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這是“耿向順”賬號矩陣開通以來的第189篇原創文章,關於“家族裡的第一個大學生”。

1

清華大學的招生宣傳片《從1到無窮大》火了,和幾年前北大的宣傳片《星空日記》一樣,走的還是煽情勵志風,讓無數學子對清華北大兩所國內頂尖學校心心念念嚮往之。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只有極少數人能夠進入這兩所頂級學。即使在大學擴招的今天,也只有少數人能進入大學,有很大一部分人則和大學無緣,高中畢業後就開始打工謀生,結婚生子。

這個宣傳片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家裡、甚至是家族裡的第一個(代)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2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我來自西南部的一個小地方,在過去幾年中,我家一直是鄉里鄰居口中的傳奇家庭,被廣為傳揚:因為父母都沒什麼文化,也沒出過大山,更沒見過世面,卻異常罕見地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

我哥和我,先後一年考上大學,成為了四五代近親血緣關係大家族裡的第一、第二個大學生,儘管我們兄弟兩人考上的都是普通本科院校,並不是清北復交這樣的名校,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已經多如牛毛,沒什麼含金量了,但我們依舊成為了鄉里鄰居口眼中驕傲。

有幸成為家族裡極少數的第一代大學生,挺驕傲,也挺難過,挺自卑,更挺迷茫無助的。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對於我們來說,考上大學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開始,但成長的路上也是困難重重,十分痛苦,真的要改變命運,要出人頭地,還有很遠的要走,好像幾乎不可能的,

我在讀大學以前,從來沒出過縣城,也沒見過什麼世面,獲取外界信息主要靠看書,進網吧也是為了看電影。家裡也沒有什麼高學歷、視野寬的人,在填大學志願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填,更沒人教,於是就在百度上搜索,隨便填了一個學校和專業。

我當時填大學志願的唯一標準,就是將來好不好找工作。因為那時候的我,父母、老師都給我說要讀大學,然後找份工作掙錢養家,過上好日子,所以我以為讀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掙錢。

進入大學那年,我去農村信用社貸了款,給自己交學費,因為我不太忍心使用父母辛苦勞作而得來的錢,來為自己鋪人生髮展的路。

上大學以前,我覺得自己的英語還算不錯,在大學英語課上卻被嘲笑是土味英語。那時候我發現身邊的人都很有才華,他們好像什麼都懂,每天說著很多我不懂的名詞,選調生、公務員、考研、xxx明星、xxx簽證、xxx國家有xxx,C語言.xxx新款手機....

大多數人都好像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一樣,好像什麼都知道。

而我,真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過去十八年來,第一次走出那個小縣城。

我沒坐過公交車,沒坐過地鐵,沒坐過飛機,沒見過高樓大廈,第一次買地鐵票搗鼓了很久,我只好臉色通紅請人幫忙,感受到了別人關愛智障的眼神。

我不會用電腦,因為沒有,我連PPT、excel是什麼都不清楚,連電腦裝軟件都不會。第一次班會讓我做PPT,我沒有電腦,於是一咬牙,省了一筆錢,跑到了二手市場,買了一臺400塊錢的00年代的老式筆記本電腦,笨重、緩慢、只有50GB內存,半年後就壞了,但我卻視它如珍寶:那是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電腦,第一次可以和同學們一樣、有接觸世界的機會。

我每天過得渾渾噩噩,上課、下課,又不想與不思進取、天天打遊戲者為伍,因為我覺得那樣愧對我的父母親。每當去我哥的學校,看到他終日和一群貪玩好耍的朋友在一起鬼混,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我討厭、瞧不起那些每日沉迷於遊戲的人,那些終日貪圖享樂的人,我想幹一點什麼,我不想做他們那樣的人,但我渾身充滿熱情和衝動,卻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於是我變成了一個瘋子,做了很多現在看來簡直是傻逼的行為:

在凌晨五點就起床,到體育場去長跑;我曾為了鍛鍊自己的毅力,從學校的東門做俯臥撐爬到北門,一共有一公里多,堅持了半個多月,雙手都被磨出血泡;我曾參加英語演講社,每天早晨六點過,就開始瘋狂練習演講,見人就講“I have a dream !”;有一次在公交車上做公眾演說,被司機以為是傳銷給轟了下來;為了鍛鍊自己的膽量,一天去要了50多個女生的號碼......

剛上大學那會兒,我每天都過得很糾結,很痛苦:

我不想愧對自己十多年的努力,不想愧對父母,我想找到出路,迷茫,焦慮,我害怕自己墮落,但我又不知所措。

於是去拜訪了很多老師,去了好幾所大學去遊覽,將自己關在圖書館裡好幾天,只為找到一個答案:我為什麼要讀大學?我究竟想做什麼!我未來究竟該怎麼辦?

