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

我們經常會為失去的東西,而難過;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如果你能讀懂老子,思維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告訴我們:一個人失去一樣東西,會得到另一種東西;而得到的東西越多,意味著你失去的東西,也越多。

這是規律。值得我們深思。

"

我們經常會為失去的東西,而難過;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如果你能讀懂老子,思維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告訴我們:一個人失去一樣東西,會得到另一種東西;而得到的東西越多,意味著你失去的東西,也越多。

這是規律。值得我們深思。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

老子說: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古訓《增廣賢文》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就最好地闡述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名利和物質的得到,同時也意味著你自身的消耗。

天底下的有錢人,哪個不是辛苦勞作,付出時間、精力的代價,才能得到?就連馬化騰,騰訊那麼有錢,他也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普通人因為工作,賺錢,而過勞,吞噬健康的情況,更是多見。

"

我們經常會為失去的東西,而難過;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如果你能讀懂老子,思維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告訴我們:一個人失去一樣東西,會得到另一種東西;而得到的東西越多,意味著你失去的東西,也越多。

這是規律。值得我們深思。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

老子說: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古訓《增廣賢文》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就最好地闡述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名利和物質的得到,同時也意味著你自身的消耗。

天底下的有錢人,哪個不是辛苦勞作,付出時間、精力的代價,才能得到?就連馬化騰,騰訊那麼有錢,他也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普通人因為工作,賺錢,而過勞,吞噬健康的情況,更是多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你可能會說,這個社會的現狀,就是這樣,你不上進,則後退,要怎麼辦?

當然是權衡得失,拿捏分寸。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貪婪錢財,會作死;鳥貪食,會送命。

於此同時,人沒有財,也會窮死;鳥沒有食物,也會餓死。所以,我們對待名利和錢財,得失的心態,要拿捏平衡。

都沒有,不行;什麼都想要,慾望無止境,也不行。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規律都告訴你,至於你怎麼做?怎麼去把握平衡?要靠自己的自控力和修行力。

"

我們經常會為失去的東西,而難過;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如果你能讀懂老子,思維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告訴我們:一個人失去一樣東西,會得到另一種東西;而得到的東西越多,意味著你失去的東西,也越多。

這是規律。值得我們深思。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

老子說: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古訓《增廣賢文》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就最好地闡述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名利和物質的得到,同時也意味著你自身的消耗。

天底下的有錢人,哪個不是辛苦勞作,付出時間、精力的代價,才能得到?就連馬化騰,騰訊那麼有錢,他也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普通人因為工作,賺錢,而過勞,吞噬健康的情況,更是多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你可能會說,這個社會的現狀,就是這樣,你不上進,則後退,要怎麼辦?

當然是權衡得失,拿捏分寸。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貪婪錢財,會作死;鳥貪食,會送命。

於此同時,人沒有財,也會窮死;鳥沒有食物,也會餓死。所以,我們對待名利和錢財,得失的心態,要拿捏平衡。

都沒有,不行;什麼都想要,慾望無止境,也不行。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規律都告訴你,至於你怎麼做?怎麼去把握平衡?要靠自己的自控力和修行力。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倉央嘉措也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天底下,就沒有雙全的東西,什麼美好的東西,都給你賺上,又想修行好,又想要美女,那是不可能的。

追求物質的金錢的人,自身的時間、精力和身心,必然要損耗。然而,不追求物質,人又無法在社會中生存。所以,我們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知止。

那些貪汙受賄,走歪門邪道的人,都是因為要了自己不該要的東西,給人留下把柄,整日活得擔驚受怕,一步走錯,沒有退路。這些是“人為財死”。

"

我們經常會為失去的東西,而難過;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如果你能讀懂老子,思維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告訴我們:一個人失去一樣東西,會得到另一種東西;而得到的東西越多,意味著你失去的東西,也越多。

這是規律。值得我們深思。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

老子說: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古訓《增廣賢文》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就最好地闡述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名利和物質的得到,同時也意味著你自身的消耗。

天底下的有錢人,哪個不是辛苦勞作,付出時間、精力的代價,才能得到?就連馬化騰,騰訊那麼有錢,他也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普通人因為工作,賺錢,而過勞,吞噬健康的情況,更是多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你可能會說,這個社會的現狀,就是這樣,你不上進,則後退,要怎麼辦?

