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大數據變現模式探析

近幾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成為了行業當之無愧的網紅,電信運營企業是大數據發展應用的生力軍。據統計,截止2017年,我國運營商主要在以下九大領域佈局大數據業務(見圖1):分別為電信、金融、零售、政務、旅遊、智慧城市、交通、體育和遊戲。然而,雖然當前大數據的業務場景眾多,但卻尚未完全釋放出應有的商業價值。未來運營商該如何更好地將大數據變現,使其真正地為第三條曲線貢獻價值呢?

電信運營商大數據變現模式探析

圖1 2017年我國運營商大數據的業務佈局

一、 大數據變現的最佳市場機遇在哪裡?

Gartner對全球100多家運營商的13個垂直行業,140多個大數據案例進行研究,描繪出了大數據變現的四象限圖,如下圖所示:

電信運營商大數據變現模式探析

圖2 大數據變現的四象限圖

其中,橫軸代表該行業產生大數據收入的機會;縱軸代表運營商在未來5年內獲得收入的機會。從圖中可看出,最有利於運營商變現的領域就是右上角的第一象限:廣告/市場營銷、醫療健康、智慧城市應用。

二、 哪些數據更容易變現?

運營商的哪些數據更容易變現呢?

第一類是基於BSS系統的用戶身份和通信類數據。包括用戶開戶時的身份信息,話費情況即通話、短信與流量費用的構成,套餐種類,甚至終端類型等。

第二類基於運營商OSS系統的用戶行為數據。包括用戶通過手機上網、聊天、玩遊戲、瀏覽網頁等行為產生的數據。

第三類是基於用戶LBS的位置數據。如果說前兩類均偏線上的話,那這類數據偏向線下,與用戶線下的使用場景密切相關。可用於線下商家營銷、人口流動、公共安全、城市規劃等。

第四類是在物聯網場景下產生的2B和2C數據。這裡主要指物聯網場景下的“物”和“人”兩類大數據:“物”的大數據——如來自儀表收集的水、電、氣數據;傳感器收集的氣候、汙染數據;資產貨運的跟蹤數據。“人”的大數據——如人體健康、生活習慣或運動的數據。這些數據在醫療保健、可穿戴、智能家居領域有極大的價值。

三、 良好的變現模式有哪些?

總體而言,大數據目前的變現模式包括以下5種:

1、提供原始數據:運營商將大數據進行匿名化等一系列脫敏處理後,有償

提供給第三方合作伙伴。

2、提供數據開發平臺:運營商構建一個大數據平臺,在平臺上提供Hadoop平臺、應用程序開發、預測分析/機器學習等模塊功能,供外部開發者或公司使用。

3、廣告/營銷變現:包括線上廣告和線下廣告兩種模式。線上廣告就是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廣告投放。SKT構建了一個高階的玩法,建立了Syrup ad大數據廣告平臺,讓廣告投放者與廣告發布者在平臺生態中實現共贏。線下廣告就是結合LBS進行線下的商家推薦、優惠券推介等。

4、提供企業定製化分析:根據企業的特定需求,以項目形式開展特定的大數據定製化分析。例如英國的某車險公司想了解汽車碰撞現場的場景,沃達豐提供了“汽車碰撞重建分析”,還原了汽車碰撞時的力度、天氣、交通流量、事故位置、車速等。

4、提供行業解決方案:針對整個行業的普適性解決方案,這種方式複用性更強,因此變現能力也更強。例如SK電訊的Geovision,基於人口、銷售、地產、商業信息等大數據為眾多小型企業提供商業區域選址分析服務。

5、提供基於物聯網方案的大數據增值服務:運營商不針對大數據服務直接收費,而是將其作為一整套物聯網解決方案中嵌入的重要一環間接收費。例如在貨運和資產跟蹤中,收集貨物的位置、溫度、溼度、撞擊、掉落等數據,從而提供貨物/資產跟蹤和管理服務。

四、 未來運營商需要做哪些準備?

為何當前難以實現大規模的變現呢?原因是運營商當前的組織架構和運營體系需要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升級IT架構和體系。運營商需要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元素以及支撐、分析工具集成在一起。而當前運營商還存在IT系統不兼容的問題,難以集成,對於數據的導入、存儲、分類和呈現功能不盡理想,因此需要大力調整和升級。

第二,建立專門的大數據組織架構。設立首席數據官是很有必要的,在運營商龐大的體制內,需要有專人站在全局的角度,在數據收集、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方面制定戰略。同時,需要對大數據的發展進行權衡取捨,選擇最有價值的細分領域重點發展。

第三,建立公司大數據資源池。目前公司大數據散落在各個系統中,需要建立專門的大數據資源池,將其篩選、整理、整合和錄入。只有建立了有價值導向的大數據資源池,才能快速定製形成項目。

第四,構建大數據價值評估機制。價值評估直接關乎激勵。大數據的價值包括直接貢獻的收入和間接貢獻的收入。直接貢獻的收入即大數據解決方案、項目所產生的收益;而間接貢獻的收入可能包括,因提高了生產效率、鞏固了合作伙伴關係,或者大數據作為解決方案的而一部分從而產生的收入。

第五,做好大數據隱私風險防控。做好用戶的授權知情通知,將數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並進行脫敏處理。建立大數據從“收集-處理-傳輸-加工-輸出”全流程的操作規範,並且可以識別每個環節的經手人,此外還應建立應急風險賠償機制等。

作者簡介:

馮橙,就職於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所。

《中國“互聯網+”行動百佳實踐限量版》訂購及行家智庫深度諮詢:[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