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7個習慣,請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大學 早期教育 育兒 我是魚媽 我是魚媽 2017-11-05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7個習慣,請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01

為了孩子,家長操碎了心

今天魚媽家長1群又爆炸了,是關於生二胎的話題。

我只想說,特麼誰愛生誰生,反正我是不生了,疼不疼倒先到放一邊(一想起生孩子,子宮就特疼),關鍵這養(教育)孩子絕不是上嘴脣碰下嘴脣那麼簡單啊。

老實話,我家小魚我都後悔生了,真心累。

沒孩子之前吧,我週末玩得都好開心,隨便瘋,隨便浪,即使和朋友聊到半夜也毫無牽掛。

自從有了她,尿炕的時候就不說了,週六日不是陪她寫作業,就是給她做手工,或是去學東學西……

尤其是上了小學,對於考試,我很怕,比孩子還怕。

那是一個月一小考,二個月一大考,每次我都跟她揪著心,感覺自己的心好累。

特別是她小的時候,成績本來就不好,但還算是穩定,總保持在班裡倒數後5名。

就是怎麼教她也不開竅啊,任憑再大的 “風浪”,她都能穩坐泰山,毫不動搖。

後來,我玩命在她學習上下功夫,成績才稍稍有點兒起色,我才略鬆一口氣。

為此,我深刻地體會到,孩子成績不好,家長那是真著急啊,那種心情無法掩飾,平時叫別的家長“靜等花開”,輪到自己,我等不起了。

我相信,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們都是最關心的。

有很多家長都疑惑,我家孩子學習很用功啊,怎麼成績就上不去呢?報了那麼多輔導班,怎麼就沒有效果呢?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恕我之言,我從來就不認為家長們(大部分)很關心孩子的學習,說到底,家長們只是很在意孩子的分數罷了。(包括我自己)

每次一開家長會,大部分家長紛紛抱怨,“哎呀呀,這可怎麼辦啊?考這麼點兒分,天天讓他好好學習、看書,他就是不聽,督促了半天,毛線用也沒。大家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孩子學好啊?”

然後,班主任就給出了好多建議。

比如,孩子寫作業,大人不要看電視、玩手機,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就是對孩子學習的最大支持。

老師還說,有很多學生上課不是搞小動作,就是在交頭接耳,根本不把老師講得內容當回事;

還有的學生,在家粗心馬虎慣了,他們把這個高水平的“馬虎”效應運用到了學習上,效果放大N倍;

還有還有,我們一直鼓勵孩子多閱讀,希望家長也能監督一下,這樣孩子的作文就不會太差……

巴拉巴拉巴拉。

對不起,我想請問,以上意見有多少家長百分之分的聽進去並執行了呢?

大部分家長,都是又點頭又哈腰的,嘴裡說著是是是,我們一定管好孩子,然後,老師的那些話,早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就是好的學習方法啊,老師不是都說了嗎?

認真去關注孩子平時的一切,才是真正在關心孩子的學習啊,而不只是看到孩子考得分數低,再去責備孩子為什麼考這麼一點兒分。

02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孩子的學習,或者包括一切的一切,都是平時的積累好嗎?

聰明的家長都會關注孩子的日常學習習慣

如果孩子平時上課不專心聽講,如果孩子沒有提問的習慣,很可能只能夠滿足被動的知識積累;如果孩子沒有總結思考的習慣,很可能撿起這個知識點,丟了那個知識點……

記住,一定要先給孩子抓好習慣,再談成績。

1. 預習的習慣

這個環節絕對非常必要,它是孩子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任何一個知識的學習都是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知的,所以在老師講課之前,自己一定先要熟悉,老師講的時候,孩子才不會陌生,否則,他的學習就會非常吃力。

其次,提前預習有助於把握知識的重點,把自已之前預習沒有搞懂的地方做針對性學習,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會更高效。

否則,只是囫圇吞棗,很容易感覺你什麼都懂了,什麼都會了,但其實什麼都不會的局面。

2. 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

這是學習中最關鍵的環節,沒有之一。

前幾天,我瘋狂崇拜京東的CEO劉強東,不是因為他成功創辦了京東,而是他對學習那種忘我的精神。

當記者問及他學生時代的成績時,他坦言學習絕對是出類拔萃的,他說,他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和他說話,他根本聽不到,因為他在集中精力地聽老師講課。

真的這麼誇張嗎?是的,他真的聽不見。

哦,難怪他考上人大。

上課時間很短暫,只有45分鐘,老師們還要兼顧紀律,耽誤些許時間,也犧牲了部分同學寶貴時間。

在上課時間不足的情況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提升成績的關鍵。

3. 認真思考的習慣

這個過程,其實是孩子對知識消化的過程。

好多學生都坦言自己有時挺苦惱的,說自己上課學得東西明明都聽懂了,但一做題就傻眼了,自己很鬱悶。

其實是孩子根本沒有吃透老師講的東西。

那為什麼還會覺得自己聽懂了呢?

因為老師一直在用老師的思路帶著他走,孩子並沒有形成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思路。

這就好比,你吃了一碗麵,只是吃了,但並沒有消化,並沒有給你的身體帶來任何能量是一個道理。

所以,這就需要孩子在老師講完課後,認真思考,把知識點吃透,形成自己的思路,這樣才算是把知識點真正地消化了。

這個過程包括:

怎麼做出來的?想解題的辦法;為什麼這樣做,做想解的原理;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有無其它方法?求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思維發散。

我們很多孩子平時只顧生做題,根本不去思考題目的本真與根源,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我們務必讓孩子盡力思考,一題多解,強化分析能力。

下圖,一目瞭然,告訴孩子正確學習的方法。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7個習慣,請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

4. 提問的習慣

毫無疑問,這肯定是個好習慣。

我在學生時代就吃了這個虧,膽子小,不敢舉手,不敢提問,有了什麼問題也不去問老師。

我的這個坑,請繞道走。

我們要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

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5. 仔細審題的習慣

有很多家長都會說,我家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起來很馬虎,不然一定如何如何。

要我說細心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素質好嗎。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6. 複習的習慣

複習和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雙刃劍,一個在首,一個在尾,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習的過程就是個整體-演繹-歸納的過程,孩子學完的知識點就好比一盤散沙,而我們複習的進行就是將零散的知識、分散的記憶按照一下的邏輯關係組織起來,讓知識系統性、系理化、重點化。

複習是有規律的,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

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複習。

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

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

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7. 形成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錯題本這東西,可能很多家長和老師都督促孩子做過,有些老師甚至還會定期檢查,看看他們有沒有把錯題都整理下來。

有的孩子的字寫的非常漂亮,整理的也非常認真,還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勾畫畫,記錄重點。但關鍵就在於,他會看嗎?

有的學生一個學期下來恨不得有三五本改錯本,大題小題,難的簡單的都放在一塊,看著倒是非常賞心悅目,但其實際效用又能有多少呢?

試想,馬上要考試了,孩子真的有勇氣去看完那三五本錯題麼?又需要多長時間?效果又有多少呢?

我只是想說錯題本的作用,那真是為自己“個性化”定製的,不是為了應付差事好嗎,怎麼能提高自己怎麼來。

—END—

這裡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家長大學,專注K12階段所有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關注我,您的孩子會因為你變的不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