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令狐沖的朋友,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朋友、散人,在江湖上那些沒有組織、或是隻有一個鬆散組織的人們,包括黃河老祖,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五毒教的藍鳳凰,司馬大等等。

他們都來投奔到令狐沖的麾下,成了恆山派的一部分,他們一起建立了恆山別院,恆山派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女性組織,也是男性組織。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令狐沖的朋友,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朋友、散人,在江湖上那些沒有組織、或是隻有一個鬆散組織的人們,包括黃河老祖,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五毒教的藍鳳凰,司馬大等等。

他們都來投奔到令狐沖的麾下,成了恆山派的一部分,他們一起建立了恆山別院,恆山派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女性組織,也是男性組織。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恆山派從此以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自由人的聯盟,它並不是一個政治組織,也不是傳統意義上恆山派那樣一個純粹的、傳播女性武術和佛教文化的文化單位。它重新定義了恆山派的文化性質。

所以這是令狐沖他拒絕加入少林派,也拒絕加入日月神教,卻當了恆山派尼姑們的掌門人的一個非常值得去深度解析的線索。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令狐沖的朋友,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朋友、散人,在江湖上那些沒有組織、或是隻有一個鬆散組織的人們,包括黃河老祖,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五毒教的藍鳳凰,司馬大等等。

他們都來投奔到令狐沖的麾下,成了恆山派的一部分,他們一起建立了恆山別院,恆山派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女性組織,也是男性組織。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恆山派從此以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自由人的聯盟,它並不是一個政治組織,也不是傳統意義上恆山派那樣一個純粹的、傳播女性武術和佛教文化的文化單位。它重新定義了恆山派的文化性質。

所以這是令狐沖他拒絕加入少林派,也拒絕加入日月神教,卻當了恆山派尼姑們的掌門人的一個非常值得去深度解析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令狐沖的侷限:他不是真正的自由

小說中令狐沖的形象我們後面要做專題的分析,在這個小說當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當中,總是存在著一個集體和個人之間邊界模糊的情況。

很多的政治組織它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或者是為了掌權者,經常會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權力侵入個人自由的空間,它容不得個人自由,這是古代封建傳統政治的一個侷限。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令狐沖的朋友,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朋友、散人,在江湖上那些沒有組織、或是隻有一個鬆散組織的人們,包括黃河老祖,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五毒教的藍鳳凰,司馬大等等。

他們都來投奔到令狐沖的麾下,成了恆山派的一部分,他們一起建立了恆山別院,恆山派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女性組織,也是男性組織。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恆山派從此以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自由人的聯盟,它並不是一個政治組織,也不是傳統意義上恆山派那樣一個純粹的、傳播女性武術和佛教文化的文化單位。它重新定義了恆山派的文化性質。

所以這是令狐沖他拒絕加入少林派,也拒絕加入日月神教,卻當了恆山派尼姑們的掌門人的一個非常值得去深度解析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令狐沖的侷限:他不是真正的自由

小說中令狐沖的形象我們後面要做專題的分析,在這個小說當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當中,總是存在著一個集體和個人之間邊界模糊的情況。

很多的政治組織它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或者是為了掌權者,經常會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權力侵入個人自由的空間,它容不得個人自由,這是古代封建傳統政治的一個侷限。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就像小說開頭寫的劉正風他金盆洗手,又不去加入別的門派,只是回家去玩他的音樂都不行。這種政治文化的傳統之下,因為每個人天性當中都有自由的衝動和傾向,每個個體他都希望能夠活得率性、活得自由。

只要不做壞事都可以自由,但是這種自由的衝動和自由的天性並沒有演化成自由的思想,這是傳統文明或者文化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點。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令狐沖的朋友,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朋友、散人,在江湖上那些沒有組織、或是隻有一個鬆散組織的人們,包括黃河老祖,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五毒教的藍鳳凰,司馬大等等。

他們都來投奔到令狐沖的麾下,成了恆山派的一部分,他們一起建立了恆山別院,恆山派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女性組織,也是男性組織。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恆山派從此以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自由人的聯盟,它並不是一個政治組織,也不是傳統意義上恆山派那樣一個純粹的、傳播女性武術和佛教文化的文化單位。它重新定義了恆山派的文化性質。

所以這是令狐沖他拒絕加入少林派,也拒絕加入日月神教,卻當了恆山派尼姑們的掌門人的一個非常值得去深度解析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令狐沖的侷限:他不是真正的自由

小說中令狐沖的形象我們後面要做專題的分析,在這個小說當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當中,總是存在著一個集體和個人之間邊界模糊的情況。

很多的政治組織它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或者是為了掌權者,經常會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權力侵入個人自由的空間,它容不得個人自由,這是古代封建傳統政治的一個侷限。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就像小說開頭寫的劉正風他金盆洗手,又不去加入別的門派,只是回家去玩他的音樂都不行。這種政治文化的傳統之下,因為每個人天性當中都有自由的衝動和傾向,每個個體他都希望能夠活得率性、活得自由。

