就是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的,可是我這個班長當得不怎麼樣。”周東元說,當時的小學只有半天課,放了學做完作業還會有大把的時間,這些時間都是玩。有一次,他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但是把寫作業的事忘記了,第二天全班多數學生都沒能交上作業。老師一問,班長也參與了,於是就定性成了“班長帶領大家不寫作業”。

這事太大了,周東元的父母被請到了學校。回家以後,父親不由分說,拿起掃帚就打。周東元說:“我小的時候在家裡最怕掃帚了,父母都是農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貪玩不學習,就是一頓揍,那次打得不輕,我記得掃帚都打飛了。”

“父母只用掃帚打?還用別的了嗎?比如拖鞋?”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周醫生認真地想了好久說:“當時……我們一個同學家裡有拖鞋,我們家裡沒有,就算有也捨不得用,因為拖鞋很貴的。”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父母說不學習就得“修理地球”

悄悄跟父母去種地 學習意願堅定了

周東元小時候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和我們一起‘修理地球’。”啥叫“修理地球”?周東元一直想跟著父母去看看他們的工作,但是一直沒有被允許。10歲那年,在學校放暑假的時候,他決定要跟著父母去看一看他們怎麼“修理地球”。

周東元在父母出門的時候不動聲色,父母出門後他也急忙跑出來,跟在父母的身後。看父母坐上了11路公交車,他就從後門上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公交車總共也沒幾輛,車上的人實在太多了,售票員看到他是一個單獨的小孩,就讓他坐在售票的位置上,等到父母下車,他就也跟著父母下了車,不遠不近地跟著他們走了40多分鐘,這才到了他們“修理地球”的地方,那就是種菜的地方。父母這才看到周東元也跟來了,可是也沒辦法,只能任他在地裡玩。

“那天玩得挺高興,但是大人們卻很累,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個老伯看到有小孩來了,往鍋裡扔了幾片肥肉,最後都盛給了我。那天的經歷,真的理解了課文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還是好好讀書吧,倒不是說種地有什麼不好,但就你這身材,你能拿得起鋤頭嗎?”父親對周東元說。

幾年後,周東元考取了哈師大附中,是哈爾濱市的重點中學。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每逢考試前都得病一場

母親拿著針管給他打青黴素

“我能考取醫科,主要原因就是我自己身體不好,總是有病,尤其是考試之前,我想學了醫科之後,至少能給自己看病,只是沒想到當了兒醫,還是看不了自己的病。”周東元說。

在學生時代,周東元和每個學生一樣,記憶最深的就是考試,而對於考試記憶最深的,那就是考前必有病一場。說不清是來自心裡的壓力,還是軀體上的不適,亦或是心理學上講的潛意識中的暗示,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到期中或是期末這樣的大型考試以前,他都會病一場。父母總是說,他就是沒學會,心裡沒底才會害怕,才會總生病。

有一次,在期末考試之前,周東元又病了,母親帶著他來到衛生所。當時幾乎沒有靜脈輸液,都是用大針管打青黴素肌肉針,護士拿著大針管給他紮上之後,把針管交給周東元的母親囑咐說:“我還要照顧其他患者,你自己推,慢一點,別一下子把藥都推進去就行。”而母親也真是按照護士說的做了。

“當時的護士膽子可真大,怎麼就敢把針管交給患兒家屬呢?患兒家屬的膽子也夠大,還真就敢自己打,那次的恐懼刻骨銘心啊。也正是因為有了那次害怕的經歷,我當了醫生以後,就變得小心翼翼,因為我知道患兒生病的時候本身就很恐懼,醫生的忽視會讓他們更害怕的。”周東元說。

"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龍頭新聞記者 徐日明

15日,周東元又送一名患兒離開重症監護室,孩子一直在笑著,周東元好像笑得更開心。周東元今年56歲了,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年復一年,每當把孩子送出重症監護室,孩子住進普通病房,都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周醫生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普通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都是老大,但是他家例外。他家裡兩個哥哥,大哥沒趕上恢復高考直接工作了,二哥沒考上大學也參加了工作,全家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父母都是農民,家裡能出一個大學生是他們最大的希望。“他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發現我不學習,就是一頓打。”周東元笑稱,自己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然而,這樣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的,我大學畢業後工作第一個月,收入就是父母的兩倍呢。”周東元說。

