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每一個家長/學生都會想: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休息、玩耍時,如果我在學習,我的成績會進步,如果我也休息,就會停滯不前,學習比休息結果好;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學習時,如果我也學習,我們大概還能保持同一個步調,如果我休息了,我就會退步,還是學習比休息的結果好。

於是,所有的同學都要拼命學習,爭取多提高一分,多超過百人,考上更好的大學。

但最終的結果,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大家考上的學校可能沒什麼變化。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每一個家長/學生都會想: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休息、玩耍時,如果我在學習,我的成績會進步,如果我也休息,就會停滯不前,學習比休息結果好;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學習時,如果我也學習,我們大概還能保持同一個步調,如果我休息了,我就會退步,還是學習比休息的結果好。

於是,所有的同學都要拼命學習,爭取多提高一分,多超過百人,考上更好的大學。

但最終的結果,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大家考上的學校可能沒什麼變化。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學習,跟所有人都休息的結果是一樣的。

可是我們卻都選擇了一條,讓所有人都變得更苦更累的路。

(實際情況下,同樣的學習時間,可能有人進步大,有人進步小,影響因素太多,我們暫時不討論。)

03

這種困境到底從何而來?

為什麼我們讓孩子承受了那麼重的學業壓力,結果並不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學?

意識到這是種困境,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似乎很難。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每一個家長/學生都會想: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休息、玩耍時,如果我在學習,我的成績會進步,如果我也休息,就會停滯不前,學習比休息結果好;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學習時,如果我也學習,我們大概還能保持同一個步調,如果我休息了,我就會退步,還是學習比休息的結果好。

於是,所有的同學都要拼命學習,爭取多提高一分,多超過百人,考上更好的大學。

但最終的結果,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大家考上的學校可能沒什麼變化。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學習,跟所有人都休息的結果是一樣的。

可是我們卻都選擇了一條,讓所有人都變得更苦更累的路。

(實際情況下,同樣的學習時間,可能有人進步大,有人進步小,影響因素太多,我們暫時不討論。)

03

這種困境到底從何而來?

為什麼我們讓孩子承受了那麼重的學業壓力,結果並不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學?

意識到這是種困境,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似乎很難。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即使規定所有學校每天只上8個小時課,放學回家後,家長也會要求孩子繼續學習。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讓全國觀眾看到,傳說中“最輕鬆”的北京學生,其實也是學到半夜一兩點的。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每一個家長/學生都會想: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休息、玩耍時,如果我在學習,我的成績會進步,如果我也休息,就會停滯不前,學習比休息結果好;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學習時,如果我也學習,我們大概還能保持同一個步調,如果我休息了,我就會退步,還是學習比休息的結果好。

於是,所有的同學都要拼命學習,爭取多提高一分,多超過百人,考上更好的大學。

但最終的結果,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大家考上的學校可能沒什麼變化。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學習,跟所有人都休息的結果是一樣的。

可是我們卻都選擇了一條,讓所有人都變得更苦更累的路。

(實際情況下,同樣的學習時間,可能有人進步大,有人進步小,影響因素太多,我們暫時不討論。)

03

這種困境到底從何而來?

為什麼我們讓孩子承受了那麼重的學業壓力,結果並不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學?

意識到這是種困境,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似乎很難。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即使規定所有學校每天只上8個小時課,放學回家後,家長也會要求孩子繼續學習。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讓全國觀眾看到,傳說中“最輕鬆”的北京學生,其實也是學到半夜一兩點的。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小歡喜》截圖,半夜11:48的小區

如果有什麼黑科技,能夠強行讓所有學生只能學習8小時,相信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要反對。

因為,假如學習時間統一了,成績好壞基本上只能靠天賦/智商了。

天才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普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天生的智商不夠,還不許我們努力來湊嗎?

表面來看,似乎是因為高考制度的選拔標準過於單一。

在高考面前,成績是一切,只有成績是一切。

過得開不開心,有多少朋友,去過哪些城市旅遊,扶過多少老奶奶過馬路,對考上哪個大學沒有一點兒影響。

在這樣的標準下,我們只能捨棄無關選項,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用在提高分數上。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每一個家長/學生都會想: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休息、玩耍時,如果我在學習,我的成績會進步,如果我也休息,就會停滯不前,學習比休息結果好;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學習時,如果我也學習,我們大概還能保持同一個步調,如果我休息了,我就會退步,還是學習比休息的結果好。

於是,所有的同學都要拼命學習,爭取多提高一分,多超過百人,考上更好的大學。

但最終的結果,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大家考上的學校可能沒什麼變化。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學習,跟所有人都休息的結果是一樣的。

可是我們卻都選擇了一條,讓所有人都變得更苦更累的路。

(實際情況下,同樣的學習時間,可能有人進步大,有人進步小,影響因素太多,我們暫時不討論。)

03

這種困境到底從何而來?

為什麼我們讓孩子承受了那麼重的學業壓力,結果並不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學?