只要不做壞事都可以自由,但是這種自由的衝動和自由的天性並沒有演化成自由的思想,這是傳統文明或者文化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這部小說的結局實際上是出於一個偶然機會,才得以大團圓,由於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到最後變成一種疾病,本來要摧毀五嶽劍派的他,卻突然死亡了,由他的女兒任盈盈繼承了日月神教的教主。

他的死亡使一統江湖的政治目標從此畫上了句號。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令狐沖的朋友,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朋友、散人,在江湖上那些沒有組織、或是隻有一個鬆散組織的人們,包括黃河老祖,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五毒教的藍鳳凰,司馬大等等。

他們都來投奔到令狐沖的麾下,成了恆山派的一部分,他們一起建立了恆山別院,恆山派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女性組織,也是男性組織。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恆山派從此以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自由人的聯盟,它並不是一個政治組織,也不是傳統意義上恆山派那樣一個純粹的、傳播女性武術和佛教文化的文化單位。它重新定義了恆山派的文化性質。

所以這是令狐沖他拒絕加入少林派,也拒絕加入日月神教,卻當了恆山派尼姑們的掌門人的一個非常值得去深度解析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令狐沖的侷限:他不是真正的自由

小說中令狐沖的形象我們後面要做專題的分析,在這個小說當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當中,總是存在著一個集體和個人之間邊界模糊的情況。

很多的政治組織它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或者是為了掌權者,經常會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權力侵入個人自由的空間,它容不得個人自由,這是古代封建傳統政治的一個侷限。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就像小說開頭寫的劉正風他金盆洗手,又不去加入別的門派,只是回家去玩他的音樂都不行。這種政治文化的傳統之下,因為每個人天性當中都有自由的衝動和傾向,每個個體他都希望能夠活得率性、活得自由。

只要不做壞事都可以自由,但是這種自由的衝動和自由的天性並沒有演化成自由的思想,這是傳統文明或者文化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這部小說的結局實際上是出於一個偶然機會,才得以大團圓,由於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到最後變成一種疾病,本來要摧毀五嶽劍派的他,卻突然死亡了,由他的女兒任盈盈繼承了日月神教的教主。

他的死亡使一統江湖的政治目標從此畫上了句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任盈盈是一個愛情中的女性,她壓根就沒有要統治江湖、統治世界的慾望衝動。所以她跟令狐沖結成了一對夫婦。

《笑傲江湖》是基於這樣一種偶然才有了的結局,而不是令狐聰有意識、有思想地為自由而奮鬥。所以令狐沖他是一個天生的自由人,而不是一個自由的思想者。在讀令狐沖的故事時,我們務必要注意到這一點。

"

金庸改編影視劇是銀幕熒屏永不褪色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金庸改編影視IP目前共有36部電影,70部電視劇,總計106部,其中版本最多的是《笑傲江湖》,共有11個不同的版本。

然而,《笑傲江湖》為什麼會獲得大眾以及影視從業者如此多的喜愛,它到底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恐怕我們很多人依舊沒能參透。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當政治的無法歸政治 武林的無法歸武林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寫於1967年到1969年。金庸的小說有現實關切,1967年到1969年,我們都知道中國大陸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部小說是對它的一種映射。

金庸先生在這部書的後記當中專門寫到,他並非影射這場歷史事件中的某些人物,只是思索幾千年來政治權力鬥爭當中一些核心的問題,以及政治鬥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部小說的主題跟金庸先生上一部作品《俠客行》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是,《俠客行》的主題是直麵人類認知的誤區,而《笑傲江湖》這部小說是權力鬥爭與個人自由的衝突。

在這部小說的架構當中,它有“五嶽劍派”、少林、武當和邪派的“日月神教”,看起來跟《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江湖結構非常相似。

因為《倚天屠龍記》中它有六大門派,對立的是“明教”,“明”一分為二,就是“日月”,變成了“日月神教”, 這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這兩種相似的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倚天屠龍記》當中那些武功門派僅僅是一種武功門派,是純粹的武林門派,他們之間也有互相沖突,但要點是正派和邪派之間的衝突。

而《笑傲江湖》當中的這些武俠門派有很多變成了政治性的組織,而不是一個文化單位或者文化集體,特別是“五嶽劍派”和“日月神教”。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說它們是政治性組織,是因為它們的領導人都是在追逐權力,並且為更大的政治權力互相算計、互相打鬥,這是判斷一個組織是政治性的還是文化性的測試劑。

