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

今天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

媽媽:“孩子他爸,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吧!”

爸爸:“幹啥呢?這孩子是咱的,咱們自己帶!”

媽媽:“可是咱都上班怎麼帶孩子呢?公司不讓!”

爸爸:“你那不行,我這行啊,我帶著孩子!”

於是就有了下圖這樣的情況,這個父親寧願每天推著嬰兒車幫客戶家裝修貼磚,也不願把孩子送回老家!他說:“我和他媽都沒上過什麼學,可就是覺得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

"

今天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

媽媽:“孩子他爸,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吧!”

爸爸:“幹啥呢?這孩子是咱的,咱們自己帶!”

媽媽:“可是咱都上班怎麼帶孩子呢?公司不讓!”

爸爸:“你那不行,我這行啊,我帶著孩子!”

於是就有了下圖這樣的情況,這個父親寧願每天推著嬰兒車幫客戶家裝修貼磚,也不願把孩子送回老家!他說:“我和他媽都沒上過什麼學,可就是覺得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我常常在想孩子要的是什麼?

當我在刷新聞的時候看到過這樣的看法“窮人不生孩子是為了孩子,窮人生孩子是為了自己”這種家長是覺得孩子想要的是良好的經濟生活。

當我看見十多歲的孩子要和父母其中一方分開,去國外上學,這種家長覺得孩子想要的是以後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當我看見父母說孩子沒人帶把孩子被送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這種家長覺得孩子需要的是被照顧。

這些都是父母愛孩子的方式,然而,這些都只是大人的想法。

"

今天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

媽媽:“孩子他爸,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吧!”

爸爸:“幹啥呢?這孩子是咱的,咱們自己帶!”

媽媽:“可是咱都上班怎麼帶孩子呢?公司不讓!”

爸爸:“你那不行,我這行啊,我帶著孩子!”

於是就有了下圖這樣的情況,這個父親寧願每天推著嬰兒車幫客戶家裝修貼磚,也不願把孩子送回老家!他說:“我和他媽都沒上過什麼學,可就是覺得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我常常在想孩子要的是什麼?

當我在刷新聞的時候看到過這樣的看法“窮人不生孩子是為了孩子,窮人生孩子是為了自己”這種家長是覺得孩子想要的是良好的經濟生活。

當我看見十多歲的孩子要和父母其中一方分開,去國外上學,這種家長覺得孩子想要的是以後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當我看見父母說孩子沒人帶把孩子被送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這種家長覺得孩子需要的是被照顧。

這些都是父母愛孩子的方式,然而,這些都只是大人的想法。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有事,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與我商量,哪怕是有關於我自己的。

小的時候租房子住,經常搬家,當晚上我看見爸爸媽媽吃完飯開始收拾東西的時候,我知道了這兩天要搬家了。

去買衣服的時候,儘管我明確表示了對一套衣服的喜愛,媽媽會權衡面料的質量、顏色是否耐髒、穿脫方便而給我買另一套。

更誇張的是,上五年級的時候,數學成績不好,休完暑假去上學,被老師告知沒有交學費,我趕緊跑到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爸爸說因為我數學成績不好,有一個爸爸的朋友在另一個小學教數學,能照顧著我點,六年級我就去爸爸朋友在的那所小學上了。

爸爸媽媽在城東開了一個水果店做水果生意,每天中午,我和姐姐都要給爸爸媽媽送飯,有一天我和姐姐去給他們送飯,發現店門關了,我們兩個都慌了,覺得十分害怕,旁邊的店鋪的老闆和我們說,你們去城西找,你爸媽以後在那邊做生意了。原來,爸媽去城西做生意了,店鋪早就租好,幹了十多年的水果生意也變成了煙花爆竹批發。

"

今天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

媽媽:“孩子他爸,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吧!”

爸爸:“幹啥呢?這孩子是咱的,咱們自己帶!”

媽媽:“可是咱都上班怎麼帶孩子呢?公司不讓!”

爸爸:“你那不行,我這行啊,我帶著孩子!”

於是就有了下圖這樣的情況,這個父親寧願每天推著嬰兒車幫客戶家裝修貼磚,也不願把孩子送回老家!他說:“我和他媽都沒上過什麼學,可就是覺得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我常常在想孩子要的是什麼?