小學當班長帶同學集體不寫作業

回家後捱打時掃帚都打飛了

周東元個子不高,一米六十多一點,當時是西大橋一帶有名的聰明孩子。白天不怎麼學習,知識看一遍就能會,經常看到他放了學就在外面玩,但是考試的時候卻一直都是100分。因為學習成績好,在學校得到了班長這個職位。

“班長就是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的,可是我這個班長當得不怎麼樣。”周東元說,當時的小學只有半天課,放了學做完作業還會有大把的時間,這些時間都是玩。有一次,他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但是把寫作業的事忘記了,第二天全班多數學生都沒能交上作業。老師一問,班長也參與了,於是就定性成了“班長帶領大家不寫作業”。

這事太大了,周東元的父母被請到了學校。回家以後,父親不由分說,拿起掃帚就打。周東元說:“我小的時候在家裡最怕掃帚了,父母都是農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貪玩不學習,就是一頓揍,那次打得不輕,我記得掃帚都打飛了。”

“父母只用掃帚打?還用別的了嗎?比如拖鞋?”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周醫生認真地想了好久說:“當時……我們一個同學家裡有拖鞋,我們家裡沒有,就算有也捨不得用,因為拖鞋很貴的。”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父母說不學習就得“修理地球”

悄悄跟父母去種地 學習意願堅定了

周東元小時候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和我們一起‘修理地球’。”啥叫“修理地球”?周東元一直想跟著父母去看看他們的工作,但是一直沒有被允許。10歲那年,在學校放暑假的時候,他決定要跟著父母去看一看他們怎麼“修理地球”。

周東元在父母出門的時候不動聲色,父母出門後他也急忙跑出來,跟在父母的身後。看父母坐上了11路公交車,他就從後門上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公交車總共也沒幾輛,車上的人實在太多了,售票員看到他是一個單獨的小孩,就讓他坐在售票的位置上,等到父母下車,他就也跟著父母下了車,不遠不近地跟著他們走了40多分鐘,這才到了他們“修理地球”的地方,那就是種菜的地方。父母這才看到周東元也跟來了,可是也沒辦法,只能任他在地裡玩。

“那天玩得挺高興,但是大人們卻很累,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個老伯看到有小孩來了,往鍋裡扔了幾片肥肉,最後都盛給了我。那天的經歷,真的理解了課文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還是好好讀書吧,倒不是說種地有什麼不好,但就你這身材,你能拿得起鋤頭嗎?”父親對周東元說。

幾年後,周東元考取了哈師大附中,是哈爾濱市的重點中學。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每逢考試前都得病一場

母親拿著針管給他打青黴素

“我能考取醫科,主要原因就是我自己身體不好,總是有病,尤其是考試之前,我想學了醫科之後,至少能給自己看病,只是沒想到當了兒醫,還是看不了自己的病。”周東元說。

在學生時代,周東元和每個學生一樣,記憶最深的就是考試,而對於考試記憶最深的,那就是考前必有病一場。說不清是來自心裡的壓力,還是軀體上的不適,亦或是心理學上講的潛意識中的暗示,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到期中或是期末這樣的大型考試以前,他都會病一場。父母總是說,他就是沒學會,心裡沒底才會害怕,才會總生病。

有一次,在期末考試之前,周東元又病了,母親帶著他來到衛生所。當時幾乎沒有靜脈輸液,都是用大針管打青黴素肌肉針,護士拿著大針管給他紮上之後,把針管交給周東元的母親囑咐說:“我還要照顧其他患者,你自己推,慢一點,別一下子把藥都推進去就行。”而母親也真是按照護士說的做了。

“當時的護士膽子可真大,怎麼就敢把針管交給患兒家屬呢?患兒家屬的膽子也夠大,還真就敢自己打,那次的恐懼刻骨銘心啊。也正是因為有了那次害怕的經歷,我當了醫生以後,就變得小心翼翼,因為我知道患兒生病的時候本身就很恐懼,醫生的忽視會讓他們更害怕的。”周東元說。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父親向別人講他兒子考上大學

