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一、道生於靜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守靜篤”的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靜,篤定,不受影響。

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去私慾,破妄念,使心靈保持虛靜,心中的智慧,也就是“道”,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終日心浮氣躁,“道”就會遠離你。

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

哪怕是像解牛這樣簡單的事情,也有其的內在規律。只有靜心做事,達到“忘我”的地步,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奧祕,技藝就能上升為“道”的境界。

"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一、道生於靜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守靜篤”的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靜,篤定,不受影響。

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去私慾,破妄念,使心靈保持虛靜,心中的智慧,也就是“道”,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終日心浮氣躁,“道”就會遠離你。

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

哪怕是像解牛這樣簡單的事情,也有其的內在規律。只有靜心做事,達到“忘我”的地步,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奧祕,技藝就能上升為“道”的境界。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二、德生於謙

《道德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上德若谷”的意思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懷如同山谷一樣深廣,可以容納一切。”

《周易》說:“謙,德之柄也。”曹植說:“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

謙卑禮讓,會讓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心量越來越大。

明朝有個叫郭樸的人,自幼孝悌成性,禮讓為先,官至史部尚書。他的家人曾與鄰居因建屋互爭一牆。

郭樸得知此事,寫信給家人道:“讓他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遵命讓了一牆之地。

鄰人被感動,也讓出一牆之地,空出一條仁義巷,傳誦千年。

人最高明處世的智慧就是保持謙遜、寬容他人。唯此,人生方能贏得朋友,贏得尊重。

"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一、道生於靜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守靜篤”的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靜,篤定,不受影響。

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去私慾,破妄念,使心靈保持虛靜,心中的智慧,也就是“道”,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終日心浮氣躁,“道”就會遠離你。

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

哪怕是像解牛這樣簡單的事情,也有其的內在規律。只有靜心做事,達到“忘我”的地步,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奧祕,技藝就能上升為“道”的境界。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二、德生於謙

《道德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上德若谷”的意思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懷如同山谷一樣深廣,可以容納一切。”

《周易》說:“謙,德之柄也。”曹植說:“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

謙卑禮讓,會讓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心量越來越大。

明朝有個叫郭樸的人,自幼孝悌成性,禮讓為先,官至史部尚書。他的家人曾與鄰居因建屋互爭一牆。

郭樸得知此事,寫信給家人道:“讓他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遵命讓了一牆之地。

鄰人被感動,也讓出一牆之地,空出一條仁義巷,傳誦千年。

人最高明處世的智慧就是保持謙遜、寬容他人。唯此,人生方能贏得朋友,贏得尊重。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三、福生於儉

《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現代社會,人們紛紛追求奢華的物質生活,豪車、別墅、山珍野味.....卻忽視了精神層面的追求。

唐代李商隱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宋代彭龜年說:“恭自內出,儉非外飾。”

一個人的福氣,從清心寡慾來;一個家庭的福氣,從清廉節儉來。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素以德行著稱。孔子常常稱讚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多麼高尚啊!”自顏回起,顏氏家族延續七百年而不衰,至南北朝隋唐而興盛,湧現出顏之推、顏師古、顏真卿等千古才俊。

儉於飲食,不傷脾胃;儉於嗜慾,悠然自得。生活中,做到簡單樸實,福氣自來。

"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一、道生於靜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守靜篤”的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靜,篤定,不受影響。

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去私慾,破妄念,使心靈保持虛靜,心中的智慧,也就是“道”,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終日心浮氣躁,“道”就會遠離你。

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

哪怕是像解牛這樣簡單的事情,也有其的內在規律。只有靜心做事,達到“忘我”的地步,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奧祕,技藝就能上升為“道”的境界。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二、德生於謙

《道德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上德若谷”的意思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懷如同山谷一樣深廣,可以容納一切。”

《周易》說:“謙,德之柄也。”曹植說:“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

謙卑禮讓,會讓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心量越來越大。

明朝有個叫郭樸的人,自幼孝悌成性,禮讓為先,官至史部尚書。他的家人曾與鄰居因建屋互爭一牆。

郭樸得知此事,寫信給家人道:“讓他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遵命讓了一牆之地。

鄰人被感動,也讓出一牆之地,空出一條仁義巷,傳誦千年。

人最高明處世的智慧就是保持謙遜、寬容他人。唯此,人生方能贏得朋友,贏得尊重。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三、福生於儉

《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現代社會,人們紛紛追求奢華的物質生活,豪車、別墅、山珍野味.....卻忽視了精神層面的追求。

唐代李商隱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宋代彭龜年說:“恭自內出,儉非外飾。”

一個人的福氣,從清心寡慾來;一個家庭的福氣,從清廉節儉來。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素以德行著稱。孔子常常稱讚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多麼高尚啊!”自顏回起,顏氏家族延續七百年而不衰,至南北朝隋唐而興盛,湧現出顏之推、顏師古、顏真卿等千古才俊。

儉於飲食,不傷脾胃;儉於嗜慾,悠然自得。生活中,做到簡單樸實,福氣自來。

《道德經》: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

四、命生於和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陰陽結合而生萬物,生命在於陰陽調和。

一個人是不是健康長壽,關鍵看他心態是否平和通暢。清代名醫張培仁說:“人常和悅,則心氣充而五臟安。”

此外,“和”還意味著凡事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世間的慾望是無窮的,不應過於貪慾;凡事要有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強求。

常懷一顆平和之心,順其自然,泰然處之。

“道生於靜,德生於謙,福生於儉,命生於和”,不僅包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蘊藏著養生長壽的奧祕。

在生活中做到這四點,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如果傳遞給家人,也一定會對家庭幸福、興旺大有裨益。


如果你喜歡國學,並想通過學習國學來提高自己,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這是一款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管理、用人經驗的課,包含30期國學精品課程和150個管理問題解讀,幫你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助你2019,變更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