意識到這是種困境,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似乎很難。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即使規定所有學校每天只上8個小時課,放學回家後,家長也會要求孩子繼續學習。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讓全國觀眾看到,傳說中“最輕鬆”的北京學生,其實也是學到半夜一兩點的。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小歡喜》截圖,半夜11:48的小區

如果有什麼黑科技,能夠強行讓所有學生只能學習8小時,相信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要反對。

因為,假如學習時間統一了,成績好壞基本上只能靠天賦/智商了。

天才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普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天生的智商不夠,還不許我們努力來湊嗎?

表面來看,似乎是因為高考制度的選拔標準過於單一。

在高考面前,成績是一切,只有成績是一切。

過得開不開心,有多少朋友,去過哪些城市旅遊,扶過多少老奶奶過馬路,對考上哪個大學沒有一點兒影響。

在這樣的標準下,我們只能捨棄無關選項,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用在提高分數上。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那麼,改變選拔標準,就能解決問題嗎?

實際上,高考制度已經有一些補充選項,比如自主招生、體育/藝術特長生、競賽保送等等。

這些補充選項,其實也有嚴苛的標準,體育和藝術也可以打分,競賽生更是把某一科學到了普通學生難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

只要有標準,就會有人在這條路上深耕,最終的結果,還是把每一條路都走成囚徒困境。

04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太多,而清華北大太少。

就算降低標準到985、211,100多所大學,全國1000萬考生,全國的總錄取率不到5%,遠遠不夠。

讓我們陷入囚徒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每一個家長/學生都會想: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休息、玩耍時,如果我在學習,我的成績會進步,如果我也休息,就會停滯不前,學習比休息結果好;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學習時,如果我也學習,我們大概還能保持同一個步調,如果我休息了,我就會退步,還是學習比休息的結果好。

於是,所有的同學都要拼命學習,爭取多提高一分,多超過百人,考上更好的大學。

但最終的結果,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大家考上的學校可能沒什麼變化。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學習,跟所有人都休息的結果是一樣的。

可是我們卻都選擇了一條,讓所有人都變得更苦更累的路。

(實際情況下,同樣的學習時間,可能有人進步大,有人進步小,影響因素太多,我們暫時不討論。)

03

這種困境到底從何而來?

為什麼我們讓孩子承受了那麼重的學業壓力,結果並不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學?

意識到這是種困境,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似乎很難。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即使規定所有學校每天只上8個小時課,放學回家後,家長也會要求孩子繼續學習。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讓全國觀眾看到,傳說中“最輕鬆”的北京學生,其實也是學到半夜一兩點的。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小歡喜》截圖,半夜11:48的小區

如果有什麼黑科技,能夠強行讓所有學生只能學習8小時,相信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要反對。

因為,假如學習時間統一了,成績好壞基本上只能靠天賦/智商了。

天才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普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天生的智商不夠,還不許我們努力來湊嗎?

表面來看,似乎是因為高考制度的選拔標準過於單一。

在高考面前,成績是一切,只有成績是一切。

過得開不開心,有多少朋友,去過哪些城市旅遊,扶過多少老奶奶過馬路,對考上哪個大學沒有一點兒影響。

在這樣的標準下,我們只能捨棄無關選項,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用在提高分數上。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那麼,改變選拔標準,就能解決問題嗎?

實際上,高考制度已經有一些補充選項,比如自主招生、體育/藝術特長生、競賽保送等等。

這些補充選項,其實也有嚴苛的標準,體育和藝術也可以打分,競賽生更是把某一科學到了普通學生難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

只要有標準,就會有人在這條路上深耕,最終的結果,還是把每一條路都走成囚徒困境。

04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太多,而清華北大太少。

就算降低標準到985、211,100多所大學,全國1000萬考生,全國的總錄取率不到5%,遠遠不夠。

讓我們陷入囚徒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這不是某種選拔制度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都還沒有達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階段。

學者河森堡在《進擊的智人》中提出一個觀點:是匱乏塑造了人類歷史。

上下五千年間,我們曾經長期處於食物和醫療的匱乏之中。

幾十年前,大饑荒還能輕易奪取我們的生命;今天一些不起眼的小病,也曾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死神。

剛解決了大部分食物和醫療匱乏的我們,還沒有發展到能夠解決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匱乏問題。

別說是發展中國家,即便是最發達的歐美國家,哈佛大學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美國的高中生想要考進排名前十的大學,也要頭懸梁錐刺股,沒有人是輕鬆的。

"

01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到外甥洋洋的上學問題。

表姐問我:“你說等他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不要把他送到衡水中學去,讓石家莊老家的爺爺奶奶管著,高三再回廣州參加高考?”