聲音大得好遠都聽得見

讓孩子上大學,是周家父母一生的希望。在家裡,父母的希望最早是寄託在大哥身上的,大哥讀完了高中,當時還沒有恢復高考,大哥工作了。隨後的希望又在二哥身上,但是二哥學習成績一般,沒有考上大學。這樣一來,周東元就是家裡的全部希望。

周東元的父母經常說:“你們一定得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個大學給我看看,就算不能,考上個‘半大學’也好。”周東元心裡當然明白,父母口中的“半大學”指的就是中專,當時初中畢業以後學習好的學生往往都去考中專了。

但是希望歸希望,父母對周東元的幫助還是很有限,就連高考也沒能送他去考。只是在高考前,由二哥騎著家裡的那輛二八“大國防”自行車,帶著他去考試的19中去轉了一圈,讓他認一下路,這就算是家裡對他高考的幫助了。

1982年7月7日,哈爾濱下著大雨,周東元自己騎著“大國防”,冒著大雨去參加高考。這次,周東元的考試前沒生病,發揮得也相當好,考取了當時國內分數最高的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

家裡真的出了大學生,父母半生的願望得以實現。周東元的母親曾說:“我覺得,你父親在向別人通告他兒子考上大學的時候,那聲音大得好遠都能聽得見。”

"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龍頭新聞記者 徐日明

15日,周東元又送一名患兒離開重症監護室,孩子一直在笑著,周東元好像笑得更開心。周東元今年56歲了,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年復一年,每當把孩子送出重症監護室,孩子住進普通病房,都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周醫生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普通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都是老大,但是他家例外。他家裡兩個哥哥,大哥沒趕上恢復高考直接工作了,二哥沒考上大學也參加了工作,全家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父母都是農民,家裡能出一個大學生是他們最大的希望。“他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發現我不學習,就是一頓打。”周東元笑稱,自己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然而,這樣的努力不是沒有結果的,我大學畢業後工作第一個月,收入就是父母的兩倍呢。”周東元說。

小學當班長帶同學集體不寫作業

回家後捱打時掃帚都打飛了

周東元個子不高,一米六十多一點,當時是西大橋一帶有名的聰明孩子。白天不怎麼學習,知識看一遍就能會,經常看到他放了學就在外面玩,但是考試的時候卻一直都是100分。因為學習成績好,在學校得到了班長這個職位。

“班長就是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的,可是我這個班長當得不怎麼樣。”周東元說,當時的小學只有半天課,放了學做完作業還會有大把的時間,這些時間都是玩。有一次,他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但是把寫作業的事忘記了,第二天全班多數學生都沒能交上作業。老師一問,班長也參與了,於是就定性成了“班長帶領大家不寫作業”。

這事太大了,周東元的父母被請到了學校。回家以後,父親不由分說,拿起掃帚就打。周東元說:“我小的時候在家裡最怕掃帚了,父母都是農民,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只要貪玩不學習,就是一頓揍,那次打得不輕,我記得掃帚都打飛了。”

“父母只用掃帚打?還用別的了嗎?比如拖鞋?”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周醫生認真地想了好久說:“當時……我們一個同學家裡有拖鞋,我們家裡沒有,就算有也捨不得用,因為拖鞋很貴的。”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父母說不學習就得“修理地球”

悄悄跟父母去種地 學習意願堅定了

周東元小時候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和我們一起‘修理地球’。”啥叫“修理地球”?周東元一直想跟著父母去看看他們的工作,但是一直沒有被允許。10歲那年,在學校放暑假的時候,他決定要跟著父母去看一看他們怎麼“修理地球”。

周東元在父母出門的時候不動聲色,父母出門後他也急忙跑出來,跟在父母的身後。看父母坐上了11路公交車,他就從後門上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公交車總共也沒幾輛,車上的人實在太多了,售票員看到他是一個單獨的小孩,就讓他坐在售票的位置上,等到父母下車,他就也跟著父母下了車,不遠不近地跟著他們走了40多分鐘,這才到了他們“修理地球”的地方,那就是種菜的地方。父母這才看到周東元也跟來了,可是也沒辦法,只能任他在地裡玩。