當我在刷新聞的時候看到過這樣的看法“窮人不生孩子是為了孩子,窮人生孩子是為了自己”這種家長是覺得孩子想要的是良好的經濟生活。

當我看見十多歲的孩子要和父母其中一方分開,去國外上學,這種家長覺得孩子想要的是以後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當我看見父母說孩子沒人帶把孩子被送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這種家長覺得孩子需要的是被照顧。

這些都是父母愛孩子的方式,然而,這些都只是大人的想法。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有事,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與我商量,哪怕是有關於我自己的。

小的時候租房子住,經常搬家,當晚上我看見爸爸媽媽吃完飯開始收拾東西的時候,我知道了這兩天要搬家了。

去買衣服的時候,儘管我明確表示了對一套衣服的喜愛,媽媽會權衡面料的質量、顏色是否耐髒、穿脫方便而給我買另一套。

更誇張的是,上五年級的時候,數學成績不好,休完暑假去上學,被老師告知沒有交學費,我趕緊跑到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爸爸說因為我數學成績不好,有一個爸爸的朋友在另一個小學教數學,能照顧著我點,六年級我就去爸爸朋友在的那所小學上了。

爸爸媽媽在城東開了一個水果店做水果生意,每天中午,我和姐姐都要給爸爸媽媽送飯,有一天我和姐姐去給他們送飯,發現店門關了,我們兩個都慌了,覺得十分害怕,旁邊的店鋪的老闆和我們說,你們去城西找,你爸媽以後在那邊做生意了。原來,爸媽去城西做生意了,店鋪早就租好,幹了十多年的水果生意也變成了煙花爆竹批發。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當我碼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已經三十歲了,童年的諸如上述情況一幕幕出現在腦海,我覺得熱淚眼眶,那是多麼糟糕的感覺啊!感覺自己一點也不重要,沒有人關注我,爸爸媽媽一點都不愛我,我不能決定任何事情,什麼事情都在掌控外,如果突然因為某件事情被誇,就會覺得受寵若驚。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爸爸媽媽對我很不好,然而,在我結婚遠嫁的時候,從來不哭的爸爸卻哭了,在我生完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媽媽一力承當了照顧孩子的工作,每天都特別辛苦。

我看見過國外的有一個街頭調查,記者問孩子,他們最希望父母做什麼事情,孩子們的回答千奇百怪,有回答說我希望媽媽能讓我一個人洗澡,我已經五歲了。有回答說,我希望媽媽能同意我帶著玩具到朋友家去玩,我不會忘記拿回來的,儘管以前我忘記過。有孩子說,我希望爸爸能放下手機陪我打一盤遊戲,他總是說我玩的遊戲很幼稚。孩子的回答無不圍繞被愛、被關心、被陪伴、被是尊重和理解展開的。

是的,如果我是一個孩子,我希望:

家裡有什麼事情的時候,有關我的生活環境的安排和計劃能告訴我,那樣我可以提前做準備收拾好我自己的東西。關於我自己的事情,你們有什麼想法都和我說,能和我商量,這讓我感覺你們尊重我,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我希望我不敢一個人在家裡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嘲笑我是個膽小鬼,而是告訴我你們小的時候也這樣,後來發現家裡很安全,自己完全是多慮了。這樣不但解決了我的問題,我還會覺得我是被理解的。

"

今天看到一個這樣的新聞:

媽媽:“孩子他爸,咱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吧!”

爸爸:“幹啥呢?這孩子是咱的,咱們自己帶!”

媽媽:“可是咱都上班怎麼帶孩子呢?公司不讓!”

爸爸:“你那不行,我這行啊,我帶著孩子!”

於是就有了下圖這樣的情況,這個父親寧願每天推著嬰兒車幫客戶家裝修貼磚,也不願把孩子送回老家!他說:“我和他媽都沒上過什麼學,可就是覺得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我常常在想孩子要的是什麼?