假如我沒有考上大學,我很有可能就在家鄉的小縣城裡,取了個本地媳婦兒,開了一家小飯館,過著不那麼富裕且愜意的日子。

而當我考上大學之後,那種感覺,就像突然在遠處給了我一束光,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走到那裡去,也沒人能告訴我,沒人能幫助我。

我找了好久,依舊沒有找到答案。至今我也很感謝那段時間,雖然無所事事,沒有什麼成就,但卻保持了一腔孤勇,沒人云亦云,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像我一樣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一代們,從小父母只能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考大學,然後找個好工作,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說過考上大學以後做什麼,大學幾年該怎麼做,將來才會更有競爭力,一切都像摸著石頭過河。

我們無法像其他家庭又有錢、父母文化又高、視野又開闊的的同學一樣,有父母指導,有親人襯托,有兄長引路,對未來有規劃,有目標。

如果有幸成為家族裡的第一代大學生,那意味著我們從進入大學那一刻開始,父母再也幫不上毫釐,一切都得靠自己。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3

對於我們來說,即使考上大學還不懈奮鬥的情況下,可能最多就只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連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不了,就更別談改變家庭的命運了。

我還記得出高考成績的那天,家族裡的親戚們都打電話問我父親,問我考到了哪個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家裡人給我辦了升學宴,親戚鄰居全部都登門道賀,家裡熱鬧極了,於是我成了村裡四鄰八鄉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父親喝了幾口白酒後臉色通紅,和幾個老兄弟吹牛說著這麼多年培養兩個大學生多麼不容易,紅光滿面,顯得有些驕傲自豪。

當時親戚、村鄰、甚至許多不認識的人,都開始拉著我說長道短,告訴我和誰誰誰是什麼關係,以後飛黃騰達了一定不要忘記照顧哪個兄弟哪個表弟,甚至有人說到了找工作、升遷買房等等在我看來天方夜譚的事情。

他們中的還有一些人,甚至在以前還給我們家使過絆子。

在他們眼中,考上大學以後就能當大官、發大財了,我就成了他們將來可能會靠得上的“關係”。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我曾給家裡說自己大學畢業以後想從做個記者或者去北上廣工作,卻被父母劈頭蓋臉說一頓。因為是他們也不知道記者是什麼,他們只知道當官和當老師是鐵飯碗,其他的都不算是“工作”。


無論是父母還是遠近親戚,無一不希望我將來能回到我們那個小地方,考公務員,當上一個官員,最好就是本地的鄉長、縣長這樣的大官,這樣他們就有“靠山”了。

比起高文化水平、高學歷、高知名度來說,農村老一輩更希望自己家族裡能夠出幾個“腰桿”硬的,也就是更希望後一輩能夠有權、有錢,因為這樣對所有人都有利。子女是一個碩士甚至是博士也只是名譽上好聽,卻實實在在比不上一個本地的村幹部或者包工頭。

因為前者並不能給家族中人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並不能為他們打開方便之門。大多數無錢無權的農村平頭百姓已經受夠了因為“頭上無人”而遭受的委屈和對子女甚至整個家族前程的絕望,他們迫切需要一把大手能夠把他們自己和後代從泥淖中拉出來。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從農村考上大學的青年,或者外出打工在工地上當包工頭的青年,亦或者自己的某個能幹的遠房親戚就被當成了這隻救命的大手。

自古以來鄉村的社交核心為家族,家族中最強有力的紐帶除了親緣關係,還有家族本身存在的基本職能:互相幫助族人,在群體庇護中求生。

鄉村的人們一旦出事,一定會向家中最有話語權、最能幹的、掌握最多社會資源的人求助,而且被認為理所當然:“因為你比我有錢,因為你比我能幹,因為這件事我解決不了,因為我和你是親人關係,所以你必須幫我。”

如果家族中的“強人”不幫或者幫不了,立馬就會有家中人群起而攻之“做人真忘本”“有錢忘了娘”,受盡責罵和唾棄,儘管這個“強人”真的幫不了。因此很多人但凡有錢或者有能力脫離鄉村的人就逐漸開始搬離原住地,以此來避免倍受責罵。

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希望通過兒子一輩的努力,來改變這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而光宗耀祖。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4

就像魚兒在淺灘一樣,當老一輩使勁把小一輩往外推,小一輩因為父輩的力氣和自己的力氣都小,多數被浪潮拍了回來。

少部分幸運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深水區,卻餓死了或者被大魚捕食。還有一部分迷了路,能留在最後的幸運兒們只得保持清醒使勁遊,瘋狂捕食,讓自己強壯起來,少有時間過得歡愉,因為時時刻刻都在想起淺灘上的家人們還在等著它們回去營救,於是廢寢忘食地游泳、捕食、學習,給它們挖出一條道路來。