當然是權衡得失,拿捏分寸。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貪婪錢財,會作死;鳥貪食,會送命。

於此同時,人沒有財,也會窮死;鳥沒有食物,也會餓死。所以,我們對待名利和錢財,得失的心態,要拿捏平衡。

都沒有,不行;什麼都想要,慾望無止境,也不行。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規律都告訴你,至於你怎麼做?怎麼去把握平衡?要靠自己的自控力和修行力。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倉央嘉措也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天底下,就沒有雙全的東西,什麼美好的東西,都給你賺上,又想修行好,又想要美女,那是不可能的。

追求物質的金錢的人,自身的時間、精力和身心,必然要損耗。然而,不追求物質,人又無法在社會中生存。所以,我們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知止。

那些貪汙受賄,走歪門邪道的人,都是因為要了自己不該要的東西,給人留下把柄,整日活得擔驚受怕,一步走錯,沒有退路。這些是“人為財死”。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保持平常心,太喜愛和太珍貴的東西,都會給自己帶來損耗。

老子說:“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一個人,如果對某一種人、事、物,有大愛之心,就會大費。秦始皇如果不為取悅美人兒大修阿房宮,底下的人會這麼快造反嗎?唐玄宗李隆基如果不是那麼寵愛楊貴妃,為“一騎紅塵妃子笑”,跑死多少匹好馬,大唐盛世會這麼快衰敗嗎?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老子講的,都是規律。

筆者讀過季羨林老先生晚年的口述史,書中爆出一些內幕。季羨林老先生,畢生研究學問,本來不會和名利扯上關係,只因為他一生喜歡收藏,而且收藏品都很珍貴,甚至有乾隆的真跡,那就不得了。因為太值錢,而被人窺覬,算計。導致季羨林先生年老的時候住進醫院時,和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沒法正常相見。

"

我們經常會為失去的東西,而難過;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如果你能讀懂老子,思維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告訴我們:一個人失去一樣東西,會得到另一種東西;而得到的東西越多,意味著你失去的東西,也越多。

這是規律。值得我們深思。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

老子說: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古訓《增廣賢文》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就最好地闡述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名利和物質的得到,同時也意味著你自身的消耗。

天底下的有錢人,哪個不是辛苦勞作,付出時間、精力的代價,才能得到?就連馬化騰,騰訊那麼有錢,他也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普通人因為工作,賺錢,而過勞,吞噬健康的情況,更是多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你可能會說,這個社會的現狀,就是這樣,你不上進,則後退,要怎麼辦?

當然是權衡得失,拿捏分寸。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貪婪錢財,會作死;鳥貪食,會送命。

於此同時,人沒有財,也會窮死;鳥沒有食物,也會餓死。所以,我們對待名利和錢財,得失的心態,要拿捏平衡。

都沒有,不行;什麼都想要,慾望無止境,也不行。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規律都告訴你,至於你怎麼做?怎麼去把握平衡?要靠自己的自控力和修行力。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倉央嘉措也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天底下,就沒有雙全的東西,什麼美好的東西,都給你賺上,又想修行好,又想要美女,那是不可能的。

追求物質的金錢的人,自身的時間、精力和身心,必然要損耗。然而,不追求物質,人又無法在社會中生存。所以,我們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知止。

那些貪汙受賄,走歪門邪道的人,都是因為要了自己不該要的東西,給人留下把柄,整日活得擔驚受怕,一步走錯,沒有退路。這些是“人為財死”。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保持平常心,太喜愛和太珍貴的東西,都會給自己帶來損耗。

老子說:“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一個人,如果對某一種人、事、物,有大愛之心,就會大費。秦始皇如果不為取悅美人兒大修阿房宮,底下的人會這麼快造反嗎?唐玄宗李隆基如果不是那麼寵愛楊貴妃,為“一騎紅塵妃子笑”,跑死多少匹好馬,大唐盛世會這麼快衰敗嗎?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老子講的,都是規律。

筆者讀過季羨林老先生晚年的口述史,書中爆出一些內幕。季羨林老先生,畢生研究學問,本來不會和名利扯上關係,只因為他一生喜歡收藏,而且收藏品都很珍貴,甚至有乾隆的真跡,那就不得了。因為太值錢,而被人窺覬,算計。導致季羨林先生年老的時候住進醫院時,和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沒法正常相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什麼時候知足,什麼時候知止,拿捏分寸,保持平衡,是一種修行力。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人,一旦面對金錢和美色,物質和享樂,就會財迷心竅,流連忘返,忘了自己是誰。

