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遇冷,問題出在哪兒了?

導讀:去年九月,教育部通知“準確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從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一時間引發極大關注。今年是新政實施的第一年,畢業後第一批拿到雙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們將於今年九月正式入學,但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討論並沒有就此平息,到底上還是不上?在部分考生心裡仍然顧慮不少。

高校“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招生冰火兩重天

提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人認為可能是個機會。細數其優勢,確實不少,比如:半工半讀經濟壓力小、讀研同時還不耽誤工作,更重要的是畢業以後還能拿到雙證,至少相比之前的在職研究生,含金量大幅提高。

然而就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實施第一年, 從學校招生情況來看,不少學校甚至出現空缺 。一邊全日制研究生報考人數爆滿,一邊非全日制卻招不滿,可謂冰火兩重天。很多高校為完成非全日制招生計劃,紛紛向全日制考生拋出橄欖枝,提出新生獎勵計劃,例如湖南科技大學預調劑公告提出:“學校為錄取的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考生提供3000元/生的新生獎勵”。

與學校大力發展截然不同的是,不少學校非全日制專業生源遠遠不能滿足招生需求。華東師範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計劃招生50名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實際參加複試僅1名,教育管理專業 計劃招生30名,進入複試的考生僅5名,其於全部為調劑生。

再來看一組數據: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包含法學與非法學)計劃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70名,實際參加複試3名,農村與區域發展學院共計招收120名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實際複試人數18名。

南京大學法律(法學)專業計劃招生非全日制70人,擬錄取僅5人,計算機技術專業計劃招生非全日制50人,擬錄取20人,工程管理學院金融碩士計劃招生10人,擬錄取3人。

調查顯示,近六成考生不接受“從全日制調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所有被調查者當中,對“全日制調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調劑方案”持接受態度的考生佔被調查人數的43.1%,而持不接受態度的則佔到了56.9%。

優勢不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為什麼會遇冷?

在承認非全日制研究生既能拿文憑又不耽誤工作經驗優勢的同時,更多考生的擔憂則來自於畢業後被用人單位是否認可的問題。事實上,確實有事業單位公務員在招考中對碩士研究生明確提出需是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這也是考生對調劑非全日制存在顧慮的深層原因,就業仍然是考生考量是否讀研的主要影響因素。

此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差別待遇也是考生顧慮的原因之一。如圖,最明顯的表現是獎助學金和住宿條件的差異,以及讀研期間的學術交流機會是否和全日制相同。事實上,為了吸引考生,部分學校承諾按照全日制考生管理方式給全日制(非全)考生提供獎助學金及住宿。比如北京化工大學提出了2017級非全日制研究生享有與全日制研究生相同的住宿待遇,以及一系列獎助政策。

當然最終究竟如何選擇,還是應交由考生依自身實際情況和未職業發展規劃自行定奪。如果在讀研究生文憑的同時,也不影響工作,對在職人員增加職場競爭力來看,是個選擇也是趨勢,但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否逆襲轉變大眾觀念,還需經由社會和時間檢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