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這是小編特別推出的一期如何拍攝星軌的乾貨,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星軌的拍攝一般有兩種方法。

第一:利用相機的長時間曝光。例如,一次性曝光60分鐘,把星星的運動軌跡拍攝出來,但這種方法對相機電量要求較高,且容易產生噪點等缺點。

第二:拍攝多張照片,然後利用後期軟件,將多張照片進行堆棧疊加,合成為一張星軌的照片。

通過超長時間曝光去拍攝星軌,至少有這麼幾個可能的“坑”:

第一個坑:電池可能吃不消

第二個坑:極長時間的曝光會導致相機的噪點變得非常大

第三個坑:地面景物難以保證一片純黑絕無光照

小編就不贅述了,總之不要這麼拍就對了,那麼到底該怎麼拍呢?

接下來著重介紹拍攝星軌的第二種方法。

器材準備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① 相機和鏡頭:拍攝星軌題材,我們需要一臺高感出色的單反相機 ,如佳能5D4。在鏡頭選擇方面,最好選擇大光圈的超廣角鏡頭,比如佳能16-35mm F2.8 III、尼康14-24mm F2.8、適馬14mm F1.8 等鏡頭。

② 三腳架和快門線:一個較為穩固的三腳架是必須的,三腳架的承重力和抗風力都要比較強。如果在大風中拍攝,三腳架應該儘量放低,並在三腳架下掛攝影包,保證相機的穩定性。對於快門線來說,最好選擇有線快門線,防止手按著快門按鈕導致相機震動。

③ 電池和存儲卡:拍攝星軌,最好將電池充滿電,攜帶一塊備用電池,以防萬一。由於拍攝的張數較多,便於後期的合成,最好選擇一張大容量,卡速較快的存儲卡。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③ 隨身要攜帶塑料袋(保護機器)、物有靈性,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潮溼的夜晚容易結露水,所以要用塑料袋包裹好相機和鏡頭,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鏡片結露水。如果天氣比較潮溼,就要小心定期檢查一下鏡頭是否結了露水。如果實在太潮溼,就不要拍攝,以免損傷相機和鏡頭。另外要攜帶頭燈、手電筒、補光燈具選擇柔光暖色調的,這樣可以使整個畫面冷暖對比,看著更加舒服。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天時地利人和

1、地點選擇:遠離市區、避開光汙染,如果是夏季在草原上拍星軌,最好找一個比較高的機位,避免起霧或者露水打溼鏡頭,導致拍攝失敗。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近較強的光汙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儘可能的把星軌圓心拍進來。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2、時間選擇:月明星稀、避開滿月天,最好是萬里無雲、或者大風過後的天氣,通透、星星多。要想拍到更多的星星,最好選擇陰曆初一到初八,如果用疊加法拍攝,即使出現月光,影響也不會很大,但是地面的景物會被照亮,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色,所以選擇什麼時間段拍就在於個人了。拍攝最好等到日落後的二三個小時,天空全部暗下去以後再拍,這些時間你可以尋找合適的前景、拍攝暗場。

3、人和:所謂的人和其實就是需要耐心,筆者拍攝星軌最少都是120張起合成,當然也有老法師500張左右合成的(主要還是SD卡空間少,電池不給力)以120張照片,單張照片需要30s拍攝+5S間隔計算,最少也是1個半小時起的,所以需要拍攝者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當然除了拍攝者本身,也需要避免其他人在鏡頭前走動,避免車輛用大燈晃向前景,也要避免三腳架被其他人觸碰發生位移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開始拍攝

1

確定拍攝方位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以北半球為例,我們第一步,利用指南針找到北,找到北極星。在拍攝星星軌跡的時候,所有星星都是以北極星做為中心點來行走轉圈的,對著不同方向拍攝,拍出來的星軌效果也是不同的。若將鏡頭對著北極星拍攝,拍出的星軌會成為同心圓;向東或向西會拍出斜線狀的星軌;向正南拍則為看不見圓心的弧線。

2

選擇前景,確定構圖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拍攝方位確定後,我們就開始構圖吧!如果只是拍攝星空,可能畫面會顯得呆板空洞,所以,最好以地面景物作為前景,讓畫面充滿活力。確定好構圖後,可以選擇有優美輪廓的樹木,或者線條清晰的其他物體作為前景,最後再加入到堆棧合成的照片中。

3

對焦

可用兩種方法來進行對焦。一種是將鏡頭的對焦環手動擰到無窮遠的位置,然後稍微往回擰一點,利用超焦距的原理來獲得較大的清晰範圍。另一種是對準前景進行補光(手電等)並自動對焦,待前景清晰後,再將鏡頭的對焦模式改為手動對焦即可。

4

曝光

一般要得到清晰且明亮的星軌,拍攝星軌一般需要大光圈F4以上即可,為了得到較高的畫質一般選用ISO100的感光度(如果相機高感不錯,感光度設置到ISO1600也不為過),曝光時間因時因景,一般選用30S左右的快門時間(一般來說曝光參數沒有固定的數值,或者更長 / 更短,但這個數字必須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保持一致)。

5

其他注意事項

相機存儲格式設置成RAW 或者RAW+JPG,白平衡設置成自動或者白熾燈模式為宜(RAW格式後期白平衡是可以修改的),色溫在2800K時夜空呈現湛藍色。保證電池電量充足,SD卡剩餘空間足夠。關閉相機的高ISO降噪和鏡頭的防抖功能。

6

拍攝過程

在上述事宜準備完畢後,將相機設置為M檔B門(或固定曝光時間),快門線設置為BULB模式,設定好拍攝時間和拍攝間隔,相機在三腳架上固定穩定後按照事先的構圖即可進行拍攝。拍攝過程中切記不要觸碰相機和三腳架,不要觸碰相機和三腳架,不要觸碰相機和三腳架,重要的事說三遍!星軌拍攝完畢後,不要著急回家,在不挪動相機和三腳架的情況下,調整相機的對焦環,可拍攝一張清晰的前景用於後期合成。

後期處理

經過上述一系列步驟之後,你會得到幾百張靜止的星空照,接下來就該用後期軟件把它們合成一張星軌了。

以小編手頭的 Photoshop CS6為例,進行簡要的操作說明吧。

首先,把你拍攝的上百張星空照片拷進一個新建的文件夾中。打開PS,選擇“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然後出現這個畫面: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點擊“瀏覽”,打開剛才新建的文件夾,選中所有圖片,點擊“打開”。

打開圖片可能需要數秒,然後選中紅框處的“載入圖層後創建智能圖像”。

注意,千萬不要點綠框處的“嘗試自動對齊源圖像”——那是將拼全景圖時用的,會把幾張圖片的相似之處進行重合疊加。

「乾貨」這裡有一份超實用的星軌拍攝指南

之後,電腦就開始辛勤工作,這一過程可能要持續幾分鐘乃至十幾分鍾,最後合成出一張星軌圖片。

對著合成的星軌圖片,再進行降噪,最後用摳圖把正常曝光的地面前景添加進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要為您介紹的疊加法拍星軌的全部內容,

趕快去試試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