來自農村、懷揣夢想要在城市裡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一代大學生”,離開家以後的生活都大致是相似的:孤獨前進,努力奮鬥,迷茫焦慮。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讀書時代,每多花家中老人掙來得一分血汗錢就會覺得心中隱隱作痛,會有深深的負罪感。至今記得我高中時候去食堂打飯,明明很想吃肉卻要用這肉不健康為理由強行說服自己到素菜窗口打飯。每每想到當正在ktv唱《父親》這首歌感動淚流的人,花著的可能是父親去抗水泥磚頭掙來的錢去開KTV包間,心中就很不是滋味。

工作之後,因此經常繃緊神經,加班兼職,儘可能靠自己自力更生順便帶帶家裡人。《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現實中的一代大學生們,皆如此。

與生俱來的自我剋制深深地刻劃在骨子裡。

跳出農村的一代大學生就是那一群幸運的魚兒,努力游出了淺灘,但是逃脫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快感,反而是一種精神壓力,一種夾雜著自豪與自卑的精神壓力。

只要家人還在痛苦中煎熬,而我們本來可以做點什麼卻又什麼都沒有做的時候,心中就會有千百種滋味。

我們當然可以選擇鐵石心腸,但是要摧毀家庭和鄉村風俗多年來建立在自己骨髓裡的道德體系,就像要割掉一塊肉一樣生疼。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5

很多一代大學生讀大學是貸款交的學費,沒背景,沒有關係人脈,沒經驗。

這群灰頭土臉的“農村驕傲”在城裡人看來就是一群“土包子”:本科畢業以後前程堪憂,面臨行業壟斷、房價高、物價高、薪水低、就業難的情況卻無可奈何。

如果沒有一些機遇讓人生逆襲,我都能猜想農一代大學生們畢業幾年後很大可能成為的樣子:

能力弱一些、學歷低一些的,為找工作或者工作而奔波,加班成為常事。

住在市郊區的廉租房中,房間裡很亂也很狹窄,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只放著一張床和幾件零散的衣服,可能還會有一個垃圾桶,裡面丟了好久不曾洗的襪子和飲料瓶;還在還著這麼多年因為讀書而欠下的貸款,被父母催婚卻找不到對象,因為沒有人會願意嫁給一個貧窮卻看不到出頭之日的人;孑然一身奔走於城市的大街小巷,擁擠在城市公交車裡;太晚回宿舍懶得煮飯就用一包方便麵解決,用熱水倒進方便麵桶,等它冒熱氣再拿起來狼吞虎嚥地吃完,連湯都喝完還要舔一舔,然後把包裝桶丟在垃圾桶裡後倒頭大睡。

漂了幾年北上廣,看闊了視野,增長了能力,卻沒賺到錢,融不進城市,也回不去家鄉。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運氣好一點的、能力強一點的,可以成為集“房奴、孩奴、車奴”三大現代奴隸於一身,在一家公司當了一個職員,薪水中下,勉強夠生活費還有盈餘。

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一室一廳一衛,卻為了每一平方米少幾塊錢和地產代理一遍又一遍地爭吵,心一橫交了首付,以後每個月還按揭。父母親戚朋友來的時候等他們都睡了,自己再慢慢出門在家周圍找個小旅館住下,讓他們住在家裡。

也有可能找了一個和自己一樣境遇的妻子,有了一個孩子,每天都在擔心買奶粉紙尿褲的錢夠不夠,更害怕孩子突然生病有個三長兩短,時而會有一兩次爭吵,爭吵過後卻又恢復平靜,不敢離婚,因為城市生活壓力太大,繼續緊巴巴地過日子。

如果能夠買彩票中大獎,創業發家致富,當上企業高管,寫一本書超級暢銷或者一夜成名,那又另當別論了。

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6

一代大學生要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不僅來自經濟、文化、家族,還會來自婚戀,因為兩個人結合意味著兩個家庭會發生融合,文化習俗都會相互碰撞。

在我認識的朋友中,很少有農二代和城市戶口的配偶結合而安家落戶的。無論是農民、農民工、小市民還是中產階級、富人階級、權貴階級,他們有各自的文化觀念、教育方式、生活習慣、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最致命的消費觀。

不同的階層,差距不僅僅是經濟水平上的差別,還有文化習俗、思維邏輯、生活習慣上的差別。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城市人和一個農村人結婚,農村人的父母親朋會成群結隊到城裡看新鮮,然後寄宿在他們家,在農村這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如隨時串門、可以相互打聽隱私、可以不洗手、進屋不換鞋、可以不用天天都洗澡),這時候家住城市的一方不高興了,冷臉相迎。

