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人物」王海民

大涼山 抗日戰爭 歷史 方誌四川 方誌四川 2017-09-16
「蜀中人物」王海民

王海民,彝族,彝名阿爾木呷, 1912 年生於越西縣王家屯一僱農家。阿爾木 呷自幼家貧,未能入學讀書,從 16歲起 靠外出打工度日。

1934年3月, 越西爆發了 “彝漢人民 大起義”,由王義芳等人領頭, 參加者主 要是當地的彝漢貧苦農民。起義隊伍迅 速發展到 4000 餘人。阿爾木呷積極地 參加了起義。起義軍一度攻破越西縣 城, 後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遭到失敗, 隊伍被迫轉移到東山隱蔽。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 面軍長征來到越西。當時彝族人民對紅 軍還不很瞭解。阿爾木呷受命下山瞭解 情況。他在被國民黨軍隊糟蹋得殘破不 堪的越西城內遇到了紅軍的隊伍,目睹 紅軍嚴明的軍紀, 體會到紅軍待人親切。 紅軍大部隊進入越西城後,打開專門囚 禁彝族人的牢獄—— “夷卡”,釋放了數以百計的彝族同胞,並宣佈永遠廢除奴 役人民的“換班坐質” (世代坐牢)。中國 共產黨的民族平等政策深深地感動了彝 族人民,阿爾木呷和很多彝族青年當即 報名參加了紅軍。阿爾木呷在登記簿上 第一次使用了漢名王海民,被編入彝民 連, 參加了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1936 年初王海民所在的一軍團被編入紅軍抗 日先鋒軍,參加了毛澤東親自領導的東 徵。東征勝利結束後,王海民被保送到 抗日軍政大學深造, 並於 1936 年底加入 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王海民任八路軍 總部警衛隊排長,陝甘寧邊區保衛團副 連長等職,他被保送進中國最早的培訓 少數民族幹部的高等學府——延安民族 學院。抗戰勝利後,王海民調任內蒙解 放軍警衛大隊隊長、察哈爾盟支隊副隊 長、 烏蘭浩特司令部警衛團副團長等職。

1950年 3月,王海民作為進軍大西 南的解放軍幹部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大 涼山。他擔任了西康省西昌軍事管制委 員會民族事務處處長。次年3月任彝族 戰士為主的西康軍區基幹第三團團長, 參加涼山彝族自治區(1955 年自治區更 名自治州)的籌建工作。1952 年他出席 涼山地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 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併兼任西康省 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1954年王海民兼任西康軍區彝民團團長,1956 年在參加平息涼山奴隸主 武裝叛亂的戰鬥中,他率領的平叛部隊 戰功卓著。在涼山自治州的生產建設和 維護自治州的社會治安方面,王海民領 導的彝民團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王海民還曾擔任過涼山州臨時軍政 委員會副主席、州委副書記、民委副主 任、州委黨校校長,四川省政協常委等 職,並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 表。他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 見。1982年 9月 8 日王海民病逝。

(原載《四川省志·人物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