我有點震驚。

一是因為洋洋才剛上一年級,表姐已經想到了上高中這麼長遠的事情。

二是因為,衡水中學仍然是表姐心中的聖地。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確實,衡中的升學率有目共睹,更吸引家長的是,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

  • 2011年,衡水中學有70人考上清華北大;
  • 2013年,數字破百,有104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 2018年,衡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達到214,名列全國第一。

在這樣優異的升學數據面前,儘管衡中的軍事化管理、15分鐘吃飯、10分鐘洗漱等苛刻規定飽受詬病,家長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去衡中。

看到衡中的巨大成功,不少學校也紛紛效仿。

教學質量的提高或許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但管理模式可以分分鐘改變。

於是,很多學校也開始實行“軍事化管理”,把學生的24小時安排得明明白白,只保留必需的吃飯、睡覺時間,其他時間恨不得全部用來學習。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不得不承認,這種定製化的時間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的。

因此,很多家長也自發地給孩子定製時間表,學到11點睡覺,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完全不用碰,把一切時間用在學習上,只為了成績提高几分,考個更好的大學。感覺幾年之後,表姐也會成為這樣焦慮的家長。

於是,我問了表姐一個問題:

如果洋洋註定要考上中山大學,他的中學生涯有兩種情況讓你選擇:一是正常上課學習,下課寫完作業,有時間和朋友看電影、逛公園;二是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非常刻苦,幾乎沒有生活;你會選擇哪個?

表姐說,如果他真能上中山大學,我肯定選第一種啊,誰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機器啊?可是現在的情況,別人都那麼努力,我讓他天天玩兒,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啊?我將來肯定是選第二種的。

我嘆了一口氣:

姐,就是因為所有的家長都這麼想,中國的孩子才越來越累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2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的一個經典案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 如果對方抵賴,自己坦白的結果是釋放,抵賴的結果是判一年,坦白比抵賴好;
  • 如果對方坦白,自己坦白的結果是判八年,抵賴的結果是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好。

於是,兩個嫌疑犯都會選擇坦白,最終的結果是各判刑八年。

如果兩人都抵賴,結果就是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衡中模式的流行,其實也是一種囚徒困境。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每一個家長/學生都會想: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休息、玩耍時,如果我在學習,我的成績會進步,如果我也休息,就會停滯不前,學習比休息結果好;
  • 當別的同學下課時間在學習時,如果我也學習,我們大概還能保持同一個步調,如果我休息了,我就會退步,還是學習比休息的結果好。

於是,所有的同學都要拼命學習,爭取多提高一分,多超過百人,考上更好的大學。

但最終的結果,因為所有人的成績都提高了,大家考上的學校可能沒什麼變化。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所有人都學習,跟所有人都休息的結果是一樣的。

可是我們卻都選擇了一條,讓所有人都變得更苦更累的路。

(實際情況下,同樣的學習時間,可能有人進步大,有人進步小,影響因素太多,我們暫時不討論。)

03

這種困境到底從何而來?

為什麼我們讓孩子承受了那麼重的學業壓力,結果並不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學?

意識到這是種困境,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似乎很難。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即使規定所有學校每天只上8個小時課,放學回家後,家長也會要求孩子繼續學習。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讓全國觀眾看到,傳說中“最輕鬆”的北京學生,其實也是學到半夜一兩點的。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小歡喜》截圖,半夜11:48的小區

如果有什麼黑科技,能夠強行讓所有學生只能學習8小時,相信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要反對。

因為,假如學習時間統一了,成績好壞基本上只能靠天賦/智商了。

天才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普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天生的智商不夠,還不許我們努力來湊嗎?

表面來看,似乎是因為高考制度的選拔標準過於單一。

在高考面前,成績是一切,只有成績是一切。

過得開不開心,有多少朋友,去過哪些城市旅遊,扶過多少老奶奶過馬路,對考上哪個大學沒有一點兒影響。

在這樣的標準下,我們只能捨棄無關選項,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用在提高分數上。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那麼,改變選拔標準,就能解決問題嗎?

實際上,高考制度已經有一些補充選項,比如自主招生、體育/藝術特長生、競賽保送等等。

這些補充選項,其實也有嚴苛的標準,體育和藝術也可以打分,競賽生更是把某一科學到了普通學生難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

只要有標準,就會有人在這條路上深耕,最終的結果,還是把每一條路都走成囚徒困境。

04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太多,而清華北大太少。

就算降低標準到985、211,100多所大學,全國1000萬考生,全國的總錄取率不到5%,遠遠不夠。

讓我們陷入囚徒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這不是某種選拔制度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都還沒有達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階段。

學者河森堡在《進擊的智人》中提出一個觀點:是匱乏塑造了人類歷史。

上下五千年間,我們曾經長期處於食物和醫療的匱乏之中。

幾十年前,大饑荒還能輕易奪取我們的生命;今天一些不起眼的小病,也曾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死神。

剛解決了大部分食物和醫療匱乏的我們,還沒有發展到能夠解決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匱乏問題。

別說是發展中國家,即便是最發達的歐美國家,哈佛大學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美國的高中生想要考進排名前十的大學,也要頭懸梁錐刺股,沒有人是輕鬆的。

衡中模式深入人心的背後,是無數家長的囚徒困境

05

每一個小小的個體,終究是屬於時代的。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按需分配的時代,唯有多盡一份力,讓這樣的時代早點到來。

走不出的囚徒困境,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歷程,時間過了,也就不復存在了。

選擇努力學習也好,努力生活也好,我們都在締造更好的時代。

作者,麥芽,青雲計劃獲獎者,深度思考者,終身學習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