如果是一個文化性的組織,就是一個武術門派,它只是傳承自己的這種文化理念、武術傳統、以及自己的文化精神,並不尋求向外的權力擴張。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作為一個武術門派或者其他單位,一旦有了向外進行權力擴張或者是領域擴張的想法,它的性質就會改變,就從一個純粹的文化單位變成一個政治組織,這是跟《倚天屠龍記》的第二個不同。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正派和邪派的區別還是有的,正派還是正派,邪派還是邪派,所謂的差別只不過是張三丰所說的。

正派當中如果做壞事,它就變成了邪派;邪派人當中如果做好事,它就變成正派。也就是說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認知要分層次。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在《笑傲江湖》當中,正派當中的領導人,比如說五嶽盟主兼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和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以及邪派的日月神教的兩位領袖任我行和東方不敗。

他們為了追逐權力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上是完全一樣,他們其實沒有任何的正邪之分,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所謂正邪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何謂“笑傲江湖

要理解《笑傲江湖》這本書的主題,有一個具體的思路或曰具體的事物,我們只要沿著這個思路去就可以了。

因為我們知道《笑傲江湖》書名來自於《笑傲江湖之曲》,就是一首樂曲,是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神教的曲陽這兩個音樂愛好者、音樂發燒友也可以叫做大音樂家。

這兩個人在一起琴簫合奏,一個人舞琴,一個人吹簫,舞奏一手絕世之曲,叫做《笑傲江湖之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個《笑傲江湖曲》的來源是魏晉時代的嵇康彈奏的《廣陵散》,小說當中有明顯的交代。

《廣陵散》在歷史上記載,就是嵇康被晉代的司馬氏抓起來要殺頭之前,他要求撫一曲《廣陵散》,彈完《廣陵散》以後,他說《廣陵散》從此絕矣。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曲陽知道這段歷史,也非常痴迷《廣陵散》,就說嵇康之前或許有這首曲子的蹤跡,便去盜了了幾十座古墓,包括蔡文姬的爹蔡邕的墓,在蔡邕的墓裡面他把《廣陵散》的曲譜找了出來,然後譜成《笑傲江湖之曲》。

而我們知道嵇康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歷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

他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係,所以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寧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受到鍾慧的挑撥,司馬氏把他抓起來給殺了。

嵇康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樂曲。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著傳人,結果令狐沖和任盈盈他們兩個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

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笑傲江湖之曲》實際上是自由主題的音樂,這個是思考和理解這部小說主題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政治組織的可怕之處在這部小說的一開頭實際上就寫到了。小說一開頭就寫劉正風這個人,他是衡山派的高手,但他想金盆洗手退出武林、退出門派,從此以後過自己歸隱的生活。

歸隱的目的就是要進修音樂,要跟曲洋一起來玩音樂。他們不會組織一個樂隊,但是他們肯定是日夜彈琴吹簫,過另外一種藝術的人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本來是一個個人的行為,他也不做壞事,按照道理來說他是退休了,但是五嶽劍派聯盟的領導人左冷禪,派了很多的人把劉家給包圍起來,不許他金盆洗手,不許他退出武林,一直到最後把劉正風一家都殺掉了,把劉正風也打傷了。

最緊急的關頭,曲洋躲在暗中,因為曲洋是日月神教的人,跟五嶽劍派是對敵的,所以他才臨時把劉正風救走,因此他們才有機會最後一次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結果被令狐沖聽到了,令狐沖幫他們趕走了嵩山派的殺手,救了他們,臨死前他們把樂曲傳給令狐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個樂曲在令狐身上惹出了很大的麻煩,因為令狐沖的師弟林平之,也就是福州林家鏢局的傳人,他家有一個祖傳的武功祕籍,叫做《辟邪劍譜》,劍譜不見了。

大家都以為令狐沖身上的《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譜是《辟邪劍法》的武功祕籍,最後他師父嶽不群冤枉他。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他們乾脆就把令狐沖開除出華山派,讓令狐沖變成一個沒有門派也沒有家的人,飽受了孤苦的折磨,但同時也使得他獲得了自由的身份。

集權的本質 金庸借“五嶽劍派”說透了

令狐沖在江湖上自由流浪時候,小說當中有幾段很有趣的內容,就是正派和邪派都要邀他入夥。

少林寺的方丈方正大師答應收他為徒弟,答應傳給他《易筋經》那種高深的內功,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加入少林派,令狐沖拒絕了。

而另外一邊,日月神教的新領袖,也就是成功復辟的任我行,他四次邀請令狐沖加入日月神教。

而他的女兒任盈盈還是令狐沖的女朋友,但令狐沖同樣拒絕了。不願意加入有權力追逐圖謀的政治性組織,是令狐沖突出的特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我們理解小說的一個關鍵點:令狐沖拒絕日月神教我們都能理解,因為日月神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邪派組織。