當我在刷新聞的時候看到過這樣的看法“窮人不生孩子是為了孩子,窮人生孩子是為了自己”這種家長是覺得孩子想要的是良好的經濟生活。

當我看見十多歲的孩子要和父母其中一方分開,去國外上學,這種家長覺得孩子想要的是以後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當我看見父母說孩子沒人帶把孩子被送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這種家長覺得孩子需要的是被照顧。

這些都是父母愛孩子的方式,然而,這些都只是大人的想法。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有事,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與我商量,哪怕是有關於我自己的。

小的時候租房子住,經常搬家,當晚上我看見爸爸媽媽吃完飯開始收拾東西的時候,我知道了這兩天要搬家了。

去買衣服的時候,儘管我明確表示了對一套衣服的喜愛,媽媽會權衡面料的質量、顏色是否耐髒、穿脫方便而給我買另一套。

更誇張的是,上五年級的時候,數學成績不好,休完暑假去上學,被老師告知沒有交學費,我趕緊跑到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爸爸說因為我數學成績不好,有一個爸爸的朋友在另一個小學教數學,能照顧著我點,六年級我就去爸爸朋友在的那所小學上了。

爸爸媽媽在城東開了一個水果店做水果生意,每天中午,我和姐姐都要給爸爸媽媽送飯,有一天我和姐姐去給他們送飯,發現店門關了,我們兩個都慌了,覺得十分害怕,旁邊的店鋪的老闆和我們說,你們去城西找,你爸媽以後在那邊做生意了。原來,爸媽去城西做生意了,店鋪早就租好,幹了十多年的水果生意也變成了煙花爆竹批發。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當我碼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已經三十歲了,童年的諸如上述情況一幕幕出現在腦海,我覺得熱淚眼眶,那是多麼糟糕的感覺啊!感覺自己一點也不重要,沒有人關注我,爸爸媽媽一點都不愛我,我不能決定任何事情,什麼事情都在掌控外,如果突然因為某件事情被誇,就會覺得受寵若驚。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爸爸媽媽對我很不好,然而,在我結婚遠嫁的時候,從來不哭的爸爸卻哭了,在我生完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媽媽一力承當了照顧孩子的工作,每天都特別辛苦。

我看見過國外的有一個街頭調查,記者問孩子,他們最希望父母做什麼事情,孩子們的回答千奇百怪,有回答說我希望媽媽能讓我一個人洗澡,我已經五歲了。有回答說,我希望媽媽能同意我帶著玩具到朋友家去玩,我不會忘記拿回來的,儘管以前我忘記過。有孩子說,我希望爸爸能放下手機陪我打一盤遊戲,他總是說我玩的遊戲很幼稚。孩子的回答無不圍繞被愛、被關心、被陪伴、被是尊重和理解展開的。

是的,如果我是一個孩子,我希望:

家裡有什麼事情的時候,有關我的生活環境的安排和計劃能告訴我,那樣我可以提前做準備收拾好我自己的東西。關於我自己的事情,你們有什麼想法都和我說,能和我商量,這讓我感覺你們尊重我,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我希望我不敢一個人在家裡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嘲笑我是個膽小鬼,而是告訴我你們小的時候也這樣,後來發現家裡很安全,自己完全是多慮了。這樣不但解決了我的問題,我還會覺得我是被理解的。

爸爸不願將娃送回老家,帶著孩子幹工地,你憑什麼決定孩子要什麼

當我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希望你能問我原因而不是責怪我,我希望你們能陪我寫一次作業,我希望我提到的卡通人物名字你們能知道一兩個,這樣我覺得你們是在關注我的。

當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我希望你們能去,不要讓我一個人很尷尬的坐在那裡。

我希望你們不要把我送到外婆家,我可以就在店鋪裡玩不會給你們添麻煩,我就是想和你們呆在一起。

父母總是想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經濟條件,生活在優渥的環境裡,哪怕忍受暫時的分離,在一味的追求金錢的時候很容易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然而,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不會重來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等父母回來,孩子在缺少陪伴的時間裡養成的性格已經形成。

父母給孩子的,只是父母想給孩子的,孩子的成長路上,物質確實必不可少,但是絕對不起關鍵的作用,父母只要提供基本的物質條件、穩定的生活環境就可以,孩子更需要的是愛、關心、陪伴、尊重和理解。所以,請父母在為孩子做決定前,考慮一下孩子的需求,從孩子的需求的角度決定,而不是從你們自己“想象中孩子的需求”角度決定,那是你們的思想,不是孩子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