“那天玩得挺高興,但是大人們卻很累,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個老伯看到有小孩來了,往鍋裡扔了幾片肥肉,最後都盛給了我。那天的經歷,真的理解了課文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還是好好讀書吧,倒不是說種地有什麼不好,但就你這身材,你能拿得起鋤頭嗎?”父親對周東元說。

幾年後,周東元考取了哈師大附中,是哈爾濱市的重點中學。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每逢考試前都得病一場

母親拿著針管給他打青黴素

“我能考取醫科,主要原因就是我自己身體不好,總是有病,尤其是考試之前,我想學了醫科之後,至少能給自己看病,只是沒想到當了兒醫,還是看不了自己的病。”周東元說。

在學生時代,周東元和每個學生一樣,記憶最深的就是考試,而對於考試記憶最深的,那就是考前必有病一場。說不清是來自心裡的壓力,還是軀體上的不適,亦或是心理學上講的潛意識中的暗示,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到期中或是期末這樣的大型考試以前,他都會病一場。父母總是說,他就是沒學會,心裡沒底才會害怕,才會總生病。

有一次,在期末考試之前,周東元又病了,母親帶著他來到衛生所。當時幾乎沒有靜脈輸液,都是用大針管打青黴素肌肉針,護士拿著大針管給他紮上之後,把針管交給周東元的母親囑咐說:“我還要照顧其他患者,你自己推,慢一點,別一下子把藥都推進去就行。”而母親也真是按照護士說的做了。

“當時的護士膽子可真大,怎麼就敢把針管交給患兒家屬呢?患兒家屬的膽子也夠大,還真就敢自己打,那次的恐懼刻骨銘心啊。也正是因為有了那次害怕的經歷,我當了醫生以後,就變得小心翼翼,因為我知道患兒生病的時候本身就很恐懼,醫生的忽視會讓他們更害怕的。”周東元說。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父親向別人講他兒子考上大學

聲音大得好遠都聽得見

讓孩子上大學,是周家父母一生的希望。在家裡,父母的希望最早是寄託在大哥身上的,大哥讀完了高中,當時還沒有恢復高考,大哥工作了。隨後的希望又在二哥身上,但是二哥學習成績一般,沒有考上大學。這樣一來,周東元就是家裡的全部希望。

周東元的父母經常說:“你們一定得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個大學給我看看,就算不能,考上個‘半大學’也好。”周東元心裡當然明白,父母口中的“半大學”指的就是中專,當時初中畢業以後學習好的學生往往都去考中專了。

但是希望歸希望,父母對周東元的幫助還是很有限,就連高考也沒能送他去考。只是在高考前,由二哥騎著家裡的那輛二八“大國防”自行車,帶著他去考試的19中去轉了一圈,讓他認一下路,這就算是家裡對他高考的幫助了。

1982年7月7日,哈爾濱下著大雨,周東元自己騎著“大國防”,冒著大雨去參加高考。這次,周東元的考試前沒生病,發揮得也相當好,考取了當時國內分數最高的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

家裡真的出了大學生,父母半生的願望得以實現。周東元的母親曾說:“我覺得,你父親在向別人通告他兒子考上大學的時候,那聲音大得好遠都能聽得見。”

重症醫學科主任講述高考之路:我是被“打”出來的大學生

“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謝那次高考。”周東元看著抱孩子離開重症監護室的患兒父母背影說,因為大學的生活讓他見到了新的世界,讓他能為和他當年一樣害怕的患兒擺脫恐懼,在崗30多年的時間,看著一個又一個孩子離開自己工作的地方,還在向自己揮手,在街上一個又一個“陌生人”舉著孩子的小手和自己打招呼,這就是作為一名醫生的幸福。

“如果說這些都是理想的話,那麼還有現實的,我大學畢業到醫院工作的第一個月,收入就比我父母高一倍,這也是改變啊。”周東元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