但少林寺是一個傳統的名門大派,是一個領導武林的門派,方正大師也是整個武林德高望重的人,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這還是一個小的問題,更大的疑問是他不願意加入少林派,但後來居然成了恆山派的領導人,成了恆山派的繼任掌門人。

恆山派的定靜師太臨死之前,居然要求令狐沖把女弟子們送回恆山,並且希望他能夠當恆山派的領導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關乎門派政治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區分。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前面我說了武林門派本來就只是一個文化組織;左冷禪本來已經是五嶽劍派聯盟的總掌門,即最高負責人。嶽不群和和左冷禪他已經有了聯盟,但他們還不滿意,他們要把聯盟變成五嶽劍派,變成一個門派。

五嶽聯盟和五嶽劍派的區別,就相當於政治組織當中的聯邦共和國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區別,聯邦共和國雖然是五嶽劍派聯盟,但是泰山派、衡山派、恆山派、華山派和嵩山派。

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憲法、規範和傳統,本門內部的事情你不能干涉,哪怕是盟主也不能干涉,它們是有一定的權利的。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但是五嶽劍派就不一樣了,五嶽劍派變成了一個派,就變成了一個垂直管理的真正的政治單位,可以直接任免下令,可以直接把原來的門派文化傳統全部給消滅掉,要代替以新的集權式的管理,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而恆山派就是定靜、定逸和定閒師太三個女性所領導的,它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組織。

這三個師太絲毫沒有追逐權力,沒有要擴張恆山派領土和權力的野心,只是想要保持恆山派的道統,所以它們是一個文化單位,所以令狐沖才願意加入純粹以保守自己門派傳統的這樣一個單位,這是一個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非常憐惜的一個小尼姑——儀琳,這是小說中最可愛的少女之一,從心靈到外形她都美麗至極,就像人間天使,這個人物她被令狐沖所救,也救了令狐沖。

所以她跟令狐沖之間單相思的情感關係,是小說當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而令狐沖出於保護小妹妹的意願,他才答應充當恆山派的掌門人,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原因,不光是政治組織與否的原因。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說是意義,就是令狐沖當了恆山派的掌門人之後,恆山派的組織性質和發展計劃就可以被重新定義。實際上從他加入恆山派那一天起,恆山派就被他重新定義了。

這是因為令狐沖當了恆山派掌門人,而恆山派歷來都是尼姑們的女性組織,尼姑們和尼姑的俗家弟子共同組成了一個女性的派別,令狐沖一個男人怎麼去當一個女性組織的領導人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很多令狐沖的朋友,那些來自三山五嶽的朋友、散人,在江湖上那些沒有組織、或是隻有一個鬆散組織的人們,包括黃河老祖,桃谷六仙,不戒和不可不戒,五毒教的藍鳳凰,司馬大等等。

他們都來投奔到令狐沖的麾下,成了恆山派的一部分,他們一起建立了恆山別院,恆山派從此以後就不僅是女性組織,也是男性組織。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恆山派從此以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自由人的聯盟,它並不是一個政治組織,也不是傳統意義上恆山派那樣一個純粹的、傳播女性武術和佛教文化的文化單位。它重新定義了恆山派的文化性質。

所以這是令狐沖他拒絕加入少林派,也拒絕加入日月神教,卻當了恆山派尼姑們的掌門人的一個非常值得去深度解析的線索。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令狐沖的侷限:他不是真正的自由

小說中令狐沖的形象我們後面要做專題的分析,在這個小說當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當中,總是存在著一個集體和個人之間邊界模糊的情況。

很多的政治組織它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或者是為了掌權者,經常會濫用自己的權力,讓自己的權力侵入個人自由的空間,它容不得個人自由,這是古代封建傳統政治的一個侷限。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就像小說開頭寫的劉正風他金盆洗手,又不去加入別的門派,只是回家去玩他的音樂都不行。這種政治文化的傳統之下,因為每個人天性當中都有自由的衝動和傾向,每個個體他都希望能夠活得率性、活得自由。

只要不做壞事都可以自由,但是這種自由的衝動和自由的天性並沒有演化成自由的思想,這是傳統文明或者文化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所以這部小說的結局實際上是出於一個偶然機會,才得以大團圓,由於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到最後變成一種疾病,本來要摧毀五嶽劍派的他,卻突然死亡了,由他的女兒任盈盈繼承了日月神教的教主。

他的死亡使一統江湖的政治目標從此畫上了句號。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任盈盈是一個愛情中的女性,她壓根就沒有要統治江湖、統治世界的慾望衝動。所以她跟令狐沖結成了一對夫婦。

《笑傲江湖》是基於這樣一種偶然才有了的結局,而不是令狐聰有意識、有思想地為自由而奮鬥。所以令狐沖他是一個天生的自由人,而不是一個自由的思想者。在讀令狐沖的故事時,我們務必要注意到這一點。

 生於1967年的令狐沖,他從未真正的自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