拿捏分寸,保持平衡,是一種修行力。

有些錢,你不該拿;有些人,你不要碰。其實你的理智都很清楚,只是情感不受控,不能自控,常常會給自己造下很多孽障。

筆者聽說過一個真實故事,有個優秀的女人,喜歡上更優秀的上司,兩個人都已婚,各自有家庭。喪失理性的衝動,最後是兩敗俱傷。女的為愛瘋狂,和家裡的丈夫鬧離婚,孩子也受苦;而那個優秀的上司,人家不離婚;最後女的辭職,一段轟轟烈烈的所謂真愛,以雞飛蛋打告終,家庭和工作,都毀了。

現代人面臨的很多困擾和煩惱,其實,都是不明白規律,自控力太差,無法理性行事。

"

我們經常會為失去的東西,而難過;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如果你能讀懂老子,思維就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告訴我們:一個人失去一樣東西,會得到另一種東西;而得到的東西越多,意味著你失去的東西,也越多。

這是規律。值得我們深思。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

老子說: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古訓《增廣賢文》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就最好地闡述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名利和物質的得到,同時也意味著你自身的消耗。

天底下的有錢人,哪個不是辛苦勞作,付出時間、精力的代價,才能得到?就連馬化騰,騰訊那麼有錢,他也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普通人因為工作,賺錢,而過勞,吞噬健康的情況,更是多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你可能會說,這個社會的現狀,就是這樣,你不上進,則後退,要怎麼辦?

當然是權衡得失,拿捏分寸。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貪婪錢財,會作死;鳥貪食,會送命。

於此同時,人沒有財,也會窮死;鳥沒有食物,也會餓死。所以,我們對待名利和錢財,得失的心態,要拿捏平衡。

都沒有,不行;什麼都想要,慾望無止境,也不行。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規律都告訴你,至於你怎麼做?怎麼去把握平衡?要靠自己的自控力和修行力。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倉央嘉措也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天底下,就沒有雙全的東西,什麼美好的東西,都給你賺上,又想修行好,又想要美女,那是不可能的。

追求物質的金錢的人,自身的時間、精力和身心,必然要損耗。然而,不追求物質,人又無法在社會中生存。所以,我們要拿捏一個度,該要的,就去追求;不該要的,就要自控,知止。

那些貪汙受賄,走歪門邪道的人,都是因為要了自己不該要的東西,給人留下把柄,整日活得擔驚受怕,一步走錯,沒有退路。這些是“人為財死”。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人要保持平常心,太喜愛和太珍貴的東西,都會給自己帶來損耗。

老子說:“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一個人,如果對某一種人、事、物,有大愛之心,就會大費。秦始皇如果不為取悅美人兒大修阿房宮,底下的人會這麼快造反嗎?唐玄宗李隆基如果不是那麼寵愛楊貴妃,為“一騎紅塵妃子笑”,跑死多少匹好馬,大唐盛世會這麼快衰敗嗎?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老子講的,都是規律。

筆者讀過季羨林老先生晚年的口述史,書中爆出一些內幕。季羨林老先生,畢生研究學問,本來不會和名利扯上關係,只因為他一生喜歡收藏,而且收藏品都很珍貴,甚至有乾隆的真跡,那就不得了。因為太值錢,而被人窺覬,算計。導致季羨林先生年老的時候住進醫院時,和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沒法正常相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什麼時候知足,什麼時候知止,拿捏分寸,保持平衡,是一種修行力。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人,一旦面對金錢和美色,物質和享樂,就會財迷心竅,流連忘返,忘了自己是誰。

拿捏分寸,保持平衡,是一種修行力。

有些錢,你不該拿;有些人,你不要碰。其實你的理智都很清楚,只是情感不受控,不能自控,常常會給自己造下很多孽障。

筆者聽說過一個真實故事,有個優秀的女人,喜歡上更優秀的上司,兩個人都已婚,各自有家庭。喪失理性的衝動,最後是兩敗俱傷。女的為愛瘋狂,和家裡的丈夫鬧離婚,孩子也受苦;而那個優秀的上司,人家不離婚;最後女的辭職,一段轟轟烈烈的所謂真愛,以雞飛蛋打告終,家庭和工作,都毀了。

現代人面臨的很多困擾和煩惱,其實,都是不明白規律,自控力太差,無法理性行事。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

讀《道德經》,可以修身養性。

放縱自己,誰不會?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拿捏分寸的人,才真正厲害!人能做到雲淡風輕、榮辱不驚,皆是因為有自控力。

人活著的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修行。有修行力,才能遇見更好的你。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