而城市一方到農村裡去的時候會覺得習俗、衛生、飲食都讓自己受不了,這些很小的事情往往引起巨大的家庭矛盾。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在城市裡不肯服輸地拼命求生存和發展、又優秀肯幹的一代大學生們,在社交網絡被稱為“潛力股”,更多則叫做“鳳凰男”,被稱為“三種最不可以嫁的男人”之一,這三種男人分別是渣男、屌絲、鳳凰男。

我卻從來不去反駁這個說法,就像是我自己女友的家長或者女友這麼想也無可厚非,因為與農二代青年知識分子結合將面臨太多不必要的麻煩。前不久也在新聞上看到一對準情侶因為男方家是農村戶口而迫於女方父母壓力分開,網絡上大肆攻擊女方父母,事實上女方父母的做法也並沒有全錯,他們也只是想讓女兒和自己的家族更加幸福而已。

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然而現實很殘酷我們卻無可奈何:

我不能選擇我的出身,也不能寄託於別人可憐而幫助我,我只能寄希望於拼命、努力地早些脫離這個操蛋命運。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7

即使生活苟且,在城市夾縫中艱難生存的一代大學生們還是會不遺餘力地照顧自己的原生家庭,畢竟父母輩操勞一生讓他們獲得在城市裡嘗試改變命運的機會。

老一輩已經因為勞作過度而周身疾病,家中還有很多弱勢的近親,因此來自農村的“精英”們會不停地想辦法出人頭地、照顧家庭,積累了好幾代人的壓力突然爆發,有時候讓人陷入深不見底的絕望之中。

農村的老一輩或者新一輩們並不是自私,也並不是但凡大小事都要求助於他人而佔小便宜,事實上人們本質非常善良、淳樸,家族之情經常會讓人感到溫馨。經常找家族中“強人”幫忙的原因是找不到出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求助於最信任且是自己認識的人中最有能力的人,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在社會長期穩定的時態下,社會階層也逐漸穩定下來,財富的流動性逐漸出現階級化,“屌絲逆襲”“家道中落”的人畢竟是少數。

長久以來的資本積累差距,已經導致城鄉差異化加劇,導致二元化體系形成的優劣勢已經不可逆轉:從祖父輩開始積累的資本差距在我輩已經凸顯其殺傷力,階層固化後對以後的農二代更是致命性地打擊,逐步滲透到婚戀、教育、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於是,一代大學生們各自認清現實,失去鬥志的或者厭倦城中壓力的人開始考公務員、考教師然後回到家鄉的鄉鎮、縣城成為一個公務員、教師、銀行職員或者村官,開始了穩定而又安逸的“鐵飯碗生活”

這也是大多數父母輩最希望看到的結果:這些地方介於城鄉之間,生存壓力小,還可以照顧宗族家人。

而和我一樣的一代大學生們,大學畢業後則選擇去往北上廣大城市,希望能夠博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租住於廉租房,擠著公交車,奔走於一場又一場的招聘會,在一個又一個狹窄的出租屋裡流轉。

深夜裡在落幕後的城市馬路上一個人遊蕩,看著高樓大廈頂上投下來的七彩紛呈的霓虹燈光發呆。泡了一桶面坐在火車站門口的臺階上默默吃完,熱氣升騰起來讓眼鏡上一片模糊,一隻手按著自己的行李防止被偷掉,另外一隻手拿著手機給家裡打電話:“媽,我很好。”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8

成為家裡的第一代大學生,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將孤軍奮鬥,沒人幫助,沒有退路,將苦難重重,挑戰祖輩積累下來的挑戰,在社會中艱難立足,與這艹蛋的命運做鬥爭。

也意味著,將會遇到更多精彩,將會有更多的人生可能性,遇到更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情、更加多彩的世界,有機會換一種角度看待人生。

還意味著,不管如何,我們已經是第一代大學生了,已經成了那極少數的幸運兒,已經成了1,我的弟弟妹妹、子女、晚輩再也不會沒人教,再也不會沒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這個1,將可能會變成無窮大。


假如你是家族裡的第一位大學生,那將意味著什麼?


9

我對人生逆襲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卻依舊要付出百分之200的努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騎千里馬,萬里覓封侯。

編輯&作者:



耿向順

青年公益人,教育、公益、職場領域自媒體,自2013入坑公益一直至今,從事鄉村教育發展、公益品牌傳播、青年能力成長等方面的工作,累計撰寫各類稿件稿上百萬字,運營多個平臺自媒體和社群,全網粉絲145萬+,閱讀6億+人次。

社交媒體賬號:@耿向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